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Lutsina Tatiana/Shutterstock.com
以前的人们在设想2020年的时候,总会加入很多带有科幻色彩的智能设备,比如家中有机器人做好服务、道路上乃至天上都是自动驾驶的汽车和飞机、视听娱乐的虚拟现实可以让人沉浸其中等等。虽然在COVID-19疫情的冲击下,这样的生活在2020年不会到来,但以此为愿景的工业4.0却并未停下脚步。
早在2013年,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与相关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即利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全方位改进人们生活的新一代革命。这一概念随即被写入多个国家的发展规划,旨在用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的方法,在传统工业技术和服务业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增长点。
工业4.0相关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如火如荼。软件方面,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并且已经应用到了特殊职业(如警察、医生)的培训中;物联网技术调用传感器集群,实现对电器全方位的监控;工业网络安全技术的进展,可以及时监控进而避免黑客对企业网络的攻击。硬件方面,3D打印技术让普通人也能快速制造任何设计;工业机器人的普及,会让产品的制造更加标准和高效。
数据以及与数据紧密结合的机器学习技术是工业4.0的核心。数据从传感器中获得,经过互联网传递到云计算服务器,再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结果返回给服务终端或是工业机器人,完成整个工作流程。工业4.0的典型场景包括对用户的了解、产品的制造、产品质量的监控、产品的分发物流以及用户反馈,每一部分都有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广泛参与。
现在很多手机和电脑的软件已经在储存并分析用户数据,一些实体商店也会用射频识别芯片(RFID)记录用户的喜好,并用推荐算法等方式来分析用户数据,实现产品和内容的推荐和更新。
而在工业4.0中,用户数据会被全方位地记录,比如用户的使用频率、偏好、方式、时段,记录媒介从手机App到家用电器,从办公用具到医疗器械。
这些数据经过机器学习算法的分析,可以预测出多维度的分类标签,每个用户都会被多种标签描述,进而实现越来越准确的用户画像。
用户画像会带来非常直接的好处,即生产个性化的提升。类似当今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浏览内容的个性化,在工业4.0时代,这些细化的用户画像会直接应用于产品制造过程,商家也会更容易地生产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一些个性化的产品可以根据用户的数据预测而来,在无形中提供给用户更多可能。
不只是对生产决策的影响,制造流程中不同步骤的控制也会在工业4.0的万物互联和工业机器人的帮助下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流程中的每个步骤都会综合分析前面步骤的状态和产品需求,及时做出微调。在这样的智能工厂中,生产线的可控性和鲁棒性得以提高,工人的参与也从重复劳动变成对机器人的监管。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Tesla)从公司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建设智能工厂,不仅生产线上的装配工作由工业机器人完成,而且仓储、物资管理、订单与销售环节都高度智能化,这让这家汽车公司在全行业内科技含量和销售额都一枝独秀。
除了对流程数据的分析和管控外,机器学习与机器视觉技术的结合,可以自动完成大规模、高精确度的产品检测,这对于人眼难以分辨的复杂缺陷尤其有效。由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吴恩达(Andrew Ng)教授领衔的人工智能算法公司Landing.AI近期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的气泡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设备中的气体泄漏。通过机器视觉系统,计算机可以十分精确地捕捉细小的气泡,进而判断气体泄漏的位置。其识别的错误率远低于工人肉眼识别的30%平均错误率。再结合整个生产流程的数据,不仅可以快速定位到出问题的位置和生产线,而且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识别错误率。
生产过程的最后,还会为物流做出准备。
工业机器人可以对产品进行自动打包,并在包装上打印包括产品信息、邮寄地址等特异性的二维码标识,为产品分发做准备。
分发过程中,自动驾驶系统会发挥很大作用。
预计在未来十至十五年内,以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控制技术等为基础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实现全面商用,这样会使物流的传递更加简单高效,而且可以显著降低人力成本。
电
商巨头阿里巴巴的首批智慧机器人仓库已于2017年投入使用,其旗下的菜鸟物流已逐步实现刷脸取件、无人机派件等技术。
2019年末,菜鸟物流估值已达2000亿人民币,在未来物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加持下,未来的“包裹找人”替代“人找包裹”指日可待。
在用户端,产品的传感系统上传的数据可以被云端的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可以判断使用数据是否存在异常,从而实现对产品工作性能的实时监管。
而当用户遇到使用问题时,训练好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高效地处理文字聊天、接听电话、视频连线等任务,使问题得以迅速反馈并及时解决。
2018年发表的BERT模型已经在聊天机器人领域超越人类,相关的应用已经在互联网巨头(如微软小冰、阿里小蜜、IBM Watson等)以及新兴AI公司(如第四范式、科大讯飞等)等产品占有一席之地。
