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研究概况及发展综述

电动车千人会 2024-12-29 10:02

摘要: 轮毂电机驱动技术代表着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特点,总结了轮毂电机驱动技术要求及驱动形式,简要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轮毂电机驱动形式的研究概况。提出了轮毂电机驱动技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探讨了降低非簧载质量、抑制垂向振动效应、降低轮毂电机转矩脉动等方面的核心技术,预测了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力开发节能与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纯电动汽车以其高效、无污染、低噪声等突出优点在近几年得到了迅速发展。轮毂电机驱动式电动汽车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传动系统高效节能、驱动和制动转矩独立可控等多个方面的独特优势,代表着下一代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

轮毂电机作为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至关重要。由于轮毂电机安装在狭小的轮毂空间内,使电机系统受温升、磁场饱和、路面激励( 振动、冲击) 、转矩波动、负载突变等因素影响显著,严重制约着轮毂电机的控制性能。此外,由于轮毂电机的引入,汽车非簧载质量增加,降低了汽车的平顺性和安全性。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轮毂电机已成为目前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介绍了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特点,总结了轮毂电机驱动技术要求及驱动形式,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轮毂电机驱动形式的研究概况。针对轮毂电机驱动技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进行了探讨,并预测了轮毂电机驱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1、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特点

与传统集中式汽车相比,采用轮毂电机驱动形式的电动汽车具有以下特点:

( 1) 传动效率提高。取消了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及主减速器等装置,较大程度地简化了动力传动系统结构,传动效率大幅度提高。

( 2) 底盘结构简化。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底盘架构大大简化,节省了车内空间,车体空间利用率高。

( 3) 轴荷分布合理。整车布置设计灵活,整车质量分布设计自由度大,使得轴荷分布更为合理。

( 4) 驱动系统布置灵活。轮毂电机驱动技术增加了整车动力系统布置的灵活性,通过对驱动形式和驱动轮的协调控制,实现电动汽车的多轴多轮驱动,满足不同工况下的行驶需求。

( 5) 车辆行驶稳定性提高。轮毂电机驱动技术通过对不同车轮的转速、驱动或制动转矩进行独立控制实现对电动汽车底盘的控制,轮毂电机的转矩响应速度和响应精度对车辆行驶稳定性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 6) 再生制动回收率提高。电动汽车轮毂电机驱动系统采用机电复合制动或电制动实现能量的回收利用,降低能耗,提高电动汽车续驶里程。

2、轮毂电机驱动技术要求及驱动形式

2.1、轮毂电机驱动技术要求

考虑到电动汽车运行工况的复杂性,并结合轮毂电机驱动方式的特点,对轮毂电机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 ( 1) 由于汽车自重和轮毂空间有限,要求轮毂电机具有较高的转矩密度; ( 2) 为满足汽车的快速起动、加速、爬坡和频繁起停等要求,轮毂电机应具有非常宽的调速范围和较强的抗过载能力,且在较宽的转速、转矩工作区域内能保持较高的效率;( 3) 轮毂电机应能承受高温、低温、剧烈振动和多变天气的影响,在各种恶劣环境下能够正常工作; ( 4)在多种复杂行驶工况下,轮毂电机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较高的控制精度。

直流电机、感应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都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驱动系统。与其他驱动电机相比,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响应快、效率高等优点。此外,永磁同步电机除了具有高功率密度、高转矩密度和高效率外,还具有独特的弱磁扩充能力,永磁同步电机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永磁同步电机能够满足上述轮毂电机技术要求,因此,永磁同步电机是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的最佳选择。

2.2、轮毂电机驱动形式

按照驱动电机转子类型不同,轮毂电机分为高速内转子电机和低速外转子电机两类。

2.2.1、内转子轮毂电机

高速内转子轮毂电机的最高转速为15 000 r /min。为了满足车轮实际转速的要求,需要与减速装置配合使用,来达到减速增扭的目的。内转子轮毂电机对电机要求不高,但是由于引入了减速机构,使轮毂电机结构变得复杂,并增加了汽车非簧载质量。除此之外,减速机构磨损较快,容易造成轮毂电机使用寿命缩短、不易维护等缺陷。

