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网络与数据安全新媒体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车辆功能已经逐渐向复杂的软件系统转型。尤其在智能座舱领域,从多屏交互到增强现实(AR)的广泛应用,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这也使得软件测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AI大模型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有望提升自动化测试效率、改善用户体验,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01
智能座舱软件测试现状
智能座舱嵌入了大量的软件系统,包括娱乐信息、导航、安全监测、车手互联、多屏互动以及AR技术等多个模块,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对其进行全面和高效的测试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对这些系统进行严格而有效地验证就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辅助这一过程。如通过AI生成测试用例并预测缺陷,可以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然而,这一切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多成熟的方法论来支持,以确保整体软件质量。现阶段,引入标准化流程及建设完善的AI大模型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02
自动化测试
面对日益增长且复杂的软件需求,传统的人力资源已难以满足当前市场要求,因此自动化测试应运而生。一般情况下,按照整车11轮的测试下来,用自动化的手段和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数据对比,自动化大概比人工方式效率提升了5倍左右,相当于可以节约500人/日的工时。
自动化测试通过模拟用户操作,实现对各种场景下程序行为的一致评估,大幅度提高了检测准确率与执行速度。此外,其可重复性的特质也让开发团队能够更好地追踪问题,从而加速产品迭代周期。
在实施过程中,一个典型步骤包括脚本录制,即根据业务逻辑记录实际操作,然后转换成可以编辑并反复运行的代码。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解放人力,让工程师能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任务,而非繁琐的数据输入。当结合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时,它还能够实时反馈结果,比如发现界面上的错误或异常情况,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例如,在一个实验室环境中搭建台架集群,可实现批量并行testing;在路试阶段,也可设置特殊条件,如温度变化或者远程更新(FOTA),进一步保障产品性能稳定。
而这种全闭环、高覆盖率的方法,无疑会为每一次发布奠定坚实基础,提高消费者信任感,同时降低潜在风险成本。
03
引入AI大模型后的突破
3.1 自动生成与缺陷预测
当我们谈论到AI大模型时,不仅意味着数据处理能力的大幅提升,更代表了一种深刻理解自然语言及上下文关系的新方式。在这个框架内,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数据分析来优化我们的工作流。
例如,根据需求文档生成具体的 test cases,以及基于过往 defects 记录做出的精准预判,都体现出了 AI 的价值所在。不再局限于简单规则匹配,而是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将焦点聚集到最可能出现故障的位置,加快修复速度,从容应对频繁更新换代带来的压力。
3.2 用户体验评估
对于强调人机交互(HMI)设计理念的智能座舱而言,仅靠硬件制造商自身无法完全把握用户真实体验,此时需要依赖 AI 模拟不同类型驾驶者行为,以便及时捕捉潜在的问题。
一方面能帮助研发团队了解哪些地方需调整,以及最终形成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配置方案。而另一方面,由于是基于海量真实数据训练出来,所以其效果相较传统调研更加科学合理,更容易获得客户认同感,提高品牌忠诚度。
3.3. 性能监控与持续集成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多数公司都采用 CI/CD 流程,即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模式,把各个版本间隔缩短至几小时甚至分钟。但这无形之中又给 QA 团队施加了巨大的压力,需要他们迅速判断修改是否影响到了其他部分乃至整套生态链条。
因此,如果将 AI 大规模融入其中,就可以做到实时监测任何代码改变背后的影响,并提前发出警报,相比过去减少许多人力投入,同时保证上线品质不打折扣。
04
展望
AI大模型在智能座舱软件测试中具有一定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结合传统测试方法形成成熟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全面覆盖和准确性。
目前, AI大模型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诸多瓶颈,例如算法透明性不足导致决策不可解释;亦或是由于训练数据来源有限造成偏差等等。
同时,团队应考虑模型的训练数据质量、可解释性和安全性等因素,成功克服这些困难需要企业投入时间、资源和专业知识。
此外,高昂的人才招聘费用也是不少公司的负担,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共享知识产权才能迎接即将到来的时代浪潮,否则很可能沦为被淘汰者行列中的一员!
因此,加强内部培训培养专业人才势必成为关键战略之一。如果没有足够经验积累,再优秀的平台也只能是一纸空谈罢了。
内容参考:
https://www.sohu.com/a/755714074_121822496#:~:text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7674185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1954443/article/details/116127740
https://blog.csdn.net/PSP2000er/article/details/117255064
车质网、凯睿赛驰《2023年智能座舱质量现状及趋势研究》
- THE END -
专业社群
部分入群专家来自:
新势力车企:
特斯拉、合众新能源-哪吒、理想、极氪、小米、宾理汽车、极越、零跑汽车、阿维塔汽车、智己汽车、小鹏、岚图汽车蔚来、吉祥汽车、赛力斯......
外资传统主流车企代表:
大众中国、大众酷翼、奥迪汽车、宝马、福特、戴姆勒-奔驰、通用、保时捷、沃尔沃、现代汽车、日产汽车、捷豹路虎、斯堪尼亚......
内资传统主流车企:
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长城汽车、上汽大众、长安汽车、北京汽车、东风汽车、广汽、比亚迪、一汽集团、一汽解放、东风商用、上汽商用......
全球领先一级供应商:
博世、大陆集团、联合汽车电子、安波福、采埃孚、科世达、舍弗勒、霍尼韦尔、大疆、日立、哈曼、华为、百度、联想、联发科、普瑞均胜、德赛西威、蜂巢转向、均联智行、武汉光庭、星纪魅族、中车集团、赢彻科技、潍柴集团、地平线、紫光同芯、字节跳动、......
二级供应商(500+以上):
Upstream、ETAS、Synopsys、NXP、TUV、上海软件中心、Deloitte、奇安信、为辰信安、云驰未来、信大捷安、信长城、泽鹿安全、纽创信安、复旦微电子、天融信、奇虎360、中汽中心、中国汽研、上海汽检、软安科技、浙江大学......
人员占比
公司类型占比
精品活动推荐
因文章部分文字及图片涉及到引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17316577586,我们将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