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重构表面/内部结构协同设计,为全固态薄膜电池提供4.6VLiCoO2正极

锂电联盟会长 2024-10-13 09:02

点击左上角“锂电联盟会长”,即可关注!

摘要
开发高电压LiCoO2正极膜是满足智能微器件高能量密度要求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法。然而,在4.55V以上,由于不可逆相变、钴溶解和晶间开裂,裸LiCoO2的电化学性能受到影响。同时,真空物理沉积技术和界面兼容性对在狭窄空间内集成更高容量提出了挑战。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原位重构表面/内部结构协同修饰原型策略,通过原位磁控溅射获得优异的高压LiCoO2。这种夹层结构设计使内部Ti掺杂和外部LiCoPO4致密层协同作用,增强了高压下的稳定性。因此,触发缺陷和强PO配位对稳定Li+通道、抑制Co迁移以及增强扩散动力学非常有利。应变场分析表明,即使在高达4.6V的工作电压下,沿(104)优先取向的晶格变形也有利于减轻体积应变。此外,诱导体和表面原子重排调节能带结构,降低氧氧化还原活性。因此,设计的基于LiCoO2的高压全固态薄膜电池在10℃、1C下循环500次后,具有75%的容量保持率,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介绍
微尺寸全固态薄膜锂电池(TFLBs)因其低体积膨胀、高安全性和灵活的一致性而成为智能微/纳米器件的片上电源。TFLBs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在循环过程中提供锂离子源的正极。具有二维离子通路的LiCoO2(LCO)层状氧化物是一种先锋正极材料,以其高理论容量(274mAh/g),体积能量密度以及空气稳定性而闻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TFLBs的改进受到传统逐层沉积技术的限制,导致截止电压较低,放电容量不理想,寿命有限。为了提高性能,增加正极厚度和反应面积可以同时提高容量和寿命。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会引入阻碍Li+扩散的非活性电阻层,从而降低有效容量。最近,人们提出了一种新的自旋涂层策略和尖晶石型LiNi0.5Mn1.5O4,工作电压为5V,用于TFLBs的制造,但可逆容量不足阻碍了其实际应用。随着在密闭空间中对高能量密度和柔性基体的需求的增加,在中等温度下开发高压LCO薄膜正极可以与具有成本效益和柔性基板相匹配,同时提供更大的面容量。
不幸的是,将LCO的截止电压提高到4.5V以上(相对于Li/Li+)无意中在邻近的氧层内引起静电力,导致板间滑动和最终的结构崩溃。具体来说,该应力触发了O3(六角形相)向杂化H1-3(单斜和六角形相)的相变,导致内部晶格应变、颗粒开裂和粉碎。此外,Co4+/3+(t2g)O2(2p6)能带的部分重叠破坏了八面体中中心d原子周围的电子分布,导致晶格氧损失,表面On−自由基形成和钴溶解,最终导致电化学性能下降。虽然广泛的表面工程、先进的电解质配方和同价/异价离子掺杂已经成功地稳定了高压LCO粉末,但它们在TFLBs中的应用仍然有限。也有类似的尝试,如在LCO靶中掺杂TiZr,以提高Co3+离子的浓度,缓解Co4+Jahn-Teller效应,但电压范围仍然限制在4.2V。因此,在4.6V下实现LCO薄膜的稳定性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
非晶玻璃电解质锂磷氧氮化锂(LiPON),稳定高达5.5V(相对于Li/Li+),当与锂负极接触时,作为保护层保护正极免受降解。虽然LiPON已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长期循环性,但仍观察到副作用。Santhanagopalan等人注意到,随着循环时间的延长,LCOLiPON之间的锂积累后来被证明是界面上无序的LCO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较高的温度下,锂会降解,并变得电化学不活跃。此外,该界面倾向于发展成岩盐结构的CoO,并伴随着析氧反应意外副产物Li2O/Li2O2的出现。LiPON沉积在LCO上产生LiNO2等次级相,在低温退火时消失,在高温下形成Co3O4。除此之外,固态结构中固有的物理接触问题会导致孔隙、裂纹和其他缺陷,而高结晶温度、易引起结构崩溃和持续的界面反应会加剧这些缺陷。这些并发症最终导致晶界应力增加和随之而来的颗粒破碎,严重阻碍了离子迁移。

