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名网络研讨会|面向AI基础设施的光互连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2024-11-08 16:1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SUBSCRIBE to US




内容



随着AI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支持大型语言模型(如ChatGPT)的需求不断增长,网络解决方案必须在容量和速度上同步扩展。传输速率和I/O带宽的提升加速了研发周期,数通行业目前聚焦于200Gbps每通道的开发,并已经开始探索能够满足400Gbps每通道应用需求的下一代技术。


在本次网络研讨会中,行业专家将深入探讨光信号波特率向100G和200G波特升级所面临的技术挑战,特别是使用强度调制与直接检测(IM-DD)的光互连技术。尽管直调直检仍然是数据中心网络中性价比最高的方案,但在这些高速率下保持和过去一样的光纤链路距离的难度大幅增加。需要从所有可能的技术维度进行创新和研究来使能下一代光互连解决方案,本次研讨则将视线投向传递光信号的媒介:光纤链路和信道。


我们特别邀请世界顶尖光缆厂商CommScope的数据中心架构总监,分享支持下一代光互连的光纤技术进展和标准化趋势,解析新的光纤标准如何帮助行业在实现200Gbps/通道(适用于多模光纤MMF和单模光纤SMF)以及400Gbps(适用于SMF)时,确保光互连的链路稳定性和频谱效率的不断演进。


欢迎加入我们,共同了解面向AI基础设施的光互连技术发展趋势及光纤的创新。



时间


北京时间11月26日上午9:00-10:00



参与方式


线上参加

报名成功后请注意查看邮箱,后续发送参会链接。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输入网址:https://hdxu.cn/j99l 进行注册,报名成功后请注意查看邮箱,后续发送参会链接。



嘉宾介绍



Earl Parsons博士,

CommScope数据中心架构总监


演讲者:Earl Parsons博士

简介:Earl Parsons博士是CommScope公司数据中心架构演进部门的总监。2014年,他作为主任光学工程师加入CommScope。在此之前,Parsons博士获得了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科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并曾在TE SubCom(前身为Tyco Telecommunications)担任高级技术员。Parsons博士还担任过IEEE 802.3db-2022标准的编辑。他的研究方向包括面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应用的多模和单模光纤系统。


米光灿,

华为主任工程师


主持人:米光灿

简介:米光灿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太网实验室的主任工程师。她于2016年获得硅光子学与等离子体学博士学位,专注于光互连技术和标准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她的研究兴趣涵盖从光收发器到光交换技术的各个方面,关注的应用场景则包括数据中心网络和电信/运营商系统。目前,她的工作重点是200G/通道光互连技术和标准的研究。


题目:面向未来网络的单模和多模光纤


本次会议将是系列活动的首场,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光互连技术解决智算行业不断演进的网络带宽需求,也希望能够为光互连技术讨论和交流提供平台。



The Future of Optical Interconnects for AI Infrastructure


As AI infrastructure expands rapidly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like ChatGPT, networking solutions must scale in both capacity and speed. The rise in lane rates and I/O bandwidth is driving faster R&D cycles, with the industry now focusing on 200G/lane development and exploring 400G/lane for future needs.


In this webinar, industry experts will explore how the shift to 100G and 200G baud signaling rates poses new challenges for optical interconnect technologies, particularly using Intensity Modulation with Direct Detection (IM-DD). Although IM-DD remain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option for data center networking, maintaining and extending optical link reaches at these high rate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


Our speakers will discuss key advancements in fiber technology and standardization that could support the next generation of optical interconnects. They will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how new fiber specifications could help maintain the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of optical links as industry moves towards 200Gbps/lane with multimode fiber (MMF) and single-mode fiber (SMF), and 400Gbps with SMF.


Join us to understand the evolving landscape of optical interconnect and the fiber innovations that will power the AI-driven future.


