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与Latch-up | 数字中后端课程 |
DFT设计与实现(理论) | DFT设计与实现(实践) |
打开大语言模型竞技场排行榜,初创企业和科技巨头们已经陷入了一场混战。今年9月初的排名显示,OpenAI凭借其8月更新的GPT-4o-latest模型位居榜首,而Google的Gemini-1.5-Pro则紧随其后,分别占据了第二和第三的位置。马斯克xAI的Grok-2、Anthropic的Claude 3.5 Sonnet以及Meta开源的Meta-Llama-3.1-405b也紧追不舍。
虽然OpenAI目前名列榜首,但排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转换成本低,谁表现好就可以立刻选择使用。然而,对于开发者来说,这场竞争却异常艰难。随着模型效能差距的缩小,他们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超越对手。
对于资本实力无法与大厂相抗衡的初创企业来说,形势尤为严峻,而OpenAI正是其中之一。每次开发新模型都需要巨额资本投入,资金耗尽后就得重新募资。因此,上周传出OpenAI再度接受融资的消息,英伟达和苹果都可能参与其中,业界的反应并不意外。
苹果希望借助ChatGPT的势力,而英伟达则希望防止竞争对手崛起。据WSJ报道,由创投Thrive Capital领投,对OpenAI发起了最新一轮融资。除了先前曾提供超过百亿美元资金和算力的微软外,英伟达和苹果也可能是新进投资者。这轮融资使OpenAI的估值突破了1000亿美元。
为了保持在大模型性能上的领先地位,OpenAI持续扩张人力、添购芯片、准备数据,并持续开发新模型。然而,这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才能前进。如果OpenAI真的能从苹果和英伟达手中拿到钱,对双方来说都是好消息。苹果之前发表Apple Intelligence时,就提出过由ChatGPT和苹果自建模型分工的架构。如果通过投资加深与OpenAI的合作,苹果有望在其产品中导入更多模型。而对于OpenAI来说,过去一直苦于没有渠道放置模型,而iPhone和Mac将成为重要的出路。
至于英伟达,OpenAI本来就从英伟达购买大量芯片以支撑其训练模型。由于算力消耗巨大,OpenAI的负责人奥特曼曾表示有意成立专攻训练AI模型芯片的新创公司。如果这一野心实现,或多或少会影响英伟达的订单。因此,英伟达通过投资巩固与OpenAI的关系也是一件好事。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OpenAI的资金运用速度非常快。现在的最大课题是在投资人耐心耗尽前巩固领先地位,让人确信其技术仍然领先同业一步;或者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不再深陷于大模型应用程序接口价格战的泥潭中。
据The Information估计,今年OpenAI的人事成本可能达到15亿美元。再加上模型的训练成本和提供服务的推论成本,年度支出预计在85亿美元左右。而全年营收预计在35亿到45亿美元之间,因此整年的亏损可能在40亿至50亿美元之间。
亏损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并不陌生,但OpenAI没有科技巨头的无限资金流。此外,强大的模型一直是OpenAI得以与大厂竞争的重要武器。例如GPT-3.5、GPT-4等模型吸引了大量民众的关注,也赢得了微软的青睐。ChatGPT更是逼得Google发出了红色警戒。然而,随着大厂们的回神,技术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不仅如此,OpenAI缺乏面向消费者生态系统的困境已经显现。即使与苹果展开合作,但苹果曾表示Apple Intelligence外接模型不仅有GPT-4o的选项,Gemini也是考虑对象。OpenAI始终无法找到像Google预设搜索引擎、苹果预设浏览器那样直接触及用户的终端通路,导致拓展用户遇到瓶颈。
Meta、Google和亚马逊等大厂曾经通过并购来消灭竞争对手。在对抗初创企业方面,它们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教授吴修铭在其著作《巨头的诅咒》中抨击了这些大厂通过并购新创来扼杀竞争的行为。
并购可能是为了获取用户数据、减少竞争者或获取模型和人才。由于面临垄断指控,大厂们现在改以投资或延揽人才的方式与新创展开竞争。微软大力投资OpenAI并持有Mistral的部分股份,还将Inflection AI的创始人带回微软。亚马逊和Google同样投资了Anthropic。Google找回了以“角色扮演”突出的新创Character.AI的创办人,并带走了其研发团队的部分同事。亚马逊则锁定了Adept,并挖走了其创始人和研发人才。
除了带走大脑外,科技巨头与初创的合作中,部分还会以投资方式获得初创授权使用其先进的大语言模型。例如,Google与Character.AI签署了具有非排他性的协议以使用其技术。
当然,大厂们也在全力冲刺发展自家模型。它们拥有厚实的人才库、丰沛的资金以及长期发展技术的深厚底蕴。例如Google的科学家提出了word2vec、BERT和LaMDA等模型推动了人工智能的进展。从过去的实绩来看,短期内大厂们可能会落后,但长期来看它们更有本钱。
微软直接面对消费者是其AI制胜策略之一。微软有提升生产效率的Microsoft 365、Google有Google Workspace。AI PC的定义由微软主宰,无论笔记本电脑是哪家生产的,都会贴上Copilot的标签。Google的硬件有Pixel、Chromebook等软件有YouTube、Google Map。尽管Google Bard出现了问题,但Gemini有无数试验场可以进行练习。模型竞争尤其重视数据和反馈,相比之下只有网络对话界面的初创企业难以与大厂们的势力匹敌。
由此看来,OpenAI和ChatGPT剩下的便是先行者所建立起的品牌价值了。展望未来,如果OpenAI的GPT-5能够尽早推出并惊艳世人,那么它还有胜算;或者通过尽早上市IPO也能暂时缓解需要不断募资的燃眉之急。在大模型领域的竞争中,OpenAI已经陷入了资金先烧光或先进模型先推出的拉锯战中。起跑线前的枪声已经响起,奥特曼只能拔腿狂奔,无法停下欣赏沿途的风景。
EDA大会邀请函(扫码报名参会 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