另一方面,在溅射和随后的退火过程中,内部晶粒生长不均匀通常会导致裂纹和不可修复的副产物。氧化钴层由于混合的堆叠模式和不完美的晶体生长而形成扭结,导致层间堆叠无序。考虑到曲率主要出现在近地表区域,特别是在深度衰减和与电解质直接接触的区域,这加速了结构崩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和Li+缓慢迁移的副产物的形成。然而,由于晶格不匹配和结构不相干,传统方法无法完全覆盖表面。为了解决这些挑战,晶格应变和晶体取向之间的关系被重新考虑。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简单的磁控溅射工艺和原位衬底加热,在玻璃衬底上设计了一个三明治状Ti@LCO@LiCoPO4复合薄膜。在这种结构中,Ti被战略性地嵌入CoO6八面体中,作为“支柱”来减轻深充电过程中的相变和层间滑动。Li空位在整个材料中提供了可逆的Li+迁移途径。此外,原位合成的LiCoPO4(LCPO)涂层与裸LCO呈晶格相干,在界面处将CoOLi2O转化为坚固的共价PO四面体结构,有利于Li+的快速扩散并屏蔽副反应。结合基于HRTEM图像的GPA分析,揭示了迁移途径、高反应性和生长平面之间的相关性,这在以前的TFLBs研究中没有被考虑到。因此,这种创新的无添加剂方法为未来的表面工程铺平了道路,并提高了固态电池在高压下工作的安全性。

结果与讨论

晶体结构和形貌

LCO的界面工程如图1a所示,其中两个样品都是在500℃的衬底温度下通过射频磁控溅射依次沉积而成的。从扫描电镜(SEM)图像(1和图S1)可以看出,添加LCPO相后,裸LCO的光滑表面出现了轻微的裂纹,这与衬底温度和腔室压力对表面原子与衬底之间黏结力的影响有关。此外,由于钛金属的导热系数(22W/mK)低于铂金属的导热系数(72W/mK)Ti层的引入使裂纹表面进一步转变为小颗粒。这些层状晶粒大多以独立的簇状分布,由大量的粗晶粒垂直聚集而成,类似于在Au/Ti/SiO2/Si衬底上生长。值得注意的是,最初在Pt集流器上观察到的表面裂纹在应用Ti薄膜后变得难以察觉,证实了衬底附着力的改善,从而改变了LCO的生长模式(1e,f)

1所示。各种LCO基正极膜的制备。(a)LCO界面修饰示意图。(b-f)LCO,LCO@LCPO,Ti@LCO@LCPO,Pt,TiSEM图像。(g,h)LCOTi@LCO@LCPO薄膜的SEM截面图,(i,j)EELS映射图。

横截面形貌表明,裸LCO中垂直堆叠的纳米片均匀分布在单一金属铂片上(1g,h),其三维岛状特征符合Volmer-Weber生长模式。相反,Ti@LCO@LCPO的三明治状结构具有连续致密的内部结构,符合Frank-vanderMerwe模型的二维分层生长,其中不规则的表面有助于扩大与LiPON电解质的反应面积。电子能量损失光谱(EELS)图像(1-j)显示了绿色区域内CoTiPtP元素在不同深度上的分布,TiPt集热器的厚度约为120nm200nm,而PTi的修饰层的厚度分别约为2nm40nm。值得注意的是,在衬底原位加热后,钛信号转向钴方向,并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而减弱。这种现象可以归因于Ti掺杂,而界面层(TiLCO)附近的强信号是由于重元素的有限分辨率导致难以准确识别几个纳米的元素。裸LCOTi@LCO@LCPO样品的LCO厚度分别在400nm300nm左右,这与生长基质和导热系数的多样化有关。

