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晶体管发展历程

BOE知识酷 2024-11-26 17:45


知识酷Pro 👆
学显示行业知识
找小酷!

第1771篇推文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你可能会得到一个答案——晶体管。

这篇文章带大家重走晶体管从发明、从20000nm制程到1nm制程、点燃科技革命的长征路。

桔猫的scaling down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广义上的晶体管种类挺多,此处我们着重讲讲,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同时,这篇文章既讲故事,也讲原理,如果原理看不懂可以跳过当故事看。

上面这张图标出来了晶体管发展的历史。如果你不是专业选手,现在看不懂没关系,等你读完这篇文章,再回过来看。

一定看的懂这每一步的意义。当然,如果你对晶体管比较熟悉,通过这张图你应该就比较明白我打算在这篇文章里讲点什么。


1. 横空出世:MOSFET的诞生

1.1 故事

我们的故事,还是要从Wiliam Shockley讲起,看过我芯片简史的小伙伴应该记得,这哥们,靠着徒子徒孙(仙童,intel, etc)曾经占据半导体行业半壁江山。

Wiliam Shockley,晶体管的起点

1936年,年轻的肖克利拿到了博士学位,找了个贝尔实验室的工作养家糊口。其实晶体管的想法他早就有,提出了场效应理论。然后他并没有深入下去,我们按下不表。

二十多年后的60年,科恩(Dawon.Kahng)和马丁.阿塔拉(M.M.Atalla)根据shockley的理论搞出来了东西叫做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

他两发现,在由金属(Metal栅)、氧化物(Oxide绝缘)和硅(Silicon半导体)组成的三明治中,在硅和其氧化物之间的界面处,电特性可以改变,因此将其命名为MOSFET,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MOS,记住它的大名:金属氧化物硅基场效应晶体管。。

可惜的是,这个时候的MOS速度贼慢,通道长20微米(20000nm),比当时较火的双极型晶体管慢100倍。。。所以并没有很受重视。贝尔实验室申请了个专利(US 3102230)后就搁哪儿。。

时间来到了1962年,仙童半导体来了一个叫Frank Wanlass的哥们,对MOS晶体管非常痴迷。63年后他在ISSSCC上发文章,在同一集成电路上放上PMOS和NMOS, 这就是我们说的CMOS。。。

由于自己感觉在仙童不太受重视,他跳槽到了GME(通用微电子公司), 并在64年造出了第一个CMOS IC的demo, 一个20位的移位寄存器。然后这哥们拿着这个demo 芯片到处炫,最后被NASA看上了。NASA看上它的原因主要是:CMOS表现出的的功耗。在CMOS之前大家普遍使用NMOS器件,NMOS工艺简单,但有个问题,电路不动的时候也有静态功耗。

后来的后来,GME因为没钱倒闭了。Frank是个狂热的MOS爱好者以及传道者,intel创立以后moore试图挖来frank, 由于frank有其他公司的合同在身,人没挖成功,但是frank详细的介绍了MOS的工作,玩了一把生在曹营,心在汉。

1971年,intel第一个用晶体管造的处理器发表在了当年的ISSCC上。10000nm工艺(滑稽表情)。

后面的故事我们也知道,摩尔提出一个著名的定律:摩尔定律。在1980年左右,随着晶体管数目不断上升, NMOS导致的静态功耗再也没把发接受。intel用CMOS开创了一个半导体的新时代!

1.2 原理P1——半导体及PN结

讲完了故事,我们来讲讲,上面提到的MOSFET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原理。

MOSFET实际上是个三极管,要讲清楚原理,我们先从半导体PN结原理讲起。首先我们来看如何通过掺杂造出半导体。

我们先从硅的电子结构讲起,硅实际上有14个电子。其中内层电子它比较稳定,最外层4个电子,容易丢失或者获得其他电子,形成共价键,8个电子才是稳定态。一般来讲,我们画的时候只画最外层4个。

本来硅原子堆在一起,会形成如下中间硅原子一样的结果,和周边的硅原子形成共价键,周边恰好8个电子,这个时候Si是不导电的。没有掺杂的Si, 我们叫本征半导体。

那假如,我们在Si里掺杂一点五个电子的Sb, 由于周边都是Si,只需要4个电子,此时Sb还是倾向于形成8电子的稳定结构,此时多出来的一个电子就成了自由电子。同理,掺入3价的B,此时少一个电子,就形成了一个电子空穴。