日本对高速内转子轮毂电机的研究较为深入,庆应义塾大学等多家单位研发的ECO、东京大学研制的UOT March II、三菱公司开发的ColtEV、Keio 大学研发的Colt KAZ、丰田公司开发的FINE-T 等电动汽车均采用行星齿轮作为内转子轮毂电机的减速机构。英国QinetiQ 公司电驱动汽车配以减速箱作为轮毂电机减速机构。此外,NTN 公司研制的铃木雨燕电动汽车Q’mo 采用摆线式齿轮作为轮毂电机的减速机构。法国米其林公司研制了用于电动汽车的主动车轮,该主动车轮集成了驱动电机、主动悬架、悬挂电机及盘式制动器等部件。由于米其林公司的主动车轮具有优越的性能,法国跑车公司Venturi 所研发的四轮驱动跑车Venturi Volage 就采用了该主动车轮技术。米其林公司开发的内转子轮毂电机如图1所示。


上述部分电动汽车内转子轮毂电机参数如表1 所示。


2.2.2、外转子轮毂电机

低速外转子轮毂电机直接驱动车轮,无须配以减速机构。外转子轮毂电机的转速最高为2000 r /min。与内转子轮毂电机相比,外转子轮毂电机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减小,传动效率进一步提高。但是,当汽车起步、爬坡时对电机转矩需求较大,由此引起的大电流容易使动力电池和永磁体损坏。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等单位研制的电动汽车IZA、三菱公司研发的Lancer Evoluation MIEV、英国PML Flightlink 公司推出的Volvo Recharge C30 和Ford0150、通用公司研制的GM’s S10、英国ProteanElectrics 推出的Protean Drive、日本普利司通公司以及加拿大TM4 公司研发的轮毂电机均采用外转子轮毂电机驱动方式。

与国外相比,我国轮毂电机驱动式电动汽车的研发工作起步较晚。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制了“春晖”、“登峰”系列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最高转速为510 r /min,汽车最高时速为50 km/h。比亚迪公司研发了ET 轮毂直驱式纯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最高转速为5 500 r /min,最高车速为165 km/h。奇瑞汽车公司研制并在上海车展上展示了“瑞麒”X1 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最大功率为166 kW,最大转矩为1 650 N·m。此外,广州汽车集团在广州车展上推出了“传祺”电动汽车,采用Protean Electric 公司的轮毂电机,电机最大功率为83 kW,最大扭矩为825 N·m。国内汽车生产厂商、高校及科研院所具备了一定的电动汽车开发能力,但对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研究仍不成熟,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对电动汽车轮毂电机领域进行研究,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轮毂电机驱动技术,提高我国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的量产能力,对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研究概况及现存问题

尽管轮毂电机驱动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但是由于轮毂电机的引入所导致的汽车非簧载质量增加、垂向振动负效应、轮毂电机转矩脉动等问题对汽车动力学性能和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上述问题均制约着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学者分别从降低非簧载质量、抑制垂向振动负效应、改善轮毂电机转矩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3.1、降低非簧载质量

轮毂驱动式电动汽车不仅取消了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装置,而且在轮辋内部安装了轮毂电机,造成簧载质量减少、非簧载质量显著增加的后果。非簧载质量过大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有影响,对高速行驶在路况差的路面上的车辆更为明显。目前,国内外降低非簧载质量的方法主要有轻量化设计和非簧载质量转换两种方法。

( 1) 轻量化、一体化设计。轻量化设计主要是指选择材料为铝、镁合金的悬架、轮辋及其他零部件,或者从结构上将电机、轮辋、轮毂、轮毂轴承和制动系统等部件一体化设计。目前,BMW、Audi A8等汽车广泛采用铝合金悬架或轮毂,大大降低了整车质量。同济大学将悬架与电动轮模块进行高度集成,较大程度减轻了车辆底盘结构。新型稀土材料钕铁硼被越来越多应用于轮毂电机的生产工艺中,王晓远等设计的盘式无铁心永磁轮毂电机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输出转矩以及较宽的调速范围等。柴凤等将永磁材料与软磁材料相结合,设计了轴向磁通反凸极永磁轮毂电机,解决了弱磁扩速能力弱等问题,提高了永磁体和轮毂空间的利用率。文献提出了轮毂电机、轮辋和轮毂等其他零部件的一体化设计方法,从而达到改善汽车垂向动力学性能的目的。