透射电镜(TEM)图像显示,Ti@LCO@LCPO样品中存在两组不同的晶格条纹,其中d-spacing分别对应于LCPO(002)面和LCO(003)面,分别为0.230.47nm(2a)。相比之下,在裸LCO样品中检测到Co3O4CoO的退火产物,证实了LCPO涂层的应用有效地抑制了这些亚稳中间相的形成(S2)。相应的选择区域电子衍射(SAED)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图像,特别是在放大的青色区域,表明晶格相干LCPOLCO上涂覆良好。此外,由衬底加热引起的外延生长机制导致的共取向LCPO层允许附着原子有效地扩散和再结晶。同时,拉曼光谱中477587680cm1处的显式特征峰对应于OCoO弯曲模式(Eg)CoO拉伸模式(A1g)Co3O4相的晶格振动(2b)。在Ti@LCO@LCPO样品中,950cm1附近有一个宽而弱的峰,这与LCPOPO43−阴离子的对称拉伸有关,表明LCPO涂层成功(S3)EgA1g模式向低波数移动,这意味着晶格参数c的扩展以及掺杂导致的锂空位的存在。

2所示。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a)TEMSAED图像。放大后的强度图(嵌入)FFT图像用青色标记。(b)拉曼光谱。(c)XRD谱图的Rietveld精修(d)Ti@LCO@LCPO样品的Co2p反褶积高分辨率XPS光谱和(e)O1s光谱。(f,h)LCO(g,i)Ti@LCO@LCPO在界面上的副反应示意图和STEM-HAADF图像。

x射线衍射(XRD)图显示,所有样品的LCO均为菱形结构,空间群为R-3m,Pt集流器为立方结构(空间群为Fm-3m)(2c和图S4)。有趣的是,(003)面外织构的强度随着LCPO涂层的存在而减弱,表明表面附近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为了进一步了解掺杂的影响,通过Rietveld精修XRD谱图进行拟合,并在表S1S2和图S5中进行比较。与Ti@LCO@LCPO2.832314.2492.1050Å相比,裸LCO的晶格参数分别为a/b=2.8222Åc=14.1171ÅDLiO=2.0928Å,增大了层距和LiO键长,有利于Li+扩散动力学,从而提高了倍率能力。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检测表面元素的化学状态,如图2de和图5所示。S6,S7,其中Ti@LCO@LCPO的高分辨率Co2p光谱与裸LCO相比,具有更大的卫星峰和更低的Co2+比例,证明CoO副产物转化为LCPO(2f,g)。随后,P2p中的132.2131.5eV以及O1s中的529.9eVPO波段有关,这只能在LCPO涂层样品中获得(S7d)。更重要的是,位于530.3531.9eV处的O1s谱峰可分为缺氧(Odef)和表面吸收氧,而较低的Odef表明Ti@LCO@LCPO与裸LCO相比发生了表面重排。这些发现表明Ti掺杂和LCPO涂层同时融入LCO体和界面中,并通过高角环形暗场(HAADF)成像在原子尺度上进一步直观地显示了这一点。显然,在Ti@LCO@LCPO样品中出现了Li/Co反位缺陷(橙色斑点)Li空位(青色斑点),这与Ti离子取代Co导致的晶格参数增大相一致(2hi和图S8)。增加的缺陷有望促进离子扩散动力学以及正极的长期循环稳定性。

