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融街老李
吉利汽车正在走一条中国汽车品牌都想走的路,吉利先“趟”出了一步。
上周五,吉利银河纯电SUV E5开启全球预售,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其实,随着一季报和半年销量的发布,进入后半年以来,很多机构都在关注吉利的动向,一季度实现营收523亿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15.61亿元,同比上涨119%,这个财报确实非常吸引大家。
在竞争激烈的今年,吉利在最困难的一季度拿到这个成绩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吉利在一季报中透露了很多战略方向,今天,老李和大家一起聊聊,吉利一季报的信心,吉利如何趟出一条道,为何我们要用周期性和长尺度视角看问题?
#一季报的信心
今年上半年是汽车行业很多朋友感受到的最卷的半年,一边是加班裁员,一边是销量上涨,几家欢乐几家愁,我们不禁在想,汽车行业这是怎么了?从个人微观的角度看,老李今年上半年也是一样,整个二季度,最大的感触就是焦虑,老李带着行业如何发展的问题拜访了很多企业,慢慢建立了更强的行业认知,半年走完后,感觉没那么焦虑了。
要说起行业认识,还要从财报说起,所有的经营活动都体现在财报上,如果有朋友否定,那么大概率财报好不了,这是焦虑的根源。时间已经过半,老李结合半年销量和一季财报说说吉利汽车是怎么给予大家信心的。
从上半年销量看,包括吉利汽车在内的国内大多数车企都是成功的,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95.57万辆,同比增长4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02万辆,同比增长117%。
从一季度财务看,吉利汽车营收523亿元,同比增长56%,毛利达71.5亿元,同比增长达51%,净利润15.61亿元,同比上涨119%,总现金水平达394亿元。在激烈竞争的一季度,净利润的增长率能超过营收和毛利,说明企业在经营上着实展开了不少调整。
按照全年规划,吉利上半年整体销量为95万辆,已完成原定目标190万辆的50%。基于对下半年的良好预期,吉利将原定全年目标上调至200万辆,很多朋友说这体现了吉利的信心,但老李觉得,这个目标也相对保守,因为按照市场规律,后半年的销量实际是高于前半年的,如果到年底吉利销量远高于200万辆,也在情理之中。
通过一季度财报,我们也能看到吉利的隐忧和战略的调整,老李认为这不是坏事,而是下一阶段的发展蓄势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第一个是毛利率问题,吉利一季度的整体毛利率为13.7%,同比、环比均出现下滑,但幅度不大。老李认为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价格战影响导致了部分车型售价降低;二是因为新能源汽车销量比例上升摊薄了毛利。在业绩说明会上,吉利CFO表示,由于降本节奏差异,该部分成果预计体现在二季度财报中,大家对半年报的毛利率可以有所期待。
第二是新能源车销售进度较全年目标仍偏慢,上半年,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了32万辆,但相比全年 81 万辆的目标仅完成了40%,主力车型银河L7和领克08相比去年月销上万的成绩都有所回落,后半年的新能源车型以纯电为主,不容易走量。
外部来看,新能源车的龙头效应更加明显,比亚迪在DM-i 5.0技术加持下开启了新品周期,长安汽车新能源产品节奏也在提速,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保持自我的节奏,如何在行业占据有利的位置,是吉利后半年的重要话题。
其实,后面两个问题不仅是吉利的隐忧,更是行业的问题,现在的行业竞争远比前两年更加严峻,过去,我们说是新势力的大浪淘沙,现在,行业的传统龙头企业,甚至是年销量超过百万的龙头企业,都在开始准备下一阶段的市场竞争。
#趟出一条道
看到这里,我们要开启一个讨论,现在是时候转型新能源了吗?很多朋友可能说,老李真会开玩笑,这个问题还有争议吗?
