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VSCode搭建嵌入式开发IDE,这回方便了

一起学嵌入式 2024-12-22 17:52

扫描关注一起学嵌入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前言

在刚开始接触STM32的时候,使用的keil作为IDE,由于在这之前,使用过VS, 使用过eclipse,因而在使用keil之后,实在难以忍受keil编辑器简陋的功能,可以说是极其糟糕的写代码体验。

之后,尝试过各种IDE,使用eclipse+keil,结果发现eclipse对C语言的支持也是鸡肋,使用emBits+gcc,需要和其他人协同的话就比较麻烦,之后发现了platformIO,也是使用gcc作为编译器,不过只支持HAL库,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同事都是用的keil,如果我使用gcc,就不能协同工作了。

最后,通过使用VS Code + keil的方式,完美解决了写代码的体验问题,以及工程协作问题,其实网上使用VS Code作为编辑器,keil作为编译器的教程很多,不过基本都是需要在VS Code中编辑,然后在keil中编译,下载,调试,本文就要实现编辑,编译,下载,调试,全部使用VS Code。

Part1环境

(1)VS Code;
(2)keil;python;
(3)GNU Arm Embedded Toolchain(arm gcc工具链);
(4)C/C++(VS Code 插件);
(5)Cortex-Debug(VS Code 插件);
(6)其他VS Code插件(提升体验)。

Part2前提

正式写代码之前,首先需要建立好一个工程,这个需要使用keil完成,包括工程配置,文件添加…

Part3编辑

在安装好VS Code插件之后,VS Code编写C代码本身体验就已经很好了,

但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是keil环境,所以需要配置头文件包含,宏定义等,在工程路径的.vscode文件夹下打开c_cpp_properties.json文件,没有自己新建一个,内容配置如下:

{
"configurations": [
{
"name": "STM32",
"includePath": [
"D:/Program Files/MDK5/ARM/ARMCC/**",
"${workspaceFolder}/**",
""
],
"browse": {
"limitSymbolsToIncludedHeaders": true,
"databaseFilename": "${workspaceRoot}/.vscode/.browse.c_cpp.db",
"path": [
"D:/Program Files/MDK5/ARM/ARMCC/**",
"${workspaceFolder}/**",
""
]
},
"defines": [
"_DEBUG",
"UNICODE",
"_UNICODE",
"__CC_ARM",
"USE_STDPERIPH_DRIVER",
"STM32F10X_MD"
],
"intelliSenseMode": "msvc-x64"
}
],
"version": 4
}

其中,需要在includePathpath中添加头文件路径,${workspaceFolder}/**是工程路径,不用改动,额外需要添加的是keil的头文件路径,

然后在defines中添加宏,也就是在keil的Options for Target的C++选项卡中配置的宏,然后就可以体验VS Code强大的代码提示,函数跳转等功能了(甩keil的编辑器一整个时代)。

Part4编译、烧录

编译和烧录通过VS Code的Task功能实现,通过Task,使用命令行的方式调用keil进行编译和烧录

keil本身就支持命令行调用,具体可以参考keil的手册,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是问题在于,使用命令行调用keil,不管是什么操作,他的输出都不会输出到控制台上!!!(要你这命令行支持有何用)

不过好在,keil支持输出到文件中,那我们就只能利用这个做点骚操作了。一边执行命令,一边读取文件内容并打印到控制台,从而就实现了输出在控制台上,我们就能直接在VS Code中看到编译过程了