Speakers:

Guangcan Mi, Principal Engineer, Huawei

Earl Parsons, Director of Data Center Architecture Evolution, CommScope


This session is the first in a planned series addressing the industry's evolving optical networking needs,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ongoing discussions aroun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Moderator: Guangcan Mi

Bio: Guangcan Mi is Principal Engineer in Ethernet Lab of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ereceived her PhD in Silicon Photonic and Plasmonics in 2016. She has since focused her career on optical interconnect technologies and standards. Her expertise spans from optical transceiver to optical switching, for applications of data center network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arrier systems. Currently her work is concentrat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200G/lane optical interconnect technologies and standard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IEEE 802.3df and 802.3dj.   


Speaker :Earl Parsons

Bio: Dr. Earl Parsons is the Director of Data Center Architecture Evolution at CommScope. He joined CommScope in 2014 as a Principal Optical Engineer. 


Prior to joining CommScope, Earl received an MS and PhD in optical scienc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and was a Senior 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at TE SubCom, formerly known as Tyco Telecommunications. Dr. Parsons also served as an editor of the IEEE 802.3db-2022 standard. His interests include multimode and single mode fiber optic systems to ena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ata centers.


Title:  Single Mode and Multimode Fiber for Future Networks


微信号|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新浪微博|IEEE中国

 ·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 

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IEEE是全球最大的专业技术协会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电气电子技术在理论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方面的进步。IEEE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有超过四十万名会员。
评论 (0)
  • 你知道精益管理中的“看板”真正的意思吗?在很多人眼中,它不过是车间墙上的一块卡片、一张单子,甚至只是个用来控制物料的工具。但如果你读过大野耐一的《丰田生产方式》,你就会发现,看板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其实是丰田精益思想的核心之一,是让工厂动起来的“神经系统”。这篇文章,我们就带你一起从这本书出发,重新认识“看板”的深层含义。一、使“看板”和台车结合使用  所谓“看板”就是指纸卡片。“看板”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连接生产现场上道工序和下道工序的信息工具。  “看板”是“准时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它总是要
    优思学院 2025-04-14 15:02 117浏览
  • 三、芯片的制造1、制造核心流程 (1)晶圆制备:以高纯度硅为基底,通过拉晶、切片、抛光制成晶圆。 (2)光刻:光刻、离子注入、薄膜沉积、化学机械抛光。 (3)刻蚀与沉积:使用干法刻蚀(等离子体)精准切割图形,避免侧壁损伤。 (4)掺杂:注入离子形成PN结特性,实现晶体管开关功能。2、材料与工艺创新 (1)新材料应用: 高迁移率材料(FinFET中的应变硅、GaN在射频芯片中的应用); 新型封装技术(3D IC、TSV硅通孔)提升集成度。 (2)工艺创新: 制程从7nm到3nm,设计架构由F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33 171浏览
  • 一、智能门锁市场痛点与技术革新随着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电子门锁正从“密码解锁”向“无感交互”进化。然而,传统人体感应技术普遍面临三大挑战:功耗高导致续航短、静态人体检测能力弱、环境适应性差。WTL580微波雷达解决方案,以5.8GHz高精度雷达感知技术为核心,突破行业瓶颈,为智能门锁带来“精准感知-高效触发-超低功耗”的全新交互范式。二、WTL580方案核心技术优势1. 5.8GHz毫米波雷达:精准感知的革命全状态人体检测:支持运动、微动(如呼吸)、静态(坐卧)多模态感知,检测灵敏度达0.1m/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15 09:20 75浏览