( 2) 非簧载质量转移。余志生指出簧载质量与非簧载质量比值减小时,车辆平顺性指标在车轮共振峰值附近性能均有所下降,车轮相对动载荷变化较大,须降低车轮相对动载荷。Hredzak 等设计了盘式轮毂电机,将电机定子质量转化为车辆簧载质量,实现了非簧载质量的转移。文献将轮毂电机悬置元件转换为吸振器质量,提高了整车行驶平顺性。赵艳娥等提出了新型的轮毂电机布置形式,利用减振装置实现了轮毂电机定子质量由簧载质量向非簧载质量的转移,但是该方法易造成轮毂电机定转子之间的偏心现象,从而影响车辆动力学性能。Jin LQ 等通过引入万向节将轮边电机由非簧载质量变为簧载质量,降低轮边驱动形式对汽车质量分布的影响,提高了汽车平顺性并降低了轮胎动载荷。罗玉涛、谭迪将轮毂电机与非簧载质量进行弹性隔离,将轮毂电机转换为与簧载质量并联的质量,增大了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的比例,所设计的新型轮毂电机结构原理图如图3 所示。图3( a) 为内转子轮毂电机结构,该结构含有减速机构; 图3( b) 为外转子轮毂电机结构,该结构不包含减速机构。


3.2、抑制垂向振动负效应

由于整车非簧载质量以及车轮转动惯量的增加将造成轮毂电机垂向振动负效应,对轮胎的接地性能和汽车行驶平顺性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时将导致汽车发生侧滑或侧翻,大大降低汽车安全性。为了提高轮毂驱动式电动汽车的舒适性,必须寻求解决汽车垂向振动负效应的方法。目前,国内外轮毂电机抑制垂向振动负效应方法如下。

( 1) 动态吸振器及减振装置设计。文献提出了采用动态吸振装置将轮毂电机转化为吸振器质量元件的轮边驱动系统设计方法,整车平顺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较大提高。文献通过在车轮转向节上安装动态吸振器的方法实现了车辆行驶平顺性能的提高。马英等通过在轮毂电机和车轮之间设计减振装置使得轮毂电机部分质量悬浮在车轮内,轮毂电机同时作为车身和车轮动态吸振器,如图4 所示。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行驶平顺性,但是由于弹簧和阻尼吸振器在轮毂空间内的设计难度较大,且当车身、车轮、轮毂电机质量发生变化时需要对吸振器参数进行重新计算。

( 2) 悬架系统改进。可对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被动悬架系统进行改进,设计新的悬架结构,选用低刚度、低坡阻轮胎。王艳阳等设计了馈能型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减振器,如图5 所示,采用功率流方法分析了馈能型悬架的馈能特性,结果表明馈能型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馈能特性得到了提升。


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传统悬架终将被新型智能悬架所代替。西门子公司研制的eCorner 电动轮汽车和米其林公司推出的主动车轮技术将轮毂电机与智能悬架相结合,有效提高了电动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新型智能悬架系统及其控制策略不仅成为了电动汽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而且对我国“十三五”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3.3、降低轮毂电机转矩脉动

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轮毂电机扭矩脉动是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的主要因素。根据转矩脉动产生机理的不同,轮毂电机转矩脉动主要是由齿槽转矩波动和换相转矩波动造成的。因此,抑制轮毂电机转矩脉动主要从轮毂电机优化设计和电机控制策略方面进行。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抑制轮毂电机转矩脉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Prabhu S认为轮毂电机振动强度受定子形状及电机转动周期的影响,振动幅值较小时可以简化为模态的线性叠加。Rojas A 等研究了在不同轮毂电机驱动扭矩下,采用不同类型悬架解决汽车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恶化的措施,探索了轮边驱动电动车动力性与安全性、舒适性之间的关系。于增亮等对轮毂直驱式电动汽车车内噪声进行了研究,认为轮毂电机转矩脉动引起车轮周向力矩波动是引起动力总成振动的主要因素。左曙光等研究了高频转矩信号激励下电动轮的振动响应,分析了轮胎接地力与转矩脉动之间的关系。Tan D 等应用Maxwell 应力张量法,推导出轮毂电机电磁力解析表达式,并将其代入车辆悬架动力学方程,对电磁复合激励下悬架振动响应特性进行计算,所得时变偏心下定转子相对位移量的时域、频域响应如图6 所示。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电流谐波、转子偏心、定子固有频率等因素进行研究达到降低轮毂电机转矩脉动的目的。

