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在“2024(第七届)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发展年会”的深度对话环节,CMR产业联盟主席、新松首席技术官张雷,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迦智科技董事长熊蓉,均普智能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郭继舜,湖南大学“岳麓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人学院党委书记李智勇,联盟副主席、机科股份副总经理公建宁,极智嘉联合创始人兼机器人研发副总裁陈曦,凯乐士科技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白红星,围绕“具身智能如何赋能工业移动机器人”“探索从技术角度解决行业内卷的可能性”等热点话题,分享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移动机器人应用中的探索及实践。
2024年,“具身智能”成为移动机器人行业的热点词汇。究竟什么是具身智能?具身智能又能为内卷升级下的移动机器人行业带来哪些新的技术突破?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迦智科技董事长熊蓉谈道:“具身智能并不是人形机器人的专属,实际上它与所有的实体都是相关的。但由于人形机器人自由度更多,具备更强的通用性,所以人形机器人可能是最需要具身智能的,不过其他实体若要实现更智能、更灵活的与外界交互,具身智能对它们同样有着重要意义。例如对于移动机器人而言,具身智能可以使它更快地适应各种新场景以及实现快速部署等。”她表示,具身智能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可能会有个别技术实现工业应用,但还未能够细化。“迦智科技近几年一直在增强机器人末端识别能力,通过一系列具身智能技术,让机器人有更强的适应性。尽管具身智能距离落地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这一技术发展较快。特斯拉基于之前积累的大量技术和具身深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已初步展示了具身智能在端到端导航驾驶方面的验证。”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迦智科技董事长 熊蓉湖南大学“岳麓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人学院党委书记李智勇也表示目前难以判断具身智能落地和智能移动机器人走向产业的确切时间:“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以及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结合,在技术进步过程中,相信将会不断有各种形态的产业化成果、产品或者应用场景涌现。”他认为具身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将使机器人的控制精度、可靠性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推动产品从结构化往非结构化方向发展。例如像一些机器人和人相对分离的情况,逐渐会朝人机融合趋势升级创新。湖南大学“岳麓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机器人学院党委书记 李智勇
极智嘉联合创始人兼机器人研发副总裁陈曦也认为近两三年涌现出来的各种先进技术,为移动机器人行业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开拓了更新的视角,给移动机器人企业在业务探索和解决业务落地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均普智能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郭继舜认为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出现发展的‘大曲线’,经历快速成长期和缓慢沉淀期,人形机器人产业亦是如此。他谈道:“人形机器人和类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就是人工智能能够在世界上和人类共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体。但目前看来,智能机器人如何去跟场景做结合,是现存的第一个难题。第二个难题则是人形机器人功能过于单一,并不完善,因为现在具身智能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还未成熟。因此,无论是具身智能技术应用还是人形机器人落地,我们可能还要再期待一段时间。”均普智能 人形机器人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 郭继舜
联盟副主席、机科股份副总经理公建宁指出:“以往我们主要解决的是机器人稳定性、精度问题,认为机器人在工厂里主要作用就是提供快速的空间作业效率,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具身智能的出现让我们期待机器人具备更高的决策和感知能力,能够解决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机科股份一直致力于提供智能制造的系统解决方案,近几年,随着具身智能技术进步,我们也在不断推进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在智能机器人的可靠性和效率上不断落实研究,为企业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凯乐士科技集团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白红星表示:“按照对具身智能比较宽泛的定义,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机器人都可以成为‘具身’,基于这些实体,人工智能、计算智能、感知智能技术将在其中得到大量的应用。”在白红星看来,具身智能能够进行端到端训练,具有非常强的泛化能力。他谈道:“之所以在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几十年后,才出现‘具身智能’这一概念,恰是因为语言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单单依靠自身无法实现真正的普及应用,而要与具体的载体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目前在探索具身智能领域上,凯乐士科技基于图像大模型技术,其机器人的泛化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此外,凯乐士科技利用具身智能技术在机器人控制一体化上钻研,以期改进车辆之间的协作,进一步为客户创造价值、降本增效。近年来尤其是2023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了大爆发,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成为热潮。但实际上,目前已经投入应用的人形机器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汽车生产线上的简单物流搬运场景,这些应用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采用轮式可以更简单、更可靠地实现。关于足式机器人与轮式机器人之争成为了热点讨论话题。未来,轮式机器人和足式人形机器人的关系又是否会形成一种竞争关系?对此,熊蓉谈道:“短期以内,人形机器人其实毫无竞争能力。目前看来,许多场景都不需要机器人‘行走’或者都不支持‘行走’,轮式底盘再加上机械臂的组合已能在许多场景里应用。”她指出:“当双足机器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成本也足够低,能与原始底盘在成本和稳定性上具有竞争力的时候,它就会成为一种通用的形态。在工业场景,许多机器人有着远超过人的能力,比人形机器人有更高的效率和作业精度,因此我认为人形机器人应该更多补充在非高精度、非高效率和非高负载的场景中的能力,发挥人形机器人的智能技能作业能力。最终,我认为还是会形成一个多种机器人形态共存的格局。”陈曦也认同熊蓉关于多种形态机器人共存的观点,他表示:“世界是多样性的,我们要正确认识并发掘各种形态机器人的多样性和优势所在,利用各种具备优势的机器人进行多机器人形态混合应用工程。”总体而言,当前关于足式和轮式的选择“争议”更多是应用场景导向,而非技术优劣之争。轮式和足式,这两种针对不同需求场景提供的特定解决方案,都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被有机集成到各式各样的场景中,以打造具备出更广泛适应性和更高功能集成度的解决方案。未来,任一形态的机器人都不是“终局”,而将形成多种形态机器人共存、多技术融合发展局面。
超200个——2024年上半年AGV/AMR行业中标项目盘点市场保有量超10000台的8大中国AGV/AMR厂商总额超190亿-盘点全球移动机器人领域融资TOP10企业产研资料:2017-2022年度移动机器人研究报告 | 细分产品&细分行业-13份AGV/AMR行业蓝皮书 | 经典案例与技术论文汇编 | 全球AGV/AMR研究报告 | 2022-2023标杆案例合集 | 《工业应移动机器人》16项团体标准物流集成:德马泰克 | 昆船智能 | 兰剑智能 | 中集天达
AGV/AMR:新松 | 机科 | 国自 | 未来 | 仙工智能 | 捷螺智能 | 蓝芯科技 | 哈工库讯 | 浙江中力 | 海豚之星 | 华晓精密 | 法睿兰达 |海通机器人 | 镭神智能 | 创智科技核心供应链: 锂电池-昀迪新能源 | 控制器-格局 | 控制器-睿芯行 | 防撞条-沃美诺 | 舵轮-凤凰动力 | 语音播报-零动智能 | 减速机 | 伺服电机应用行业:锂电行业 | 光伏行业 | 储能行业 | 医药医疗 | 3C与半导体 | 家电与LED | 汽车(新能源)| 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