为此,我编写了一个Python脚本,实现keil的命令行调用并同时读取文件输出到控制台

#!/usr/bin/python
# -*- coding:UTF-8 -*-

import os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sys

runing = True

def readfile(logfile):
with open(logfile, 'w') as f:
pass
with open(logfile, 'r') as f:
while runing:
line = f.readline(1000)
if line != '':
line = line.replace('\\', '/')
print(line, end = '')

if __name__ == '__main__':
modulePath = os.path.abspath(os.curdir)
logfile = modulePath + '/build.log'
cmd = '\"D:/Program Files/MDK5/UV4/UV4.exe\" '
for i in range(1, len(sys.argv)):
cmd += sys.argv[i] + ' '
cmd += '-j0 -o ' + logfile
thread = threading.Thread(target=readfile, args=(logfile,))
thread.start()
code = os.system(cmd)
runing = False
thread.join()
sys.exit(code)

此脚本需要结合VS Code的Task运行,通过配置Task,我们还需要匹配输出中的错误信息(编译错误),实现在keil中,点击错误直接跳转到错误代码处,具体如何配置请参考VS Code的文档,这里给出我的Task。

{
// See https://go.microsoft.com/fwlink/?LinkId=733558
// for the documentation about the tasks.json format
"version": "2.0.0",
"tasks": [
{
"label": "build",
"type": "shell",
"command": "py",
"args": [
"-3",
"${workspaceFolder}/scripts/build.py",
"-b",
"${config:uvprojxPath}"
],
"group": {
"kind": "build",
"isDefault": true
},
"problemMatcher": [
{
"owner": "c",
"fileLocation": [
"relative",
"${workspaceFolder}/Project"
],
"pattern": {
"regexp": "^(.*)\\((\\d+)\\):\\s+(warning|error):\\s+(.*):\\s+(.*)$",
"file": 1,
"line": 2,
"severity": 3,
"code": 4,
"message": 5
}
}
]
},
{
"label": "rebuild",
"type": "shell",
"command": "py",
"args": [
"-3",
"${workspaceFolder}/scripts/build.py",
"-r",
"${config:uvprojxPath}"
],
"group": "build",
"problemMatcher": [
{
"owner": "c",
"fileLocation": [
"relative",
"${workspaceFolder}/Project"
],
"pattern": {
"regexp": "^(.*)\\((\\d+)\\):\\s+(warning|error):\\s+(.*):\\s+(.*)$",
"file": 1,
"line": 2,
"severity": 3,
"code": 4,
"message": 5
}
}
]
},
{
"label": "download",
"type": "shell",
"command": "py",
"args": [
"-3",
"E:\\Work\\Store\\MyWork\\STM32F1\\FreeModbus_M3\\scripts\\build.py",
"-f",
"${config:uvprojxPath}"
],
"group": "test"
},
{
"label": "open in keil",
"type": "process",
"command": "${config:uvPath}",
"args": [
"${config:uvprojxPath}"
],
"group": "test"
}
]
}

对于使用ARM Compiler 6编译的工程,build和rebuild中的problemMatcher应该配置为

"problemMatcher": [
{
"owner": "c",
"fileLocation": ["relative", "${workspaceFolder}/MDK-ARM"],
"pattern": {
"regexp": "^(.*)\\((\\d+)\\):\\s+(warning|error):\\s+(.*)$",
"file": 1,
"line": 2,
"severity": 3,
"message": 4,
}
}
]

文件中的config:uvPathconfig:uvprojxPath分别为keil的UV4.exe文件路径和工程路径(.uvprojx),可以直接修改为具体路径,或者在VS Code的setting.json中增加对应的项,至此,我们已经完美实现了在VS Code中编辑,编译,下载了。

编译输出:

有错误时输出:

错误匹配:

Part5调试

调试需要使用到Cortex-Debug插件,以及arm gcc工具链,这部分可以参考Cortex-Debug的文档,说的比较详细;

首先安装Cortex-Debug插件和arm gcc工具链,然后配置好环境路径,如果使用Jlink调试,需要下载Jlink套件,安转好之后,找到JLinkGDBServerCL.exe这个程序,在VS Code的设置中添加"cortex-debug.JLinkGDBServerPath": "C:/Program Files (x86)/SEGGER/JLink/JLinkGDBServerCL.exe",后面的路径是你自己的路径。

