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密达的首尔之春2.0还不如村口械斗的持续时间长,但这场看似闹剧的“政变”,影响注定是深远的。
不过对于星海来说,我们今天不谈政治,还是来谈一谈经济和产业。
毕竟,根据尹锡悦的说法,他这次选择用这种有点匪夷所思的强硬手段搞“戒严令”,一大导火索就是针对韩国明年预算法案的反复拉扯。
换言之,让尹锡悦沉不住气的一大原因,是他发现自己堂堂一届大统领,却好像连韩国明年的钱该怎么花,都已经没有任何主导权了。
果然,钱是万恶之源。
韩国这一天发生了什么
当地时间12月3日22时25分,韩国总统尹锡悦在首尔龙山总统府,开启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全国直播,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紧急戒严”。
这是韩国自1979年以来首次动用戒严手段,而1979年那次,就是著名的首尔之春。
韩国去年上映,好评如潮的电影《首尔之春》
根据《朝鲜日报》后来的报道,有韩国执政党官员透露,12 月 3 日的 21 点,尹锡悦曾在总统府召开过国务会议,审议这份戒严令。但包括韩国总理韩德洙在内的绝大多数内阁成员,都反对实施戒严。只不过根据韩国宪法和戒严法的规定,内阁只能审议戒严法案,没有实际决定权,内阁成员无法从法律层面上阻止戒严令的颁布。
最终,尹锡悦在未能得到内阁支持的情况下,依然执意推动了紧急戒严。
但内阁阻止不了的法案,议会却可以通过投票废除。
于是韩国议会议长收到消息的国会议员们,开始大批前往国会,准备进行投票。
尹锡悦则派出了“707特战团”,去国会阻拦议员。
于是全世界都围观了一场演技浮夸得堪比快手短剧的军事政变——兵哥哥们接到任务后,带上了各种高级装备,然后坐着直升机超帅地空降到国会,接着开始被国会聚集的民众们一路“薅装备”,在人挤人里,被各种民众们空手入白刃,纷纷达成四目夜视仪被拆,被妹子徒手夺枪等成就。
根据现场视频,有人发现707特战团所属士兵的步枪上,用的是涂有蓝色标记的训练型枪机,且很多人的步手枪上,甚至连弹匣都没有……
结果可想而知,当然是没拦住。
凌晨时分,国会 300 名议员中,有 190 名赶到了国会出席会议,他们全票通过了一份决议,废除了韩国总统的戒严令。韩国联合参谋本部随即宣布,因戒严令投入的兵力全部撤回。
参谋本部宣布撤兵的 5 分钟后,12 月 4 日凌晨 4 时 27 分,尹锡悦又开了个现场直播,宣布接受国会决定,解除戒严。
从宣布到解除,这份戒严令一共存在了六个小时零两分钟,一点都不影响韩国人民第二天上班上学。
而隔壁 60 岁的在野党党首李在明,开着直播跑了40分钟,4.5公里,翻过了2.3m高的围墙,绕过空输,进入国会,已经被互联网封为韩国唯一真男人。韩国YTN电视台干脆在报道的时候口误叫出了一声"李在明总统”。
预算法案是不是万恶之源?
