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artner研究副总裁季新苏(Kevin Ji)就Gartner发布2024年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接受媒体采访,采访文章全文如下:
来源/通信世界
作者/舒文琼
作为判断新兴技术发展阶段和未来趋势的重要参考,Gartner的成熟度曲线在业内颇具影响力。近日,Gartner发布2024年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成熟度曲线,生成式AI、云原生、5G、低代码等热点技术出现在该成熟度曲线上。其所处位置的不同,代表了发展速度、增长潜力、市场关注度等方面的差异。
Gartner从另一个维度将曲线上的技术划分为三大类:新兴技术、成本优化和运营效率、系统韧性与安全。Gartner研究副总裁季新苏表示:“许多中国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推动业务增长,尤其是当前的人工智能机遇。不过,企业还应避免IT运营连续性发生中断,以体现对新兴技术投资的业务价值。因此,CIO必须更加关注成本优化、IT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
新兴技术:GenAI步入下降阶段
提到新兴技术,最具代表性的非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莫属。
季新苏认为,GenAI是一个大的框架,包括ChatGPT、基础模型、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其中,大语言模型是核心技术,也是客户关注的重点,其一方面有众多机器学习提供能力支撑,另一方面支持输出实用且创新的ChatGPT应用。
相对于传统IT,GenAI产生了新的能力。当然,不同的提问产生的输出结果大不相同,因此交互语言的构建非常重要。在人机交互过程中,要促进人机友好沟通,传统IT因此面临巨大挑战。而随着应用程序自主性的不断增强,现有应用将与GenAI工具整合,以构建新的人机互动体验。此外,打通数据、保证数据一致性且在安全边界之内,也给传统IT带来了挑战。
总体而言,GenAI前景光明,但也面临四方面的挑战。
第一,准确度。内容生成的准确性取决于模型所训练的数据集。数据集有截止日期,可能会限制对当前信息的获取。而所有的人工智能助手都会“产生幻觉”,给出不准确的回复。
第二,数据隐私性。哪些数据是内部数据?哪些数据是外部数据?如何在AI环境中保证安全性和隐私性?OpenAI可能会在未事先通知用户的情况下与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关联公司及其他用户等第三方共享ChatGPT的用户信息。
第三,安全。毫无疑问AI打破了安全边界:OpenAI存储的信息可能会被黑客访问,ChatGPT可能被操纵或者被动编写恶意软件,新手工程师可能创建不安全的代码,即便OpenAI也不能避免代码库出现问题。
第四,知识产权。用GenAI生成的图像、构建的能力是否具有知识产权?边界如何确定?此外,输入到ChatGPT中的信息可能会成为其模型训练集的一部分,相互套用之下知识产权的确定更为复杂。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熟度曲线中,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处于上升期,而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已经步入下降通道。对于前者,地缘政治促使芯片需求上升、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对于后者,由于缺乏足够多的实例和场景支撑,GenAI出现下降趋势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在2024年Gartner对CIO和技术高管的调研中,多数中国受访者表示将在2024年控制对AI的投入,虽然AI相关技术未来最有可能改变行业游戏规则,但目前没有看到能够改变行业的场景。
IT预算下降,TCO备受重视
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成本优化作为关注重点,对数字技术的投资持更加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在持续和大规模投资方面。
根据Gartner对CIO的调研,在2024年之前企业的IT预算保持上涨态势,平均增速为2.4%;而展望未来,CIO预期IT预算将同比下降,平均下降速度为0.8%。从构成来看,与AI和GenAI相关的预算依旧保持增长,不过企业相对谨慎保守,受访的40多位CIO中有60%表示对于AI或者GenAI的预算低于500万元。而在谈到对于创新或者竞争能力的看法时,78%的受访CIO优先考虑“总体拥有成本(TCO)”,54%考虑用户体验。
“创新仍然有必要,但是客户更看重短期的投入产出比,不会为了创新而长期投入。”季新苏表示,此前客户即便知道某些技术投入两三年才有结果也愿意投资,而现在投资变得相对保守。在这样的情况下,数据中心的投资面临挑战,因为数据中心在整体IT预算中的占比高达60%~70%。
考虑到IT支出是企业的主要支出之一,而企业提高运营效率的举措又离不开IT部门的有力协作,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引入了嵌入式低代码平台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以降低交付成本、缩短业务周期、提升组织效率。一些企业借助数据中台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很多企业使用DevOps来提升IT基础设施的敏捷性和效率。因为对于已知流程的效率有明显提升,企业认为上述技术比AI更有可行性,更容易落地。
在Gartner看来,客户优化成本包括“三部曲”:对于技术的提升、对于资源使用率的提升、对于整体组织效率的提升。不同客户的诉求有所差异,越成熟的客户前两个阶段铺垫越好,越追求整体效率的提升。
“高可靠安全”呼声高涨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金融、社保等领域系统故障频发,安全状况告警。受其影响,监管机构和相关企业对于“可靠性”的关注超过了对于“创新性”的关注,而此前备受欢迎的云原生也被企业用户重新审视。
季新苏表示,中国企业的许多CIO都意识到,在高度灵活的混合云环境中保持应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传统运营模式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中国企业可以采用平台工程和数字免疫系统,以提高系统韧性,增强稳定性。此外,他们应该关注安全和自主可控计划,从而应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造成的供应链影响。
根据Gartner的数据,到2028年,大型企业中超过50%的云原生计划将无法实现既定目标,原因在于不可控的云成本、缺乏商业合理性、组织孤岛、额外的系统漏洞以及意想不到的技术债务。
Gartner强调,云原生技术更多是风险管控,而不仅是敏捷性考虑。在风险管控的前提下,应用架构需要了解基础设施出现故障时加以处理或者规避的能力,而基础设施的重点是提升敏捷自愈能力,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伴随着架构的改变,平台工程亦需引起重视。平台工程将传统基础设施软件化、工程化和平台化,方便开发者以API方式调用软件,整体可靠性构建在平台之上而非计算存储网络之上,使得平台具有快速扩展、快速自愈的能力。
季新苏最后进行了几点总结:第一,敏捷非常重要,稳定则比敏捷更重要。第二,不仅事关基础设施,也关乎整个应用程序开发链条,应用的整体架构、生命周期管理会变得越来越敏捷;第三,CIO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如何在成本节约的情况下改变组织能力、提升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