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福
畅销车,无疑是当下竞争如此激烈的车市中,各家车企纷纷追寻的一剂良药。
原因无他,畅销车型总有着挟品牌破局的千钧之力,但同时,打造畅销车既要摸得对消费者的喜好,又能找到潮流发展的脉络,似乎需要不少运气的眷顾。但是吉利银河却用一份亮眼的答卷,打消了我的这番猜测。问世20多个月完成了从0到42.49万辆的成绩,其中吉利银河E5上市119天交付超过了6万台,吉利银河星愿49天交付超过了3万台,吉利银河星舰7 EM-i在上市13天交付了超过10000辆。
对于他们而言,打造畅销车型似乎有规律可循。当我尝试剖析他们的成功路径之时,发现了一个始终被各家品牌所提及,但最终落到产品层面上却极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那就是设计——能够被市场所认可的设计。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新车发布会上,听到那对于设计连篇累牍地PPT演示和新名词定义,但真当我们看到新车时,又很难洗脑自己接受那形态各异的美。但对于吉利银河的每一款产品,我们普通消费者仅仅是直观感受,便可以轻松体会到它们的美。
“设计不仅仅是创造美观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如前世界首富杰夫·贝索斯所言,当车企们过于聚焦在产品上微小的设计细节时,很容易从宏观上忽视汽车作为一个产品,它所应拥有的价值。能够被市场认可的设计,一定源自于负责任的商业判断,因为关乎着用户的需求,技术的创新和品牌价值之间的完美平衡,这其实更需要团队有着更加高纬度的全局视角。
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曾强调:“设计是吉利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将设计提升到了整个集团战略的层面,所表明的不只是吉利对于设计实力的自信,更是敏锐地觉察到了跳脱出困囿中国车企们内卷竞争的关键所在,就是在设计层面上的突破。
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吉利设计的掌门人陈政,在今年的一场论坛上举了一个例子:当史蒂夫·乔布斯从一个牛皮纸信封中拿出第一台MacBook air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能够清晰的感受到,笔记本电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托举起这种划时代设计的,是科技的进步,更是市场需求的归因。
如何将设计打造成为吉利的核心竞争力?必由之路就是将设计升维到战略层面。设计不只是“设计”,而是“战略”,是商业决策,甚至将是制胜的关键因素,所以设计要在公司经营的大局观下,去进行体系性思考。所以在吉利所提出的设计战略中,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设计要服从于商业逻辑。而陈政所提出的设计竞争力公式,不仅体现了他和吉利对于当下汽车设计的思考和积淀。我们也能从中探寻到,持续设计畅销车型的秘籍所在。
如何用公式
拨开设计的神秘面纱
设计竞争力=设计品质/(成本+效率)X 美等其他要素
吉利能够设计畅销车型的最根本逻辑,我们其实可以追溯到陈政所提出的这套设计竞争力公式上。在提升设计品质和产品品质的同时,清晰地提出了不计成本做设计的误区,让好的设计有了效率的标尺,成为了在既定条件约束下的最优商业解。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设计成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着从落地到提升的正反馈,让设计成为市场的助力。
在这个公式的框架之内,吉利设计团队持续不断地升级着中国汽车设计的理念体系。从以往的单辆车型独立设计,提升到了成组定义、批量开发。优秀的设计成果能够通过这套流程迅速落实到产品,并且规避了同质化重复开发所浪费的时间及资源。而且在吉利设计每一款车的时候,都是从理论融入实践,再从实践去验证理论的良性循环。让市场成为优秀设计的试金石。
其中有一个众多车企在设计层面上忽略的细节:我们所处的市场,甚至是我们所身处的时代,变化的力度和速度是空前的。回望三年前的今天,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是20%,两年之前是30%,而今天已经突破了50%——而在多年前,我们对于这个节点到来的时间判断是2035年。
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需要企业战略的定力,更需要战术上的灵活。在新技术攻城略地的时候,设计层面上会出现巨量的定义上混战。不只是各家品牌之间,甚至品牌中不同的产品线也会有路线的摇摆。而吉利设计所擎起的大旗,就是在明确市场需求后坚定自己的设计路线。
在我看来,吉利银河的产品策略是“谋定而后动”。在去年2月份推出了让业界眼前一亮的银河之光原型车后,迅速将带有优秀设计基因的产品布局到了10-30万元的各个区间。而在这背后,是吉利设计团队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弹药”。
而另一方面,快速进入市场并获得广泛好评的产品,为吉利带来的是整个新能源时代设计的定义权。举个例子,封闭化前脸是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设计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让电动化时代有了区别于燃油车时代的具象表现形式。而在新的智电时代,需要另一个让消费者锚定技术的设计代表。
在明确的框架下做到如此高产,吉利在设计方面的另一个秘籍就是来自于三个根植于。根植于自身母体文化和品牌内核,让设计有了文化和精神层面的支撑。举个例子,封闭式前脸固然是新能源车最明确的设计标识,但是过多的留白又成为了另一种设计的同质化。而吉利银河从玲珑瓷中获得灵感,用光电效果重塑出了“光之涟漪”。使得博大精深的中华美学,跨越了时间的维度,再次震撼了我们。五千年历史所积累的美学认知和成果,在当下成为了吉利设计源源不断的养分,而吉利的品牌内核,又让设计成为了提升品牌辨识度和美誉度的一张名片。
