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消息在行业内刷屏,即2024年倒闭的芯片企业数量高达1.46万家,于是各方“专家”就根据这个数字发表了不少评论,乃至对岸媒体和外媒也引用不少,“别人家的孩子”纷纷关心起大陆产业发展,一些海外中文网站据称引用TrendForce和Digitimes Asia的报道,中国芯片市场已经“陷入一片混乱”。
芯片产业这两年是有一点水深火热,但是根据Wind的这个数据就做出中国芯片业“陷入一片混乱”的判断,则要么“专家”水平不够,要么别有用心。现在市场上的公开信息极多,怎么用好公开数据,不为外界杂音所干扰而做出正确判断,正在成为芯片从业者可选技能包,对从事市场相关工作的芯片从业者,那几乎就应该是必备技能包了。
那么我们先分析一下Wind的数据参考意义在哪里。无论是Wind,还是企查查等企业公开数据汇总工具,其统计的企业数量,只看公司名称及主营业务范围中的关键字,如果关键字中含有“芯”、“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关键字,则将该企业认定为芯片企业,并未真正核实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是否真的有芯片业务。其实,以前很多读者就对这些数据反馈过:在被统计成“芯片”企业的新成立公司中,相当多的比例是芯片贸易商,虽然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确实属于芯片行业——即半导体器件与芯片的买与卖,但这类企业的数量增减,并不能被视作行业的风向标。
数据来源于企查查,表格由豆包整理
实际上,芯片设计、制造与封测的企业数量相对还比较稳定,设计类企业最多,按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业分会的统计数据,这几年全行业企业数量稳定在3000家以上;封测企业大小都算的话,约有1000多家(数据来源于2023中国国际半导体封测大会);制造类企业数量最少,一共有产线210条(数据来源于芯思想和芯思想研究院的调研),所以企业数量应该少于210。
芯片设备与材料类企业近年来风起云涌,据行业协会的统计,2022年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企业超过200家,材料类半导体公司也呈增长势头,但数量更少。EDA公司数量虽然全球最多,但也就是百来家左右。
所以,综合以上数据,被芯片行业协会认定为行业内企业的数量,约为五六千家(3000+1000+210+200+200+100),与Wind或者企查查上每年新增的芯片企业数量相比都差了一个数量级。
当然这不能怪Wind或者企查查,他们只是通过企业公开信息渠道窗口收集到这些信息,并展示给我们所用,但具体怎么用,还是要看用这些数据做分析的人,有没有基本的行业常识。对于行业企业状况没有基础了解的“行业专家”一看倒闭数量超过1.46万家,当然就慌了神,就觉得大陆芯片产业已经“陷入一片混乱”了。实际根据Wind的数据,截至2024年12月13日,中国新注册芯片相关公司还是有52401家,新注册数量减去倒闭数量,净增数量仍然有3万家以上,这种规模的净增已经持续多年,至少目前我可以说,中国芯片公司的数量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
当然,相比前两年,净增数量在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行业正在经历低谷期,但我依然还是认为,这不是坏事。如果你追踪过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各个分会的历年数据,应该可以看出,近十年来,行业协会统计的中国芯片行业各个子行业的企业数量这些年其实一直在净增长,只是增长的数量有起伏,但尚未出现企业数量减少的情况。这一方面说明虽然面临严峻的行业低谷,但业内创业的势头并未完全熄灭;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当前中国芯片行业,特别是芯片设计业的产业集中度仍然不高,小、散、乱的现象仍然突出,企业兼并重组的力度仍然有待提升的行业痼疾。
所以,不要看到倒闭1.46万家就觉得“革命前途”进入了低谷,要看清产业真相,还是要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公开的市场数据。
例如,虽然我觉得企查查或Wind的这种某个行业企业新增数量/倒闭数量的参考意义不大,但是仍然是一个企查查的重度用户。我的使用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个人认为,企查查统计的行业相关数据要鉴别使用,其更有价值的是对行业内具体公司运营情况的检索。
例如,一位工程师要入职一家公司,可以利用企查查检索一下该公司的运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是否涉及司法诉讼、是否有劳动纠纷、公司法人是否是失信被执行人、企业员工缴纳社保人数,以及是否有股权出质情况等。
如果对企业信息研究有经验,从股东情况和企业主要人员情况里,可以挖掘出更多信息,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投资者或者市场研究人员,更可以利用企查查来分析竞争对手、评估合作伙伴,甚至寻找潜在客户。
总之,企查查等企业公开信息收集平台是一个很好的行业/企业研究工具,但是怎么用好这些公开数据,还是需要学习与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