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星电子近日公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营业利润为9.1万亿韩元,低于市场预期;同时也比上一季度的10.44万亿韩元下降12.8%。对此,三星解释说:“在存储器业务方面,尽管服务器/HBM存储器的需求稳健,但由于一些移动芯片客户的库存调整、中国存储器制造商传统产品供应增加,以及一次性支出和汇率影响,DS部门业绩逐季下滑。”
也就是说,中国存储芯片厂商的崛起把三星的利润打下来了。综合各方消息,飙叔认为国产存储芯片的转折点要到了,为何这么说呢?
一、16.1%,长鑫存储即将挤进前三
根据韩国半导体行业信息,中国最大的存储芯片公司长鑫存储2025年第四季度晶圆产能份额预测为16.1%,较今年第四季度增长6个百分点。
同时,自2020年以来,长鑫存储的DRAM产能就在高速增长。根据野村证券的数据,长鑫存储2022年时才7万片晶圆每月,但2023年时达到12万片,今年年底将增至20万片,明年将增至30万片,接近50%的增长率。
而从全球的市场份额来看,2024年一季度时,长鑫代表的中国DRAM份额才10.1%左右,但已经是全球第四名了,前三名分别是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光。
可以预见的是,长鑫的产能还会继续高速扩充,到2025年末时,有望达到16.1%左右的份额,而美国美光则会降至17.1%。也就是说,长鑫存储即将追上全球排名第三的美国美光17.1%的市场份额;这也意味着长鑫存储将打破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垄断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格局。
二、长鑫存储技术追上主流
与此同时,长鑫存储在技术上也在快速提升,长鑫存储2023年19纳米约占产量的90%,但在一年内通过快速工艺转型将其提高到目前的17纳米,并宣布明年量产16纳米。这与完成第六代10纳米级开发的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相比,虽然还存在3代左右的差距;但技术水平已经逐步拉近,DRAM存储产品性能已经基本达到市场主流水平。
在HBM存储芯片上,据内部消息长鑫存储已经取得决定性的突破,但由于官方没有公开,暂时无法透露更多细节。
长鑫存储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开发采用全环绕栅极(GAA)设计的下一代3纳米级DRAM。三星电子是唯一一家将GAA商业化的公司,该技术被认为是克服晶体管性能下降的“游戏规则改变者”。
三、长江存储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我们半导体设备是芯片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半导体设备基本被美、荷兰、韩、日等少数几个国家垄断,也是国产芯片被“卡脖子”最厉害的环节。
作为国产NAND存储芯片的龙头——长江存储,其于2022年底将232层3D NAND商业化,并与三星和SK海力士同期成功实现200层规模生产。但后由于被列入“实体清单”,相关生产设备无法装配和使用,致使短时间产能暴跌。
根据10月8日,韩国媒体《朝鲜日报》消息:中国存储半导体公司长江存储利用本国企业的半导体设备,正在快速追赶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顶尖企业的NAND闪存技术。
另根据分析机构TechInsights的消息:“长江存储仍需使用ASML、Lam Research等海外公司的部分产品,但国产设备占很大一部分。”
同时,长江存储自有的“X-Stacking 4.0”技术,通过堆叠NAND闪存来提高容量和性能,已经达到了可以与业界最好的公司竞争的水平。
也就是说,长江存储不仅在技术水平逐步赶上全球主流水平,同时在生产设备上也正逐步实现完全国产化。
因此,随着国产半导体产业的不断成长,以及国产存储芯片厂商的不断进步,在技术水平上正在一步步逼近全球先进水平;也正在逐步蚕食三星、SK海力士等韩系厂商存储芯片的市场。同时,由于国产半导体设备技术能力的提升,除极个别先进光刻设备,如ASML光刻机之外,国产半导体设备已基本可以满足国产存储芯片厂商的需求;这意味着,从技术、市场以及设备上,国产存储芯片正在迎来转折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