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智造】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流程(DEM、DLG、DOM、DSM生产流程)

今日光电 2024-08-05 18:00

 今日光电 

     有人说,20世纪是电的世纪,21世纪是光的世纪;知光解电,再小的个体都可以被赋能。追光逐电,光赢未来...欢迎来到今日光电!




----追光逐电 光赢未来----

本文整理自《CH/T 3025-2023 倾斜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规程 》
倾斜摄影技术是国际测绘领域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颠覆了以往正射影像只能从垂直角度拍摄的局限,通过在同一飞行平台上搭载多台传感器,同时从一个垂直、四个倾斜等五个不同的角度采集影像,倾斜摄影及其自动化处理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得目前高昂的三维建模成本得以大大降低。


一.基本要求

1.倾斜影像要求

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生产的倾斜影像资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倾斜影像资料应满足《GB/T 39610 倾斜数字航空摄影技术规程》的要求; 

2)影像清晰,细节完整,由多镜头航空相机获取的影像拼接处过渡自然,不影响点观测; 

3)倾斜影像地面分辨率应满足成图精度的要求,按照成图比例尺的不同,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应优于表1中规定的指标。

2.控制测量成果要求

控制测量成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1)像控点精度、点位分布及成果应符合《CH/T 3006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控制测量规范》的规定; 

2)像控点之间的跨度应结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在无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辅助航摄、无IMU惯性测量装置)/GNSS辅助航摄的区域网布点时,控制点跨度宜小于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的10000 倍;有GNSS辅助航摄、有IMU/GNSS辅助航摄的区域网布点时,控制点跨度宜小于下视影像地面分辨率的 20000 倍。


二.工作流程—准备工作

倾斜数字摄影测量内业流程一般包括:准备工作、数据预处理、空中三角测量、实景三维重建、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生产、检查验收和成果汇交。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技术设计和倾斜影像预处理。
1.资料收集
1.1倾斜摄影资料
收集到的倾斜影像资料包括: 
a) 倾斜影像数据; 
b) 影像位置和姿态数据; 
c) 测区航摄分区图; 
d) 航线示意图; 
e) 测区影像索引图; 
f) 相机检定参数报告; 
g) 航摄质量验收报告; 
h) 航摄资料审查报告; 

i) 其他有关资料。


1.2控制资料 

收集到的控制资料包括: 

a) 控制点成果表; 

b) 控制点点之记; 

c) 控制点成果分布略图; 

d) 检查验收报告; 

e) 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等技术资料。


1.3 地图资料 
收集到的地图资料包括: 
a) 测区及周边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及相关成果;
b) 行政区划图、交通图、水利图; 
c) 其他有关资料。

2.资料分析 
对所收集的资料结合测图踏勘情况进行如下整理和分析,对影响后续生产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a) 分析倾斜影像资料的航摄时间、地面分辨率、重叠度、覆盖范围等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b) 分析数据生产用影像数据的色调、灰度、纹理、反差等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c) 核查控制点资料的情况,包括控制点的数量、分布、精度等级和可利用情况等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d) 查看地图资料的现势性、时空基准、比例尺、成果精度和成果质量等; 
e) 根据需要查看其他辅助资料,包括测区周边成图情况、接边数据、属性录入资料完整性等。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编写要求及主要内容应符合《CH/T 1004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的规定。


4.倾斜影像预处理 
根据数据处理需要,在不影响地物立体观测、属性判读前提下,对影像进行如下预处理: 
a) 将格式转换为非压缩TIFF格式或JPG格式; 
b) 对影像进行图像增强,增加地物的可读性; 
c) 阴影、云影处地物细部特征有所增强、视觉清晰; 
d) 处理后的影像整体色调、饱和度应一致。


三.工作流程—空中三角测量

倾斜影像与传统单镜头影像相同,都是需要通过空中三角测量进行空间位置的精确计算。不同的是,倾斜影像由于三维建模的需要,一般倾斜影像分辨率、航线重叠度、影像覆盖度都比传统影像要求高,这样会使基于倾斜影像计算得到的空间位置精度更高。

1.精度要求

1.1空中三角测量精度以区域网平差后加密点的精度来衡量。加密点对最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 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表2的规定。加密点的中误差采用检查点(多余像片控制点,不参与平差) 的中误差进行估算,具体要求见1.5。

1.2特殊困难地区(大面积水域、玻璃、植被等)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中误差均可放宽至1.5倍,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规定。 

1.3 1∶500 成图,平地、丘陵地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不能满足表2规定的精度时,应采用平高全野外控制点布点;1∶1 000 与 1∶2 000 成图,平地高程中误差不能满足表2 定的精度时,应采用高程全野外控制布点。 

1.4 仅生产DOM产品时,平地、丘陵地高程中误差可放宽至2倍。

1.5 检查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分别按公式(1)、(2)计算。

式中:ms—检查点平面位置中误差,单位为米(m); 

mh—检查点高程中误差,单位为米(m); 

