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先进制造业更加依赖于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全面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和生态化的生产模式。先进制造业在高利润和高附加值的同时,还在创新性和产业集聚方面表现出强大的引领作用,已成为推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多个挑战,比如产业增长动能不足,技术创新力亟待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也面临着巨大压力。近年来,尽管我国先进制造业在规模、质量、创新、开放和智能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面临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依旧存在诸多挑战。
先进制造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科技创新引领不足:尽管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全球范围内,我国在研发经费投入和科研人员数量上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55%,每千人研究人员数量约为15人,在全球主要国家中排名第12位,超过了法国和荷兰,但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核心技术缺失:核心技术的缺失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关键原因。随着劳动力红利的消减以及土地成本的快速上涨,制造业发展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人才紧缺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但目前我国在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仍面临挑战。高端技术人才的短缺限制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速度,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制造成本增加,这对制造业的竞争力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金融体系支撑乏力:金融体系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不够,导致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资金支持不足,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我国先进制造业在区域和行业间的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和行业仍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此外,产业链的高端、核心环节仍然存在不足,影响了整体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
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对制造业的稳定运行构成挑战。供应链中断、物流瓶颈和地缘政治因素都会影响制造业的稳定运行。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环境的深刻调整,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我国制造业转型面临更高的挑战。
为了应对以上挑战,需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国产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化新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提升科研人员数量和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此外,也需要多领域发力,共同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结合当前我国相关领域现状,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工厂与柔性制造系统:构建高度自动化、信息化的数字化工厂,通过引入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智能物流系统等,实现生产过程的灵活调整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柔性制造系统能够处理多样化的产品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生产数据、市场数据、供应链数据等进行深度挖掘,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这包括预测性维护、质量控制、生产优化、需求预测等。
物联网与传感器网络:部署广泛的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设备状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实现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效率提升,同时为预防性维护提供数据基础。
云平台与边缘计算:利用云计算资源高效处理和存储大量数据,而边缘计算则能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实现实时数据分析与决策,提升制造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集成供应链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协同,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反应速度和整体效率,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和精益化。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与数字孪生: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环境中仿真产品的设计、测试、生产及维护过程,优化产品性能,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同时提高维护效率。
客户参与与个性化定制:利用数字化平台收集顾客反馈,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措施,保护企业核心数据和客户隐私,确保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
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先进制造业或将在我国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我国制造业革新带来新思维新路径。
为进一步深化先进制造业数字化与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进程,由CIO时代主办,新基建创新研究院作为智库支持并共同发起的“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高管沙龙”系列活动第二期将于11月24日在北京重磅举办。
此次活动以“AI赋能 解锁智造新潜能”为主题,活动将聚焦先进制造业领域专家、学者与精英,邀请知名企业、行业大咖及CIO班学员们,一起探讨先进制造业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之路,共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