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
2000
字
阅读时间
5
分钟
全球供应链大分流,许多原本相互连接紧密的产业开始出现滑动。那么最先出现裂缝的产业,会发生在哪里?电脑产业似乎已经发出了明确的坚冰断裂的声音。
AI PC作为一种人工智能的PC电脑,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一般认为带有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每秒钟计算超过40万亿次(40 TOPS)的算力,就已经达到了AI PC的要求。这是围绕着微软操作系统所定义的AI PC的门槛。
然而这一次,AI PC带来的变化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传统PC产业正在被重塑,供应链也在如蜕皮一样,新旧组织正在发生缓慢的交替。很多新花纹长进来,如市值超过苹果的英伟达,如激发全新AI狂热的OpenAI。但也有很多企业,也容易被甩在身后。最危险的莫过于多年来稳居龙头霸主的英特尔。微软和英特尔的Wintel联盟,在稳健地主宰了PC四十年之后,现在出现了裂缝。一个在奔向新大陆的那一边,一个留在旧大陆向后远去。
插在裂缝的楔子,自然有英特尔多年无法消灭的老对手AMD。人工智能对于芯片的需求,使得早早布局的AMD的追赶变得更加从容。此刻的AMD,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英特尔。然而,二者还都是x86系列。在挑战者这一阵营,还有完全基于ARM架构的苹果公司。在手机自研芯片A系列取得成功之后,苹果在2019年推出面向电脑的M系列,也受到广泛关注。从M1开始,苹果就已经证明在笔记本上,除了英特尔还可以有其他的选择。
苹果为打破英特尔芯片在笔记本上的垄断,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窗户。高通就是顺着这个窗户爬进来的。骁龙X Elite是高通专为生成式AI而打造的笔记本芯片,已经达到每秒45TOPS的算力。表现出色而且比英特尔占据抢先的身位。
苹果和高通,一起打开了ARM在AI PC的大门。一种全新的WoA(Windows on ARM)架构,正在AI PC这个全新领域,发起了凌厉的攻势。Windows依然领先,英特尔的位置在退后。
这意味着AI PC正在从根基上动摇了整个PC的生态。然而,这也只是开头。
在软件应用上,同样有着巨大的改变,没有Copilot(助手)的软件将不再受宠。正如二十年前的SaaS化软件,十年前的云引发了软件的巨变,现在以AI软件为支撑Copilot+将是未来软件最重要的规范。
然而这些带有AI助手软件进入中国的,却必然是阉割后的版本。当AI正在极大提升人类生产力的时候,在中国却将出现巨大的瀑布落差。
AI PC的供应链改变是一种看不见的地壳剪切力。它在远离人们视线的地方,造成断裂性的伤害。这种断裂层需要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实际性地在眼皮子下出现。
断裂层从芯片开始,形成了事实上的站队。计算芯片依然是在美国厂商间决战,无论是x86,还是ARM;无论是CPU、GPU还是NPU。而在存储器方面,韩国三星和海力士的优势不可抵挡,美国美光和日本的铠侠也是重要阵营。日本在少数领域优势明显如做SoC设计的Socionex,电容器件村田,而在半导体设备制造、测试与材料方面依然优势强劲。
对于外围器件如音频、视频、散热、线缆、PCB板等,这些产品基本都是中国台湾的天下。
AI PC的品牌之战,略有一些不同,联想保持着领先的优势,多年来一直是全球第一。在全球销售,AI PC是联想Lenovo、HP、Dell、华硕、苹果等的天下,前三者DHL占据了近60%的份额,前五家占据75%左右。AI PC比传统的PC在性能上会有很大的提升,但由于销售渠道的一致性,因此基本也不会改变这些领先厂家的名次。
而小米等生产PC厂商,则很难在全球激起太大的浪花。PC市场的分布,跟汽车和手机有着很大的不同。汽车、手机全球最大的市场是在中国,但最大的PC市场却是在美国。美国每年6000万台的PC销量,而中国则为4000万台。
供应链的迁移,还要看制造。中国台湾电子六虎包括广达、纬创、英业达、仁宝等,几乎包办了美国电脑厂家的代工。最近五六年,PC行业移动最明显的就是电子六虎。它们把PC制造基地,从大陆转向了越南、墨西哥。这其中搬离速度最快的就是服务器。作为数据中心,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谷歌、Meta、亚马逊、微软这些服务器的超级大户,已经引领这些代工制造商将生产基地外迁。
服务器的搬迁最早来自2018年彭博社的一次蹊跷的报道。在这篇文章里,一家生产服务器的美国超微电脑,被声称电脑主板里有恶意黑客芯片,能够刺探服务器用户如政府、军方的信息。这些电脑主板大部分都是在中国大陆生产的。然而,超微电脑的用户包括苹果、亚马逊,都第一时间否认这种恶意芯片的存在。
无论从逻辑,还是可行性,这种指控都过于幼稚。专业人员也很快发现这种所谓的芯片不过是一种无源器件的滤波器。
图:彭博社2018年报道
然而这次看似幼稚的“芯片后门”报道,推动了第一波服务器的迁移。大量服务器用户要求代工厂和电脑主板的搬离。
第二波服务器的迁移高峰则是在2022年之后,疫情加剧了PC供应链的移动。现在,随着芯片和AI成为美国政府高度限制的物品,新的供应链一开始就在远方开始生长。
裂变的变数在于AI PC的芯片。芯片出现的位置至关重要,它引发了一场新的地壳运动。芯片作为全球PC供应链的产业锚定物,它的移动会极大地撼动PC既有的秩序。许多高性能的AI芯片,已经无法进入中国。大量AI PC无法在中国生产,这意味着中国曾经制造了全球90%PC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而且,品牌商移动反过来也会影响芯片的销售位置。中国是英特尔芯片的第一大市场,销售额占全球的比例为27%,超过了它在美国的市场。然而随着戴尔、HP的制造向外转移,这个比例也会逐渐减少。
作为人们最得力的工具,笔记本电脑是知识劳动者的第一助手。然而这个最亲密的伙伴所在的产业正在急速演变,进化出一种新的形态和新的地理属性。根据摩根士丹利的报告研究,AI PC在2024年的渗透率只有2%,但预计在2028年它在笔记本的渗透率将高达84%。速度惊人。
AI PC是一个重新生长的万亿级产业,但无论是形态还是地理,都呈现了极大的断裂性。这个产业将在海外开始大力发展。而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出海能否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巨大的问号。那些在大山的那一边的产业,从这边看过去,暂时还找不到答案。
(全文完)
图书推荐阅读:
《供应链攻防战》读懂中国制造
《质量简史》浓缩百年质量观
《灰度创新:无边界制造》告别微笑曲线
《五菱之光:一部造车史》还原创奇
《工业软件简史》六十载进化风云
《智能制造术语解读》制造强国
《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解读》深入剖析
《工业互联网创新之路》实践常州模式
相关阅读:
林雪萍 | 黄土高坡一碗面的产业与民生
林雪萍 | 冰激凌大出海 赤道上卖出第一名
林雪萍 | 大出海,中国在这个赛道上意外地强势领先
作者简介
林雪萍:北京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
往期专辑推荐 | ||
供应链 | 灰度创新 | 工业软件 |
全球制造战略 | 美国制造创新 | 工业互联网 |
工业新概念 | 企业战略 | 先进制造 |
数字工厂转型 | 纺织 | 工业4.0 |
智能制造 | 数字人才教育 | 国际展会 |
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并分享
为方便查看,可应用公众号置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