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星标公众号,不错过精彩内容
作者 | 胡摇扇
来源 | 新能源BMS
今天一起学习分析下问界M5电池包上面的BMS控制板。
从网上找到了一个M5的电池包,如下图所示:BMS都布置在PACK一端,其中控制器为金属壳体,位于左下角,看起来它下面有个金属支架,直接固定到了下托盘上面,这样外壳与托盘就相连了。
从PACK的铭牌看,这个是400V平台的电池包,供应商为宁德时代。
这个控制器的整体外观如下图:产品整体尺寸大概为320mm*122mm*35mm,壳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均为金属外壳;顶部有产品标签,显示出这个控制板来自于CATL,下面一起好好学习下。
产品背面如下图:下壳体左右两边焊接了安装支架。
控制器上下壳体通过四角以及侧边一共7个螺钉固定,将上壳体拆下来,露出内部结构如下图:发现上壳体上贴有黑色绝缘垫片,外壳四角的螺钉贯穿了PCBA的四个角落的螺钉孔,除此外,PCBA中部还有2个螺钉固定到下壳体上。
将此绝缘垫片掀起一角,如下图,其自带背胶贴到上壳体;因为是金属壳体,所以使用绝缘垫片。
将剩余的两个螺钉拆下来,整个PCBA就可以取出了,如下图:下壳体同样贴有绝缘垫片。
接下来我们看下这个PCBA,T面如下图所示:整体尺寸大概为270mm*120mm*21mm,PCB厚度为2mm,呈绿色油墨,猜测是6层板,三防漆覆盖所有器件,这个三防漆材质比较软,CATL其他BMS产品也有使用材质比较硬的三防漆。
看下局部的细节,表面处理为ENIG,过孔有塞孔处理,器件、测试点的位号都未显示出来,板上最小器件封装为0402。
PCBA的B面如下图,此面布置的器件也挺多的,三防漆也是覆盖了所有器件。
最后整体看下,单板对外一共有4个连接器,均为直插类型,从功能上看也比较好区分:左边两个为低压连接器,最右边的为高压采样连接器,剩下中间那个小的为菊花链通信连接器;此控制板上集成了高压采样电路,从成本考量目前这种形式越来越多了,尤其是今年的降本形趋势下。
此控制器上应该没有电流检测功能,而是外部单独有个模块与SHUNT来实现电流检测,如下图;后面有机会把这个电流检测模块也一起分析下。
继续学习分析问界M5使用的来自于CATL的BMS控制板。
类似下图这种集中式的控制板,其对外的连接器基本在4-5个,而且功能划分也比较清晰,一般使用2个低压连接器,一个作为KL30\继电器的供电连接,另外一个作为通信功能等小信号连接;然后菊花链会单独使用一个小的连接器,高压采样也会使用一个专门的高压连接器;如果板上有电流采样功能,电流采样的输入也可能单独使用一个连接器。
接下来看下低压电路的关键模块,整个低压模块电路大致划分如下:T\B面的功能电路模块基本对应,下面一起学习下。
供电模块
供电分为单板KL30的供电与继电器驱动电路的供电,其中继电器供电的路径为下图红色箭头:端口处有双向的TVS做防护,然后经过第一个PMOS做防反,再经过第二个PMOS做开关控制;KL30的供电路径正反面都有,其中下图黄色的箭头为KL30经过防反之后的网络,此网络在T面又经过了一个PMOS开关然后输入到SBC处。
B面的KL30输入路径如下:端口也是同型号的双向TVS,具体型号为SMDJ24CA,3000W功率;此处的PMOS是做防反使用;继电器供电处增加PMOS开关控制是比较常见的,但是KL30线也增加PMOS开关控制而不是保持常电,这种不太常见,后面仔细看了下,这两个PMOS开关是由唤醒信号来控制,就是说控制板休眠时,SBC是断电的,可能是为了降低静态功耗。