  •   高空 SAR 目标智能成像系统软件:多领域应用的前沿利器   高空 SAR(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智能成像系统软件,专门针对卫星、无人机等高空平台搭载的 SAR传感器数据,融合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技术,打造出的高效目标检测、识别及成像系统。此软件借助智能算法,显著提升 SAR图像分辨率、目标特征提取能力以及实时处理效率,为军事侦察、灾害监测、资源勘探等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应用案例系统软件供应可以来这里,这个首肌开始是幺伍扒,中间是幺幺叁叁,最后一个是泗柒泗泗,按照数字顺序组合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4 16:09 144浏览
  • 二、芯片的设计1、芯片设计的基本流程 (1)需求定义: 明确芯片功能(如处理器、存储、通信)、性能指标(速度、功耗、面积)及目标应用场景(消费电子、汽车、工业)。 (2)架构设计: 确定芯片整体框架,包括核心模块(如CPU、GPU、存储单元)的协同方式和数据流路径。 (3)逻辑设计: 通过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VHDL)将架构转化为电路逻辑,生成RTL(寄存器传输级)代码。 (4)物理设计: 将逻辑代码映射到物理布局,涉及布局布线、时序优化、功耗分析等,需借助EDA工具(如Ca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30 133浏览
  • 在当今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车规级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安全性能。三星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其车规电容备受青睐。然而,选择一个靠谱的三星车规电容代理商至关重要。本文以行业领军企业北京贞光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深入剖析如何选择优质代理商。选择靠谱代理商的关键标准1. 授权资质与行业地位选择三星车规电容代理商首先要验证其授权资质及行业地位。北京贞光科技作为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领军者,长期走在行业前沿,拥有完备的授权资质。公司专注于市场分销和整体布局,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建立了卓
    贞光科技 2025-04-14 16:18 137浏览
  • 四、芯片封测技术及应用场景1、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 (1)DIP封装:早期分立元件封装,体积大、引脚少; (2)QFP封装:引脚密度提升,适用于早期集成电路。 (3)BGA封装:高密度互连,散热与信号传输优化; (4)3D封装:通过TSV(硅通孔)实现垂直堆叠,提升集成度(如HBM内存堆叠); (5)Chiplet封装:异质集成,将不同工艺节点的模块组合(如AMD的Zen3+架构)。 (6)SiP封装:集成多种功能芯片(如iPhone的A系列SoC整合CPU、GPU、射频模块)。2、芯片测试 (1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45 169浏览
  • 一、芯片的发展历程总结:1、晶体管的诞生(1)电子管时代 20世纪40年代,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无法满足计算机小型化需求。(2)晶体管时代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发明点接触晶体管,实现电子信号放大与开关功能,标志着固态电子时代的开端。 1956年,肖克利发明晶体管。(3)硅基晶体管时代 早期晶体管采用锗材料,但硅更耐高温、成本低,成为主流材料。2、集成电路的诞生与发展 1958年,德州仪器工程师基尔比用锗材料制成世界上第一块含多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同年仙童半导
    碧海长空 2025-04-15 09:30 107浏览
  • 一、智能语音播报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TTS(Text-to-Speech)技术在商业场景中的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在零售领域,智能收款机的语音播报功能已成为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关键模块。WT3000T8作为新一代高性能语音合成芯片,凭借其优异的处理能力和灵活的功能配置,正在为收款机智能化升级提供核心技术支持。二、WT3000T8芯片技术特性解析硬件架构优势采用32位高性能处理器(主频240MHz),支持实时语音合成与多任务处理QFN32封装(4x4mm)实现小型化设计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15 08:53 93浏览
  • 展会名称:2025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成都工博会)展会日期:4月23 -25日展会地址:西部国际博览城展位号:15H-E010科士威传动将展示智能制造较新技术及全套解决方案。 2025年4月23-25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将迎来一场工业领域的年度盛会——2025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场以“创链新工业,共碳新未来”为主题的展会上,来自全球的600+ 家参展企业将齐聚一堂,共同展示智能制造产业链中的关键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科士威传动将受邀参展。&n
    科士威传动 2025-04-14 17:55 83浏览
  •   无人装备作战协同仿真系统软件:科技的关键支撑   无人装备作战协同仿真系统软件,作为一款综合性仿真平台,主要用于模拟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等无人装备在复杂作战环境中的协同作战能力、任务规划、指挥控制以及性能评估。该系统通过搭建虚拟战场环境,支持多种无人装备协同作战仿真,为作战指挥、装备研发、战术训练和作战效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案例   系统软件供应可以来这里,这个首肌开始是幺伍扒,中间是幺幺叁叁,最后一个是泗柒泗泗,按照数字顺序组合就可以找到。   核心功能   虚拟战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4 17:24 86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