全电池中电化学性能的比较

为了分析涂层策略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在3-4.6V10下对所有样品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进行了评估。通过优化膜的厚度,我们发现Ti厚度为40nm,LCPO厚度为2nmLCO具有更好的性能(2S9,S10)。在0.3C条件下(1C=111μAh/cm2μm=220mAh/g)循环100次后,Ti@LCO@LCPO的初始放电容量为98.5μAh/cm2μm,可逆放电容量为72.1μAh/cm2μm。相比之下,裸LCO在初始循环时的容量为93.6μAh/cm2μm,在循环100次后急剧下降到45.6μAh/cm2μm。此外,相应的充放电曲线和dQ/dV曲线表明,增强的循环性能归因于更低的电压滞后和更高的结构可逆性(3b-d和图3b-dS11S12)。其中,3.9V左右的主峰表明Co的相由六方向单斜相转变,而LCPO涂层后氧化还原峰的增加表明Co的氧化还原活性增强。然而,在裸LCOLCO@LCPO电极中,由于Li+嵌入/提取过程中氧氧化还原活性的提高,该峰逐渐减弱并向更大的极化方向发展,同时伴随着明显的容量衰减。更糟糕的是,裸LCO4.55V处峰的消失表明从O3相到H1-3相的不可逆转变,可能是由于形成了不需要的阻性物质和大面积失活。相比之下,Ti@LCO@LCPO电极即使在100次循环后也表现出较低的极化,从而确保了共改性在抑制表面锂积累和缓解不可逆相变方面的好处(3e)。不同温度下的循环性能如图S13所示。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总体呈提高趋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60时,裸LCO的容量损失明显,稳定性较差,这可能是由于在溅射过程中,有序LCOLiPON之间形成了由Li2OCoO混合组成的无序相。这些结果表明,Ti离子的内部掺杂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LCO块体底部的Li空位和Li/Co对位都加速了Li+在更深区域的迁移。如图3f所示,在0.112346C下,裸LCO的放电容量分别为855243373528μAh/cm2μm。相比而言,Ti@LCO@LCPO由于层间距和LiO键的增大,其容量分别达到1119283797572μAh/cm2μm,即使恢复到1c,其容量也达到82μAh/cm2μm(LCO47μAh/cm2μm)。同时,Ti@LCO@LCPO由于稳定的过电位,在整个放电过程中只产生轻微的电压衰减,证实了钛层可以减少接触极化,稳定迁移通道(S14)。长期循环是高压正极材料实际应用的另一个挑战。相比之下,Ti@LCO@LCPO2C5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75%,而在相同条件下150次循环的裸LCO的容量保持率为62%(3g),这表明共改性正极的电阻增加速度较慢,结构稳定性更好。此外,与之前报道的薄膜正极的结果相比,Ti@LCO@LCPO在高电压平台和放电能力方面也表现出了更优越的性能(3h和图S15)

3所示。全电的电化学性能。(a)0.3C(1C=220mAh/g=111μAh/cm2μm)下制备的电极的循环性能。(b)0.1C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C)0.3C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d)LCOTi@LCO@LCPO对应的dQ/dV曲线。(e)循环周期的极化曲线。(f)倍率性能和(g)10℃、2C的循环稳定性比较。(h)与文献中在全固态电池中测试的各种薄膜正极的比较(SI12-18)

通过循环伏安法(CV)进一步研究了中间产物和反应行为的可逆性。S16-S18)。在Ti@LCO@LCPO电极中,观察到锐化和重叠的氧化还原峰,表明Co氧化还原活性增强。此外,位于3.92/3.87V的氧化还原峰与两相畴有关。值得注意的是,LixCoO2在有机电解质中的CV曲线通常呈现三氧化还原对。另外两对在4.1-4.2V左右的氧化还原峰在我们的测试中没有出现,它们与层间Li空位的平面有序有关,这表明在快速原位退火后获得了合适的Li浓度。在不同周期测量的奈奎斯特图分别在高频、中频和低频区域由下陷的半圆、一条直线和一条更陡的直线组成。这些区域可归因于固体电解质界面效应、电荷转移过程、向扩散控制的过渡以及LCO中的固相扩散。循环前,测量到LCO@LCPOTi@LCO@LCPO在电解质/电极界面处的膜电阻(Rf)分别约为500Ω和100Ω,表明由于高度氧化的正极和固体电解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降低,界面副反应减少。相反,在裸LCO样品中出现了更大的固体电解质界面或晶界效应,这与GPA分析结果一致。在0.1mV/s三个循环后,所有样品的RfRct都呈现出相同的衰减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0.2mV/s周期之后,差异最为显著,从LCO@LCPO5002000Ω迅速增长,并在裸LCOTi@LCO@LCPO中继续保持稳定。这些比较表明,较薄的LCPO外壳不能完全将粗颗粒包裹在裸LCO上。虽然LCPO涂层的粗糙表面与裸露的LCO相比增加了电荷转移电阻(Rct),但通过Ti改性降低了电荷转移电阻(Rct),这表明纳米颗粒暴露表面有利于增强物理接触,这与极化分析一致。

