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片里,即便司机关掉车头大灯,汽车依然能在漆黑的夜里疾驰,靠的就是红外热成像夜视设备。如今,车友们的“电影特工梦”正在加速实现。高德红外旗下全资子公司武汉轩辕智驾科技有限公全力推进红外探测器融入车载传感器(智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大家庭。今年以来,搭载红外夜视相机,成为国内新车发布新卖点:
6月6日,广汽埃安2024款昊铂GT全球款上市,拥有3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12个可见光摄像头及一个红外夜视摄像头,实现汽车360度全场景、全天候感知。
6月17日,中国第一款电影联名车、东风猛士917蛟龙战甲发售,其红外夜视系统能实时探测前方人员、车辆和路况,让户外越野更安全。
6月25日,吉利汽车旗下的翼真L380车型上市,搭载了超视距智能红外夜视系统,构建超感知防御圈,实现对路面信息全天候、全时段精确感知。
“红外夜视相机正在加速‘上车’。”武汉轩辕智驾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理田鹏介绍,2000年以来,奥迪、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品牌开始尝试应用红外技术辅助驾驶,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红外设备正加速融入车载传感器阵列。高德红外于2016年成立轩辕智驾,并与东风、广汽、陕汽、吉利等多家车企深度合作,推动自研自产的红外产品“链上”汽车。
田鹏表示,相比于激光雷达、可见光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红外夜视相机在夜晚、雨雪雾、扬尘等状况下的探测能力更强,能为自动驾驶感知“补短板”,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此外,随着高德红外的红外全产业链布局及核心技术安全可控,有效降低了红外设备的生产成本,进而带动车载红外设备商业化应用。目前,轩辕智驾车载红外设备年产能可达400万套。据汽车夜视系统(NVS)行业报告分析,到2028年,全球汽车夜视系统(NVS)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8.15%。汽车装上红外夜视相机,到底有哪些不一样?7月1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乘车体验了一番。白天在武汉光谷地区人车混杂的街道上穿梭,红外夜视显示屏灰蒙蒙一片,就像相机胶卷的底片。但在进出隧道、对向眩光、驶入地下停车场等场景,红外夜视相机的效果凸显出来——无论是车辆、行人,还是路面坡道、凹坑都清晰可见,让驾驶完全摆脱光线的影响。田鹏介绍,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辐射红外能量,红外夜视相机能将红外热辐射转换成电信号,形成可供肉眼观察的视频图像。轩辕智驾的红外夜视相机只有硬币大小、重量不足60克,能够清晰地探测400米范围内的人、车等目标,约为远光车灯照射距离的4倍。在红外夜视相机的另一头,连着一块巴掌大小的“算法盒”,它的作用是利用AI深度学习算法,对红外探测到的目标进行检测识别、智能预警(如,对人用绿框提醒,对车辆用黄框显示,对路面水坑、石块等作异常标识),为夜晚无光、强光、雾霾天、雨雪等恶劣环境的行驶安全保驾护航。“红外设备与其他探测器融合使用,可以减少很多安全事故。”田鹏说,激光雷达的优势是探测精度高,但成本高、受不良天气影响大;可见光摄像头可识别行人和交通标志,但极端天气可能失效、难以精确测距;毫米波雷达虽探测距离远,但无法探测行人;红外热成像无视光线影响,但无色彩信息。未来多种探测器的集成、融合使用将是大势所趋。红外设备除了“向外看”,“向内看”也能催生诸多智慧应用。轩辕智驾基于红外人体高精度测温算法,建立了人体舒适度模型,打造了智能座舱相关应用。如,对司乘人员进行人脸和上肢区域检测并进行温度分析,进而联动智能空调、座椅加热、天窗开合、方向盘加热等。田鹏介绍,智能空调能根据人体表面温度,为司乘量身定制温度、风速等方案。如,对太阳直射下的乘客,朝阳面调大空调风速;对正在闭眼休息的乘客,调低风速、调高送风温度。另外,红外设备还能探测识别车内高温危险物体,并发出预警信息;对车内具有生命体征物体进行检测,防止儿童遗落车内。除参与AutoX全无人驾驶等乘用车项目外,轩辕智驾还参与了DeepWay、陕汽重卡、踏歌智行等企业的智能新能源卡车、露天矿无人驾驶运输等项目,将黑夜、扬尘、雨雾等环境下的红外感知能力发挥到极致。近日,轩辕智驾的红外热成像芯片通过国际第三方权威机构(德国莱茵TÜV)AEC-Q100认证,这是该公司继获得AEC-Q104认证后,国内首家获得AECQ双认证的红外科技企业。“用红外科技守护你我出行。”田鹏说,轩辕智驾是我国车载红外热成像领域领军企业,主导编制两项国家行业标准《汽车用被动红外探测系统》《乘用车夜视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目前正在不断丰富车载红外探测样本库,优化升级红外AI大模型,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贡献力量。延伸阅读:
《新兴图像传感器技术及市场-2024版》
《光谱成像市场和趋势-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