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话题
为什么串阻阻值通常是22到33欧姆,看完后不信你不懂!
(戳标题,即可查看上期文章回顾)
Q
回过头问问大家,那你们是怎么来定选择多少欧姆的串阻呢,或者你们还知道其他的端接方式吗?
感谢网友们的精彩评论,下面说说高速先生的一些观点:
1,经验一直是有它的参考价值的,因此大家在不仿真的情况下,选择22到33欧姆的串阻来做端接也大差不差,如果仿真了,那就可以通过扫描来确定更合适的值了,这样信号质量更加完美了。或者没仿真条件的话,后期调试也是可以去尝试不同的阻值,只不过需要多焊几次而已!
2,当然,源端串阻相当比较普遍,除此之外,用得比较多的还有在接收端去并联电阻做端接,通常这类信号的接收端都是高阻状态,因此在接收端做上拉或者下拉(或者戴维南)端接,其实就是从接收端来做匹配,从而也能达到抑制反射的效果;
3,另外还有一些有用但是不常用的端接方式,例如RC端接,也就是电容+电阻的形式,还有就是二极管端接,这两种端接都需要更多的技术含量,对阻值,容值,二极管的参数都比较挑剔,有兴趣大家也可以去了解下哈!
最后高速先生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以下内容选自部分网友答题)
常用的端接方式为:串联端接、简单的并联端接、戴维宁端接、RC网络端接等。阻值的选择,一是看器件手册有没有给推荐值,二是用经验值再仿真看看。
@ 杆
评分:3分
每个引脚,只要有output功能,就会有一个输出电阻R0,这个R0通常小于传输线阻抗(比如50),所以需要串联一个电阻R,使得R0+R=50。如果不想加串联电阻 R,那么画pcb时需要让传输线阻抗等于R0即可。
端接方式有源端串联,终端并联上拉到某一个电源或者下拉到gnd等。
@ Ben
评分:3分
用的比较多的是22Ω和33Ω串联电阻。其他端接方式还有并联端接,rc端接,戴维南端接,二极管端接等。
@ 涌
评分:3分
现在很多高速信号比如DDR和PCIe都在片内进行了端接,仿真直接试试发送端的ocd模式就很快能找到寄存器设置的端接方案了
@ 风
评分:2分
主要查器件datasheet,手册没给的话就靠试了。端接主要有:源端串联端接、末端并联端接、戴维南端接、并联电阻端接和AC端接。
@ omega002
评分:3分
现在的芯片工艺,很多是CMOS,内阻比较小,基本在十几到二三十Ω之间。内阻大小和芯片工艺有关。
串不串接,得结合实际的信号上升时间以及走线长度有关;串接多少Ω电阻,用17~33Ω的预留,问题不会太大,可以实际再微调,准确值就仿真看定量参数了。
端接方式有:源端串阻端接、接收端并联端接(分上拉或下拉端接)、戴维宁端接、RC端接。
每种端接方式各有利弊。如源端端接需要尽量靠近芯片Pad,在多根信号线要端接时,Layout比较困难,还会延长信号上升时间,不适用有很快速的上升沿的信号;接收端并联端接增加驱动芯片功耗,芯片的波形也会发生上移(上拉并联端接)或者下移(下拉并联端接);戴维宁端接增大静态功耗,也会占用额外空间...
@ Mr.
评分:3分
如果不会理论计算,可以在仿真软件中搭建仿真链路,来决定要接的电阻的大小和位置。除了源端串联匹配,还有终端并联匹配,终端RC匹配,戴维南匹配等不同的匹配方式。
@ Alan
评分:3分
常用的端接方式除了文章中说的串联匹配外,还有并联匹配,rc匹配,戴维宁匹配,二极管匹配几种
@ 太阳
评分:2分
刚开始做硬件的时候 就一个个试 试出经验了 发现范围都差不多;后面用仿真工具了就搭个链路扫描仿几个值,提前缩小选择范围。
说到端接:
1、 DDR2 用过戴维南端接
2、 DDR3 4 地址线用并联端接抑制反射
3、 mipi差分芯片内部接口用二极管并联端接 防止过冲
4、 还有RC端接 相对于其他端接降低功耗 由于时间常数的存在,使用范围受限
@ Larson
评分:3分
在公众号首页输入关键词:2024积分
来看看你有多少积分了~
扫码关注
微信号|高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