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就在前几天,加拿大总理宣布,将对中国电动车征收100%的关税,甚至连钢和铝这类原材料都未能幸免,也要被加税25%!
表面来看,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似乎已经成了全球的“流行趋势”。那么,身为“移民之国”的加拿大为什么要这么做?又会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事实的真相,看看这个北美面积最大的国家能否踩着100%关税上天,又到底摆出了什么样的阳谋。
01. 被“毁掉”的加拿大?
2005年,一部名为《小留学生》的电视剧热播,一群来自中国的学生在加拿大的异国文化、风貌冲击下逐渐成长。
这是很多人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到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个国家,也是加拿大“留学、移民之风”逐渐兴起的时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着“移民天堂”、“枫叶之国”之称的加拿大,逐渐开始被扣上了“北美小印度”、“特殊‘药品’、难民天堂”等帽子。
经济倒退、人口老龄化、治安混乱……种种问题困扰着这个发达国家,让很多人开始想要逃离加拿大,离加率已经上涨了31%!
而这一切的根源,其实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移民政策。
地图中“骑在美国头上”的加拿大,和俄罗斯一样地广人稀。拥有世界第二大的998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却只有区区4000万人口,还没有北京+上海人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加拿大的地理环境真的太恶劣了。单单北极圈内的永冻区就占据了半壁江山,西部是落基山脉,东部地区还有450万平方公里的地盾!
说白了,地盾就是“撑起”北美洲坚硬的地块岩石。上面只覆盖了薄薄的一层土壤,根本没办法耕种,更别说长期住人了。
放在咱们古代,这就是妥妥的“流放”之地。加拿大人自己当然也不愿意去,那就只能鼓励“移民”进行开发了。
于是,加拿大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用良好的教育资源吸引留学生,再提供“一家团圆移民证”、“雇主签证”、“难民签证”等几十种意想不到的理由,允许外国人员办理。
再搭配着每隔几年就会开放的补签政策,也就是驻留加拿大达到一定年限或达到某些特殊情况的“黑户”直接补签转正,成为加拿大正式公民,享受同等福利待遇。
于是,加拿大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大量的移民。
但……哪个移民是为了给人家拓荒去的?当然要留在加拿大最繁华富饶的地区啊!
尤其是全球最大移民输出国印度,甚至在“对印并不友好”的旁遮普邦都形成了移民产业链。加上印度人喜欢雇佣自己人的民族特色,不少加拿大企业已经成为“印度企业”,加拿大也就成了“小印度”。
据统计,单单是2023年一年,因各种原因涌入加拿大的印度人就已经逼近200万人!
这一切本不致命,毕竟每一次移民带来的劳动力,都确确实实拉高了加拿大的GDP,只不过命运的恩赐背后都标明了价格。
当移民身份大量发放后,加拿大却依旧延续着此前的高福利政策来吸引移民,对街边越来越多的流浪汉、难民等人群给予每年高达20亿美元的救助。
多达20万个官方及非官方机构伸出援手,负责照顾这些特殊人群,哪怕是“瘾君子”们也照单全收。
不仅如此,为了不歧视这群人、并且保障他们的安全及公众的安全,政府甚至每日会提供微剂量的“特殊药品”。
你没听错,加拿大政府拿纳税人的钱救助流浪汉、难民也就罢了,居然还会花政府的钱,给“瘾君子”们免费发放“特殊药品”!!
正是这样,才令移民政策从“包治百病”的疥癣之患,变成沉疴痼疾。
但类似这样饮鸩止渴的方案,加拿大已经实行、并且不得不继续执行。而为了维持这种高福利,加拿大又必须保持高税收、高经济增长才行。
但外来人口不免会抢占本地人的工作,导致个人收入下滑,低端行业越来越卷,而高端行业的人才则“越用越少”。
就拿医生来说,在加拿大毕业的医生几乎都移民去了前景更广阔的美国。普通人想要求医,至少要提前几个月预约,这样的局面自然又会导致更多的高端人才大量流失。
相信你也看出来了,当前加拿大的“移民”困局只有一个解药——经济。
只有维持高经济水平,才能保证人口安全、社会稳定,才有资格谈将来和改变。至于怎么维持?这就要说到加拿大这样一个“荒僻寒冷”的国家,到底靠什么成为发达国家的。
答案当然是——离“天堂”美国太近。
而且和墨西哥有所不同的是,加拿大在历史上可是真的“骑在美国头上”的。
02. 加拿大,只是个添头?