Δ—检查点野外实测值与解算值的差值,其中,Δxi,Δyi为检查点的平面坐标较差, Δhi为检查点的高程较差,单位为米(m);

n —参与评定精度的检查点数,一幅图应有一个检查点。


2.连接点匹配
2.1 连接点一般为自动匹配获得,当自动匹配困难时,应采用人工刺点方式加点。 
2.2 人工加点时,连接点距离影像边缘不应小于15个像素。 

3.自由网平差 
3.1 影像自动匹配的连接点坐标残差中误差不应大于0.7个像素,最大残差不应大于2个像素,坐标残差大于1个像素而小于2个像素的连接点个数不超过5%。 
3.2 像控点和人工判读/量测的连接点像点坐标残差中误差不应大于0.5个像素,最大残差不应大于1.5个像素。 
3.3 特殊资料或特别困难地区可按以上规定放宽至1.5倍。 

4.绝对定向与区域网平差 
4.1 区域网平差计算结束后,基本定向点残差、检查点误差、区域网间公共点较差最大限值不大于表3的规定。

4.2 区域网根据航摄分区,可利用像片控制点的分布以及地形条件等情况灵活划分,可合并多个航摄分区为一个区域网。 
4.3 平差计算时应对连接点、像片控制点进行粗差检测,应剔除或修测粗差点。
4.4 对IMU/GNS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和GNS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导入摄站点坐标、像片姿态参数进行联合平差。 
4.5 当采用自检校区域网平差消除系统误差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像点坐标改正量大于1个像素时,应输出相机检校报告或直接输出根据自检校参数纠正后的影像; 

b) 相机检校报告应包含自检校模型和模型对应的各参数值。 


4.6 接边原则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同比例尺、同地形类别像片、航线、区域网之间的公共点接边,平面和高程较差不应大于表3的规定,取中数作为最后的使用值;
b) 同比例尺、不同地形类别接边时,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1.1规定的两种地形类别加密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之和,高程较差不应大于1.1规定的两种地形类别加密点高程中误差之和;将实际较差按中误差的比例进行配赋作为平面和高程的最后使用值;
c) 不同比例尺接边,平面位置较差不应大于1.1规定的两种地形类别加密点平面位置中误差之和,高程较差不应大于1.1规定的两种地形类别加密点高程中误差之和;将实际较差按中误差的比例进行配赋作为平面和高程的最后使用值;
d) 与已成图或出版图接边,当较差小于上述规定限差的二分之一时以已成图或出版图为准;当较差大于上述规定限差二分之一,但小于规定限差时,应取中数作为最后使用值;超限时,要认真检查原因,确系已成图或出版图错误,应直接采用当前成果,在元数据中注明;
e) 不同投影带之间公共点平面坐标接边,应首先换算成同一带坐标值,在规定限差内取中数,然后再将中数值换算成邻带坐标值。

四.工作流程—数字表面模型生产(DSM)

DSM采集与编辑作业流程见图2。

1.点云数据生成
在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础上,进行点云数据生成。点云数据生成步骤和要求如下: 
a)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实景三维 Mesh 模型构建,对模型漏洞区域、细小地物区域进行处理,设置适合的抽稀比例,输出密集点云; 
b) 基于倾斜下视影像,采用全自动影像匹配技术进行密集点云匹配。匹配过程中可借助冗余数据提高匹配成功率和匹配质量,必要时可进行匹配验证; 
c) 基于倾斜影像,采用逐像素密集匹配技术,得到每个三维点的坐标及纹理信息,输出密集点云。对阴影遮蔽区应进行检测,通过多视角影像密集匹配,进行像素补偿处理,保证点云数据质量。

2.DSM 数据编辑与拼接 
DSM数据编辑的重点区域包括树木、房屋建筑区、道路、水体(如主要湖泊、水库、河流)及匹配错误的区域。DSM数据编辑与拼接内容和要求如下: 
a) 根据需要采用平面环境或立体环境进行人工交互编辑。将DSM数据结果叠加到相应的正射影像上(平面编辑环境)或叠加到相应的立体模型上(立体环境)进行编辑检查,改正不能满足成果精度要求的高程数据;
b) DSM数据拼接以模型为单元进行,拼接完成后应对拼接效果进行核查,必要时反复编辑或拼接。 

3.DSM镶嵌与裁切 
DSM镶嵌与裁切要求如下: 
a) 相邻DSM重叠区内同名格网点高程值取其均值作为此格网点高程;
b) 镶嵌后不应出现错位现象,重叠部分的高程值应一致;
c) DSM镶嵌完成后,裁切时以图幅内图廓线范围向四边扩展(图上约10mm)进行裁切,或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裁切。

4.DSM接边 
DSM接边要求如下: 
a) DSM数据应对相邻和换带图幅、相邻测区以及已有成果进行接边,接边精度应符合《CH/T 9022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 000 1∶2 000 1∶5 000 1∶10 000 数字表面模型》的规定;
b) 接边时,同名格网点高程差小于2倍高程中误差,取平均值作为同名格网点最终高程;大于2倍高程中误差,应分析原因,修改或重新生成DSM,符合要求后重新接边; 
c) DSM接边时同一投影带应保证相邻DSM数据同名格网点高程一致;不同投影带同名格网点接边 精度应符合相应比例尺成果的接边限差要求; 
d) 接边后DSM数据应无漏洞、无裂缝,接边应合理、过渡平滑自然。