4、轮毂电机驱动技术发展趋势

( 1) 轻量化。轮毂驱动式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由轮毂电机、制动器、轮辋、轮毂、轮胎、传动及轴承等构成,各部件均可采用尺寸优化、结构优化及新型材料选择等方法实现轻量化。轮毂电机的轻量化可以通过提高功率密度、电机结构优化设计等方法实现。

( 2) 一体化。为了使轮毂电机驱动技术有效地运用在电动汽车上,必须在现有电动汽车底盘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调整整车悬架结构及参数,将轮毂电机与悬架进行集成,保持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的比例,开发出适合轮毂电机搭载的汽车底盘,发挥并体现出轮毂电机的优越性。融合车轮、轮毂电机等关键部件的一体化轮毂电机驱动系统是今后需要研究的关键技术。

( 3) 轮毂电机冷却技术。电动汽车运行工况复杂多变,轮毂电机安装在狭小的车轮内,容易出现冷却不足导致电机过热。汽车制动时,制动器产生较多热量,热量会直接传到电机上,导致电机过热。当永磁材料达到140 ℃以上时会导致退磁现象,从而直接影响整车性能。目前轮毂电机冷却系统还不够完善,开发合适的轮毂电机冷却系统,通过风冷、水冷等方式分别对转子、定子进行降温处理,从而避免永磁材料退磁。

( 4) 永磁材料退磁抑制技术。能量密度较大的永磁轮毂电机代表着今后轮毂电机的发展方向。除了热退磁外,永磁轮毂电机在高强度振动情况下也会产生退磁现象,这是由永磁材料决定的。开发耐冲击和振动的永磁材料,较大程度抑制永磁轮毂电机退磁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 5) 转矩脉动抑制技术。解决轮毂电机在电磁、温度、应力等多场耦合作用下的转矩脉动问题,对电机参数进行修正补偿控制,降低电机转矩波动,提高轮毂电机转速、转矩控制精度,改善轮毂电机控制性能。轮毂电机驱动技术在不同类型汽车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提高不同运行环境、不同工况下多个轮毂电机之间的转速、转矩协调控制性能是今后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方向。

( 6) 电子差速控制技术。由于取消了传统车辆的机械传动部分,轮毂电机直接驱动车辆行驶,当车速超过某一定值时,汽车将出现明显的失稳现象。目前国内外电子差速控制技术还处于起步积累阶段,这就要求轮毂电机电子差速控制技术必须要进行攻关,使得电子差速技术水平超过传统机械差速器。

( 7) 无传感器控制技术。虽然可以通过机械传感器方便准确地获得轮毂电机转子信息,但是同时也增加了转子的转动惯量。另外,机械传感器不仅存在恶劣工况下传感器灵敏度变差、安装不准确引起换相误差等缺陷,而且还增加了系统成本和维修难度。传统机械传感器已经无法满足永磁轮毂电机转速、转矩精准控制的要求。近年来,随着电机技术的发展以及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的不断完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无传感器控制必然成为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发展方向。

( 8) 协调控制技术。轮毂电机成对( 至少1对) 应用到车辆上,不仅要求车身左右两边对称的轮毂电机性能上具有一致性,而且要求多个电机的转矩能够进行同步协调控制,保证车辆在各种行驶条件下安全行驶。此外,轮毂电机行驶时的振动加速度较大,为延长轮毂电机的使用寿命,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 9) 智能化。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环境感知能力不断增强,控制算法不断改进,轮毂直驱式电动汽车将朝着网联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未来汽车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这一发展趋势必将倒逼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 如转速调节、转矩分配、制动控制、电子差速控制、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冷却系统控制、总线控制等) 往智能化、电子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 10) 低成本化。在新能源汽车中,轮毂电机颠覆了传统汽车的动力系统,是一种全新的驱动方式。从研究角度来说,轮毂电机让人们对未来驱动技术的发展十分乐观,但是由于其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不能实现。因此,降低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成本必将增强该项技术的市场竞争力。

