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代RTX 5090 Founders Edition(公版卡)最大的特点就是——薄。
相比非公产品动辄占用3、4个插槽,公版只要2个插槽即可,绝对算的上“小蛮腰”了,也是唯一满足SFF规范的5090,非常适合小机箱。
那NVIDIA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为了让其更轻薄,官方重新设计了PCB和散热系统,采用了三片式PCB和双流通冷却系统设计,这比 RTX 4090公版卡上的单流通式散热器更高效。
上面这张图,内部结构就看得很清楚了
另外,新散热器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它使用液态金属材料(TIM),而非传统的硅脂来散热。导热效率上去了,显卡就不用那么大的风扇来满足575W TGP的热设计功耗。这对于NVIDIA公版卡来说是一次创新。
那和硅脂相比,液态金属的优势主要有哪些呢?
一般来说,有三个:
更高的导热性能:液态金属的导热系数通常在73W/m·K左右,而硅脂的导热系数最高只能达到11W/m·K。
ps.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米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度 (W/(m·K),此处为K可用℃代替)。
更好的填充效果:液态金属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够渗透到CPU和散热器之间的微小缝隙中,提供更紧密的接触和更好的导热效果。
耐用性更强:液态金属不易挥发,使用寿命更长,而硅脂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固化或流失,导致散热效果下降。
当然,液态金属也有弊端,比如存在导电性、腐蚀性等潜在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短路,某些液态金属可能会对铝制散热器产生腐蚀作用,需要使用特定的散热器或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
另外,液态金属的涂抹和更换过程相对复杂,对手法要求较高。
去年7月,Igor's Lab最近发现,大量品牌的RTX 40系列显卡使用了低价、劣质的散热硅脂,初期表现很正常,但过不了几个月就会严重退化,导致GPU热点温度经常会超过100℃,风扇也会100%转速狂转。
Igor's Lab分析后认为,RTX 40系列普遍使用了质量很差的硅脂,使用铝氧化物颗粒可以在短时间内显示极好的散热性能,但油性混合物很容易流出、挥发,导致硅脂散热能力大大下降,甚至反而起到隔热的作用。
如今,RTX 5090公版卡换了液态金属散热,不知道会不会有非公产品跟进。
值得一提的是,RTX 50系列显卡搭载的GDDR7显存供应商是美国美光科技。
没想到让韩国内存业界炸了锅,因为GDDR7显存竟然不是选择三星,故韩国媒体赶忙向黄仁勋求证。
据韩国媒体报道,黄仁勋表示RTX 50系列采用美光GDDR7显存,但是NVIDIA在推出新品时通常不会说显存供应商是哪家,这种不寻常举动引发了韩国争议。
因此在记者会上,韩国记者询问RTX 50系列显卡为何选择美光GDDR7,黄仁勋回答,据他所知三星和SK海力士不生产显存,不过他很快纠正了这个说法。
NVIDIA也发布声明,称RTX 50系列采用多家伙伴生产的GDDR7,其一就是三星。
因为NVIDIA承认错误速度很快并官方纠正,似乎暂时平息了韩国半导体界称之为“韩国内存业耻辱”的GDDR7争议。
SK集团董事长也帮忙缓和气氛,称黄仁勋不可能记住显卡所有零件是哪家公司产品,就连他也不知道自家所有解决方案。
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桌面卡上,RTX 50系列移动版反而没什么关注了。
现在,RTX 5080移动版显卡的Geekbench跑分数据首次曝光。
RTX 50系列显卡的评测暂未解禁,但还是有一款搭载RTX 5080移动版显卡的外星人Alienware 18 Area-51笔记本出现在了Geekbench上。
结果显示,RTX 5080移动版在OpenCL测试中的得分为190326分,相较于现有的RTX 4090移动版高出约6%,而与RTX 4080移动版相比则提升了18%,与桌面版显卡相比和RTX 4070 SUPER相当。
虽然OpenCL测试对于游戏玩家的参考价值有限,但这是目前唯一能看到的性能数据,也提供了初步的性能参考。
RTX 5080移动版显卡包含60个SM、7680个CUDA核心,频率可达1.5 GHz,并配备了16GB GDDR7内存,这款显卡的TGP(总图形功耗)为80-150W,主要面向“发烧友”市场。
预计搭载RTX 5080显卡的笔记本电脑将在2025年3月推出,这款外星人Area-51笔记本电脑的售价2199美元(约合人民币16134元)。
RTX 50系列大放异彩,RTX 5090更是自信定出了1999美元的史上最贵售价。
AMD这边RDNA 4架构的RX 9000系列则有点“藏着掖着”的意思,新卡只在发布会上做了简单的预览,实卡、价格、性能一概欠奉。
AMD解释的原因是发布会时间有限,没有介绍太多,但懂得都懂——面对RTX 50系列没啥优势呗。
当然,AMD也有自己的策略,这一代RDNA 4从立项之初就明摆着不做顶级旗舰,最高只做到了高端性能级,一如当年的Radeon HD 3800/4800系列一样,和NVIDIA进行田忌赛马一般的错位竞争。
这一次,RDNA 4只做了两个档位:
Navi 48高端芯片的命名为RX 9070系列,包括RX 9070 XT、RX 9070两款产品。
Navi 44主流芯片的则命名为RX 9050系列,具体型号暂未公布。
上图就是Navi 48 GPU ,采用台积电4nm工艺,据估算尺寸只有390mm2,比其前代RDNA 3(520mm2左右)要小得多。
这也说明,AMD压根不打算将RDNA 4 GPU定位为在高端细分市场与NVIDIA竞争,从芯片物理尺寸上就决定了。
当然,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就看这一代卡,AMD怎么定价了。
如果价格优美,AMD的高性价比甜点卡还是很有吸引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