这里补充一下arm gcc工具链的配置:"cortex-debug.armToolchainPath": "D:\\Program Files (x86)\\GNU Arm Embedded Toolchain\\9 2020-q2-update\\bin",后面的路径是你自己的路径。如果使用STLink调试,需要下载stutil工具,在GitHub上搜索即可找到,同样配置好路径即可。

以上步骤弄好之后,可以直接点击VS Code的调试按钮,此时会新建luanch.json文件,这个文件就是VS Code的调试配置文件,可参考我的文件进行配置。

{
// 使用 IntelliSense 了解相关属性。
// 悬停以查看现有属性的描述。
//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s://go.microsoft.com/fwlink/?linkid=830387
"version": "0.2.0",
"configurations": [

{
"name": "Cortex Debug(JLINK)",
"cwd": "${workspaceRoot}",
"executable": "${workspaceRoot}/Project/Objects/Demo.axf",
"request": "attach",
"type": "cortex-debug",
"servertype": "jlink",
"device": "STM32F103C8",
"svdFile": "D:\\Program Files\\ARM\\Packs\\Keil\\STM32F1xx_DFP\\2.3.0\\SVD\\STM32F103xx.svd",
"interface": "swd",
"ipAddress": null,
"serialNumber": null
},
{
"name": "Cortex Debug(ST-LINK)",
"cwd": "${workspaceRoot}",
"executable": "${workspaceRoot}/Project/Objects/Demo.axf",
"request": "attach",
"type": "cortex-debug",
"servertype": "stutil",
"svdFile": "D:\\Program Files\\ARM\\Packs\\Keil\\STM32F1xx_DFP\\2.3.0\\SVD\\STM32F103xx.svd",
"device": "STM32F103C8",
"v1": false
}
]
}

注意其中几个需要修改的地方,executable修改为你的工程生成的目标文件,也就是工程的.axf文件,svdFile用于对MCU外设的监控,该文件可以在keil的安装路径中找到,可以参考我的路径去找,配置完成后,再次点击调试按钮即可进行调试。

相比keil自己的调试功能,VS Code还支持条件断点,可以设置命中条件,次数等,可以极大的方便调试。

总结

通过以上的配置,我们基本上,除了建立工程和往工程中添加文件,其他完全不需要打开keil,所以也无妨说一句,再见,智障keil!

