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ARY WORK
张辉
欣锐研发中心技术总监
大家好!
欣锐科技是国内最早从事小三电的企业,201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开始大规模的商用,今年是2024年,经过十年的发展,整个新能源产业链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我们车载电源小三电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我们经过的一些事情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不管是对小三电、大三电还是将来的多合一都有一些启发。
第一部分,主营产品
这是我们经常见的新能源汽车三大件的结构:电池、电机和高压电控,我们主要是做高压电控里面的车载充电机、DC/DC还有配电,包括无线充电,都属于高压电控的领域。在2014年,新能源开始大规模商用的时候,那时候我们里面用的OBC还有DC/DC还有电机控制器,这几个件也经过了很多个集成还是分离的摸索,刚开始分别布置,到后面DC/DC和电机控制器的集成,还有OBC和电机控制器的集成,最后经过综合折中以后大家选择了第四个,还是OBC和DC/DC来集成,或者OBC&DC/DC集成后再加上配电部分,这是当时的选择。所以后面欣锐主要的产品就是OBC&DC/DC和高压配电,也就是二合一和三合一产品。
这是欣锐在2006年跟着国家的863计划进入DC/DC这个行业,2010年也是跟着国家的政府项目开始做OBC,2017年的时候,整个新能源车进入了大规模商用阶段,已经开始OBC和DC/DC集成了,所以2017年第一个OBC和DC/DC集成的产品也是出自欣锐,十八年来聚焦于新能源的小三电业务,推动电动技术的发展。
在这中间,欣锐也是最早开始用碳化硅器件的,2013年在我们的DC/DC产品上面,和可瑞合作,用到了可瑞的一款碳化硅,当时也是在可瑞自己的网站上对这个有一个记载。当时我们这个新能源汽车其实还没有进入大规模的应用阶段,应该还属于示范运行或者研究阶段。
这是欣锐科技应用碳化硅的足迹,2013年最早把它用在DC/DC上面,2016年我们最早开始研发双向的OBC,也用碳化硅。OBC、DC/DC还有后面燃料电池上用的大功率的DC/DC都是我们主要的碳化硅应用领域。
之前我们主要的产品是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的OBC和DC/DC的二合一或者三合一产品,第二个应用领域就是燃料电池的DC/DC业务,将来还会有第三个,高端装备业务,这块可能会做一些地面的充电和别的业务,这是未来一段时间欣锐主要的三大业务,三大业务共同的技术基础,一个是大功率的电力电子的能量变换技术,一个是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应用技术,还有软件定义产品技术。这是我对车载电源发展的回顾。
第二部分,立足现在
这是我们最近这几年开发的二合一的OBC和DC/DC产品的情况,第一代是2019年量产,第二代是2021年量产,第三代是今年量产,体积不断在缩小,重量不断在减轻,效率也普遍能到95%以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功率密度接近4千瓦每升。二合一这个产品目前双向的OBC这是一个标配,OBC和DC/DC的集成也是国内市场的标配。还看到它的尺寸越来越小,当然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我们看看国外的情况,这是我以特斯拉为例,可以看到特斯拉的第一代产品是用到MODEL S上的,体积12.6升。第二代产品用到MODEL 3上,体积12.1升,第三代用的车型体积我们还不知道,因为国内是不能卖的。国内和国外设计的思路是不一样的,共同点都是OBC和DC/DC是集成的。国内我们知道整个新能源行业大家一直讲的核心词是“卷”,国外每一代产品它是不是一定会便宜呢?从特斯拉来看不一定,它的主要进步应该还是在功率和自动化制造方面,它的第三代产品已经全部实现了自动的表面贴装了,国内和国外其实是完全不同的设计思路。
照这样的思路,因为特斯拉是把OBC、DC/DC放在电池里面,它应该和国内多合一的趋势是不一样的。
我们从小三电方面来看一下这几个集成大概是怎么走的。第一个变化是从高压配电这块开始的,高压配电里面一般有三个主要功能,1是大直流配电,它是到电机去的。2是直流快充的控制,跟BMS相关。3是2到4路辅助供电,主要是控制加热器、压缩机这样的辅助设备,这是PDU的主要功能。看一下PDU这块的变化,因为这个变化主要是从PDU开始的,一个是PDU里这三个功能都有的,既有大电流的配电也有直流快充也有辅助供电。这里面典型的应用很多,比如比亚迪。
去掉了大电流的配电,只留下高压配电和BMS和一些辅助供电的功能,比如小鹏P7是这样的结构。最后只剩下2到4路的辅助供电,国外的宝马是这样的结构,这是小三电里面高压配电集成的变化。
另外谈到了多合一,一是电源系统和电驱动系统的集成,我们叫3+3,最早日产LEAF、宝马是这样做的。后面会集成到更多产品的七合一,华为的DRIVE ONE这里面多了一个BCU,可以叫3+3+1的集成。还有八合一,比如比亚迪的海豚,除了刚才的3+3多了BMS和VCU,国内可以看到甚至有十合一、十二合一,国外是不太一样的趋势,特斯拉是把高压配电和电池集成在一起。