通过恒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监测循环过程中Li+的扩散动力学(S19)。计算得出Ti@LCO@LCPO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平均Li+扩散系数分别为1.29×10131.41×1013cm2/s,高于裸LCO1.27×10139.97×1014cm2/s。在加入钛后,离子通道的延续和三维骨架的坚固性使提取阶段略有增加,嵌入阶段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样品在初始放电状态下都表现出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在相变过程中嵌入离子与基体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而最终放电状态下的进一步下降表明裸LCO动力学缓慢,Li+浓度下降。之后,通过不同扫描速率的CV测试评估氧化还原峰的扩散动力学(S20)Ti@LCO@LCPO中的升高值表明存在(104)取向,其中Li原子平行于扩散方向,而不是垂直于(003)平面。

众所周知,传统的LCO是一种典型的插层材料,但当颗粒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就会出现插层赝电容。这种现象涉及离子快速扩散到宿主材料中而不发生相变,消除了固态扩散的限制。在循环过程中,锂化/脱氧反应和表面电荷转移分别导致扩散贡献和电容贡献。基于此,Ti@LCO@LCPO与裸LCO相比,具有更高的电容式电荷存储能力(82%vs73%)S16-S18)。结果表明,电容的过量贡献与放电容量的增加有关,这证实了在表面诱导纳米颗粒具有导电性,可以缩短Li+扩散距离,促进电子转移。

点阵应变及电子结构分析

微量掺杂剂和制备参数对晶体生长动力学有重要影响,从而使过渡金属层变平。因此,利用Ti@LCO@LCPO的高分辨率TEM(HRTEM)图像来评估内部扩散路径和晶格力(4a,b)。从全景图来看,LCPO的涂层具有完整的形貌和可识别的特征,厚度约为2nm(104)(101)的晶格面可以识别为LCO的层状结构。特别是在界面上,LCPO中的(0~30)垂直平面易于Li+离子快速扩散,从而缓解了晶格畸变,提高了倍率性能。与裸LCO中的褶皱(003)平面相比,Ti@LCO@LCPO中的重叠(104)平面呈现出更平滑的特征(S21)。莫尔条纹的存在进一步揭示了裸LCO的晶格变形和诱导应力积累。随后,结合几何相位分析(GPA)HRTEM图像进行定量应变分析的结果如图4c所示。在Ti@LCO@LCPOI区和Ⅱ区,晶格平面可以通过基于傅里叶的方法分为两个方向,与单晶平面区域相比,重叠区域周围的应变场波动略大。对于裸LCO,畸变区不仅出现在三个晶体平面之间的重叠区域,而且出现在(104)(003)平面(S22)。从图4d的平均应变图可以看出,Ti@LCO@LCPO的弹性应变比裸LCO低,且随晶体重叠面数的减少而降低。也就是说,Ti诱导的择优取向和LCPO诱导的层间重排促进了LCO晶粒沿(104)方向的排列,从而抑制了应变的形成。因此,这些发现强调了多重调制的重要作用,包括大块Li/Co反位和Li空位。

4所示。LCO基薄膜的点阵应变分析。Ti@LCO@LCPO的结构与应变特性。(a)STEM截面图像,(b)LCO的表面积放大图像及相应的FFT图,(c)重叠区域和应变场映射(Exx方向用绿框突出)(d)各地区平均应变比较。(e)生长过程中重叠结构演变示意图及相应离子在界面上的扩散。