根植于用户的需求,让吉利设计团队更加了解消费者的真实痛点,让设计从教育消费者,转变为了与新时代消费者共情,成就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根植于自身的技术发展,则让产品在有了家族特征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出了各个产品所特有的技术亮点,合而不同的设计,才是最能够被市场所接受的设计。
设计是引领时代趋势
也是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脉络
设计落到产品细节之上,就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吉利设计团队的强大实力。吉利银河E8根植于吉利汽车的文化母体杭州西湖,带来了智电时代的涟漪美学;吉利银河E5,凝结了中国人“和”的智慧,找到全球审美的最大公约数;吉利银河星舰7 EM-i将美的事物映射到器物本身,同时回归到对功能与安全诉求的本质;中国星系列突破人们对中式豪华认知的刻板印象。横跨10-30万价格区间,涵盖燃油、纯电、混动不同技术类型,真正做到了让设计和产品特点深入人心。
而吉利设计团队不仅立足于国内,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广纳贤才。吉利的设计团队目前遍布中国上海、中国宁波、意大利米兰、意大利都灵等全球多地,汇聚了超过20个国家地区,1000余位顶尖设计人才。
但是吉利设计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集百家之所长。国内设计师拥有着对于图形理解、气韵拿捏的天赋,欧洲设计师则擅长于体量、型面的掌握。在这个团队中,各国的设计师在明确的框架之内,发挥各自所长,相互配合,让吉利设计有了更加国际化的视角。而陈政将其贴切地形容为很像是敦煌文化带来的感受,那就是不同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迸发出了更为炽热的生命力。
而在吉利内部的设计团队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还能感受到吉利与学术院校更加紧密的连结。譬如说刚刚落幕的2024国际汽车设计论坛,就是由吉利设计与吉利学院联合主办。
在论坛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吉利发布的《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研究白皮书(第二版)》,在全球视野下,它以第一版为基石,展开了进一步深化,知行合一,以理论融合实践,再度补充完善了中国汽车设计研究体系;也看到了国际知名汽车设计师乔盖托·乔治亚罗、山田敦彦,以及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德国普福尔茨海姆应用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海内外殿堂级设计院校的知名学者。
数十位覆盖产、学、研、媒、企的全球跨界影响力人物,齐聚一堂,围绕“中国设计,全球审美”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为汽车设计、中国设计的未来之路注入更强大的动能 。
与学术院校的联动,让吉利设计团队拥有了对于汽车设计美学核心元素探索的积累。吉利设计以自主设计分析模型与方法,汲取古人智慧,深入探索了“中国R角”的设计制式,而这也是中国汽车设计界首次对于R角——这个造物美学的关键要素进行系统性研究。
此外吉利设计与湖南大学联合完成的《智能时代下全球“舒服车”的体验设计研究》;与四川美术学院联合完成了《全球化时代下,以中国文化“润”为主题的设计形态研究》。通过不断挖掘、解构、重组,探索汽车设计的中国特质,打造代表时代和具有文化印记的“中国设计”。
什么才是吉利设计的星辰大海?
“产”与“研”的两条腿走路,让吉利设计在面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时,有了更加强大的和长久的竞争力。陈政曾经说过:“设计,不是被动的应对当下,而是主动掌握未来的长期主义”。设计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的外在体现。
纵观历史,强势经济体,是会向世界“输出审美标准”的。燃油车时代,欧、美、日的各国车企在中国获得市场份额的同时,也引领了设计潮流,并且凭借它们成熟的设计话语体系,决定了中国汽车行业和市场的审美标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占领了消费者的审美心智。
而当我们站在了中国汽车在智能化和电气化执全球之牛耳的时代拐点上,更需要一个崭新的、拥有强大生命力的设计体系为支撑,向世界输出全新的审美标准。而这个体系,必须经过大量验证、实践才能够建立起切实有效,并且能够被广泛应用的方法理论。
为了打造出中国汽车设计的话语体系,吉利设计提炼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模式。2024年可以算作是吉利设计踩稳三步走的第一年,吉利设计在产品实践、理论深挖、审美溯源三个维度同步发力,以相辅相成的螺旋式的发展,开启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的探索。
这种探索,离不开以吉利设计为代表的整个中国设计领域的共同努力。当我们把这个视角从单纯的汽车产品放大到整个时代后会发现,推动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是人民。就如同陈政所言,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一两位明星设计师,可以扭转局面的。因此,要从英雄史观,向并肩作战的“人民史观”发生转变。百舸争流、同时更要百川合流,才是建立起中国汽车设计话语体系所应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