老李认为是有的,二季度的一圈走访下来,老李最大的感触是,所有的企业高层都认为布局新能源是大势所趋,但在传统企业中,真正认可、理解和All in新能源的并不多。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不认可、不理解、不All in的管理者多数是职业经理人,老板给了足够有难度的KPI,搞定燃油车是一条“捷径”,即便新能源的KPI没有完成,对总体销量和财报的影响也不会太大,更何况,能搞定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团队搞不定市场,能搞定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团队搞不定产品。
如何从燃油车过渡到新能源,这是传统汽车集团共同的话题,其实很多国内企业转型也跟这个话题类似,大家最理想的方式是在保证燃油车销量和利润的情况下,先扩大新能源车的销量,同时去挖掘新能源车的利润,有的公司领导总结得很简练:保持基本盘,开拓增量盘,强化利润盘。
这个过程看起来容易,实际很难,从一季报来看,吉利应该是在这条路上“趟”的不错的企业,或者说是这条路上趟得最快的企业,我想这也是其他企业必须要经历的路。
从基本盘来看,吉利一季度中国星的销量、价格和毛利都保持了很好的水平,大家对吉利燃油车的销量和利润无需有太多的担心,在老李看来,这是回归一个吉利品牌后的战果。不仅是吉利,奇瑞、长安这些企业的主品牌打造较好的企业,销量基本都比较稳健。
从增量盘来看,吉利保持了行业的第一梯队,上半年吉利新能源销量突破32万辆,覆盖了高中低三个市场价格带,极氪在纯电市场遥遥领先,领克品牌在一年的时间内把新能源渗透率做到一半以上,这是前无古人的速度,吉利品牌所在的10-15万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坦率讲,在市场外部的压力下,银河系列能站住就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
最后是利润盘,大家转型为何痛苦,因为新能源汽车是增收不增利,为何增收不增利,因为毛利太低。销量和技术是提高毛利的法宝,高销量是摊平研发和上游议价的基础,技术垂直整合是成本控制的终极路径,这不仅考验吉利,也是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吉利很早就看到了这一步,并且开展了布局,上半年,吉利雷神动力获中汽中心首张“新能源汽车混动系统可靠性认证S级”证书,吉利联合星纪魅族打造的“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发布,自研自产的神盾短刀电池则引领动力电池安全高标准,只有这些做好了,并且销量得到市场的认可,财报才有可能好看。
#周期性和长尺度
未来市场怎么走,我想大家会有不同的看法,二季度走访下来,老李发现对时间、对预期、对行业的变化,我们的评价的尺度差异很大。
造车新势力的很多高层,大家的尺度比较短,他们能看到未来两三年甚至一两年的变化,对很多传统企业的高层,大家的尺度比较长,两三年或者三四年才认为有变化,这种尺度的体现不是在认知上,而是行动上。
十年会有多少变化?我想很多人感觉都不一样,行动也就更不一样了。当李斌、余承东谈到十年后,中国品牌占据世界汽车前十过半的时候,谁可以相信?当十年前,王传福提出停产燃油车,李书福提出“20200”战略的时候,谁又能想到今天。
上半年,老李也在反思自己,在趋势的背后,自己给予了多少坚定和专注,拿出了多少筹码,是否接受失败,有多少战略定力?实际上,个人的问题也是企业层面的问题,而领先的个人或者企业已然度过了这个纠结阶段。
在一季报说明会上,吉利汽车分解了200万辆目标的构成,其中,吉利汽车国内销量目标为115万辆,领克为27万辆,极氪为20万辆;海外销量上,吉利汽车与领克合计为35万辆,极氪为3万辆。
这个结构代表了传统中国车企国际化和全面新能源化两个趋势:
在国际化方面,吉利主要围绕中东、非洲等区域布局,未来也会专注拉丁美洲、东南亚等市场,全新Preface(星瑞)海外已亮相沙特,三款SUV车型在墨西哥市场上市。上半年,吉利海外销售19.74万辆,完成率超51%,在海外大环境稳定的情况下,完成38万辆的难度并不大。
在全面新能源化方面,大家必须要承认,比亚迪已经走在了领先的位置,并且按照“快鱼吃慢鱼”的方式扩大优势,并且,我们要看到,有些转身较慢的企业,其实很危险。
老李认为,当一家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能做到60%以上,并且毛利润贡献过半的时候,就有机会实现全面电动化,显然,吉利是目前传统中国品牌中,距离这个目标最近的。
前些年,罗振宇提了一个“电梯模式”和“攀岩模式”的观点,老李开始觉得很扯淡,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说吗?但这半年多的焦虑和失败的实践,让自己越来越认同这个观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按照“电梯模式”的方式思考和行动,看待企业,我们喜欢站在一个节点上,去看快速的进步,面对自己,我们习惯认为短期的付出能获取不错的回报。
但现在不适用了,我们要用周期去评估企业的发展,这个周期需要一季度、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要用周期性的付出去获取更大的回报,有些事,我们做一天、一周或许很难有回报,但一季度或者半年,兴许会有特别的收获。
用周期思维看问题,用较大的尺度看问题,大家兴许会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