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竞争,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欧洲没有反思自身的问题,而是祭起了“关税”这面大旗;最终在10月4日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也就是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
但显然欧洲“病急乱投医”了,加征中国汽车关税之余,欧洲将目光投向了印度,期待押注印度,对冲在中国市场的步履维艰。但现实容不得“既要又要”,为何呢?
一、德国汽车产业押注印度?
根据路透社消息,德国总理朔尔茨将访问印度,其期望通过扩大印度市场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但现实是印度市场太小了,不足以支撑德国以及欧洲车企的肆虐。根据易车网发布的2024年1-8月全球汽车销量前10国家排名。中国以1361.37万辆销量高居榜首,远超其他国家;美国则以1091.19万辆紧随其后;印度以325.97万辆排名第三。但印度汽车销量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约为23%。
同样来自易车网的数据,2024年1-8月德国三大品牌大众、奔驰、宝马在全球的销量分别为:312.41万辆、133.17万辆和131.1万辆。
也就是说,德国作为传统汽车强国,其在拥有巨大的产销量,而且其三大品牌主打的都是中高端市场;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大众一个品牌的销量足以抵消整个印度市场了;因此印度满足不了德国及欧盟车企的大胃口。但德国车企在印度做了不少投资。
二、德国车企在印度的投资
根据德国工商联合会(DIHK)外贸负责人特雷尔(VolkerTreier)的说法,2022年德国在印度的直接投资额约为250亿欧元,约为在中国投资额的20%。他认为,这一比例到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可能增长到40%。
具体到德国汽车公司在印度市场的投资金额也呈现增长趋势。如今年6月13日,奔驰宣布了其2024年对印度2400万美元的投资计划,主要用于印度西部城市浦那(Pune)的生产运营以及新产品的发布;并补充称,后续是否继续扩大投资将取决于市场情况。此前,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工业部长Uday Samant称奔驰将在印度投资300亿卢比(共计3.6亿美元)。
除了奔驰外,其他德国汽车公司如宝马、奥迪等也在印度市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投资;但目前没有公布具体的数额。那在中国投资如何呢?
作为对比,反观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13日的消息,大型汽车制造商等德企仍坚持在华投资。德国联邦银行(德国央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德国在华直接投资达到48亿欧元(约为378亿人民币),第一季度达到24.8亿欧元(约为195亿人民币),这些投资的很大一部分是德企在华赚取利润的再投资。具体车企来说,大众、奔驰和宝马等德国汽车巨头正加速扩展在中国的工厂。
如2024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投资25亿欧元扩建其在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主要用于涉及生产设施、研发、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
同时,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也呈增长趋势。除了之前在华的百亿投资外,宝马还宣布了更多的投资计划。宝马在中国设立了多个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并不断扩大在中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
总体而言,德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投资规模巨大,整体上在中国运营着超过40家工厂,这比他们在德国本土的工厂还要多。这些投资不仅涉及生产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还包括研发、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
对比德国车企在中、印两国的投资金额而言,现在体量不在一个档次之上。也就是说,无论印度如何吹嘘其市场潜力,但当前德国车企的重心依然在中国。
这一方面是由于德国车企的主要产业中心和销量市场都在中心,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德国车企落伍了。
四、德国车企,只能在中国“凤凰涅槃”
近期一系列事件表明,欧洲汽车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下滑;如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今年8月,欧盟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下降43.9%,已连续4个月呈下降趋势。其中,德国和法国作为欧盟电动汽车市场的两大支柱,销量分别下跌68.8%和33.1%。这直接导致欧盟新车销量同比下降18.3%,创下近3年来最低纪录。
无独有偶,近年来,德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整体呈现下滑趋势。以2024年前三季度为例,大众(含保时捷/奥迪/宾利)、宝马(含Mini)和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均出现同比降幅。其中,宝马第三季度销量下滑30%,创下四年来最差表现;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也分别下滑了13%和15%。
整体市场而言,德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降至15%以下,远低于疫情前25%的水平。在电动汽车市场,德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更是不到10%。这些数据都表明,德国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竞争压力;同时也表明中国市场对于德国汽车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作为传统汽车王者——德国汽车产业而言,其在中国以及全球市场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其未能跟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浪潮,以及未能适时进行产业调整;导致其在整体竞争力的下降。
无论是欧盟的加征关税,或者是企图寻求印度作为替代市场都无法解决其技术能力、产品更新以及产业供应链的不足。就如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所言: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一个错误决定,对欧盟民众弊大于利,最终会对欧洲汽车产业产生反作用。
相反,唯有在中国汽车技术以及产业的不断刺激和鞭策之下,德国以及欧洲汽车产业才有“凤凰涅槃”的一天。犹如过去30年,中国汽车产业被德国以及全球汽车巨头“狂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