来源:http://b.mtw.so/5W5Xlt


关注【一起学嵌入式】,回复加群进技术交流群。




觉得文章不错,点击“分享”、“”、“在看” 呗

一起学嵌入式 公众号【一起学嵌入式】,RTOS、Linux编程、C/C++,以及经验分享、行业资讯、物联网等技术知
评论
  •         不卖关子先说感受,真本书真是相见恨晚啊。字面意思,见到太晚了,我刚毕业或者刚做电子行业就应该接触到这本书的。我自己跌跌撞撞那么多年走了多少弯路,掉过多少坑,都是血泪史啊,要是提前能看到这本书很多弯路很多坑都是可以避免的,可惜这本书是今年出的,羡慕现在的年轻人能有这么丰富完善的资料可以学习,想当年我纯靠百度和论坛搜索、求助啊,连个正经师傅都没有,从软件安装到一步一布操作纯靠自己瞎摸索,然后就是搜索各种教程视频,说出来都是泪啊。  &
    DrouSherry 2024-12-19 20:00 110浏览
  • Supernode与艾迈斯欧司朗携手,通过Belago红外LED实现精准扫地机器人避障;得益于Belago出色的红外补光功能,使扫地机器人能够大大提升其识别物体的能力,实现精准避障;Belago点阵照明器采用迷你封装,兼容标准无铅回流工艺,适用于各种3D传感平台,包括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和机器人。全球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欧司朗(瑞士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MS)近日宣布,与国内领先的多行业三维视觉方案提供商超节点创新科技(Supernode)双方联合推出采用艾迈斯欧司朗先进Belago红
    艾迈斯欧司朗 2024-12-20 18:55 80浏览
  • By Toradex秦海1). 简介为了保证基于 IEEE 802.3 协议设计的以太网设备接口可以互相兼容互联互通,需要进行 Ethernet Compliance 一致性测试,相关的技术原理说明请参考如下文章,本文就不赘述,主要展示基于 NXP i.MX8M Mini ARM 处理器平台进行 1000M/100M/10M 以太网端口进行一致性测试的测试流程。https://www.toradex.com
    hai.qin_651820742 2024-12-19 15:20 164浏览
  •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电机控制系统正向更高精度、更快响应和更高稳定性的方向发展。高速光耦作为一种电气隔离与信号传输的核心器件,在现代电机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详细介绍高速光耦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优势及其在实际工控系统中的重要性。高速光耦的基本原理及优势高速光耦是一种光电耦合器件,通过光信号传递电信号,实现输入输出端的电气隔离。这种隔离可以有效保护电路免受高压、电流浪涌等干扰。相比传统的光耦,高速光耦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通常可以达到几百纳秒到几微秒级别的传输延迟。电气隔离:高速光
    晶台光耦 2024-12-20 10:18 144浏览
  • 百佳泰特为您整理2024年12月各大Logo的最新规格信息。——————————USB▶ 百佳泰获授权进行 USB Active Cable 认证。▶ 所有符合 USB PD 3.2 标准的产品都有资格获得USB-IF 认证——————————Bluetooth®▶ Remote UPF Testing针对所有低功耗音频(LE Audio)和网格(Mesh)规范的远程互操作性测试已开放,蓝牙会员可使用该测试,这是随时测试产品的又一绝佳途径。——————————PCI Express▶ 2025年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4-12-20 10:33 118浏览
  • 国产数字隔离器已成为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关键部件,以增强的性能和可靠性取代了传统的光耦合器。这些隔离器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和其他需要强大信号隔离的领域。准确测试这些设备是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的基本步骤。如何测试数字隔离器测试数字隔离器需要精度和正确的工具集来评估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功能和性能。以下设备对于这项任务至关重要:示波器:用于可视化信号波形并测量时序特性,如传播延迟、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允许验证输入输出信号的完整性。频谱分析仪:测量电磁干扰(EMI)和其他频域特性。有助于识别信号
    克里雅半导体科技 2024-12-20 16:35 71浏览
  • 光耦合器,也称为光隔离器,是用于电气隔离和信号传输的多功能组件。其应用之一是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光耦合器进行电压测量,阐明了其操作和实际用途。使用光耦合器进行电压测量的工作原理使用光耦合器进行电压测量依赖于其在通过光传输信号的同时隔离输入和输出电路的能力。该过程包括:连接到电压源光耦合器连接在电压源上。输入电压施加到光耦合器的LED,LED发出的光与施加的电压成比例。光电二极管响应LED发出的光由输出侧的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晶体管检测。随着LED亮度的变化,光电二极管的电阻相应减小,
    腾恩科技-彭工 2024-12-20 16:31 73浏览