为了研究3~4.6V之间的相变行为,我们以裸LCOTi@LCO@LCPO正极,锂金属为负极组装全电(5a)。通常,相变过程与从基体材料中提取的Li+数量有关,导致不可逆的板状滑动和相邻氧层上出现堆积断层。由此可见,(003)衍射峰的演化与Li+嵌入/脱出引起的晶格参数c的波动密切相关。尽管具有垂直扩散路径的(001)取向平面沿c轴方向的扩散被认为是有限的,但结构缺陷、晶界、反相、Li/Co对位以及氧空位的出现有助于导电通道的形成。以此为指导,对比了裸LCO和共改性Ti@LCO@LCPO(003)峰的原位XRD谱图和相应的充放电曲线,如图5bc和图S23所示。当电压从3.0V增加到4.55V时,峰向低角度移动,表明相邻TMO2层之间的库仑引力增加和锂离子的脱出导致c轴扩展。随着电压的继续升高,尖峰逐渐转变为宽峰,表明从O3相平稳过渡到H1-3相。嵌入Li+后,Ti@LCO@LCPO比裸LCO实现了一个可逆的峰移(0.02°),在3.0V处恢复了一个尖峰。令人惊讶的是,Ti@LCO@LCPO(003)峰仍然被恢复,即使是在第五个循环中,这证实了在层状LCO结构中,各种原子可以更完全地占据它们的定制位置。此外,我们制备了容量为1.1mAh的单层薄膜电池,并将其与温度传感器组装,以监测环境温度的变化。这些类型的物联网(iot)传感器通常要求工作电压高于3.3V,工作电流为20-50mA,静态电流(<50μA)较低。在70s左右的监测温度波动如图S24所示,反映出高压薄膜电池可以自行为物联网工作供电。这种总厚度小于2毫米的微型电池可以灵活地与无人驾驶的微型计算机集成,为医疗和物联网传感器提供服务。

5所示。Ti@LCO@LCPO薄膜的高压机理。(a)全固态薄膜锂电池实物图及构型图。(b,c)LCO(Ti@LCO@LCPO)||LiPON||Li全电中裸LCOTi@LCO@LCPO电极的原位XRD谱图。LCO(003)LCO(003)/LCPO(002)优先取向结构的DFT计算。(d)Co3dO2p带中心的能隙图。(e,f)电荷密度分布的二维切片。(g)LCO薄膜双改性层策略方案。

为了进一步验证多重调制的影响,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裸LCOTi@LCO@LCPO的电子特性进行了分析。其中,Co3dO2p带中心之间的能隙大小反映了TM-O之间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强度。与裸LCO相比,Ti@LCO@LCPOO2p带中心的显著减少表明,在体结构内氧氧化还原活性受到抑制,这表明Ti@LCO@LCPO样品的结构稳定性增强,与dQ/dV结果一致(5d)。此外,通过计算电荷的微分分布和二维切片图来分析成键特性,其中红/蓝区域表示电子的积累/减少状态。与裸LCO相比,在Ti@LCO@LCPO中观察到LCOLCPO界面之间的强相互作用,证实了POCoOLiO之间的强键合。此外,电荷的重新分布表明,涂层有效地激活了键合效应(5e,f),这有利于减轻界面晶格氧的损失,从而抑制副反应,促进Li+存储的可逆性。

