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网络与数据安全新媒体
(谈思汽车讯)据36氪8月28日消息,进入今年二季度,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坐镇,总裁安聪慧操盘“研发整合”,参与整合的对象包括吉利中央研究院和各子品牌背后的智驾、座舱、电子电气架构、电动力、整车平台等团队,以及后端的采购和供应链。
报道称,吉利集团内部出现了一些关键人事变动,原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协同创新中心总经理沈源,将出任吉利集团 CTO(首席技术官)。
公开信息显示,沈源为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机械工程博士,于2010年加入吉利集团,主攻动力总成,筹划建立了吉利核心的发动机开发团队。
而上一任CTO是吉利造车的“关键先生”之一冯擎峰。2020年,冯擎峰调离吉利集团的研发体系后,吉利集团CTO一职已空缺4年。
有吉利人士称,光智驾团队,吉利体系就有 5 个,研究院智驾中心、极氪自研智驾团队、路特斯智驾团队、子公司亿咖通,以及脱胎于吉利的福瑞泰克。重复开发和多余资源消耗在所难免。
多位吉利工程师直言,真的需要整合了,“有时候总院开发了一套东西,子品牌还会重复去开发一套一样的。”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座舱和EE架构,已经进行了大范围整合,中央研究院收拢了各个子品牌的研发业务,“像座舱,除了研究院,只保留了极氪的团队,其他像路特斯等,已经统筹在一起。”
不过,智能驾驶的研发则尚无明确的整合思路,“各个品牌负责人开会讨论了好几回,决策不出整合优先级”。
有吉利人士分析道,按照正常来看,应该是以极氪为中心进行整合,极氪的自研智驾已经推出了具体成果,如城区领航智能驾驶,这也是长城、比亚迪等发力自研智驾的老牌车企中,为数不多的成果。
“极氪自研智驾有700人左右,除了芯片不做,从域控到底软到上层算法,全部自研。”有相关人士透露。
除此之外,在整车成本占比最高的电池部分,吉利此前也多有布局。36氪了解到,不管是极氪控股的宁波威睿,还是为银河等供应电池的耀宁新能源,以及做商用车电池的安驰新能源、与孚能科技合作的耀能新能源等,也存在整合的可能性。
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分散的研发与供应链效率,对于车企而言,意味着精力的分散与资金的重复投入,只有聚焦才更利于竞争。
以比亚迪为例,其采用的是“总院做研发,品牌院做整车导入”的架构体系,以工程院和规划院为核心,为各个子品牌提供技术支撑和整车开发。
此外,上汽旗下的飞凡和智己汽车的研发团队近日也传出整合消息,并入上汽研究院。各家车企目标一致,都在推行平台化的研发战略,但如何兼顾这些头部车企孕育的高端品牌所需要的个性化,也成为负责人要头疼的问题。
内容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u1HFIfY-CdL_u9bfX9btfQ
- THE END -
专业社群
部分入群专家来自:
新势力车企:
特斯拉、合众新能源-哪吒、理想、极氪、小米、宾理汽车、极越、零跑汽车、阿维塔汽车、智己汽车、小鹏、岚图汽车蔚来、吉祥汽车、赛力斯......
外资传统主流车企代表:
大众中国、大众酷翼、奥迪汽车、宝马、福特、戴姆勒-奔驰、通用、保时捷、沃尔沃、现代汽车、日产汽车、捷豹路虎、斯堪尼亚......
内资传统主流车企:
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长城汽车、上汽大众、长安汽车、北京汽车、东风汽车、广汽、比亚迪、一汽集团、一汽解放、东风商用、上汽商用......
全球领先一级供应商:
博世、大陆集团、联合汽车电子、安波福、采埃孚、科世达、舍弗勒、霍尼韦尔、大疆、日立、哈曼、华为、百度、联想、联发科、普瑞均胜、德赛西威、蜂巢转向、均联智行、武汉光庭、星纪魅族、中车集团、赢彻科技、潍柴集团、地平线、紫光同芯、字节跳动、......
二级供应商(500+以上):
Upstream、ETAS、Synopsys、NXP、TUV、上海软件中心、Deloitte、奇安信、为辰信安、云驰未来、信大捷安、信长城、泽鹿安全、纽创信安、复旦微电子、天融信、奇虎360、中汽中心、中国汽研、上海汽检、软安科技、浙江大学......
人员占比
公司类型占比
精品活动推荐
因文章部分文字及图片涉及到引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17316577586,我们将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