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7月28日,恒大汽车告别的钟声正式响起。
消息很简单也很常规,恒大相关债权人向法院递交了对恒大智能汽车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相关法院则是依法下发通知书。
破产重整这步棋,恒大终究还是没逃过。
但出人意料的是,恒大汽车居然在公告里使用了“上述通知对本公司和相关附属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表述。
言外之意,债权人催债影响了恒大汽车自救,耽误了“白马王子”降临的信心。毕竟前段时间恒大可是发了公告,声称有潜在买家准备收购58.5%的股份。
那么,恒大汽车真的穷途末路了吗?它的转机又在哪里?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造车圈曾经最大的“土豪”——恒大汽车,以及那些“资本为王”、“大而不能倒”的神话,到底还有没有延续的可能。
01. 困在“大”里的恒大汽车
206家全球汽车产业龙头、1100多位企业CEO及高管、13家世界500强企业……
2019年11月12日,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在广州召开时,就凭借强悍的“钞能力”让整个行业内都抖了三抖。
“买”:是把世界范围内能买到的技术都买到手;
“合”:是买不到的就合作;
“圈”:是指恒大将在在造车研发、造型、汽车零配件供应商等三大方向建立朋友圈;
“大”:是指大格局、大战略、大规模;
“好”:是指品质好、造型好、价格好。
这一年,对垒多年的腾讯与阿里难得一见地“联手”,同时投资了恒大汽车。
也是这一年,许老板宣布再投117亿,筹备1600家线下销售中心。
这批钱到位后,似乎恒大已经将自己的汽车全产业链补全到线下销售端——面向用户销售的终点。
也就是说,恒大汽车即将投产,可能快到“摘果子”的时候了。
于是,哪怕此时的恒大汽车顶着高达563.44亿人民币的净亏损,却依旧成为车圈最受关注和期待的车型之一,顺利吸引到阿里和腾讯双巨头抛来的“橄榄枝”外,还有红杉资本等多家著名投资机构的“押注”。
以及,曾经国内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广汇集团。
广汇如今的遭遇,和恒大如出一辙。(详情请戳:允许一部分汽车经销商先活下来!)但在当时,双方可以说是强强联手。
2018年,恒大还在和法拉第未来“热恋”时,就以144.9亿元入股广汇集团,其中66.8亿元是股权转让对价金额,而另外78.1亿元则在2个月内打到了广汇集团账上。
自此,恒大以40.96%的股权比例成为广汇第二大股东,双方也就房地产、能源、汽车销售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但谁也没想到,2020年,恒大突然宣布要以148.5亿的价格将广汇集团股权卖给上海申能集团,这当中恒大还小赚3.5亿。
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事件却在2022年又迎来了新的转机——
至于后面催债、翻脸,则是因为恒大遭遇“资金流动性”问题,在盛京银行的股份遭到拍卖。沈阳国资接手后,怎么可能还惯着“前老板”。
于是,一条涉及上万亿的巨型多米诺骨牌开始逐渐垮塌、崩毁。
而作为恒大集团皇冠上的明珠,恒大汽车也在硝烟中蒙尘。
巨大资本的生长沃土,一朝反转,成了掐住咽喉的致命伤。
因为要拉恒大汽车走出泥沼的成本,也同样太大了。
02.成也资本,败也资本
恒大汽车转折的伏笔,其实在2021年最鼎盛时,就已经埋下了。
而破局的关键,也在此处。
当时,恒大动力科技集团副总裁吕超突然在朋友圈官宣离职,还明里暗里地指出“恒大造车理念不合”、“欠钱未还”等问题。
具体故事可以移步这篇文章:《前高管实名手撕许家印:"假造车、真骗地”,这条朋友圈真的刚!》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恒大斥5亿元巨资买下了轮毂电机企业泰特70%的股权。可买下后发现很难大范围量产,本质上还处于研发阶段,严重耽误了恒大造车的进度。
这侧面体现了恒大在造车这件事上的核心理念,和房地产如出一辙:能快速拿来/买来用的,就尽可能避免自研。
如此一来,恒大才能用几百亿的资金,快速砸出9款车型。
但恒大造车系的主导者,大多来自房地产领域的“老臣”。跨行进入专业制造业领域后,大兴土木的“买买买”策略显然不灵了。
于是,汽车领域专业人才不甘被非专业人士领导,纷纷流失。
直到这里,还只是恒大内部的人事困局。而对外的资本困局,则是早就摆在牌桌上。
那就是当恒大集团本身陷入资本压力时,挽救恒大汽车这“全村最后的希望”的资金压力,有如山大。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恒大汽车累计亏损及股东亏损分别为1108.41亿元及376.93亿元。
而恒大汽车目前累计交付量却仅有1300台,可以说是每台车的造假成本几乎达到1个亿!单车成本仅次于交付了十几台的FF91。
这么算下来,哪怕只是填恒大汽车这一个窟窿,就至少需要几千亿的资本。如此大的盘子,别说国内、就是纵观全球也没有几家能托底、敢托底。
毕竟,现在的巨富投资人们,已经不如从前那般“自由”了。
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论哪一家巨头敢投资恒大汽车,恐怕都要面临自家股票大跌、投资人疯狂反对等局面。
于是,哪怕今年上半年恒大汽车宣称要收购恒大60多亿股的“白马王子”,也对此噤若寒蝉,生怕身份被人提前扒出来。
当然,网上有猜测说是许家人从海外注资,想保住恒大最后的希望,或许只是了无凭据的猜测。
但至少看得出,成就恒大汽车的资本游戏,终究成了阻断恒大“救世主”来路的巨龙。
加上恒大汽车本身缺少“实质生产力”,纵然在天津、南沙等地大笔投入了工厂设备等建设,但原有车型的迭代、研发、生产乃至后续维保等方面都难以保证,更别提近几年在三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新赛道的追赶了。
这也让恒大汽车在用户信用和口碑方面,打起了问号。
于是,面临资本端与销售端两条绝路,恒大汽车全部的出路似乎都被堵死了。
当资本退场后,真正迎接恒大汽车的就只剩破产这一条路了吗?