有了自由电子和空穴,此时的材料就能。。导电了。我们把有空穴的叫positive region, 有电子的叫negative region, 把两种材料怼在一起。如下图所示的一样,电子和空穴会相互扩散然后中和。

相互中和了会发生什么?原来电子和原子核数是相等的。n区电子被空穴中和后,电子少了,形成一个正电区域。同理,p区形成一个负电区域,此时PN节处就有了一个内建电场。这个内建电场阻止了电子继续往p区移动。

此时我们要是在P区和N区加一个大于内建电场Vth的电压,此时外面加的电场足够大,可以克服内建电场的影响,那么自由电子成功被吸引到正极,PN节就导通了。

此时我要要是在PN节加一个反的电场,那么外部电场帮助内建电场进一步阻止自由电子流向P区。导致中间耗尽的区域是越来越大,此时PN节就不导通了。

由此,我们得到了一个可以单向导通的PN结,这个是所有晶体管的基础。

1.3 原理P2——MOSFET工作原理

有了PN节以后,我们继续往下看。此时我们就要介绍我们的晶体管原理了。

下图为p‒n‒p双极型晶体管,具有三段不同掺杂浓度的区域,形成两个p‒n结。浓度最高的p+区称为发射区(emitter,以E表示);中间较窄的n型区域,其杂质浓度中等,称为基区(base,用B表示),基区的宽度需远小于少数载流子的扩散长度;浓度最小的p型区域称为集电区(collector,用C表示)。各区域内的浓度假设均匀分布,p‒n结的概念可直接应用在晶体管内的结上。

下图为p‒n‒p双极型晶体管的透视图,其制造过程是以p型半导体为衬底,利用热扩散的原理在p型衬底上形成一n型区,再在此n型区上以热扩散形成一高浓度的p+型区,接着以金属覆盖p+、n以及下方的p型区形成欧姆接触。 

下面这个图,我们在P衬底上挖出两个n+区域,相当于形成了两个背靠背的PN结。

两个n分别连接源极和漏极。同时中间有个gate端,实际上和下面的衬底中间有绝缘层。这就是我们晶体管的基本原型。

下面我们来讲工作原理。首先我们在G端加一个电压,当这个电压足够大时,大于阈值电压(参考上面的PN节阈值)由于场效应的的存在,吸引足够多的电子,两个n会被连起来,形成一个沟道。

当Vg>Vth, 且Vg-Vd > Vth,此时我们的晶体管处于线性区。沟道和S和D都联通,电流可以在D和S之间流动。

当我们继续加大Vd, S和D之间的电流不断增大。

但Vd足够大后,此时会导致Vd-Vd

最终,SD之间的电流ID,和VD, VG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工作状态就两个区:线性区和饱和区。其中线性区的时候沟道没被夹断,饱和区的时候沟道会被夹断。

所以mosfet通过Vg来控制有没有电流。Vg>Vth有电流,反之没有。

此处留一个小问题供大家思考(实际上是一个常用的面试题),我们常说的数字电路中,晶体管工作在线性区还是饱和区?为什么?

你可能注意到,gate端,第一张图画的是金属铝,后来几张图已经换成了多晶硅Poly。多晶硅替代铝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制造MOS的过程中先掺杂制作下层,然后,使用稍后形成铝金属栅极的栅极氧化物区域的栅极掩模。这么搞有一个问题。。有可能对不准,会产生寄生电容。。

当然,这个问题工程师们也想过办法。叫自对准栅极工艺。先造栅极,然后离子注入源漏。栅极下面的氧化物可以阻止源漏渗透到栅极下面。但这么做有个问题,掺杂需要高温退火,温度>8000摄氏度,铝早就融化了。于是换成了多晶硅。虽然多晶硅导电性肯定不如铝,但可以通过掺杂的方式减小电阻。

第二,用铝做栅极,阈值电压比较高。早期晶体管大,阈值电压高,自然没问题,随着晶体管越来越小,铝搞不定低的阈值电压,多晶硅确可以通过掺杂的方式搞定。

至此,Mosfet的原理我们就讲清楚了,我们继续开始讲故事。

2. 逐步发展:平面晶体管一步步缩小的时代

2.1 故事

我们的故事继续从摩尔定律讲起。摩尔搞了个定律,实际上不是定律,就是他的一个判断。集成电路中晶体管数量每两年翻一番。怎么翻一番?如果晶体管大小不变,仅仅把晶体管数量做上去显然不成。你总不能指望拿到手的芯片面积每两年增大一倍?

