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 智能交通基地 2024-12-12
前段时间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卓晴老师的两篇短文和短视频《多谐振荡电路启动过程》《电路仿真中的噪声》,对卓老师执着的探索精神由衷地佩服。卓老师经常对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刨根问底,这是一位真正的学者所特有的优秀品质。
▲ 图1.1.1 多谐振荡电路仿真图
图1是卓老师在第一篇短文中给出的多谐振荡电路。按说这个电路司空见惯,没啥可研究的。可他却在短文中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偏置电阻较大的三极管反而先饱和导通?
教科书上说,振荡是由热噪声引起的。而卓老师的问题却是在无噪声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出于好奇,本文对该电路进行了仿真研究。用虚拟示波器的通道A(橙)、B(紫)、C(蓝)、D(绿)分别测试三极管Q1、Q2的管脚电压ub1(t)、uc1(t)、uc2(t)、ub2(t)波形。示波器的纵坐标设置为2V/格,横坐标设置为2ms/格。为使波形清晰,将ub1(t)和ub2(t)的波形向下平移了1格。见图2、3、4。
▲ 图1.1.2 R3=100kΩ,Q1先跳,T100=18.447ms
▲ 图1.1.3 R3=101kΩ,Q1先跳,T100=11.756ms
▲ 图1.1.4 R3=99kΩ,Q2先跳,T99=11.870ms
图1中R3=R4=100 kΩ,仿真结果是Q1首先饱和导通,然后迅速跳变到截止状态,简称“Q1先跳”。跳变前的时间为启动时间Ts。跳变前的过程为启动过程。为了便于表述,将R3=100 kΩ时的Ts记作T100。如图2所示,T100=18.447 ms。
图3是当R3=101 kΩ时的仿真波形。仿真结果是 “Q1先跳”,T101=11.756 ms。
图4是当R3 =99 kΩ时的仿真波形。仿真结果是 “Q2先跳”,T99=11.870 ms。
在有噪声的情况下,启动过程,包括启动时间和启动状态应该是随机的,这与教科书上的说法是一致的。卓老师在第二篇短文中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是在无噪声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仿真结果呢?此结果是否违背常理呢?
为了一探究竟,本文将R3的阻值从1kΩ变化到200kΩ,仔细研究了启动过程与R3的关系,得到后面附件中的表1。为了直观,用图5对表1进行了归纳。
▲ 图1.1.5 启动过程与电阻R3的关系
首先分析常理一。因为图1中的电路结构完全对称,对应的元件参数也全部相同,根据电路理论,该电路会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永远不会起振。就好像拔河比赛,两队人马势均力敌,按照牛顿第一定律,永远也分不出胜负。但仿真结果居然在无噪声的情况下起振了!为什么呢?本文认为,是电脑的字长有限,产生了计算误差,从而打破了平衡,导致了振荡。同时,这也解释了仿真结果为什么不是随机的,而是确定的、可重复的。而在有随机噪声的条件下,仿真结果应该是随机的、不可重复的。
图5表明,启动时间Ts=Ts(R3)是R3的确知函数,并不是随机的。在通常情况下Ts(R3)是连续的。只是在R3 = 5、6、42、100、122、163、193 kΩ时,才出现了不连续的情况。其中当R3 = 5、6、42、163 kΩ时,启动时间Ts未见显著变化,只是启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当R3 = 100、122、193 kΩ时,启动时间和启动状态都发生了变化。
从总体看,启动时间Ts随R3的增大而增大。但从局部来看,经常会出现Ts随R3增大而减小的现象。并且当R3 =100、122、193 kΩ时,Ts的跳变幅度很接近。这些都与舍入误差的特征相契合。
再来分析常理二。当电压相等时,电阻越小电流越大;对同一个三极管来说,基极电流越大,导通越快,这都是对的。但在对两个三极管进行比较时,问题就不同了,不能简单地认为R3 这个统计结果说明3个事实。 举例说明如下。 通过图7,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R3=41或42 kΩ < 100kΩ = R4,电路极不对称,竟能在启动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处于稳态期,只是在跳变前2ms左右才进入动态期。这就像在拔河比赛中,尽管胜负标记物已经偏离了中点,但双方处于相持状态,未能决出胜负。持续一段时间之后,终于有某一方略占优势,并顺势取得胜利。值得注意的是,在相持阶段占上风的一方未必是获胜的一方。胜负取决于后面的发展趋势。 谐振电路的启动过程也是如此,从图7(b)可以看到,虽然在稳态期uc2>uc1,但由于电容C1、C2的隔直作用和发射结的势垒电压,使ub2≈ub1,稳态得以维持。一旦运算误差破环了稳态,就会进入动态期。假如ub2发生了负偏差,或者ub1发生了正偏差,就会使Q2首先饱和导通。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R3 按说到此为止已经回答了卓老师的问题,但仍然有一点不放心的地方。就是在这个多谐振荡电路中,基极偏置电阻R3、R4没有直接接到电源正极,而是接到了集电极,因此具有负反馈作用。仿真结果不按常理出牌,是否与此有关?于是把R3、R4改接到电源正极,重新进行仿真。见图9。仿真波形见图10。从仿真结果来看,再次验证了前面的3个事实。 仿真结果: 图10(a)中,R3 =100kHz,Q2先跳,启动时间T100 = 470.255μs。 图10(b)中,R3 =101kHz,Q1先跳,启动时间T101 = 201.133μs。 图10(c)中,R3 = 99 kHz,Q2先跳,启动时间T99 = 195.467μs。 为了能够清楚地看到,启动时的确是uc2 (蓝色)波形首先趋于0,此时uc1 (紫色)波形正处于上升趋势,因此判定是Q2首先饱和,然后跳变到截止状态(简称Q2先跳),同时Q1进入饱和状态。虽然图10的仿真结果与前面不完全相同,但这正说明运算误差是随具体情况而变的。相信电脑的字长不同,仿真结果也不尽相同。 附件:多谐振荡电路的启动过程与R3的关系▲ 图1.1.6 R1=R2=10kΩ重做前面的仿真,结果与图2,3,4 截然相反
▲ 图1.1.7 R3=41,42kΩ时的仿真波形
▲ 图1.1.8 R3=167和168k欧姆是的仿真波形
▲ 图1.1.9 R3,R4连接到电源正极再次仿真
▲ 图1.1.10 R3,R4连接到电源正极再次仿真波形
▲ 图1.1.11 局部放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