5.DSM 相关文件制作 
在DSM数据生产过程中,应按要求进行以下相关文件的制作: 
a) 按《GB/T 39608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元数据》的相关规定进行元数据文件的制作,元数据应完整正确,包含图幅数字成果概况、资料利用情况、制作过程中主要工序的完成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过程质量检查、 成果质量评价等内容; 
b) 按《CH/T 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的规定编写技术总结。

五.工作流程—数字高程模型生产(DEM)

DEM采集与编辑作业流程见图3。


1.特征数据采集 
应基于立体模型或实景三维Mesh模型采集地形特征点、地形特征线、水系边界线、高程推测区等特征数据,采集要求如下: 
a) 特征数据采集时,测标应切准地面进行三维坐标量测;
b) 特征点(如山头、洼地、鞍部、沟心、谷底等)高程采集精度应符合高程注记点的精度要求;
c) 特征线(如山脊线、山谷线、变坡线、陡坎,以及堤坝、沟渠等的上沿、下沿线)高程采集精度应符合高程线的精度要求;
d) 特征点、线稀少区域应适当加测规则散点,规则散点采集间距根据实际情况在技术设计中明确规定;
e) 双线河根据实际情况采集河岸上、下沿线,其水涯线的高程应依据上、下游水位高程进行分段内插赋值,在双线河与海域交界处应以瞬时水涯线于河口突然展宽处突出点顺势对河道进行封闭。面状静止水域采集水涯线,赋统一高程值,高程精度应符合等高线的精度要求。海岸瞬时水涯线作为特征线参与构建不规则三角网,高程应在立体模型或实景三维Mesh模型上采集;
f) 高程推测区应按照推测区域采集范围线。高程推测区、无要素分类代码的特征点、线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要素的分类代码;
g) 在模型重叠区采集时,应兼顾模型接边,在图幅接边处应保证特征线无缝接边。
h) 道路、构筑物等地物要素与周围地形高程差异较大时,宜闭合采集道路、构筑物等地物要素地形突变处的边界线。各边界线应独立封闭,不同边界线不应相交。

2.DEM数据编辑与拼接 
DEM数据编辑与拼接一般要求如下: 
a) 基于 DSM 数据进行DEM生产时,可根据需要在立体环境或非立体环境进行下进行编辑;
b) 采用非立体环境时,应将DSM数据结果叠加到相应的正射影像上,采用立体环境时,应将DSM叠加到相应的立体模型上; 
c) 对非地面高程区域,进行滤波编辑,将林地、建筑物、桥梁、水体等地表高程降至地面; 
d) 编辑后的区域需与周围合理过渡,消除局部高程异常; 

e) DEM 数据拼接以模型为单元进行,拼接完成后应对拼接效果进行核查,必要时反复编辑或拼接。


3.DEM生成 
DEM生成要求如下: 
a) DEM 可采用特征数据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内插格网点方式或DSM滤波方式生成; 
b) 基于立体模型或实景三维Mesh模型对不能满足要求的DEM数据进行过程质量检查; 
c) 应按照过程检查结果反复进行局部特征信息增强或滤波修正,必要时加测特征点、线,构成不规则三角网的三角形应贴于地面,且无不合理的三角形,直至DEM成果满足要求; 

d) 生成的DEM成果质量应符合《CH/T 9008.2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 000 1∶2 000 数字高程模型》相关要求。


4.图幅裁切 

按CH/T 9008.2规定的范围裁切DEM数据,生成以图幅为单元的DEM。 


5.DEM接边 

DEM数据以图幅为单位进行接边,接边精度应符合《CH/T 9008.2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 000 1∶2 000 数字高程模型》的规定,接边要求和步骤与DSM相同。 


6.DEM相关文件制作 
在DEM数据生产过程中,应按要求进行以下相关文件的制作: 
a) 按《GB/T 39608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元数据》的相关规定进行元数据文件的制作,元数据应完整正确,包含图幅数字成果概况、资料利用情况、制作过程中主要工序的完成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过程质量检查、成果质量评价等内容;
b) 按《CH/T 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的规定编写技术总结。



六.工作流程—数字正射影像图生产(DOM)

DOM生产作业流程见图4。

1.影像生成 

在空中三角测量成果基础上,进行影像生成。影像生成步骤和要求如下: 

a) 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实景三维 Mesh 模型构建,对实景三维Mesh模型建筑物边界扭曲、 植被变形、细小地物缺失等问题进行处理,按《CH/T 9008.3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 000 1∶2 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规定的图幅分辨率,生成真正射影像数据; 

b) 基于倾斜下视影像,利用定向参数、DEM(或 TIN)数据,采用微分纠正方法对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得到正射影像数据。DEM(或 TIN)可收集获得或由立体模型自动生成,收集获得得数 据精度应至少与成图精度相同; 

c) 根据需要,正射纠正前可对DEM中高于地面得道路、堤坝、沟渠和架空桥梁、立交桥等特殊地物进行格网点高程编辑; 

d) DEM的格网间距应根据地形类别和纠正精度要求确定,规则格网间距一般不大于正射影像地面分辨率的10倍,平坦地区可适当放宽,山地、高山地区域应适当加密; 

e) 纠正后应检查像片数字正射影像的影像质量,对影像模糊、错位、扭曲、变形、漏洞等问题及现象应查找和分析原因,对纠正造成的高架桥、立交桥、大坝影像拉伸或扭曲应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应予以记录;

f) 基于倾斜影像,采用逐像素密集匹配技术,得到每个三维点的坐标及纹理信息,保留每个点的 X、Y 和纹理信息,得到真正射影像数据。对阴影遮蔽区应进行检测,通过多视角影像密集匹配,进行像素补偿处理,保证真正射影像数据质量。