所以践行moore定律的唯一一条路:缩小晶体管尺寸。

晶体管尺寸不断缩小,好处肯定不少。通道变短,会更容易实现晶体管的通断。毕竟沟道变短了,电流从D到S跑路的距离就会变短。第二点,晶体管变小了,相应的,寄生电容就小了,晶体管能实现更快的切换。

于是,人们把面积减少一半作为目标,栅极长度作为技术节点,(标准定义应该是gate长度,你理解成沟道长度也没什么不妥,反正后面就没意义了)不断演进。180nm, 130nm,90nm、65nm、45nm到28nm,再到14nm、10nm、7nm乃至5nm。

你可能会问,工艺节点是怎么定的?实际上就是一个moore定律倒果为因的结果。因为我们想让面积缩小一半,*0.5, 那么沟道作为长度,是面积的开方,所以沟道长度要缩短为原来的0.7倍(0.7*0.7=0.5)。所以每个工艺节点都是上一个工艺阶段乘以0.7的结果。

当然,以gate长度定义工艺节点早没有意义了。现在这0.7的定义方法更多的是一种历史传承。如上面这张图,在1990年代,gate长度缩短实际上比工艺节点还要快,但后面2004年以后gate长度基本上无法再缩短了。所以实际上你看到的什么14nm, 7nm什么的,本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或者只有等效意义了。

言归正传,既然缩小晶体管这么重要,那就干呗!

在缩小晶体管这条道路上,人类一路披荆斩棘。130nm以上手段比较单一,直接做小就可以,130nm以下,需要有其他技术。在90nm搞出应变硅技术,在65/45nm搞出高K介电质。这个阶段主要是平面晶体管。当然,再往后,肯定还有招,我们后面再讲。

我们可以看到,hi-k材料+metal的组合代替多晶硅后,似乎好造一些。

至此,我们现有的技术可以把晶体管缩小到32nm制程,再往下呢?难搞了。

3. 柳暗花明:SOI与FINFET的相爱相杀

3.1 故事

说SOI和Finfet相爱相杀,实际行也不准确。他两中finfet明显统治力更强。

但这两个给moore定理续命的技术方案,实际上是同一个人提出来的。

这又是一个传奇的名字——胡正明。


美国有个牛逼的存在——DARPA,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会经常掏钱,给美国规划科技的路子。

DARPA早在1995年就很敏锐的觉得,晶体管发展到25nm以下可能有问题,所以提出一个计划交“25nm计划”,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等着有牛人来揭榜。

而胡正明正好做了好多关于晶体管的理论研究,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实际上由于信息差,DARPA这消息到他耳朵里的时候还剩1周时间deadline, 不过好在艺高人胆大,用一周时间画了个草图交给了DARPA。DARPA还就真给钱了。直接给了4年研究经费。

实际上类似于FinFET概念以前就有人提过,只是大家觉得做不出来。胡正明带着他的学生们真的做出来了这个器件。

2000年,DARPA资助结束,该掏出成果了。胡正明把自己的两个方案都发了文章,立刻引起了轰动。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工业界立即用起来。为什么呢?

因为DARPA眼光实在是太超前。。。这个时候工业界还在玩150nm的工艺。根本不需要这种25nm的玩意儿。

等到10年后,FinFET在28nm开创了一个时代。同时,胡正明提出的另一个方案SOI也大放光彩。

总之,FinFET和SOI两种全新的晶体管,让工艺制程直接苟到了5nm, 甚至台积电的3nm也还在用FinFET。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方向不是一个淘汰另一个的关系,目前两种方案都还在用。

另外,看到这个地方的人应该不多,所以我偷偷插句题外话,大家总关心国产芯片,国产芯片能造到什么制程?目前看起来应该会卡在5nm, 而且5nm的良率在一段时间内还提不上去。主要原因我在原理部分讲。