结论

总之,我们设计了一个Ti@LCO@LCPO极,在4.6V下,利用简单的原位衬底加热,结合外部LCPO涂层和内部Ti掺杂来稳定高压下的结构。HAADF-STEM图像证实,Ti掺杂引入了Li/Co反位缺陷和Li空位。此外,LCPO涂层有效地解决了LCO相的表面副产物和紊乱,同时促进了Li+的传输。GPA分析揭示了内部生长应力与晶体择优取向之间的关系。(104)平面的排列有助于减轻晶格变形,并维持离子传递的连续途径。此外,过渡金属和氧带中心之间的能隙减小,增强了CoO键的离子性。从而提高了Co离子的氧化还原活性和循环稳定性。这种清洁、成本效益高、易于使用的策略为高能量密度薄膜正极的表面改性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In-situ reconstructed surface/inner-structure synergistic design enabling 4.6 V LiCoO2 cathode for all-solid-state thin-film batteryMaterials Today ( IF 21.1 ) Pub Date : 2024-09-27 , DOI: 10.1016/j.mattod.2024.09.011

锂电联盟会长向各大团队诚心约稿,课题组最新成果、方向总结、推广等皆可投稿,请联系:邮箱libatteryalliance@163.com或微信Ydnxke。
相关阅读:
锂离子电池制备材料/压力测试
锂电池自放电测量方法:静态与动态测量法
软包电池关键工艺问题!
一文搞懂锂离子电池K值!
工艺,研发,机理和专利!软包电池方向重磅汇总资料分享!
揭秘宁德时代CATL超级工厂!
搞懂锂电池阻抗谱(EIS)不容易,这篇综述值得一看!
锂离子电池生产中各种问题汇编
锂电池循环寿命研究汇总(附60份精品资料免费下载)

