本来以为“税收返还”和“基金招商”是区域招商的利器,但随着去年和今年的几个文件,明显这两条路被断掉了,而且往后恐怕连“招商”这个词都会被逐步弱化,毕竟“招商”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挖墙脚”,有悖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初衷。
可能以后的地方政府招商部门,会改名成“产业促进部门”吧,毕竟即便现在,很多活儿也是投促部门在干。
地方要发展,经济要繁荣,商还是要招的,2025年的招商应该怎么干,我们今天讲点实在的。
第一个模式,产业生态招商
以前的招商模式,不管是“无中生有”,还是“带土移植”,某种程度上都是简单粗暴的“挖墙脚”模式,都寄希望于通过摘别人家树上成熟的果子,快速做大产业规模。这种模式下,哪怕是“带土移植”,都有可能和当地的产业“水土不服”,因为毕竟如果没有健全完善的产业链条,企业来了也是徒增成本。
这种模式下,即便招引来了企业,也都是冲着“利益”而来的,虽然谈不上骗,但是绝对是有功利心。就像半导体火了,各个十八线小县城都要招商建设芯片制造产线,想想就很离谱。
未来的招商模式,肯定要和当地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挂钩,大到全国性的“产业集群”,小到各个区县的特色产业,都可以依托产业链优势,吸引企业落地,进而做到产业升级。特别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链主”,你看京东方走到哪里建厂,上游配套的玻璃基板厂商就尾随在哪里落户,这就是产业链的凝聚力。
也不要怕既有产业low,low有low的机会,不low的话怎么做产业升级?
第二个模式,共性服务招商
这里的共性服务,不单单指招商引资过程中的政策服务,以及财税工商之类的通用服务,而是和产业链相配套的共性技术服务。
比如电子设备产业的共性技术服务之一就是SMT贴片,当年某地政府为了扶持高科技产业,一刀切让生产制造类企业外迁,导致区域内连个SMT贴片服务都找不到,本区域内的电子产品设计公司苦不堪言,做个板子还得到外地。
比如应用场景和示范工程就是共性服务需求,特别是像自动驾驶、低空经济这种特殊产业,在产业初期,需要政策先试先行敢于吃螃蟹,能够率先开放政策的区域,肯定对于企业落地有巨大的吸引力。
共性服务/核心技术平台是产业发展最关键一个环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吸引拥有共性/核心技术的企业落户园区,建设配套的共性服务技术平台,可以快速带动整个园区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快速聚集产业资源。
筑巢引凤,不光要筑钢筋混凝土的巢,还要筑产业生态的巢,这些产业链服务的软实力,也是招揽企业落地的吸引力之一。当然了,这些共性技术服务点,需要深入产业链、熟悉产业链,才能找到产业链普遍的共性痛点。
第三个模式,内生性招商
现在一级市场投资,都在号召做“耐心资本”,其实招商也需要“耐心招商”。
这里的“耐心”,不是说依靠“铜头铁嘴飞毛腿”去和企业“耐心”地磨,而是要在扶持和培育区域产业上多一点耐心。摘成熟果实固然快,但功利心很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今天有利益就来了,明天就有可能为了别的利益而走,是没有稳固的产业基础的。
我们投资行业号召“投早、投小”,招商也不应该忽视“招早、招小”,而应该更重视内生式的产业培育,自己从0培育起来的产业,才是根基稳固的产业。甚至在科技成果转化、科学家创业、人才引进阶段就先入为主,这种招商,招的是未来的产业,也是产业的未来。
我们2025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搭建区域产业和高校科技成果之间的对接桥梁,欢迎合作共赢(VX:riseen001)。
第四个模式,会议会展招商
上个月去郑州参加了“传感器大会”,传感器是一个市场规模大、但品类多而杂的行业,这种产业集群的打造是个苦活累活。但郑州通过“传感器大会”这个平台,把传感器厂商和下游的整机厂商聚在一起,有点供需对接会的感觉,这对于参会企业来说,体感非常舒服。(我另外一个感受,晚宴上居然不劝酒了,这更是营商环境提升的一个直观感受)
会议的目的不是为了招商,但招商成了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通过会议会展的活动,可以给区域产业发展增加一个logo、一个名片,就像半导体之于上海,物联网之于无锡,互联网之于杭州……通过这种平台性质的大大小小活动,让参展商、参会企业充分感受当地的产业生态和政策扶持,进而成为产业落地的“投资商”。
另外还有一个建议,办活动可以考虑走出去本土的小圈子,按照全国产业集群或者高校集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地图招商”,不以招商为目的的招商,才是最有效的招商。但不建议以往的那种地方政府招商会,普遍流于形式,成了完成kpi的面子工程。
第五个模式,园区微观招商
现在的招商任务,很多都下达到了各个主题产业园区,什么软件园啊、智能制造园、氢能产业园等等。
但说实话,我个人的观点,按照园区主题去招商的逻辑,本身就是背离了产业发展的初衷,我不理解的是,把一大堆同质化的企业聚在一个园区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么?一个园区再小,也是一个雨林生态,强调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如果片面强调产业主题,也是陷入进了形式主义的大坑。
不光要多样性,产业园区还要讲究人气和烟火气,有些园区一到晚上黑灯瞎火,鬼影儿都没一个,我觉得对于入驻的企业肯定没有归属感。北京我感受比较好的几个园区,比如IC Park、东升国际科学园,感觉很开放,底商配套完善,都有Mall的感觉,非但不会对办公造成干扰,反倒让入驻企业的体验大大提升。
人气很重要,我记得七八年前,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那会儿,有个地方的新城邀请我去参观,希望我介绍企业落户。我去了一看,园区里冷冷清清的,连个小卖部都找不到,办公楼空置了一大半。我当时正好有个朋友在做电商客服,有个几百人的团队,我说我给你介绍一下,至少能填充你两层楼,人多了,园区人气也就旺了。
结果园区主任以这是高科技产业园区为由婉拒了……
****业务范围****
感谢阅读到最后
少侠留步
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