这场全球围观的闹剧,主要演员有三方,一是尹锡悦,二是议会,三是军方。而把这三方连在一起的重要节点,就是尹锡悦宣布戒严令时提到的那份预算法案。
要看明白这份预算法案引发的争议,有个背景知识是,韩国的新一届议会选举,在2024年4月完成,执政党在这次选举中惨败,只获得了 300 个席位中的 108 席。等到 6 月,新议会正式开始工作,就开始了机关枪似的弹劾。连续对尹锡悦政府的近10名在职官员发起各种弹劾,一个不成再弹一个。
韩国因此而进入了“朝小野大”的局面,那之后韩国大量的经济政策就推不下去了。
只要总统想干的,议会就否决;只要议会想干的,总统就否决。如此循环 8 个月,终于把尹锡悦给逼了个半疯。
坊间传言,尹锡悦另外半疯,是被在野党推进“金建希独检法案”给逼出来的。金建希就是尹锡悦的老婆,因收受贿赂被在野党盯上,在野党一直想通过这个法案把她送进监狱,因此有人调侃说尹总统戒严令,乃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但你用脚指头想也知道,金建希和尹锡悦的命运实在息息相关。
哪有什么冲冠一怒为红颜,都是钱与权。
但归根到底,2025 年的钱怎么花,也都不是韩国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还是韩国搞钱的能力下降了,不管怎么花,都没以前舒服了。
我们来看看韩国产业经济的现状。
2023年,韩国经济增长率降至1.4%,为十年来最低,远低于尹锡悦政府2%以上的增长目标。家庭债务总额占GDP的104%,居全球之首,严重抑制了消费增长。企业债务也攀升至近十年来新高。
2022年10月,尹锡悦刚刚上台 5 个月时,韩国 30 年来第一次出现对华贸易逆差。到了 2024 年,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韩国出现贸易逆差,中国从韩国的第一大顺差来源国变为第一大逆差来源国。2023 年中国自韩国进口额骤减,韩国对华贸易出现 180 亿美元的逆差。
贸易逆差的背后,是中国产业界对韩国支柱产业的正面挑战。
韩国半导体出口在2023年连续13个月同比下降,全年降幅超过20%。尽管三星和SK海力士在存储芯片领域仍占据主导地位,但也已经遇到了直接挑战。根据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发布的报告,2018 年到 2022 年,韩国记忆体芯片在全球出口市场的占有率从 29.1% 下降至 18.9%。而在逻辑芯片和晶圆代工领域,中国企业(如中芯国际)也正快速缩小差距。
同时,中国从韩国进口半导体及设备的金额,则从 2018 年的 824 亿美元,下降到了 2023 年的 662 亿美元,缩水 19.63%。一直被韩国人誉为“出口孝子”的存储芯片,出口额从2018年的830亿美元骤降到2023年的429亿美元。
过去 20 年里,中国申请的半导体专利在 IP5 中所占份额从 2003 年的 14% 猛增至 2022 年的 71.7%,同一时期,韩国半导体专利所占份额,已经从 21.2% 下降到了 2.4% 。
就这样,美国还要雪上加霜,搞了个四方联盟,要带着韩国一起搞中国,限制韩国对华出口高端制程芯片。但美国又只管挖不管埋,一边让韩国放弃中国市场,另一边还不给韩国开放美国市场,甚至开始背后捅刀,开挖韩国的芯片产业人才。
美国自己搞制造业回流,想把芯片都拉回美国本土造,结果没有人才,就从韩国挖。
据韩国《中央日报》的报道,2022年,三星电子的离职率(12.9%)是台积电(6.7%)的两倍SK海力士HBM部门的一名核心高管,试图跳槽到美国晶圆代工企业美光,最后是被韩国法院拦下来的。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韩国理工大学教授表示,“我的多个学生在三星、SK海力士工作,他们最近收到美国企业的工作邀请,有年幼子女的人在认真考虑去美国工作”。
而在手机产业,据 Euromonitor 调查,2015 年时,韩国品牌全球市占率为 35.7%,中国为 21.5%,双方差距是 14.2%。2018 年,中韩双方的差距缩小为 4%。要不是美国人用政治手段干掉了当时势头正猛的华为手机,韩国品牌全球市占率可能会在之后变得更惨一些。
汽车领域,韩国也在受到中国厂商的直接挑战。韩国汽车品牌(现代、起亚)全球市场份额维持在8%左右,但在新能源车领域,面临中国品牌(如比亚迪)的强劲竞争。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同比增长30.5%,直接抢占了韩国企业的传统出口市场。
而跟汽车相关的动力电池领域,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 “SNE Research” 2024 年 12 月 2 日发布的调查结果,今年第三季度韩国三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全球市占率环比下降 2.7 个百分点,为 23.4%,其中 LG 新能源市占率为 14.1%,环比下降 0.6 个百分点;三星 SDI 以 5.7% 排名第四;SK on 以 3.6% 排名第五。而中国企业总市占率为 52.2%,宁德时代以 28.5% 排名全球首位,比亚迪旗下电池制造商 FinDreams 以 12.3% 排名第三 。
在韩国曾经非常引以为傲的造船领域,中国从 2021 年开始,就从从韩国手中夺走了造船吨位世界第一,2023 年上半年,中国新接船舶订单量 3767 万载重吨,同比增长 67.7%,占全球新订单总量的 72.6%。韩国造船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受到严重挤压,21 世纪造船厂、大韩造船厂破产重组,大宇造船厂也在破产边缘。
2024年上半年,中国承接了615艘新船订单,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以上;而韩国仅承接了132艘,市场份额约为24.7%。在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领域,韩国曾经几乎是垄断地位,但近年来中国船企在该领域取得突破,2024年上半年承接了全球38%的液化气船订单,直接向韩国发起了挑战。