5、结语

轮毂电机驱动技术代表着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促进纯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但是,轮毂电机驱动技术仍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国内在轮毂电机驱动技术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若未来实现轮毂电机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就必须克服轮毂电机驱动技术的瓶颈限制,在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只有这样轮毂电机才能够拥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1.舍弗勒全新电驱动桥集成方案一览
2.面向扁线工艺的电机设计过程
3.电动化关键技术进展:从动力域集成(x-in-1)到功率半导体混合
4.最新奥迪e-tron豪华纯电动驱动技术剖析
5.SYENSQO 特种聚合物在电驱系统的创新应用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电动车千人会  ● 






扫码关注智能汽车

●  EVH1000智能汽车  ● 







欢迎加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社群

即可获取入群方式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动车千人会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电动车千人会进行删除或洽谈版权使用事宜

电动车千人会 电动车千人会(EVH1000)是电动汽车智慧出行一站式咨询交流服务平台,旨在通过业内千位专家的努力带动下,融合产学研、证推新技术、优整供应链、创提智造力,为推动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奉献力量。电动车千人会通过组局电动车相关的产业评选、行业会议、闭门沙龙、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出海行业对接等,以加快产业集群化落地及人才综合能力提升。
评论 (0)
  •     在研究Corona现象时发现:临界电压与介电材料表面的清洁程度有关。表面越清洁的介电材料,临界电压越高;表面污染物越多的地方,越容易“爬电”。关于Corona现象,另见基础理论第007篇。    这里说的“污染物”,定义为——可能影响介电强度或表面电阻率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电离气体)的任何情况。    IEC 60664-1 (对应GB/T 16935.1-2023) 定义了 Pollution Degree,中文术语是“污染等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4-07 22:06 45浏览
  • 曾几何时,汽车之家可是汽车资讯平台领域响当当的“扛把子”。2005 年成立之初,它就像一位贴心的汽车小助手,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心。它不仅吸引了海量用户,更是成为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眼中的“香饽饽”,广告投放、合作推广不断,营收和利润一路高歌猛进,2013年成功在纽交所上市,风光无限。2021年更是在香港二次上市,达到了发展的巅峰,当年3月15日上市首日,港股股价一度高达184.6港元,市值可观。然而,如今的汽车之家却陷入了困境,业务下滑明显。业务增长瓶颈从近年来汽车之家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情况不容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07 21:48 57浏览
  • 文/Leon编辑/cc孙聪颖‍转手绢、跳舞、骑车、后空翻,就在宇树、智元等独角兽企业率领“机器人大军”入侵短视频时,却有资本和科技大佬向此产业泼了一盆冷水。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近日突然对人形机器人发难,他表示“最近几个月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只是买回去做研究的,或者买回去做展示的,这种都不是我们意义上的商业化,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朱啸虎吐槽。不过,朱啸虎的观点很快就遭到驳斥,众擎机器人的创始人、董事长赵同阳回怼道:“(朱啸虎)甚至问出了人形机器人在这个阶段有什么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07 19:24 74浏览
  • 贞光科技作为三星电机车规电容代理商,针对电动汽车领域日益复杂的电容选型难题,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面对高温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纹波电流和小型化等严苛要求,三星车规电容凭借完整产品矩阵和卓越技术优势,完美满足BMS、电机控制器和OBC等核心系统需求。无论技术选型、供应链保障、样品测试还是成本优化,贞光科技助力客户在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中占据技术先机。在电动汽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汽车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器件,电容的选型已成为困扰许多工程师和采购人员的难题。如何在众多参数和型号中找到最
    贞光科技 2025-04-07 17:06 36浏览