  • ALINX 正式发布 AMD Virtex UltraScale+ 系列 FPGA PCIe 3.0 综合开发平台 AXVU13P!这款搭载 AMD 16nm 工艺 XCVU13P 芯片的高性能开发验证平台,凭借卓越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扩展性,专为应对复杂应用场景和高带宽需求而设计,助力技术开发者加速产品创新与部署。随着 5G、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各行业对计算能力、灵活性和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持续攀升。FPGA 凭借其高度可编程性和实时并行处理能力,已成为解决行业痛点的关
    ALINX 2024-12-20 17:44 85浏览
  • 在强调可移植性(portable)的年代,人称「二合一笔电」的平板笔电便成为许多消费者趋之若鹜的3C产品。说到平板笔电,不论是其双向连接设计,面板与键盘底座可分离的独特功能,再加上兼具笔电模式、平板模式、翻转模式及帐篷模式等多种使用方式,让使用者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下都能随意调整,轻巧灵活的便利性也为多数消费者提供了绝佳的使用体验。然而也正是这样的独特设计,潜藏着传统笔电供货商在产品设计上容易忽视的潜在风险。平板笔电Surface Pro 7+ 的各种使用模式。图片出处:Microsoft Comm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4-12-19 17:40 181浏览
  • 汽车驾驶员监控系统又称DMS,是一种集中在车辆中的技术,用于实时跟踪和评估驾驶员状态及驾驶行为。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整合AI技术的DMS逐渐成为主流,AI模型通过大量数据进行持续训练,使得驾驶监控更加高效和精准。 驾驶员监测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摄像头收集驾驶员的面部图像,定位头部姿势、人脸特征及行为特征,并通过各种异常驾驶行为检测模型运算来识别驾驶员的当前状态。如果出现任何异常驾驶行为(如疲劳,分心,抽烟,接打电话,无安全带等),将发出声音及视觉警报。此外,驾驶员的行为数据会被记录
    启扬ARM嵌入式 2024-12-20 09:14 98浏览
  • 耳机虽看似一个简单的设备,但不仅只是听音乐功能,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个人娱乐到专业录音,再到公共和私人通讯,耳机的使用无处不在。使用高质量的耳机不仅可以提供优良的声音体验,还能在长时间使用中保护使用者听力健康。耳机产品的质量,除了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法规标准,也能透过全面性的测试和认证过程,确保耳机在各方面:从音质到耐用性,再到用户舒适度,都能达到或超越行业标准。这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投资,也提升了该公司在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和信誉!客户面临到的各种困难一家耳机制造商想要透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4-12-20 10:37 161浏览
  •         在上文中,我们介绍了IEEE 802.3cz[1]协议提出背景,旨在定义一套光纤以太网在车载领域的应用标准,并介绍了XMII以及PCS子层的相关机制,在本篇中,将围绕IEEE 802.3cz-MultiGBASE-AU物理层的两个可选功能进行介绍。EEE功能        节能以太网(Energy-Efficient Ethernet)是用于在网络空闲时降低设备功耗的功能,在802.3cz的定义中,链
    经纬恒润 2024-12-19 18:47 83浏览
  • 光耦固态继电器(SSR)作为现代电子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正逐步取代传统机械继电器。通过利用光耦合技术,SSR不仅能够提供更高的可靠性,还能适应更加复杂和严苛的应用环境。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光耦固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光耦固态继电器:如何工作并打破传统继电器的局限?光耦固态继电器通过光电隔离技术,实现输入信号与负载之间的电气隔离。其工作原理包括三个关键步骤:光激活:LED接收输入电流并发出与其成比例的光信号。光传输:光电传感器(如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晶体管)接收
    腾恩科技-彭工 2024-12-20 16:30 55浏览
  • //```c #include "..\..\comm\AI8051U.h"  // 包含头文件,定义了硬件寄存器和常量 #include "stdio.h"              // 标准输入输出库 #include "intrins.h"         &n
    丙丁先生 2024-12-20 10:18 84浏览
  • 汽车行业的变革正愈演愈烈,由交通工具到“第三生活空间”。业内逐渐凝聚共识:汽车的下半场在于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核心在于集成先进的传感器,以实现高等级的智能驾驶乃至自动驾驶,以及更个性、舒适、交互体验更优的智能座舱。毕马威中国《聚焦电动化下半场 智能座舱白皮书》数据指出,2026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2127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7%。2022年到2026年,智能座舱渗透率将从59%上升至82%。近日,在SENSOR CHINA与琻捷电子联合举办的“汽车传感系列交流会-智能传感专场”上,艾
    艾迈斯欧司朗 2024-12-20 19:45 98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