预算法案可能是韩国政坛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但韩国社会长久积攒下来的矛盾,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却远远不是一个预算法案能够概括的。这次戒严不仅是一场政治风暴,更是一次经济与社会矛盾的总爆发。
大国博弈里的“脆皮”发达国家
20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韩国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创造了 “汉江奇迹”。1963 年至 1991 年期间,韩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10% 左右,每 7 年翻一番,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在这期间,韩国的制造业迅速崛起,汽车、电子、钢铁、船舶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涌现出了现代、三星、LG 等大型企业集团。
但韩国经济的崛起,本质上还是来自特殊的地理位置。作为大国对抗的前哨战,吃饱了冷战的红利,从越南战争的军事订单到美国的产业转移,冷战背景下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和苏联解体后互联网信息化浪潮带来的巨大增量,在美苏两强相争之下,涌现了大量新兴产业,汽车、半导体、医美等稍微几个产业,就将这个人口只有5000万的小国,推上了发达国家的位置。
但过于依赖出口的经济,有着天然的结构性问题。更要命的是,韩国本国还很难享受到这些大型企业集团的利益分配。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欧洲发达国家的社保占GDP支出一般在30%,同为发达国家的韩国仅仅为9%。
换言之,因为没有足够的社会保障机制,在韩国,退休就等于破产。
韩国电影:《国家破产之日》
而原因也很简单——26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了拿到IMF570亿美元的救命钱,韩国卖出了大批优质资产,包括三星、大宇、韩国邮政、韩松、国民银行、外兑银行等企业,如今的韩国各大财阀,看起来是韩国企业,实际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基本被华尔街交叉持股控制,2019年三星披露的财报看,最重要的优先股票89%被外国资本控制,普通股票56%被外资控制,很大一部分利润会被远在太平洋对岸的股东拿走了。
也就是说,韩国企业赚了全世界的钱,但是赚到的钱没分给韩国本土的建设,也没滋养韩国的国民经济,而是送给以美国为首的外资了。
《国家破产之日》
所以韩国人很快发现,养儿根本不防老,因为年轻人也找不到工作。据统计,韩国 65 岁及以上老人的自杀人数从 2000 年的 1161 人上升到 2010 年的 4378 人,10 年间的增幅近四倍。420万名老人退休后重新回到工厂,首尔甚至出现了专门的“银发招聘会”,以及专门的银发快递公司,每天都有七八十岁的大爷大妈,坐着免费的地铁送快递,月薪3000人民币,生活成本确是中国人的 2-3 倍。
相比之下,中国一代科技企业,虽然也在起始阶段接受了美元基金的投资,但外资持股比例远没有达到超过 50%的地步。这些企业的绝大部分股权还是留在了国内,即便是看上去大股东是美元基金的公司,其大股东持股比例也很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几,大量红利还是分配给了中国股东。
同时,这些企业赚到的钱,也基本都通过投资回流到了国内,不断重塑着中国的物流、商业、技术演进体系,构建中国人衣食住行、支付、金融、出行等各个方面的基础设施。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恰恰是用来托举中国本国的经济了。
过去20年,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中韩两国产业结构开始趋于高度重合,简单来说就是中国企业抢了很多韩国企业的饭碗。有韩国研究机构研究发现,从2000年开始,中国主导的产业,大都取得较大的进展,而韩国人通常都是第一个受冲击的。
中国和韩国,从过去的产业高度互补,变成了现在的市场竞争对手。技术贸易专业化指数可以衡量两国在产业分工上的优势地位,2011年中韩之间的差值是 0.386,韩国处于相对优势,2021年这个数字成了0.135,意味着中韩变成了竞争关系。
而到了 2024 年,韩国技术贸易专业化指数已经落后于中国:2024 年前 8 个月,韩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贸易专业化指数虽升至 25.6,但仍低于中国的 27.8。中国在电气、机械产业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在移动出行和化工产业,韩国的领先优势不断缩小。《朝鲜日报》曾对中韩七大未来产业做出评估,能源、军工航天、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平均竞争力落后中国1-2年左右。
当时代进程进展到中美大国博弈的阶段,韩国发现,自己不光吃不到红利,还因为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要被变成牺牲品了。
李在明有一段嘲讽尹锡悦的视频,在全球互联网传播都很广泛,内容就是问尹锡悦:你为什么要招惹和挑衅中国呢?好好过好你一个韩国人的日子,不好吗?
但尹锡悦已经没有回头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