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麦姆斯咨询报道,2024年8月16日至18日,东南大学教授刘宏将参加《第64期“见微知著”培训课程:生物传感器及血糖监测》并进行授课,具体信息如下:
授课主题:面向可穿戴无创/微创血糖监测的传感技术
授课老师简介:
刘宏,博士,国家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任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他在博士期间开展了电化学、微流控和传感器的研究,研究成果被美国NIH历史博物馆收藏。2013年回国,被东南大学全职引进,开展了基于传感技术的医工交叉和生物电子学研究。现主要研究方向为:(1)可穿戴柔性电子及人体生化和生理信号的长程连续监测。(2)基于DNA合成和读取芯片的新一代数据存储技术。他获得树兰医学青年奖、江苏省首届“十佳双创导师”、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分析测试学会一等奖等荣誉。
授课背景及内容:
近些年,可穿戴连续血糖监测(CGM)成为糖尿病管理的新趋势,该技术可以深入了解血糖如何受到身体活动、药物和食物摄入等因素的影响。然而,目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可穿戴连续血糖监测产品中使用的商用葡萄糖传感器的寿命仅限于3-15天。由组织反应以及外膜退化、钙化和分层引起的半植入式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不稳定性或故障,会导致血糖监测系统的精度下降和寿命减少。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耐用外膜材料对于提高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准确性和耐用性至关重要。为此,东南大学刘宏团队开发出由PDMS和HydroThane组成的新型混合外膜,具有快速的响应时间和良好的体内稳定性,并为设计和开发用于长期CGM应用的新型葡萄糖传感器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本课程首先概述可穿戴无创/微创血糖监测技术,然后讲解面向间质液/汗液葡萄糖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并分析影响血糖监测稳定性和传感器寿命的关键因素,最后介绍仿生葡萄糖传感器等新兴技术。
刘宏教授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新型混合外膜的可穿戴连续血糖监测传感器,并在非糖尿病的比格犬身上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至少可以工作21天,血糖监测结果令人满意。
授课提纲:
1. 可穿戴无创/微创血糖监测技术概述;
2. 面向间质液血糖监测的微创电化学传感器;
3. 面向汗液等葡萄糖检测的无创电化学传感器;
4. 影响血糖连续监测稳定性和传感器寿命的关键因素;
5. 仿生葡萄糖传感器等新兴技术。
培训详情:
https://www.memstraining.com/training-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