2.影像处理

影像处理的要求如下:

a) 影像镶嵌前可根据需要对影像进行色彩、亮度和对比度的调整处理;

b) 调整处理一般采用云光匀色方式,处理后影像应色彩自然、色调均匀、反差适中、层次分明,保持地物色彩不失真,不应有匀色处理的痕迹;

c) 对影像脏点、模糊、错位、扭曲、变形、拉花、划痕、漏洞等问题及现象,应查找和分析原因,并进行处理。


3.影像镶嵌与裁切 
影像镶嵌与裁切的要求如下: 
a) 对相邻的DOM应检查镶嵌的接边精度是否符合《CH/T 9008.3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 000 1∶2 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要求,误差超限时应返工处理;
b) 镶嵌的接边差符合要求后,选择镶嵌线进行镶嵌处理;
c) 镶嵌线应避开大型建筑物和影像差异较大的地方,尽量选择线状地物,宜选择河、路、沟、渠、 田埂等的边沿;
d) 镶嵌后的影像应确保无明显拼接痕迹、过渡自然、纹理清晰;
e) 按《CH/T 9008.3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 000 1∶2 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规定的数据范围进行裁切,生成以图幅为单元的正射影像数据。 


4.接边与整饰 
影像接边与整饰的要求如下: 
a) 对相邻和换带图幅、相邻测区以及已有成果影像按《CH/T 9008.3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 000 1∶2 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精度要求进行接边。接边后成果数据应确保无明显拼接痕迹,过渡自然、纹理清晰,相邻图幅之间色彩、亮度和对比度应基本一致;
b) 根据需要按《CH/T 9008.3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 000 1∶2 000 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要求对成果数据进行图廓整饰。 


5.DOM相关文件制作 
在DOM数据制作过程中,应按要求进行以下相关文件的制作: 
a) 按《GB/T 39608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元数据》的相关规定进行元数据文件的制作,元数据应完整正确,包含图幅数字成果概况、资料利用情况、制作过程中主要工序的完成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过程质量检查、成果质量评价等内容;

b) 技术总结的编写应符合《CH/T 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的要求。


七.工作流程—数字线划图生产(DLG)

1.作业流程

1.1作业模式 

测制DLG数据宜采用先内后外的作业模式,即先在立体模型或实景三维Mesh模型上采集、判读地形要素,再经外业核查、补充调绘获取内业无法获得的要素属性信息和内业无法获取的被遮挡地物要素信息,内业根据补充外业调绘成果修测,经数据编辑形成DLG数据。 

1.2 流程图DLG作业流程见图5。

2.立体采集与要素判读

2.1立体采集 

先内后外作业时先基于实景三维Mesh模型及可量测影像进行立体采集进行立体采集,然后结合立体采集成果进行外业调绘,最后进行数据编辑,必要时,再数据编辑后进行补调。先内后外在要素采集内容和要求如下: 

a) 要素采集时应根据实景三维Mesh模型及可量测影像相结合的作业方法,当采用立体观测模式作业时,立体模型的测图范围距离像片边缘不少于影像宽度的1/20。自由图边的图上应测出图廓外1cm; 

b) 基于倾斜逐像素密集匹配成果进行采集时,密集匹配应得到每个三维点的坐标及纹理信息,对阴影遮蔽区应进行检测,通过多视角影像密集匹配,进行像素补偿处理,保留三维空间点云的X、Y、Z和纹理信息,得到带Z值的TDOM数据; 

c) 要素采集对能够准确判读的地物、地貌要素,应全部采集,对不能准确判读的要素(包括影像缺失、模型蜡熔、隐蔽区域、阴影部分、小的独立地物和植被遮挡区域)尽量采集,并用标记,由外业调绘确定; 

d) 影像不清晰、要素不确定而无法采集时,用特殊符号标记,以便进行实地补测或补调; 

e) 要素采集宜首先采集水系、道路、居民地,再采集其他要素。基础控制点宜按坐标准确导入;

f) 要素采集的平面位置精度和高程精度应符合《CH/T 9008.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 000 1∶2 000 数字线划图》的规定。要素的几何类型和空间拓扑关系应正确。点状要素采集要素定位点;线状要素采集定位线,且应保持连通性,相交处应形成结点,不应自重叠、自相交;面状要素采集外围轮廓线,并闭合。有向点和有向线的方向应正确。公共边宜以主要要素为准采集一次,次要要素的公共边拷贝生成; 

g) 要素采集应不移位、无错漏; 

h) 河流、溪流、湖泊、水库等水涯线,宜按摄影时的水位采集。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河流、沟渠宜采集为单线;

