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被广泛提议用于未来的量子和电子技术。金刚石中的色心具有卓越的相干性和强大的自旋光子界面。这使得量子网络演示和量子传感应用,特别是核磁共振(NMR)光谱学、磁测量学和电测量学取得了最新进展。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异质材料平台来扩展片上功能,包括非线性光子学、微流体学、声学、电子学、探测器和光源。此外,金刚石在电力电子学的一些应用中具有同类最佳的性能,这些技术同样可以从异质集成中获益。
然而,由于异质外延生长的技术难度,直接合成基于单晶金刚石的异质结构具有挑战性。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范德华力或环氧树脂和硅倍半氧烷(HSQ)等中间键合层来整合薄膜金刚石。虽然前景广阔,但仍然缺少一种真正通用的方法,即在不引入缺陷、退相干源或多余材料的情况下,适用于制造和集成过程。作为参考,多材料异质结构通常是通过晶圆键合产生的,晶圆键合是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制造工艺。通过对不同材料的薄膜进行化学键合,晶圆键合允许在直接生长过程不足的情况下结合高质量的晶体材料。
接下来将介绍基于表面等离子活化技术的金刚石异质结构合成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金刚石膜被直接连接到技术相关的材料上,包括硅、熔融石英、热氧化物、蓝宝石和铌酸锂(LiNbO3),并能够预先存在芯片上的结构。粘合膜可获得原子级光滑表面、精确厚度、原始材料质量和均匀界面,同时保持色彩中心的自旋一致性。此外,还展示了所制造的纳米光子空腔具有低光学损耗的特点,而且含有氮空位(NV-)中心的膜可直接与微流控流道集成,用于量子生物传感和成像,从而凸显了这种材料平台在量子和电子应用方面的潜力。
具体内容
全键合过程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制造过程从通过智能切割进行膜合成开始,然后是同质外延金刚石生长和原位或原位色心形成。然后通过光刻或电子束光刻对基底进行图案化,以确定单个膜的形状。目标膜通过电化学(EC)蚀刻选择性地去除sp2 碳,留下一个小的系链连接到金刚石基底上进行确定性操作。在这里,将膜尺寸限制为200μm x 200μm 的正方形。通过延长EC蚀刻时间并略微修改工艺流程的图案化步骤,可以生成更大、更复杂的膜形状。
金刚石膜的等离子体激活键合示意图。 图源:论文
在EC刻蚀之后,利用模板化区域控制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印记来转移和操作膜,从而提高了工艺产量和可扩展性。转移过程如上图所示。PDMS 印章有两种不同的图案,可实现较小接触面积(PDMS1-stamp)和较大接触面积(PDMS2-stamp)进而实现粘附强度。PDMS1-stamp用于断开金刚石系链并拾取薄膜,而 PDMS2-stamp用于将金刚石膜从PDMS1-stamp翻转并随后放置。在这两种情况下,粘附区域的突出部分比stamp的其余部分高50μm,确保仅接触目标膜。这种方法可以在EC蚀刻后进行多次膜转移,将来可以自动将整个金刚石基材的转移变成一个步骤。
接下来,去除因He+植入而受损的底层钻石层。这不仅提高了整体结晶质量,还使通过可控掺杂进行同位素纯化的最终膜与低成本的IIa型金刚石基底完全脱钩。这种减薄是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ICP) 反应离子蚀刻 (RIE) 实现的。为了保护最终粘合的基底不被蚀刻,我们将膜放在中间熔融石英载体晶片上进行减薄。中间晶片上涂有光致抗蚀剂(AZ1505)或电子束抗蚀剂(PMMA),这种抗蚀剂在100至130°C 的温度范围内会软化,并在后续阶段降低粘度。这一附加步骤将薄膜再次翻转,使生长面朝上暴露在目标基底上,从而消除了生长面形态对粘合的限制,并实现了对近表面和δ掺杂色心的精确深度控制。为防止抗蚀剂过热和交联,开发了一种多周期蚀刻配方,每周期等离子体持续时间较短,≤15 秒。蚀刻中间晶圆的示意图如上图 b 所示。利用这种方法,实现了从10纳米到 500纳米的精确厚度控制。最大厚度由同向外延生长步骤决定,并可根据应用需求进行修改。
利用下游O2等离子灰化技术对金刚石膜和目标基底进行表面活化,以实现后续接合(图b)。对于蓝宝石和铌酸锂等惰性基底,目标基底要经过高功率灰化配方(气体流量200sccm,射频功率600W,持续150秒),并延长工艺持续时间。膜要么接受这种高功率配方,要么接受O2除渣清洁(气体流量100sccm,射频功率200W,持续25秒),后者不会蚀刻或粗化金刚石表面。下游O2等离子体可对膜和载体材料表面进行清洁和氧终止,无需进行湿处理。为防止功能化在高温下降解,所有灰化配方均在室温下进行。
接下来,将膜键合到目标基底上,如图c所示。通过芯片大小的平整PDMS stamp,将图案化的中间晶片安装到微定位器控制的玻璃载玻片上。目标基片真空固定在温控台上。通过透明中间晶圆的光学通道进行对准,将膜移动到目标位置并使其与目标基底接触,这与膜尺度干涉条纹/图案的出现相吻合。通过这种方法,实现了30μm和0.1°的对准精度。我们通过多个步骤提高平台温度,依次加热异质结构。在达到抗蚀剂软化点后,将中间晶片滑开,留下粘合结构。未来使用专用晶圆键合设备将大大提升所有转移步骤的精度和公差。
最后,为确保膜与目标晶片之间牢固的共价键合界面,我们在550°氩气环境下对异质结构进行退火处理,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氧化。这种退火还能去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残留物,如果采用基于PMMA的转移,则最终产品为干净的直接键合膜。图d左侧显示的是带有预定义标记的膜-热氧化物异质结构的显微照片,显示出很高的对准精度。图d 右侧显示的是与熔融石英沟槽粘合的膜,强调了我们将膜与结构材料粘合的能力。由于等离子灰化室的条件不一致以及传输站的接近角控制不佳,整体工艺成品率超过95%。
以上内容整理自芝加哥大学最新研究(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53150-3)
近年来,金刚石功能化器件在多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在芯片行业中,金刚石的应用前景备受瞩目,其商业化应用已近在眼前。金刚石在芯片(芯)、热管理(热)、光学(光)和存储(储)等多功能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面对这一趋势,如何推动金刚石的产业化进程,如何通过创新来更新换代金刚石产品,并结合新的应用场景来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Carbontech 2024金刚石前沿应用及产业发展论坛将对金刚石产业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论坛涉及三大主题:金刚石产业现状与趋势、金刚石生长与前沿应用、热管理应用及产业化解决方案。论坛将聚焦于当前热管理应用中的难题,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此外,论坛还将探索金刚石在“芯+热+光+储”等前沿领域的功能化应用,以期发现并解锁其在这些领域中的潜力和可能性。通过这些讨论,论坛旨在为金刚石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思路,推动行业的持续进步和市场的扩展。
扫码,立即预报名,了解详情
/让专业的人相聚,共同陪伴中国金刚石产业发展/
Carbontech 2024 W1馆部分参展企业:
说明:本文部分素材来自网络公开信息,由作者重新编写,转载请备注来源,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视角,不代表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