锂电联盟会长 研发材料,应用科技
评论
  • 戴上XR眼镜去“追龙”是种什么体验?2024年11月30日,由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与三湘印象联合出品、三湘印象旗下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观印象”)承制的《又见恐龙》XR嘉年华在上海自然博物馆重磅开幕。该体验项目将于12月1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持续至2025年3月30日。双向奔赴,恐龙IP撞上元宇宙不久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市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特别提到“支持博物馆、主题乐园等场所推动超高清视听技术应用,丰富线下文旅消费体验”。作为上海自然
    电子与消费 2024-11-30 22:03 98浏览
  • 作为优秀工程师的你,已身经百战、阅板无数!请先醒醒,新的项目来了,这是一个既要、又要、还要的产品需求,ARM核心板中一个处理器怎么能实现这么丰富的外围接口?踌躇之际,你偶阅此文。于是,“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了!没错,USB资源就是你打开新世界得钥匙,它能做哪些扩展呢?1.1  USB扩网口通用ARM处理器大多带两路网口,如果项目中有多路网路接口的需求,一般会选择在主板外部加交换机/路由器。当然,出于成本考虑,也可以将Switch芯片集成到ARM核心板或底板上,如KSZ9897、
    万象奥科 2024-12-03 10:24 78浏览
  • 概述 说明(三)探讨的是比较器一般带有滞回(Hysteresis)功能,为了解决输入信号转换速率不够的问题。前文还提到,即便使能滞回(Hysteresis)功能,还是无法解决SiPM读出测试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说明(三)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为SiPM读出测试系统寻求合适的模拟脉冲检出方案。前四代SiPM使用的高速比较器指标缺陷 由于前端模拟信号属于典型的指数脉冲,所以下降沿转换速率(Slew Rate)过慢,导致比较器检出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尽管比较器可以使能滞回(Hysteresis)模块功
    coyoo 2024-12-03 12:20 133浏览
  •         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受哪些因素影响,要先看所用的温度传感器输出哪种信号,不同信号输出的温度传感器影响精度的因素也不同。        现在常用的温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有以下几种:电阻信号、电流信号、电压信号、数字信号等。以输出电阻信号的温度传感器为例,还细分为正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和负温度系数温度传感器,常用的铂电阻PT100/1000温度传感器就是正温度系数,就是说随着温度的升高,输出的电阻值会增大。对于输出
    锦正茂科技 2024-12-03 11:50 123浏览
  • 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销量也是一路走高。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6.3万辆和1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和49.6%。而结合各家新能源车企所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比亚迪再度夺得了销冠宝座,其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502657辆,同比增长66.53%。众所周知,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其一举一动向来为外界所关注。日前,比亚迪汽车旗下品牌方程豹汽车推出了新车方程豹豹8,该款车型一上市就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成为SUV
    刘旷 2024-12-02 09:32 123浏览
  • TOF多区传感器: ND06   ND06是一款微型多区高集成度ToF测距传感器,其支持24个区域(6 x 4)同步测距,测距范围远达5m,具有测距范围广、精度高、测距稳定等特点。适用于投影仪的无感自动对焦和梯形校正、AIoT、手势识别、智能面板和智能灯具等多种场景。                 如果用ND06进行手势识别,只需要经过三个步骤: 第一步&
    esad0 2024-12-04 11:20 68浏览
  • 当前,智能汽车产业迎来重大变局,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正呈现强劲发展势头。11月26日,在2024紫光展锐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汽车电子生态论坛上,紫光展锐与上汽海外出行联合发布搭载紫光展锐A7870的上汽海外MG量产车型,并发布A7710系列UWB数字钥匙解决方案平台,可应用于数字钥匙、活体检测、脚踢雷达、自动泊车等多种智能汽车场景。 联合发布量产车型,推动汽车智能化出海紫光展锐与上汽海外出行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发布搭载紫光展锐A7870的量产车型
    紫光展锐 2024-12-03 11:38 112浏览
  • 《高速PCB设计经验规则应用实践》+PCB绘制学习与验证读书首先看目录,我感兴趣的是这一节;作者在书中列举了一条经典规则,然后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公式推导图表列举说明了传统的这一规则是受到电容加工特点影响的,在使用了MLCC陶瓷电容后这一条规则已经不再实用了。图书还列举了高速PCB设计需要的专业工具和仿真软件,当然由于篇幅所限,只是介绍了一点点设计步骤;我最感兴趣的部分还是元件布局的经验规则,在这里列举如下:在这里,演示一下,我根据书本知识进行电机驱动的布局:这也算知行合一吧。对于布局书中有一句:
    wuyu2009 2024-11-30 20:30 134浏览
  • 遇到部分串口工具不支持1500000波特率,这时候就需要进行修改,本文以触觉智能RK3562开发板修改系统波特率为115200为例,介绍瑞芯微方案主板Linux修改系统串口波特率教程。温馨提示:瑞芯微方案主板/开发板串口波特率只支持115200或1500000。修改Loader打印波特率查看对应芯片的MINIALL.ini确定要修改的bin文件#查看对应芯片的MINIALL.ini cat rkbin/RKBOOT/RK3562MINIALL.ini修改uart baudrate参数修改以下目
    Industio_触觉智能 2024-12-03 11:28 95浏览
  • 光伏逆变器是一种高效的能量转换设备,它能够将光伏太阳能板(PV)产生的不稳定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与市电频率同步的交流电。这种转换后的电能不仅可以回馈至商用输电网络,还能供独立电网系统使用。光伏逆变器在商业光伏储能电站和家庭独立储能系统等应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耦合器,以其高速信号传输、出色的共模抑制比以及单向信号传输和光电隔离的特性,在光伏逆变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确保了系统的安全隔离、干扰的有效隔离以及通信信号的精准传输。光耦合器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由于其低功耗的
    晶台光耦 2024-12-02 10:40 130浏览
  • 11-29学习笔记11-29学习笔记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笔记&记录学习习笔记&记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
    youyeye 2024-12-02 23:58 81浏览
  • RDDI-DAP错误通常与调试接口相关,特别是在使用CMSIS-DAP协议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时。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 硬件连接问题:     检查调试器(如ST-Link)与目标板之间的连接是否牢固。     确保所有必要的引脚都已正确连接,没有松动或短路。 2. 电源问题:     确保目标板和调试器都有足够的电源供应。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目标板的规格要求。 3. 固件问题: &n
    丙丁先生 2024-12-01 17:37 102浏览
  • 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笔记&记录学习习笔记&记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
    youyeye 2024-11-30 14:30 80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