1783年美国独立后,加拿大依然是英属殖民地。
当时英国入侵时对原住民的“灭种”政策有多恐怖,咱们就不多说了。只说加拿大与美国间的“英英内战”就打过好几次。
1775年美国入侵加拿大蒙特利尔,1882年美国攻打魁北克城,都折戟而归;
加拿大的“英国海军”甚至顺着魁北克的航线,打到了大本营华盛顿。还非常大英作风地放了把火,把白宫烧成漆黑一片的断壁残垣,此后的重建者只得全部粉刷成白色。
而造成这场战争的祸端,和未来支撑起加拿大经济的秘密也将在此揭晓,那就是加拿大的天选之地:魁北克——温莎走廊。
在世界地图上,这条走廊仅仅像个沿着圣劳伦斯河的小蚯蚓,但实际上却是大名鼎鼎的北美五大湖流入大西洋的入海口!
可以说,这就是北美大陆进出大西洋的要塞。
五大淡水湖对于北美洲来说的军事、工业生产、人口生存上的诸多价值,是众所周知的。所以美国一直想把五大湖全部划入版图,也完全可以理解。
但战争年代都无法圆的梦,和平时期更无从实现。于是美国和加拿大渐渐也就成了“喝同一瓢河水”长大的好兄弟,彼此紧密相连。
于是,沿着这条河遍布着温莎、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魁北克这几个几乎是你能且仅能叫出名字的加拿大“名城”,养活了加拿大1700万接近50%比例的人口。
美国这边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沿着圣劳伦斯河开始铺开大规模的汽车产业、制造业相关工厂,也顺手“反哺”了加拿大的经济。
于是,五大湖周围也形成了加拿大最为重要的汽车制造业基地,并且其主要消费者就是美国。美国振臂一呼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加拿大当然无有不依地合作起来。
哪怕加拿大根本没有本国汽车品牌,也要厚着脸皮打起“保护主义”的大旗。
(2022年加拿大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图源见水印)
毕竟从加美贸易比例看来,美国汽车品牌的销量水平四舍五入就是加拿大的收入水平,说是“本国产业”的范畴也并不为过。
但言归正传,为什么明明是美国车企的特斯拉,这次却没得到“豁免权”?
要知道,2023年中国对加拿大出口了4.9万辆新车,包括4.1万辆新能源车,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特斯拉:仅5月一个月,就出口了6214辆!
不要中国产的特斯拉,就可以将进口特斯拉车辆的门槛限制在特斯拉北美工厂,把销量留到美国兜里!
只不过,似乎除了不到出口量1%的数字之外,好像我们……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损失?
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加拿大这次加征关税的表象就是硬堵中国汽车出口量。可加拿大为什么要这么做给人添堵呢?咱们就没有其他的反制措施了吗?
03. 电动汽车之路:
不止是产业,还是战略
从本次加征关税的两个行业——汽车与钢铁来看,最大的共性其实是:碳排放。
“收割”发展中国家的招数有很多,而碳排放无疑是伪装得最好的那个。
并不是说环保主义不好,也不是碳排放、碳积分的政策不利于世界进步,而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碳排放政策的人,可是夹带了不少私货!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想要发展,就必然会经历重污染、高排放的时期。当年在工业革命的源头英国,“雾都”伦敦几乎排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污染量,二战期间的美国亦是如此才能崛起。
从人均碳排放的角度看,是发达国家早早地先用掉了地球的“碳排放额度”、才换来的高福利、高经济;到了现在却不肯承担治理历史遗留问题的责任,反而要求全球每个人平等地背负治理压力。
目的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利用碳排放积分的经济压力,封锁掉发展中国家工业崛起、经济腾飞的机会!
毕竟一边打工还债、一边发展经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事无绝对,咱们其实早就看穿了这场阳谋,并且准备反制。
中国不仅抓住了最重要的时间节点、布置新能源汽车战略,并以此下游大宗商品变相带动了绿色能源、太阳能、动力电池储能等一系列经济的发展;
还大力治理了原有高碳排放的煤炭、燃油、冶炼等企业,向清洁化能源转型,可以说是承担了欧美环保主义所宣称的所有责任。
在这个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按理应该得到全世界“环保主义+自由贸易”国家的政策补贴和支持,毕竟完美符合标准啊。
可惜的是,环保责任无国界,但汽车品牌有国别。
当新旧交替时,旧王会不遗余力,甚至可能会慌不择路、会玉石俱焚。
所以不管加拿大能够给中国经济带来何等严重的皮外伤,也要刺出这一根牙签。但从加拿大的出口产品情况来看,其最大类目其实是第五类矿产类。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矿石进口国,恐怕反制起来并不为难。
只是很多时候,可能没必要因为一根牙签而动刀子,利刃藏于袖而敌恒畏之。
最后的最后,可能还是有小伙伴会关心中国汽车出口的“零头”和解决的方案。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背刺”美国多年的协议——《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也就是我们之前文章里提到过的USMCA。
2020年7月1日签署的USMCA,其实是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补充版。它的本质还是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之间的“平等条约”,三国对中国等贸易伙伴平等对待,共同制约。
不过这个条约,也带来了额外的好处——0关税政策,即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到美加也是零关税!
点击一下👇不错过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