欧洲也是这样一个趋势,把小三电和电池集成在一起,特别是在最新的800V系统,在800V系统里面,现在应用越来越多。对800V的充电有两种处理方法,一个是在800V里面再增加一个升压器,在400V充电桩的时候用升压器把这个电压升上来给它充电。更多的是给电池分组,要么串要么并,来配合不同的充电系统。
第三部分,展望未来
我拿到的是百人会的数据,新能源车去年的数据。全球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超过了16%,欧洲的市场新能源车增长是17.6%,美国是47%,中国接近38%,渗透率在2023年的时候超过了31%。全球新能源车的销售是4200万辆,60%在中国。全球的新能源汽车就是中国美国和欧洲这三大市场。中国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
新能源车出口数据。去年总共出口了120多万台,今年1到5月份已经接近了这个数据,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发展很快,已经从前十年在政策驱动牵引下到2024年到了市场化阶段,车载电源是不是会有一些不同的变化呢?我们猜想这个变化。
1.过去以低成本为代表的小尺寸,它可能也会有一些它的局限性,比如说它的装配各方面,将来随着规模化效应上来以后,产品的品质和可靠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国外它专注于工艺,一直在提高自动化制造,这两者我们猜想会不会有互相借鉴或者互相融合的过程。
2.在多合一集成方面,不管是跟电驱集成还是跟电池集成,在集成到一起的时候要考虑三这方面的问题:
(1)是在应用层面上成本下降了吗?体积减小了吗?这个是肯定的,一定是下降的,功率密度肯定也是提升的。
(2)在设计层面上,性能提升了吗?可制造性提升了吗?供应链优化了吗?这个还是在不确定的状态。
(3)在售后层面上,售后费用由没有降低,售后作业减化了没有?这块也是不确定的状态。
所以大集成这个方案有着各式各样的方案,这三点都是以后我们在考虑集成的时候主要的几个因素。
多合一的集成还是遵循从物理到功能,从外围到核心的路径。对多合一来说,对小三电的挑战会有些不同的地方,在小三电这块的设计因素和成本是增加的。比如:
1.振动的标准,以前是3.2G,如果合在一起的时候就要遵循电驱的标准,可能会提高到6G甚至新标准到10G,振动标准提高,相应的设计工艺也需要重新考虑。
2.功能安全标准提高,与电源、电驱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3.EMC的标准,因为设计更紧凑,整改方案难度更高。
4.电驱合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思路就是希望尺寸跟电驱类似,对小三电这块的尺寸要求会更高。
不管怎么样,从应用、设计、售后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达到更加满意,能够满足OEM要求的产品。
谢谢大家。
由电动车千人会主办的“EVH第七届全球新能源动力总成年会暨千星奖颁奖典礼”将于2024年11月21-11月22日在上海举行。
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顾杰先生出席并作题为《新一代多合一电驱系统关键技术》的报告。
演讲嘉宾
顾杰博士2013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上海公司常务副总,直管技术中心,安徽省第七批“115”产业创新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负责功能安全流程体系建设及认证,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开发,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开发等工作,参与国家科技部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项目2.2:轿车高可靠性车载电力电子集成系统开发,担任课题负责人。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相关成果获安徽省新产品4项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 电动车千人会 ● | 扫码关注智能汽车 ● EVH1000智能汽车 ● |
欢迎加入新能源汽车产业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社群”
即可获取入群方式
【免责声明】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动车千人会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电动车千人会进行删除或洽谈版权使用事宜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EVH2024第七届全球新能源动力总成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