其中单板供电电源为SBC芯片,来自于英飞凌的TLF35584,比较常见,不展开了。
单片机模块
这里单片机选用的是英飞凌的SAK-TC275T-64F200N,外部20MHZ晶体,其左下角位置是内核供电的BUCK电源,距离MCU比较近,目的是降低线路上的压降。
RTC模块
单板有一路RTC模块,其由一个常电5V的LDO供电,这个LDO的取电位置来自于两个地方,一是KL30防反后端,一个是SBC的BOOST输出端;RTC的型号为RV-8803,刚开始没查到,后面在技术交流群中咨询得到了答案。
压力传感器模块
单板上有一路压力传感器模块,如下图:此芯片来自于琻捷的SNP805,是3.3V电平的,我看其直连到MCU,所以这个MCU应该是支持3.3V的IO的。
菊花链模块
单板上的菊花链桥接芯片为BQ79600,所以是TI的AFE方案,有正反两路菊花链做回环。
搭配的采集板如下图,AFE为TI的79616,单板上有4个AFE,两两之间都使用变压器做隔离通信;最近对采集板拆解的很少,因为现阶段主流型号的AFE都基本稳定下来了,经过几轮优化后的电路都大同小异。
继续分析问界M5使用的来自于CATL的BMS控制板,今天学习其高压部分电路。
高压电路的T\B面如下图所示,其采样只有一个连接器输入,为直插12PIN封装,引脚之间有割槽处理;大致看下器件,干簧管使用了2个,光MOS与数字隔离器也有若干个,这个板子我最近找了一下,有好几个迭代版本,尺寸、布置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器件、电路确实有更新变化。
高压采样输入
每一条采样输入线上,其入口端都会经过一个高压电容滤波,再经过一个磁珠后连至板内;此高压电容为2.2nF,2220封装,另外一端连接到了高压地;磁珠为1206封装,而且在地线处使用两个磁珠串联;高低压的两个地之间使用两个串联安规电容连接,容值为4.7nF,来自于禾伸堂;这些器件的使用,相信很多都是实际EMC测试时做的有效整改措施,后面就一直沿用下来。
如下图红框内,这条线就是高压参考地,使用了两个磁珠串联的形式。
高压采集电路
从单板的B面可以明显看出,在高压电路部分有两个独立地的ADC电路,如下图:这里分为ADC1和ADC2来介绍,先看左边这个ADC1。
这个ADC的型号为TI的ADS7951-Q1,是一个12位、8通道、SPI接口的SAR型ADC,它需要隔离供电与隔离通信,所以在板上可以找到推挽电源与数字隔离器等器件,这些不赘述。
ADC1承担了大部分的高压采样功能,如PACK电压、正极继电器前后端的电压、绝缘检测观测点等,采样方案为直接的电阻分压;高压采样的分压电阻呈黑色,貌似是KOA的高精度厚膜电阻。
ADC2来自于TI的ADS1018-Q1,为12位、4通道、SPI接口的Σ-Δ类型ADC,其供电与隔离通信方案是相同的,不赘述;这个ADC主要用于检测负极继电器后端的电压,所以ADC2的参考地是独立的一个。
绝缘检测电路
绝缘检测电路也是典型的电桥法,这个板子上有两个干簧管,分别是高压正对地、高压负对地的开关,这个方案我在小米SU7的BMS也看到过。
一共有4个桥臂、2个观测点,分别采集正对地、负对地的电压,其中负对地的观测点在ADC1上,正对地的观测点在低压端的MCU上面;四个桥臂中,有两个桥臂有开关控制,其余两个桥臂是常闭的,相信大家能了解大概的方案了。
负极继电器粘连检测电路也是有的,只是它与高压检测电路是合并的,就没细说。
------------ END ------------
●专栏《嵌入式工具》
●专栏《嵌入式开发》
●专栏《Keil教程》
●嵌入式专栏精选教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