从上述几个应用中,工业4.0的特点得以展现,总结起来包含如下几点:
工业3.0下,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世界范围内的人与人之间得以快速连接。
而在工业4.0中,各个硬件上都集成了传感设备,使机器与机器间可以通讯。
比如在印染行业中,由管理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中心,协调整个流水线上的母液配置、染料定位、自动滴液、水自动供给、打样系统等,实现智能染色,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稳定性。
再加上信息物理系统和云计算提供的机器学习引擎,可以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即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服务与服务的无缝连接。
当“互联”成为常态时,从生产到服务的各个步骤,即设备、生产线、工厂、服务等可以紧密联系起来。
在工业4.0中,信息化技术的引入使数据成为了工业生产的血液。
这些数据包括生产和服务的方方面面,包括产品数据、设备数据、研发数据、供应链数据、运营数据、用户数据等等。
一方面,数据对于训练和优化机器学习算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另一方面在机器学习算法部署之后,算法也需要通过处理新产生的数据来控制生产流程。
这意味着,生活和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要尽可能地实现数字化,即一切可以用合理的指标量化,否则就无法嵌入自动化系统。
这要求数据科学家在设计流程的时候,充
分考虑到现有的数据状态,有意识地引导系统收集合适的数据,同时设计出合理的指标。
工业4.0中,由于数据流的要求会相对细致,因此生产中的各个模块也会相应地越来越精细化。
生产线上各个部分越来越模块化和细节化,也就让个性化的生产成为可能,能够更好地反映和预测用户的需求,使产品的“生产-销售-反馈”循环进入良性发展。
工业4.0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虽然整个生产过程可以集成为一体,但是数据流程中的工作量可能分摊给多个部门甚至多家公司。因此,小公司在整个流程上的单点突破也会越来越有价值。同样一个智能设备,可以拆分出多种分类、分割、趋势预测等模型,以及数据传输系统、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反馈系统等等多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可以嵌入其他生产流程,比如数据采集设备可以与其他精密仪器生产过程共享生产线。由此,不同的小公司可以依托于工业4.0,用自己的强项嵌入市场的不同维度。
根据现状预测,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未来几年中将会是热门产业。无论是从去年到今年中美两国围绕5G技术的摩擦,还是各个互联网公司在近年来陆续建立的属于自己的云计算平台,都表明工业4.0中基础设施对保障企业利润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另外,数据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基础设施,拥有大量数据的互联网巨头将会占据更多的机会,但小公司也可以投身于寻找生产线中和生活中尚未被数据化的部分,这样的机会在数据化不到位的行业(如传统重工业)和数据尚未得到良好运用的行业(如医疗)尤为突出。
工业4.0对数据化和机器学习技术的需求,也是传统大公司正在面临的挑战。现阶段的大公司依赖的主要是大规模工业生产,那么把传感系统、物联网系统加入生产线需要投入相对多的成本。大公司还需要把机器学习技术引入到生产线和产品设计中,这需要人才的输入和管理方式的革新。机器学习技术近年来热门的现状,使公司在决策时会陷入对“智能”的痴迷,这对决策者的辨析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工业4.0渐渐走入人们生活,很多现在还未知的新应用将逐渐成长起来。当物联网真的可以进入千家万户时,当自动驾驶实现大规模部署时,人类将会从现在的大量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那么在工业4.0的影响下,未来的职业是否会集中在计算机行业或者数据分析行业?人们是否有更多空余时间等待填补?人和人、人和机器的关系又会怎样发展?我们即将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虽然这些问题人类还难以回答,但确定的是,工业4.0会是未来发展的一大主题。
作者:王东昂
王东昂是悉尼大学在读博士。他的研究领域涉及了医学图像、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视频分析等多个领域,并致力于在实际系统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他曾在CVPR、ECCV等国际会议中发表过论文,并受邀长期为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等学术杂志和ICML、AAAI等国际会议审稿。他在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有超过5年的开发经验,曾与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的多家公司和机构合作开发项目,其中包括多角度视频中的行为识别、基于道路监控的路况预测和自动化脑CT筛查系统。
感谢大家对贸泽的支持,
新一期智能革命有奖调查来咯,
简单填写即有机会赢取50元京东券~
扫码“立即参与”!
该发布文章为独家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对于未经许可的复制和不符合要求的转载我们将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贸泽电子设计圈由贸泽电子(Mouser Electronics)开发和运营,服务全球广大电子设计群体。贸泽电子原厂授权分销超过1,100家知名品牌,可订购500多万种在线产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平台,欢迎关注我们,获取第一手的设计与产业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