i) 采集房屋和街区轮廓时,可基于实景三维Mesh模型采用五点法、面面相交等方式,切准房角或轮廓拐角后打点连线,准确采集外围轮廓,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j) 道路数据采集时应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其他要素的关系,道路相交处应形成结点,道路应走向明确,衔接合理。公路与其他双线道路应按实际宽度依比例尺采集。道路采集时,应同时采集道路范围内达上图指标的绿地或隔离带; 

k) 地貌采集应正确反映地貌的形态、类别和分布特征。高程注记点应测注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 征点上。高程点密度为图上100cm㎡内5~20 个,高程点以米为单位,一般取位至 0.1m,1∶500、 1∶1000 测图可根据需要取位至0.01m; 

l) 等高线采集应将测标切准模型描绘,在等倾斜地段(坡度、坡向相同地段),当计曲线间距小于图上 5mm 时,可只测计曲线,并插绘首曲线。有植被覆盖的地表,宜切准地面描绘,当只能沿植被表面描绘时,应加植被高度改正。在树林密集隐蔽地区,应按调绘时量注的平均树高进行改正; 

m) 地物、地貌的比高或深度大于2m时应量注比高。比高宜量注至0.1m。立体测注困难时,由外业量注; 

n) 按立体模型测图范围采集的数据,应先相互拼接,再按标准图幅范围进行数据裁切。接边应符合5.2 f)和5.2 g)的要求;

o) 立体采集数据应先经检查再提供调绘使用;

p) 提供给调绘使用的成果或数据中,要素的符号、颜色和注记设置应以方便调绘人员准确判读为原则。


2.2要素的表示与取舍 

在立体采集、数据编辑时均涉及要素的表示与取舍。要素表示与取舍应以满足用图需要为前提,以要素重要程度、图面负载量,以及保持实地特征、兼顾地域特点为原则。表示与取舍除应符合《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的有关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河流、湖泊、水库、水渠及附属构筑物(如涵、闸、堤、坝、渡槽等)应按实际形状准确表示。河流应测记水流方向;渠道系统应表示完整;堤、坝应测顶部及坡脚高程;泉应测出水口高程;井应测井口高程,并根据需求测井口至水面的深度;

b)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按实地轮廓逐个表示。临时建筑物可舍去,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凹凸在图上小于0.5mm时可综合表示;

c) 道路应准确表示类别、附属设施的结构和各级道路之间的通过关系。道路系统应表示完整,路面种类变换分界处应表示清楚,丘陵、山地以及偏僻地区的小路应详尽表示,水运和海运航行标志、河流的通航情况应正确表示;

d) 地上管线应准确反映类别、实地点位和走向特征。管线直线部分的支架线杆和附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舍;

e) 地貌表示应准确反映各种地貌特征、地性线和变换点的真实形态。地貌一般以等高线表示,当特征明显的地貌不能用等高线表示时,应以符号表示。山顶、鞍部、凹地、山脊、谷底及倾斜变换处,应测记高程点;

f) 陡坎、斜坡的比高小于1/2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舍去,如果坡、坎较密,亦可适当取舍。


3.调绘 

3.1调绘前应制订调绘计划,收集现势性强的各类专业资料,熟悉测区情况,研究测区特征,选择调绘路线以及人力分配。 

3.2调绘与立体采集、数据编辑应有效衔接,保证地形要素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3调绘前应对立体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所采集数据是否有遗漏,采集、表示和取舍是否合理。 

3.4调绘应走到、看到、量到、问清、绘准,做到判读准确、描绘清楚、符号运用恰当、各种注记准确无误。 

3.5各类要素调绘的具体要求应符合《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需要补充时,应在技术设计书中明确。

3.6调绘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a) 底图调绘,使用DOM或者DOM套合矢量数据做为调绘底图,也可将DOM或者 DOM套合矢量数据按成图比例尺输出为纸质调绘底图,DOM输出调绘底图时,像元尺寸不大于相应比例尺图上0.1mm; 

b) 像片调绘,使用像片制作调绘像片,调绘像片比例尺视地物复杂程度决定,以保证判读和方便 使用为原则,一般应不小于成图比例尺的 1.5 倍,地物复杂地区应适当放大。 

3.7底图调绘宜以标准图幅范围为调绘范围,以不产生漏洞或重叠为原则。像片调绘的调绘范围线要求如下: 

a) 调绘影像之间有20%以上的重叠度,调绘范围线宜绘在相邻调绘片重叠的中心线位置,距原始像片边缘应大于1cm;全野外布点时,调绘范围线以图廓线为准,以像控点连线绘出,若有偏离应不大于1cm;

b) 平坦地区调绘范围线可采用直线或折线;丘陵地、山地调绘范围线在调绘像片东、南边采用直线或折线,西、北边根据邻片立体转绘成曲线;

c) 调绘范围线应避免与线状地物重合或切割居民地,相邻调绘片的范围线之间不应出现漏洞或重叠。 

3.8调绘时应对已有数据进行实地核查,对错、漏等进行修改和补充;补调地物、地貌要素的属性和注记,以及内业无法获取的地理名称;补测三维测图无法或不能准确采集的要素,如阴影区地物、隐蔽和地形复杂部位地物,以及需要补测的新增地物等;最终形成调绘成果。

