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主义造车论
”
2024终于结束了,我们该如何总结这一年?
新能源车渗透率陡然爬升的背后,是企业使尽招数对市场的狂轰滥炸,譬如价格战、成本战等,他们试图用“闪电战”的方式快速建立优势。
又譬如流量战,老板们纷纷走到台前,在这个舆论场中,流量怎么转化为销量,又延展为另一课题。
12月25日,央视《顶级实验室》走进长城汽车,时隔三个月,魏建军再次面对央视的镜头,魏建军聊了很多自己的反思和思考。
在魏建军看来,企业需要坚守长期主义,不能做激进分子,需要构建具有长期价值的体系力,保持透过大周期的长远洞察力和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力。
新能源汽车发展有目共睹,中国汽车品牌似乎找到了弯道超车的途径,但这些远远不够。
因为“世界不缺中国制造,缺的是高质量的中国制造”。
秉持着对汽车行业的敬畏之心,长城汽车守住了造车底线,只为给用户造最好的车。
我们在《顶级实验室》中可以看到,长城汽车为了造好每一辆车,背后做了巨大的付出和努力。其技术中心于2015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是国际领先的试验中心、造型中心、试制中心,面积26万平方米,投资达50亿元。
而长城汽车的试验室,覆盖了整车研发全生命周期的测试能力,总投资达10亿元人民币,其中高海拔实验室、环境风洞实验室,更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中第一个建立的。
对研发过度投入,是长城汽车一贯的态度,早在8年前,长城汽车就已经汇聚了5500余名来自十七个国家的外籍人才。2023年,长城控股公开量达6888件,专利授权量达4665件,连续三年获中国民营车企集团第一。
执着于技术,让长城汽车成为魏建军眼里的“偏科生”,尤其在今年这个背景下,流量成为稀缺资源, 在这场不公平的对决中,长城汽车并不占优势。在流量裹挟销量的同时,甚至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对此魏建军也并不焦虑,在他看来,长城需要流量,但更需要高质量的流量,长城汽车也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而是为了用户的安全而实验。
接下来,长城仍然会不计成本的进行坚守,不惜一切代价搞研发,“给我们自己一个超越国外车企的机会,这是中国车企的必修课。”
可以预见,2025年内卷和竞争仍然会存在,但我们非常庆幸,在魔幻的行业环境中,还有长城汽车这样的“老实人”,他们注重更长线的投资,创新会从底层逻辑做起,依托技术的自立和自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向上发展。
所以,长城汽车,加油!中国汽车,加油!
看到这里说明您已用心读完本篇文章,有任何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另外,因微信改版,需要设置星标才能及时看到推送,请关注并点击星标“超电实验室”,我们一起研究车圈大小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