  • 在万物互联时代,智能化安防需求持续升级,传统报警系统已难以满足实时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并重的要求。WT2003H-16S低功耗语音芯片方案,以4G实时音频传输、超低功耗设计、端云加密交互为核心,重新定义智能报警设备的性能边界,为家庭、工业、公共安防等领域提供高效、稳定的安全守护。一、技术内核:五大核心突破,构建全场景安防基座1. 双模音频传输,灵活应对复杂场景实时音频流传输:内置高灵敏度MIC,支持环境音实时采集,通过4G模块直接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响应速度低至毫秒级,适用于火灾警报、紧急呼救等需即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8 08:59 68浏览
  • 在追求环境质量升级与产业效能突破的当下,温湿度控制正成为横跨多个行业领域的核心命题。作为环境参数中的关键指标,温湿度的精准调控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舒适人居环境的期待,更深度关联着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及仓储物流等场景的运营效率与安全标准。从应用场景上看,智能家居领域要求温湿度系统实现与人体节律的协同调节,半导体洁净车间要求控制温湿度范围及其波动以保障良品率,而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则依赖温湿度的实时监测预防各种产品的腐损与锈化。温湿度传感器作为实现温湿度监测的关键元器件,其重要性正在各行各业中凸显而出。温湿
    华普微HOPERF 2025-04-07 10:05 88浏览
  •     根据 IEC术语,瞬态过电压是指持续时间几个毫秒及以下的过高电压,通常是以高阻尼(快速衰减)形式出现,波形可以是振荡的,也可以是非振荡的。    瞬态过电压的成因和机理,IEC 60664-1给出了以下四种:    1. 自然放电,最典型的例子是雷击,感应到电力线路上,并通过电网配电系统传输,抵达用户端;        2. 电网中非特定感性负载通断。例如热处理工厂、机加工工厂对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4-07 22:59 48浏览
  •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音交互正以颠覆性的方式重塑我们的生活体验。WTK6900系列语音识别芯片凭借其离线高性能、抗噪远场识别、毫秒级响应的核心优势,为智能家居领域注入全新活力。以智能风扇为起点,我们开启一场“解放双手”的科技革命,让每一缕凉风都随“声”而至。一、核心技术:精准识别,无惧环境挑战自适应降噪,听懂你的每一句话WTK6900系列芯片搭载前沿信号处理技术,通过自适应降噪算法,可智能过滤环境噪声干扰。无论是家中电视声、户外虫鸣声,还是厨房烹饪的嘈杂声,芯片均能精准提取有效指令,识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8 08:40 79浏览
  • 及时生产 JIT(Just In Time)的起源JIT 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爆发的全球石油危机和由此引发的自然资源短缺,这对仰赖进口原物料发展经济的日本冲击最大。当时日本的生产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产品利润,在原物料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只能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寻找利润源,降低库存、库存和运输等方面的生产性费用。根据这种思想,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即 JIT,并由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由于它不断地用于汽车生产,随后被越来越多的许多行业和企业所采用,为日
    优思学院 2025-04-07 11:56 93浏览
  • 在全球电子产业面临供应链波动、技术迭代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安博电子始终秉持“让合作伙伴赢得更多一点”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稳健、高效、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依托覆盖供应商管理、品质检测、智能交付的全链路品控体系,安博电子不仅能确保电子元器件的高可靠性与一致性,更以高透明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助力客户降低风险、提升运营效率,推动行业标准升级,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塑造更具前瞻性的产业生态。动态优选机制:构建纯净供应链生态安博电子将供应商管理视为供应链安全的根基。打造动态优选管控体系,以严格
    电子资讯报 2025-04-07 17:06 49浏览
  • 医疗影像设备(如CT、MRI、超声诊断仪等)对PCB的精度、可靠性和信号完整性要求极高。这类设备需要处理微伏级信号、高频数据传输,同时需通过严格的EMC/EMI测试。制造此类PCB需从材料选择、层叠设计、工艺控制等多维度优化。以下是关键技术与经验分享。 1. 材料选择:高频与生物兼容性优先医疗影像设备PCB常采用 Rogers RO4000系列 或 Isola FR4高速材料,以降低介电损耗并保证信号稳定性。例如,捷多邦在客户案例中曾为某超声探头厂商推荐 Rogers RO4350B
    捷多邦 2025-04-07 10:22 93浏览
  •   工业自动化领域电磁兼容与接地系统深度剖析   一、电磁兼容(EMC)基础认知   定义及关键意义   电磁兼容性(EMC),指的是设备或者系统在既定的电磁环境里,不但能按预期功能正常运转,而且不会对周边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难以承受的电磁干扰。在工业自动化不断发展的当下,大功率电机、变频器等设备被大量应用,现场总线、工业网络等技术也日益普及,致使工业自动化系统所处的电磁环境变得愈发复杂,电磁兼容(EMC)问题也越发严峻。   ​电磁兼容三大核心要素   屏蔽:屏蔽旨在切断电磁波的传播路
    北京华盛恒辉软件开发 2025-04-07 22:55 72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