实际上,继续把晶体管造小的思路是非常明确的—— 增强栅极对沟道的控制能力,克服短沟道效应。

那么思路也有两个:第一个方向,我们想办法把沟道做的薄,这样好控制。第二个方向,我们想办法把栅极控制面积做大,增强对沟道的控制力。

这两个方向就产生了28nm以下的两种著名的晶体管技术。第一个方向叫全耗尽型绝缘体上硅 (FDSOI, Fully Depleted Silicon-on-insulator)。第二个方向叫FinFET。

3.2 原理P6——SOI技术

我们先来讲第一个方案。SOI。这个方案原理比较好懂。先来个SOI的3D结构图。

看上面这张图,左侧是原始的MOSFET。右侧是新的SOI结果。左侧gate对沟道控制力弱很大的一个方面是漏电流会从沟道下面漏过去,我们直接在下面搞一层绝缘体,杜绝这一部分漏电流,我们就可以把沟道做的更短。主要原理是源级和漏级除了沟道,不再有半导体连接了。

所以称之为绝缘体上硅。这种搞法的好处之一是制造简单,工艺和原来的平面晶体管似乎也没有太大区别。SOI的劣势在哪儿呢?到底还是平面的,晶体管继续缩小就有点乏力。

3.3 原理P7—— FINFET晶体管结构

我们再来讲第二个方向,FinFET。

FinFET的思路比较简单。我们把沟道揪起来,让栅极三面包围住沟道,这样栅极对沟道的控制能力自然就加强了。

如上图,直观上讲,左侧是原始的MOSFET, 右侧是新的FinFET。沟道从三面被栅包围,栅的控制力显然会比左侧栅放在沟道上面对沟道控制力强。

如果上面那个图你还理解,我们用下面这个图再讲讲。我在图上画出了沟道的方向。左侧这个沟道只有一个鳍,实际上我们为了进一步增强栅极对沟道的控制力,把沟道揪起三个鳍,进一步增加栅和沟道接触的表面积。

电子显微镜照出来是这样的。

看看实验结果,FinFET在漏电流和速度上均比原来的平面晶体管好。

3.4 原理P8—— 用DUV造FINFET引入的多重曝光

恩,然后填个坑,为什么说我国自主生产的芯片容易停在5nm,且良率提升比较难。

主要原因是我们搞不来EUV,只能DUV。光刻精度实际上有个著名的公式:𝑃𝑖𝑡𝑐=2𝑘/𝜆𝑛𝑠𝑖𝑛𝜃

其中,分母取决与透镜,我们先不谈。λ是波长,n是光浸润的折射率。我们只有DUV, 没有EUV,λ天然劣势。

只能减少k。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多重曝光。

原理很简单,如上图,既然一层曝光搞不定精度了,那我们多做一张掩膜,分多次来光刻芯片。实际上多次曝光对齐是非常困难的事儿。一方面,生产时间变大一倍,一旦对不准,还非常容易影响良率。毕竟,上面讲了是两层光刻。实际以上要高出5nm来,需要的曝光层数可能有七八层。。

所以如果没有EUV, 目前大家普遍觉得,在成本可接受的前提下,5nm应该DUV就到头了。当然,如果不计代价,可能还能往下做,不过商业价值可能就基本没有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知乎
作者:桔里猫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688492575


(END)


