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技术作为科研和分析测试的重要工具,已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生物医学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微纳加工技术发展,光谱仪器的精度和灵敏度显著提高。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引入,光谱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推动光谱学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转变。
作为北京地区光谱行业用户交流的重要平台,由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光谱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年度北京光谱年会于2024年11月26日在北京天文馆成功召开,近200位业界专家、厂商技术专家及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技术发展推动应用完善,光谱仪器在精准医疗、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次交流会上,多位与会专家带来了光谱仪器最新的应用研究报告。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专家 贾云海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贾云海作了题为《化学成分测定结果准确度检验方法和符合性评价》的报告,介绍了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以及成分分析在材料科学和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化学成分测定的结果准确度检验方法,包括精密度、重复性、再现性和准确性等概念,强调了标准物质在验证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此外,报告还就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及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具体案例说明了如何进行符合性评价以确保数据可靠性和合规性。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教授 刘丽萍
来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教授刘丽萍在题目为《元素形态分析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报告中,强调了元素形态分析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性。她指出,许多元素根据其化学形态的不同,其毒性、生物利用度和有益作用也会有所差异。并以汞、砷、硒在食品中不同形态下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为例,阐释了仅测定元素的总量无法准确评估食品的安全性,必须进一步分析其具体化学形态的结论。
报告还对使用高选择性色谱技术和高灵敏度光谱技术进行元素形态分析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展示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清华大学化学系 副教授 周群
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周群为与会者带来了题目为《基于等离子体的细菌原位处理与振动光谱分析》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基于等离子体的细菌原位处理技术及其与振动光谱分析的结合应用。通过对研究成果的讲述,展示了低温等离子体在常温常压下操作的优势:能够产生大量活性氧和氮物种,实现对多种病原体的高效灭活。
此外,结合振动光谱分析技术,进一步解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对细菌细胞壁和膜结构的破坏作用,验证了其杀菌机制。这项研究不仅为快速高效的抗菌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还通过先进的光谱技术揭示了等离子体杀菌的微观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研究员 毛雪飞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的毛雪飞研究员在《固体进样器气相富集技术与重金属快速检测》报告中,深入探讨了一种新型的重金属检测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固体样品可直接导入分析仪器,无需复杂的前处理,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缩短了检测时间。通过气相富集和电源蒸发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固体样品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可检测的气态形式,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此外,报告指出,在最新的研究中,固相进样器气相富集技术利用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器,进一步增强了对重金属的捕获和检测能力,未来该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将成为快速、现场检测重金属检测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北京大学化学系 教授 李娜
会上,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李娜作《荧光各向异性在生物传感及多肽分子组装研究中的应用》报告。她指出,荧光各向异性是一种简便、灵敏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高通量地检测分子尺寸的变化。通过改变激发光的方向,可以测量荧光发射的方向,从而获得分子对激发矢量的偏转信息。
报告中还介绍了荧光免疫偏振分析和核酸适配体检测等应用实例,探讨了荧光各项异性在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 光谱及成像分析工程师 曹波波
清华大学分析中心光谱及成像分析工程师曹波波作《双亲分子自组装体结构及相变过程的光谱研究》报告,介绍了其在双亲分子自组装体结构及相变过程的光谱研究方面的工作。他表示,该项研究主要集中在非层状到层状结构的相变机制,探讨了相变的具体触发因素。通过构建双亲性分子自组装体模型,采用光谱技术原位研究自组装体相变的动态过程对于深入认识分子自组装体相变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此外,他还报道了采用磷脂分子为磷探针原位表征自组装体结构的静态固体核磁新方法,有望为自组装结构及应用研究提供更多强有力工具。
北京科技大学 教授 李梦圆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李梦圆在《细胞选择性蛋白识别与调控分析》的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利用DNA酶和适配体传感器,通过模块化设计的酶/microRNA双调控系统,实现肿瘤细胞中金属离子和小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
同时,她在研究中还采用核酸扩增及纳米粒子探针信号放大技术,成功建立了针对基因突变、DNA甲基化等生物标志物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这些研究成果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研究员 沈亚婷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沈亚婷在《实验室型XRS技术的进展》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型X射线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报告讲解了实验室同步辐射技术的现状和挑战,强调了其在无损、原位分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具体案例,进一步展示了实验室型X射线技术在环境监测、材料科学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报告最后,沈亚婷对实验室型X射线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 研究员 王建平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王建平作题目为《Vibrationally Enhanced Alkynyl Stretch as an Infrared Marker for Structure and Dynamics in Chemistry, Material Science and Biology》的报告,探讨了振动增强的炔基拉伸作为红外光谱标记,在研究化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学中的结构和动态变化中的应用潜力。报告指出通过高分辨率二维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实时追踪分子内部结构的动态变化,为深入理解复杂体系提供了新工具和方法。
本次会议还吸引多家光谱企业参展,来自岛津、赛默飞、安捷伦的光谱仪器专家就各自的产品为与会者进行了分享。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 光谱产品专员 周苗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分析计测事业部光谱产品专员周苗作题目为《岛津红外拉曼显微镜在材料、医药与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报告。周苗在报告中介绍了岛津红外拉曼显微镜在材料、医药和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强调了显微红外和显微拉曼技术的优势和互补性。报告通过岛津AIR sight红外拉曼显微镜在微塑料研究、纽扣电池异物分析、文物艺术品研究和生物体类样品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讲解,表明了AIR sight红外拉曼显微镜能够实现多光谱表征与信息互补,提高分析效率的优点。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原子光谱应用工程师 郭伟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原子光谱应用工程师郭伟作《不断拓展的安捷伦元素分析技术》的报告。她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安捷伦公司的元素分析技术结合智能互联自动化技术开发的最新应用,包括单纳米颗粒的表征、微塑料的检测以及全氟化合物的测定分析。通过这些技术,安捷伦的产品能够实现高效、精确的样品分析,显著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原子光谱和无机质谱高级应用工程师 叶润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的原子光谱和无机质谱高级应用工程师叶润作题目为《赛默飞原子光谱最新技术及应用》的报告,详细介绍了赛默飞世尔科技最新的ICP-MS产品及技术应用。
报告指出,目前赛默飞世尔已经推出单四极杆和三重四极杆两种类型的ICP-MS,两款产品在进样系统和质谱控制参数方面进行了优化,显著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尤其是针对高盐样品和复杂机体的分析。新款ICP-MS在技术上还增强了仪器对不同质量数的同步扫描能力,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