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有很多操作系统,比如用于桌面的Windows xp/7/8/10,用于服务器的Windows 2008/2012/2016/2019,用于手机的Windows Phone,用于嵌入式设备的Windows CE以及后来的Windows XP Embedded;苹果也有很多操作系统系列,用于桌面的Mac OS,用于平板的iPad OS,用于手表的Watch OS和用于手机的iOS。
由于这些操作系统面向的设备在屏幕尺寸、内存容量、CPU指令集、外设扩展性等方面的差异巨大,所以这些操作系统其实无论从内核还是用户界面区别都很大。
微软曾经试图统一手机和PC的操作体验,结果被用户强烈抵制,最终失败了,这就是不同适用场景操作系统分别开发分别命名的原因,你看不到微软和苹果宣传他们只有一个操作系统Windows 和iOS。
实践证明,一个操作系统包打所有应用场景是不现实的。完全可以把针对不同场景的操作系统给予不同的名字,这样既有利于公众区分,也有利于维护。
鸿蒙是什么?
用于嵌入式设备的是LiteOS,一种嵌入式操作系统,这样的系统国内有几十种,其中RT-Thread市场占有率最高,用于手表的是LiteOS,
开源鸿蒙OpenHarmony,实际上是缝合LiteOS和Linux的大杂烩。
用于手机的也是基于AOSP的二次开发。修改增加安卓的部分功能模块,国内小米的MIUI、OPPO的colorOS、魅族的Flyme莫不如此;
上述操作系统统称鸿蒙。
一直以来,很多做法很容易让人怀疑是不是在故意混淆OpenHarmony和手机操作系统Harmony。
OpenHarmony 2.0 Canary于2021年6月1日更新,Harmony OS于2021年6月2日更新,由于更新时间很近,这很容易对大众造成混淆。
恰恰如此,在官宣时候以鸿蒙一以概之,从不做说明和区分,这很容易让人怀疑是有意为之。
此前,纯血鸿蒙被热炒,其实就是变相承认了此前的鸿蒙是混血,是基于开源软件的二次开发。
事实上,基于开源软件做二次开发并没有什么问题,比如苹果的IOS就基于BSD二次开发,Redhat、Debian都是基于Linux二次开发,安卓也是基于Linux二次开发,Ubuntu是基于Debian的二次开发,国内麒麟OS基于Fedora二次开发,UOS基于Debian二次开发......基于现有开源软件二次开发并不丢人,甚至还不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例子。
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说清楚,比如操作系统明明是基于AOSP进行修改,偏偏要在宣传中用含糊其辞的宣传,让大量自媒体去鼓吹所谓“自研”、“自主”进而误导大众。
总结一下,基于AOSP进行修改不丢人,真正丢人的是拿了开源代码却误导国人宣传自研,激发爱国热情搞舆论绑架,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红心浏览器。
就开源鸿蒙而言,本身也像一个缝合品,在轻量系统、小型系统可以选用LiteOS;在小型系统和标准系统上可以选用Linux。
其实,这就是两个操作系统,一个是LiteOS,另一个是Linux,只不过都套上了开源鸿蒙的帽子。
Linux是开源软件无需多言,LiteOS并非从零开始自主研发,而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汇集了大量开源软件的代码,最有意思的是,文件系统源自Nuttx。
可查看原文件zh-cn/readme/内核子系统.md · OpenHarmony/docs - Gitee.com
NuttX是一个成熟的实时操作系统,于2007年由Gregory Nutt正式开源,2016年被三星选为TizenRT操作系统的内核,2019年在小米的推动下正式进入Apache基金会,经过开源社区多年的不懈努力,NuttX功能丰富,性能稳定,商业化成熟度较高,Fitbit最近两代的手环产品和索尼多款消费级产品都是基于NuttX开发的。
早在多年前,小米对NuttX代码贡献已经超过了30%,如今,NuttX主要就是小米员工在维护,小米贡献超过50%的代码,Gregory Nutt曾被小米聘请做技术顾问,小米基于NuttX开发了Vela操作系统,应用于IoT平台。
可以说,开源鸿蒙正如其名开源,是缝合了Linux、NuttX等开源软件的大杂烩,除非将来开源鸿蒙把源自NuttX的代码全部删除,否则就很难摆脱与小米的纠葛和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