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也说了,2024年只有90家IPO,断崖式下跌70%,IPO受理量更是持续归零……跟年初机构的预测——200-240家IPO,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未来大家也不要抱什么大的期望了,把“绿通”这种三十多年前的老把式都搬出来了,怎么可能还会复现5年前科创板的疯狂?
所以2024年的一级市场,主基调除了“募资”就是“退出”了,募资当然有难度,但是靠跟国资签卖身契还是能募到的,相比之下,退出就是难上加难了。
在有限可行的几个退出渠道中,IPO是当之无愧的最优解,另外的几个途径,像并购、S基金、转老股、回购等,都是鸡肋一般是存在,非被动而不可为。
IPO路径依赖一旦被打破,大家普遍有种找不到北的感觉。
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接触了很多的资产持有方和资金方,资产方包括股权投资基金的GP、以及部分因为退出困难熬不住了想自谋出路的LP、或者一些面临对赌回购压力的创始人;资金方包括神龙见首不见尾的S基金、永远都敞开怀抱有收购资产意愿的上市公司、手握LP资源在围猎优质资产的专项基金等等。
实践证明,大家各自的需求是丰富多样的,要想把这些多样化的需求完美对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从资产方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一级市场推出的可行解和最优解。文末我们也推出了规划中的公益活动——一级市场“接力”计划,2025年每周定期举办闭门活动,希望为这个艰难的市场注入点微薄的活力。
首先,一级市场在2024年有顺利退出的么?
答案是当然有,比较普遍的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上市公司并购退出,一种是被投企业新一轮融资顺利,且比较抢手,可以和新一轮融资同步转老股退出。
上市公司并购大家也看到了,很遗憾,雷声大雨点小,上市公司公告都是公开透明的,能真正走到并购那一步的,甚是寥寥。
而且对于项目的实控人来说,IPO肯定也是最优解,宁可鸡头不愿凤尾,大部分并购案例,其实都是被动驱动型的——要么经营压力巨大、市场天花板明显,要么创始团队心气不足,要么IPO无望,要么面临投资机构的对赌和回购……
数量稍微多一点的,是伴随着新一轮融资同步退出。对于新一轮进来的投资机构,如果是单纯接老股,我相信大家基本上是排斥的,这已经不是那个抢份额的年代了。但是如果换一种方式,一部分增资,一部分老股,来平滑一下投资成本,我估计大部分机构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
但因为2024年一级市场行情低迷,交易不活跃,这些成功退出的项目,大部分都是风口领域,或者当红独角兽项目,普通项目其实也很难吸引新的投资方进来。所以这条路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把一级市场的接力活跃度提升起来。
对于大家心心念的S基金,实在不好意思,为什么说神龙见首不见尾呢?半年前密集跟几家S基金聊过,当时的情形,怎么说呢,大家表现出来的意愿都很积极,但涉及到具体操作层面(或者按照什么样的投资风格操作),是接老股还是整体接基金的份额,很多时候都没有清晰的路线,要么就是来者不拒,啥啥都可以接受,给人的感觉明显是在试水。
总而言之,国内S基金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其实说白了,基本也是在按照“专项基金”、“家办”的逻辑在摸索,尚且没有统一打法,更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
最近一段时间接触的少了,不知道现在的S基金状态如何,我们后面会通过我们的一级市场“接力”计划活动,把大家都聚起来,各取所需。
目前看,一级市场退出的方式,最可行的还是被投企业新一轮融资同步退出。当然了,这个需要大量的对接和沟通工作,就像FA一样,这也正常,项目的退出,大家要有做FA的心理准备——我们做FA的时候,推一百家机构,有时候都不一定能成交一个。
作为持有资产方股权的GP们,不能为了卖老股而卖老股,一上来就找人推销老股,其实就跟我们做FA一样,大部分都不是目标客户。今后的局势会更加挑战,投后服务也要多样化,为企业宣传、拓展市场牵线搭桥、顺利完成新一轮募资(哪怕没有同步退出的机会),这都是提升被投项目竞争力的手段,也是一种风险控制方式。
作为GP的老板,也要允许以及鼓励团队做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情,没准儿在这些过程中,顺其自然就达成了交易。
一级市场“接力”计划
其实我们一直在筹划这个事情,也是2025年的工作重点,相比之前举办的一系列松散的行业交流活动,想做一些更“实”的活动,把资产方和资金方聚起来,大家带着各自的多样化需求来,有则对接,无则交流。
“实”一些,社交才更有效一些。
服务方:公益活动,欢迎三方机构提供场地、茶水赞助支持
欢迎各方的朋友们加入,市场虽冷,更要动起来,为行业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