03. 恒大的未来,“藏”在小米走过的路里
或许很多人认为,这次债权人起诉要求恒大汽车两家子公司破产重整,是敲响了恒大汽车的“丧钟”。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绝境中依然有可能暗藏生机。
这就得从“破产重整”这四个字说起了。
法律上对申请破产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两类、四种情况,第一大类就是“不受理”,比如公司经营好好的,肯定申请不下来。
而第二类受理后,则分为破产清算、破产重整和破产和解三种情况。
这当中,勉强算是双方均能受益的情况是破产和解,也就是通过对公司剩余资产和股份的计算,给出一个债权人可以接受的价格或者延期还款,然后破产就算是“暂停”下来,继续发展。
比如20亿的债务用5亿资产抵消,这样虽然债权人们亏了不少,但好歹是能拿到一部分钱。
而相对应的破产清算,则是最玉石俱焚的一个选择,也是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破产”。
通常情况下,只有资不抵债的企业的破产申请才能被通过,所以哪怕破产清算了,债权人们也很难拿到自己应有的份额。
而且,清算后的财产,需要优先支付破产费用、税务问题、员工工资等问题,债权人能拿到的就更少了。
所以很多情况下,债权人们都会选择破产重整这条路,也就是大家坐在一起研究一下企业到底该怎么活下去!
注意到的是,破产重整后,债权人们将走上牌桌和企业一起商量。
于是,这群债权人将成为恒大汽车内部新一波改革的声音,不同于资本一方盲目夸耀的逐利性,而是真正能走在凡间、诚心诚意找出路的一拨人。
那么,这波新的血液究竟能给恒大汽车带来怎样的转机呢?
通常这种要打翻身仗的时候,我们要看两件事:第一要盘清楚手里的底牌,第二则是要找相似且成功的范例。
而恒大汽车的底牌其实并不少,毕竟许老板是真金白银砸进去了几百亿的。
2021年恒大业绩发布会上层说,恒大总共投入了474亿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而整车设计、动力电池等领域为249亿元。
而这些钱在造车过程中,的确存在大量浪费,比如9大车型中没能孵化成功的模型车,一台路测造价就得几十万。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固定成了资产,比如恒大规划中八大生产基地中,有七大基地(广州、上海、青岛、广西、天津、郑州、沈阳)都已经投入建设,甚至中所周转天津的工厂已经量产过一部分恒驰。
而且恒大当初虽然浪费,但高端玩法可是一个没落下。造价十几亿的风洞实验室说建就建,要知道有些车企至今都没有属于自己的风洞实验室!
(图为声学实验室)
这些资产加上恒大健康(恒驰前身)斥巨资收购的德国汽车动力工程公司hofer、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20%股份、上海卡耐新能源等企业,都会成为翻身的底牌。
当然,最重要的是如何出牌。这时,隔壁在三年内0基础造出车、造好车的小米,成功的经验就尤为重要了。
事实上,三年内小米投入了3400名研发人员打造SU7这一款车,整体研发投入超过100亿,而售价上则拿出了非常有诚意的19.9万元。
当然,业内也的确有着3-4年一款车型的“传统”。
所以恒大试图用“巨资催化”两年9款车型的愿望,根本无法实现的原因找到了。因为不够尊重客观规律、效率也不够高,但本质上嘛……
当然,结论肯定不是简单地无脑砸钱,而是砍掉大量产品线、甚至砍掉工厂、销售渠道等,集中力量做好一款车型。毕竟枝干不够粗壮时,只能修剪枝叶断舍离。
有了产业和方向之后,再重金请来那些有能力、有成功经验的专业汽车人才带队,把钱花在刀刃上,一切向研发看齐。
但这些都是最理想的情况下,因为恒大汽车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公众的“信任危机”与财务危机。
当时雷军造车,把1000亿资产摆在了PPT上,实打实的取得了大众认可。
所以恒大汽车要想“恒且大”,恰恰需要先和恒大集团解绑,再寻求和其他企业合作的机会。
哪怕先背靠造车资质,给那些产能不足的品牌(比如小米、比亚迪)搞代工、把工厂转起来,再通过破产重整后的资本运作,才能在资本终结后的时代抓住一线生机。
当然,小米的成功是一条绝对难以复刻的路。但恒大汽车走到今天,也只能自己做自己的救世主。
最后的最后,其实恒大汽车如今的残局,也恰恰印证了大众理智的回归。
曾经盲目认可“大厂”、“大城市”、“大资本”的资本乱杀时代,也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
点击一下👇不错过更多深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