3.9要素定位应基于要素影像位置,定位偏差最大不大于调绘像片上0.3 mm或 DOM 的3个像元。 

3.10摄影后新增的一般地物可不补调,但新增的大型工程设施和变化较大的居民区、开发区等应进行补调或补测;航摄后拆除的地物,应在影像上标记。 

3.11 测区周边调绘应保证满幅,自由图边应调出图外4 mm(图上距离),相邻调绘范围之间应接边。 

3.12 调绘内容《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按规定的要素类执行。要素属性调绘内容按《GB/T 20258.1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比例尺》的规定执行,需要调整时,应在技术设计中明确规定。调绘时,属性值应标注在调绘像片或调绘底图上,也可记录在要素的属性表中,并在图面予以注记。 

3.13 房屋调绘时以墙基为准。当屋檐、阳台宽度大于图上0.2 mm时,应在影像相应处注明实测宽度(量注取位至 0.01 m),供内业进行屋檐宽度改正和阳台制作处理。

3.14 调绘成果使用的符号、文字及调绘成果的整饰宜参考《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以方便内业人员使用为原则,应统一、清楚、易读、实用。具体要求在技术设计书中规定,必要时采用图例说明。

3.15 图幅名称确定的要求如下: 

a) 图幅名称应选择图幅内最大居民地的名称,图幅内没有居民地时,可选注其他地理名称;

b) 同一测区内,不应有相同的图名; 

c) 如果图幅内确实无地名时,以图幅内最高高地的高程作为图名,如“556.8 高地”;困难时可只注图幅编号; 

d) 如该图幅已有出版图,则图幅名一般应与其一致。


4.野外补测 

4.1当立体采集无法达到高程注记点高程精度要求时,应野外实测足够的高程注记点,等高线由立体采集。

4.2 当由于云影、阴影等影响无法进行三维测图或处理,航空摄影出现绝对漏洞且不补摄,新增大型工程设施、大面积开发区或居民地变化较大等情况时,应进行野外补测。三维测图无法准确采集的城市建筑物密集区,亦可进行野外补测。可将阴影、漏洞等向外扩大图上4 mm,确定补测范围。补测的地物、地貌要素,相对于附近明显地物点的平面位置误差不大于图上0.75 mm,困难地区不大于图上1 mm。补测的具体方法由技术设计书规定。


5.数据编辑 

5.1基本要求 

5.1.1数据编辑主要是依据立体采集成果、调绘成果进行要素数据的图形编辑、属性录入,图幅接边形成非符号化数据,非符号化数据通过检查后配置符号、注记进行符号化处理及图廓整饰形成符号化数据。

5.1.2依据调绘成果、野外补测成果,对立体采集漏测的地物在立体模型下进行补测,对新增的地物进行采集,对被遮挡的地物进行编辑。 

5.1.3 按照要素选取原则对数据进行编辑,做到不失真、主次有别、层次分明。 

5.1.4 依据调绘成果对内业采集的房屋进行房檐改正和阳台制作处理。 

5.1.5 全面检查和修改各类定位错误、遗漏、拓扑错误、图层错误、属性错误、要素关系错误、几何图形问题等错、漏现象。 


5.2非符号化数据编辑 

非符号化数据编辑要求如下: 

a) 各要素应保持位置准确和空间关系正确合理;

b) 实地连续的线状要素、面状要素应保持连续。构成几何网状的线状要素应保持结点的相交性、连通性。面状要素应合理闭合,不应有悬挂点;在一个面要素内应有标识点,标识点代码应正确;相邻面要素的边线应重合;

c) 要素数据层与属性表应正确,属性表应符合《GB/T 20258.1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比例尺》的规定;

d) 要素的几何类型和拓扑关系应正确;

e) 依据调绘成果和相关资料录入要素属性值,属性值应正确合理;

f) 相邻图幅应进行接边,接边的处理原则是:

1) 接边处相互位置偏差在限差范围内时,应优先考虑要素的几何形状,接边点可在限差范围内移动; 

2) 接边处相互位置偏差大于限差时,应分析原因,排除粗差后再作处理; 

3) 对于相邻投影带之间的图幅跨带接边时,需将邻带图幅进行换带投影变换,统一到同一带内进行接边,接边完成后再将邻带图幅变换回原投影带; 

4) 对于成图时间不同的图幅接边,接边偏差在限差范围内时,修改新数据,接边偏差大于限差时,分析原因,在确认新数据无误的情况下,修改旧数据,并在元数据中说明; 

5) 在同一测区内,一般规定由本幅图负责与西、北图幅之间的接边。 

g) 相邻图幅之间要素接边要求如下: 

1) 同一要素几何图形应在图廓线处无缝接边; 

2) 同一要素接边后应保持要素合理的几何形状,如输电线路、道路、等高线、水岸线等不应在接边处出现转折; 