文章来源:半导体全解公众号












































BOE知识酷 欢迎加入知识酷Pro,分享显示行业知识、最新黑科技、办公软件技巧等。
评论 (0)
  •   航空兵训练与战术对抗仿真平台系统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航空兵训练与战术对抗仿真平台系统是现代军事训练的关键工具,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虚拟战场,支持多兵种协同作战模拟,为军事决策、训练及装备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航空兵训练与战术对抗仿真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航空兵训练与战术对抗仿真平台。这些成功案例为航空兵训练与战术对抗仿真平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架构与核心功能   系统由模拟器、计算机兵力生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4 16:34 149浏览
  • 随着轻薄笔记本的普及,再加上电竞玩家对于高画质音视频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如何让轻薄笔记本在兼顾轻便携带性的同时,还能提供足以支持3A(AAA/Triple-A game)大作的良好运算性能,便成为各家品牌急欲突破的共同难题。然而,对于主打轻巧便携的轻薄笔记本而言,若要内置独立显卡,势必要先突破空间受限的瓶颈,同时还需解决散热问题,确实难以兼顾两全!对此,“Thunderbolt”与“OCuLink”这两项技术应运而生。用户可以通过这两种传输接口,再搭配外接显卡盒(eGPU)及高性能显卡(如NVI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5-04-24 17:56 35浏览
  • 2025-4-25全球信息报告出版商Global Info Research(环洋市场咨询)发布了【2025年全球市场高介电常数材料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产品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报告主要调研全球高介电常数材料总体规模、主要地区规模、主要生产商规模和份额、产品分类规模、下游主要应用规模以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统计维度包括销量、价格、收入,和市场份额。同时也重点分析全球市场主要厂商(品牌)产品特点、产品规格、价格、销量、销售收入及发展动态。历史数据为2020至2024年,预测数据为2025
    用户1745398400862 2025-04-25 08:48 40浏览
  • 为通过金融手段积极推进全球绿色发展,国际金融论坛(IFF)于2020年创立了“IFF全球绿色金融奖”,旨在对全球绿色金融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机构及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进行表彰和奖励。该奖项依托IFF“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化”一流智库资源优势,积极促进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和创新实践,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IFF全球绿色金融奖”重点关注和鼓励那些促进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防治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致力于提高能效水平、强化节能减排实效的绿色金融创新解决方案。该奖项面向全球,是对政策创新、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24 20:43 20浏览
  •   海上训练与保障调度指挥平台系统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海上训练与保障调度指挥平台系统是现代海上作战训练的核心枢纽,融合信息技术、GIS、大数据及 AI 等前沿技术,旨在实现海上训练高效组织、作战保障科学决策。以下从架构功能、应用场景、系统优势及发展挑战展开解读。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海上训练与保障调度指挥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海上训练与保障调度指挥平台。这些成功案例为海上训练与保障调度指挥平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4 15:26 130浏览
  • 引言:语音交互的智能化跃迁在全球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今天,语音交互设备的应用场景已从单一提示功能向多语言支持、情感化表达及AI深度交互演进。传统离线语音方案受限于语种单一、存储容量不足等问题,而纯在线方案又依赖网络稳定性,难以满足复杂场景需求。WT3000A离在线TTS方案,通过“本地+云端”双引擎驱动,集成16国语种、7种方言切换、AI大模型对话扩展等创新功能,重新定义语音提示器的边界,为智能硬件开发者提供更灵活、更具竞争力的语音交互解决方案。一、方案核心亮点离在线双模融合,场景全覆盖离线模式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5 09:14 41浏览
  •   通用装备论证与评估系统平台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通用装备论证与评估系统平台是服务军事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综合性信息化平台,通过科学化、系统化手段,实现装备需求论证、效能分析等核心功能,提升装备建设效益。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通用装备论证与评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通用装备论证与评估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通用装备论证与评估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分层架构   (一)数据层   整合装备性能、作战、试验等多源异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4 16:14 139浏览
  • 引言在智能语音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音交互已成为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的标配功能。传统的ISD系列录音芯片虽应用广泛,但其高成本与功能局限性逐渐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性价比、高灵活性的需求。推出的WT2000P录音语音芯片,凭借其卓越性能、低功耗设计及高度可定制化特性,成为ISD系列芯片的理想替代方案,助力开发者突破产品创新瓶颈。一、WT2000P产品概述WT2000P是一款专为嵌入式语音场景设计的多功能录音芯片,采用ESOP8封装,体积小巧(尺寸仅4.9mm×3.9mm),集成度高,支持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5 08:44 28浏览
  •   有效样本分析决策系统平台全面解析   一、引言   北京华盛恒辉有效样本分析决策系统在当今数据驱动的时代,企业、科研机构等面临着海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挑战。有效样本分析决策系统平台应运而生,它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精准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成为提升决策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工具。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有效样本分析决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有效样本分析决策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有效样本分析决策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平台概述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4 11:13 117浏览
  • 最近,途虎养车发布的2024年财报数据,可谓相当吸睛。全年营收达到147.59亿元,同比增长8.5%,这个数字直观地展现了途虎在市场上的强大吸金能力,在行业里稳稳占据前列。利润方面同样出色,毛利37.46亿元,毛利率提升0.7个百分点至25.4%;经调整净利润6.24亿元,同比增长 29.7%,经营利润同比更是增长104%至3.31亿元,盈利能力显著增强,这样的利润增长幅度,在同行业中十分亮眼。在用户规模上,途虎养车同样成绩斐然。累计注册用户近1.4亿,同比增长20.4%,交易用户数达2410万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24 19:12 31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