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二极管是图像传感器的核心组件,在很多应用中不可或缺。硅是制造这些组件的首选材料,但硅在近红外波段的灵敏度一直不足。因此,开发人员不得不使用其它昂贵且可能对环境有害的材料。
据麦姆斯咨询报道,德国弗劳恩霍夫光子微系统研究所(Fraunhofer IPMS)正在开发一种具有高灵敏度的硅基光电二极管。由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资助的为期三年的MesSi项目,将利用56.6万欧元的资金为图像传感器制造提供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路线。
Fraunhofer IPMS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对近红外波段敏感的硅基光电二极管,进而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为自动驾驶、安全、医疗和化学成像以及光谱学等应用制造图像传感器。
目前,可见光波段的光电二极管几乎都是用硅制造的。由于这种材料在半导体行业很普遍,因此可以轻松且经济高效地大规模生产。在近红外波段,由于硅对这部分光谱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必须引入铟镓砷(InGaAs)等材料。但问题是,InGaAs与硅半导体技术并不兼容。
由于需要专用生产基础设施,所以生产成本很高。此外,砷等重金属在其制造过程中是必需的,这与当前努力减少环境影响的微电子生产方向不一致。
新型硅基光电二极管,结合高成本效益的生产和精确的灵敏度
为了满足更低生产成本和更低环境影响的需求,Fraunhofer IPMS的研究人员正在努力提高硅基光电二极管对近红外波段的灵敏度。
圆形金字塔结构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
“这项创新基于我们在光电二极管中实施的新结构。”Fraunhofer IPMS的项目协调员Michael Müller介绍说,“我们采用新颖的圆形金字塔结构,而不是通常的平面器件形貌,其功能类似于一个光收集盆地。”
研究人员通过在肖特基势垒中采用非常薄的金属层,能够提高光电二极管的内量子效率,即光在半导体中产生的电荷载流子数量。Müller及其团队认为,这两项创新将显著提高器件的灵敏度,使硅能够用于近红外应用。
应用示例:在浓雾等存在视觉障碍的情况下,近红外硅基光电二极管将成为安全自动驾驶的高成本效益解决方案
如果成功,该项目有望实现近红外波段的一系列新应用,特别是对价格敏感的大批量市场,如自动驾驶,它们需要新型激光雷达传感器和能穿透浓雾的相机进行环境监测,其它潜在应用包括安全技术、化学和医学成像、光谱学和高光谱成像等。
延伸阅读:
《新兴图像传感器技术及市场-2024版》
《光谱成像市场和趋势-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