3) 同一要素图形接边后应保证属性的正确性。 

h) 非标准字应注明其汉语拼音,统一编码,并记录在元数据中;

i) 图廓整饰要求可参《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照的规定。


5.3符号化数据编辑 

符号化数据编辑要求如下: 

a) 在图上加注名称及注记。名称及注记应符合《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 

b) 对非符号化数据符号化后不符合图式要求的部分应进行编辑、调整和处理,使用符号表示的各种地物定位点或定位线位置应准确,各类要素的制图表达、符号和注记应符合《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图面应清晰易读,符号、注记密度应配置合理;

c) 符号冲突时,应突出表示主要要素符号,可视具体情况采取移动次要要素符号、共线表示、只表示主要要素符号、间断次要要素符号等方法处理次要要素。符号冲突处理应以不影响判读,且保持符号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为原则。当主次要素符号颜色差异较大,能够清晰判读时,可以用主要要素符号压盖次要要素符号,不作处理;

d) 注记不应出现压盖现象,当注记密度较大,且适当移动后也无法清楚表达时,可以择要取舍;

e) 注记与符号冲突时,应移动注记,尽量减少注记对符号压盖的影响程度;

f) 注记与符号在图幅接边处应进行接边处理,保持符号细节的连贯性;

g) 图廓整饰应符合《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的规定。


6.DLG 相关文件制作 

在DLG数据生产过程中,应按要求进行以下相关文件的制作: 

a) 按《GB/T 39608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元数据》的相关规定进行元数据文件的制作,元数据应完整正确,包含图幅数字成果概 况、资料利用情况、制作过程中主要工序的完成情况、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过程质量检查、 成果质量评价等内容;

b) 技术总结的编写应符合《CH/T 100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的要求


八.倾斜摄影建模

倾斜摄影获取的高精度影像,能通过实景建模软件ContextCapture,生成DEM、三维正射影像图、三维地表模型、三维CAD模型以及各种GIS格式的精确地理参考三维模型等。
ContextCapture 的高兼容性,能对各种对象各种数据源进行精确无缝重建,从厘米级到公里级,从地面或从空中拍摄。只要输入照片的分辨率和精度足够,生成的三维模型是可以实现无限精细的细节。



,时长00:20




软件功能如下:

1.集成地理参考数据

ContextCapture 可为包括 GPS 标记和控制点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定位数据提供本地支持。它还可以通过定位/旋转导入或完整块导入来导入任何其他定位数据,能够精确测量坐标、距离、面积和体积。

通过QR Codes创建地面控制点


2.自动空中三角测量和三维重建

一旦自动识别每张相片的相对位置和方向,就可以通过添加控制点和编辑连接点来对空中三角测量结果进行微调,以最大限度提升几何和地理空间精度。优化的三维重建算法以无可匹敌的精度生成精准的三维模型以及每个格网面片的影像纹理。ContextCapture 可确保各个三维格网模型顶点放置在最佳位置,因此可以更少的瑕疵表现重现更精细的细节和更锐利的边缘,从而大幅提高几何精度。


3.生成二维和三维 GIS 模型

借助 ContextCapture,可以生成各种 GIS 格式的精确地理参考三维模型,包括真正射影像和新的 Cesium 3D Tiles,并将瓦片范围和空三成果导出为KML和XML。ContextCapture 提供的坐标系数据库接口可确保与GIS 解决方案的数据互用性。可以从 4,000 多个空间参考系统中进行选择,并可添加用户自定义的坐标系。而且,ContextCapture 会根据输入照片的分辨率和空间分布情况,自动调整模型的分辨率和精度。
这意味着,ContextCapture可以处理分辨率不均匀的场景,而不必为保留一些更高分辨率的场景区域而牺牲整体效率。


4.处理实景模型

ContextCapture可以快速轻松地处理任何比例的格网模型,以及横断面的生成、地形和断裂线的提取,及正射影像、三维 PDF 和 iModel 的生成。它可以将格网模型与 GIS 和工程数据集成,以在格网模型的视觉环境中实现该信息的直观搜索、导航、可视化和动画。


5.处理点云

可以对点云进行增强、分割、分类,并与工程模型相结合。然后,利用 ContextCapture的高级三维建模、横截面切割、断裂线和地形提取功能,快速高效地对竣工条件进行建模并支持设计流程。因此,ContextCapture可以更好地评估点云并生成更精确的工程模型。还可以生成用于展示的动画和渲染。
机载激光点云与实景影像融合成果

来源:艾三维技术


申明:感谢原创作者的辛勤付出。本号转载的文章均会在文中注明,若遇到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与智者为伍 为创新赋能----


【说明】欢迎企业和个人洽谈合作,投稿发文。欢迎联系我们
诚招运营合伙人 ,对新媒体感兴趣,对光电产业和行业感兴趣。非常有意者通过以下方式联我们!条件待遇面谈
投稿丨合作丨咨询

