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日,江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专业目录和考试科目,明确列出“140100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计划招生人数为4人。
集成电路学科发展历程
江南大学集成电路学科发展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年学校开设了微电子学本科专业,是国内开设较早的高校之一。
2002年开设“微电子学”本科专业;
2003年获批“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硕士点;
2006年获批“微电子学”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0年获批“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 ;
2012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入选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2017年在“物联网技术与工程”下自设“微纳器件与电路系统”博士点 ;
2018年获批“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 ;
2021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本科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
2023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获批无锡市产教融合专业;
2024年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点建设
学科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科
08070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080907T电子封装技术
硕士
140100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点
085403集成电路工程 专业硕士点
博士
物联网技术与工程(微纳器件与电路系统)
江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院长:顾晓峰
| 校徽采用集成电路的英文缩写“I”形态作为主体,字母“I”尾端上翘连接字母“C”,形态状似江南大学“太湖神鼋”,同时下方的水波纹在象征水元素的特色特征的同时也是上部“太湖神鼋”的“水中倒影”,凸显出江南风格,有着独特性与代表性。整体的形态类似抽象过后的“晶圆”,画面中的一点亮眼的“黄色”代表着芯片,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核心,代表学院对学术的不断追求及亮眼的表现。 色彩搭配采用江南大学校徽的蓝色以及象征活力与机遇的黄色,在突出学校特色的同时,寓意着在专业学术态度下不断开拓创新,在未来有着无限可能与机遇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采用圆形徽章的形式,象征学院团结一致追求进取。 |
江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以物联网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为基础成立于2024年4月,是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贯彻落实国家新工科建设精神的生动实践,承载着培养高端集成电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使命。学院坚持“立足无锡、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办学理念,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封装测试等关键技术领域,致力于形成以后摩尔集成器件研究为基础,以智能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先进封装为核心的研究特色,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学科师资
学院现有全职专任教师41人,博士学历98%;其中国家级人才1人,省部级人才18人, 23人有在海外工作经验,9人取得海外学历。
人才培养
20多年来,共培养集成电路学科相关人才3000名(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推动我国尤其是江苏省、无锡市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本科专业推荐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最吸引我的——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创新性。在纳米尺度的世界里,每一次电路设计的优化、工艺的改进都是对未知的探索与突破,就像开辟新的科技疆土,能激发无限的创造力。从智能家电到航天设备,微电子无处不在,掌握这门专业就如同掌握了开启未来的钥匙。而且,见证一块芯片从设计到诞生,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心血,以及它为世界带来的改变,都让我心潮澎湃。我渴望投身其中,用指尖的智慧在微小的芯片上刻画出大大的未来,为科技发展注入自己的力量,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荣耀与自豪。
——微电子2104曾红燕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最吸引我之处在于它融合了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它既离不开严谨的理论推导,也强调实践验证的重要性,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兼具、趣味与挑战并存的学科。与此同时,微电子技术不断拓展科技的边界,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微电子领域深耕,我们不仅能接触到前沿理论,探索新兴事物,还能助力我们的国家攻克技术难关,打破行业垄断。
——微电子2204班陈忆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