联系邮箱:uestcwxd@126.com

QQ:493826566




评论
  •         在有电流流过的导线周围会感生出磁场,再用霍尔器件检测由电流感生的磁场,即可测出产生这个磁场的电流的量值。由此就可以构成霍尔电流、电压传感器。因为霍尔器件的输出电压与加在它上面的磁感应强度以及流过其中的工作电流的乘积成比例,是一个具有乘法器功能的器件,并且可与各种逻辑电路直接接口,还可以直接驱动各种性质的负载。因为霍尔器件的应用原理简单,信号处理方便,器件本身又具有一系列的du特优点,所以在变频器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nb
    锦正茂科技 2024-12-10 12:57 69浏览
  •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 Co., Ltd.(以下简称“罗姆”)宣布与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imited(以下简称“台积公司”)就车载氮化镓功率器件的开发和量产事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该合作关系,双方将致力于将罗姆的氮化镓器件开发技术与台积公司业界先进的GaN-on-Silicon工艺技术优势结合起来,满足市场对高耐压和高频特性优异的功率元器件日益增长的需求。氮化镓功率器件目前主要被用于AC适配器和服务器电源等消费电子和
    电子资讯报 2024-12-10 17:09 78浏览
  • 智能汽车可替换LED前照灯控制运行的原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自适应前照灯系统(AFS)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应用、步进电机的控制以及模糊控制策略等。当下时代的智能汽车灯光控制系统通过车载网关控制单元集中控制,表现特殊点的有特斯拉,仅通过前车身控制器,整个系统就包括了灯光旋转开关、车灯变光开关、左LED前照灯总成、右LED前照灯总成、转向柱电子控制单元、CAN数据总线接口、组合仪表控制单元、车载网关控制单元等器件。变光开关、转向开关和辅助操作系统一般连为一体,开关之间通过内部线束和转向柱装置连接为多,
    lauguo2013 2024-12-10 15:53 65浏览
  •         霍尔传感器是根据霍尔效应制作的一种磁场传感器。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霍尔(A.H.Hall,1855—193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后来发现半导体、导电流体等也有这种效应,而半导体的霍尔效应比金属强得多,利用这现象制成的各种霍尔元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霍尔效应是研究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基本方法。通过霍尔效应实验测定的霍尔系数,能够判断半导体材料的导电类型、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
    锦正茂科技 2024-12-10 11:07 64浏览
  • 概述 通过前面的研究学习,已经可以在CycloneVGX器件中成功实现完整的TDC(或者说完整的TDL,即延时线),测试结果也比较满足,解决了超大BIN尺寸以及大量0尺寸BIN的问题,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之前系列器件还未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在本文中进行详细描述介绍。 在五代Cyclone器件内部系统时钟受限的情况下,意味着大量逻辑资源将被浪费在于实现较大长度的TDL上面。是否可以找到方法可以对此前TDL的长度进行优化呢?本文还将探讨这个问题。TDC前段BIN颗粒堵塞问题分析 将延时链在逻辑中实现后
    coyoo 2024-12-10 13:28 89浏览
  • 【萤火工场CEM5826-M11测评】OLED显示雷达数据本文结合之前关于串口打印雷达监测数据的研究,进一步扩展至 OLED 屏幕显示。该项目整体分为两部分: 一、框架显示; 二、数据采集与填充显示。为了减小 MCU 负担,采用 局部刷新 的方案。1. 显示框架所需库函数 Wire.h 、Adafruit_GFX.h 、Adafruit_SSD1306.h . 代码#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logo_128x64.h"#include "logo_
    无垠的广袤 2024-12-10 14:03 68浏览
  • 本文介绍Linux系统(Ubuntu/Debian通用)挂载exfat格式U盘的方法,触觉智能RK3562开发板演示,搭载4核A53处理器,主频高达2.0GHz;内置独立1Tops算力NPU,可应用于物联网网关、平板电脑、智能家居、教育电子、工业显示与控制等行业。修改对应的内核配置文件# 进入sdk目录cdrk3562_linux# 编辑内核配置文件vi./kernel-5.10/arch/arm64/configs/rockchip_linux_defconfig注:不清楚内核使用哪个defc
    Industio_触觉智能 2024-12-10 09:44 89浏览
  • 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笔记&记录学习习笔记&记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录学习学习笔记&记
    youyeye 2024-12-10 16:13 91浏览
  • 我的一台很多年前人家不要了的九十年代SONY台式组合音响,接手时只有CD功能不行了,因为不需要,也就没修,只使用收音机、磁带机和外接信号功能就够了。最近五年在外地,就断电闲置,没使用了。今年9月回到家里,就一个劲儿地忙着收拾家当,忙了一个多月,太多事啦!修了电气,清理了闲置不用了的电器和电子,就是一个劲儿地扔扔扔!几十年的“工匠式”收留收藏,只能断舍离,拆解不过来的了。一天,忽然感觉室内有股臭味,用鼻子的嗅觉功能朝着臭味重的方向寻找,觉得应该就是这台组合音响?怎么会呢?这无机物的东西不会腐臭吧?
    自做自受 2024-12-10 16:34 129浏览
  • 肖特基具有很多的应用场景, 可以做同步整流,防止电流倒灌和电源反接等,但是随着电源电流的增大,肖特基导通正向压降0.3~0.7v的劣势也越发明显,产生了很多的热,对于工程师的散热设计是个考验,增加了工程师的设计难度和产品成本,目前一种新的理想二极管及其控制器,目前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BMS,无人机,PLC,安防,家电,电动工具,汽车等都在快速普及理想二极管有三种架构,内置电荷泵的类似无锡明芯微MX5050T这种,驱动能力会弱点,静态功耗200uA,外置电荷泵MX74700T的这种驱动能力
    王萌 2024-12-10 08:51 85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