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旗下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极氪的股价在首次公开募股(IPO)后上涨35%。这次募股是自2021年以来中资公司在美国最大规模的首次公开上市交易。极氪ADS周五收于每股28.26美元,市值约为69亿美元(498.5047亿元人民币)。
蓝鲸新闻从极氪内部人士处独家获悉,在当晚的敲钟仪式上,共有11人参与敲钟,其中除了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外,还有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吉利高级副总裁杨学良、极氪CFO袁璟等。
随着极氪的上市,被冠以“汽车狂人”之称的吉利控股集团创始人李书福,迎来了第九个IPO。此前,吉利系已有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钱江摩托、极星、亿咖通、汉马科技、力帆科技、路特斯8家上市公司。
对于极氪而言,其也是继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零跑汽车之后,成功上市的新造车品牌。“美国市场对科技公司的接纳度较高,科技公司的IPO成功率也相对较高。但是美国资本市场对于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要求较为严格,这有助于提高极氪的透明度和可信赖度。”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谈到了极氪赴美上市的意义。
从上市时间上看,极氪从2021年4月15日品牌发布到IPO,用时37个月。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2022年、2023年极氪总营业收入分别为65亿元、319亿元、517亿元。其营收构成主要来源于三块业务,包括整车销售、三电业务、研发及其他服务。截至2024年4月底,其已累计交付车辆超24万台。
资金将投入技术研发与充电网络
从极氪招股书内容来看,2021年、2022年、2023年,极氪总营业收入分别为65亿元、319亿元、517亿元,其中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62%。
而在毛利率方面,极氪已经跻身造车新势力毛利率第一梯队。2023年,极氪整车毛利率为15%,较2021年的1.8%和2022年的4.7%都有所增长。对比来看,汽车毛利率方面,小鹏汽车2023年的数据为-1.6%,蔚来为11.9%,特斯拉为18.2%,理想汽车为21.5%。
另外,从销量层面来看,极氪数据连年攀升,2021年至2023年,极氪销量分别为6000辆、7.2万辆、11.8万辆。今年前4月,极氪累计交付约4.9万辆新车,同比增长超110%,完成年销目标的21.3%。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资料图)
不过,在造车的重资金投入下,即便背靠吉利,极氪同样也需要在技术、渠道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投资。根据招股书披露信息,从2021年至2023年底,极氪累计研发投入近170亿元。2021年~2023年,极氪研发投入分别为31.60亿元、54.46亿元、83.69亿元,研发投入逐年上升。作为参照,蔚来2023年研发支出为134.31亿元;理想汽车2023年研发支出为105.86亿元;小鹏汽车2023年研发支出为52.77亿元;零跑汽车2023年研发支出为19.20亿元。
“短期内,极氪对现金的需求是在增加的,这是其谋求上市的原因之一。”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向记者表示。
从招股书来看,极氪在2021年~2023年净亏损分别为45.1亿元、76.6亿元和82.6亿元。此次,极氪募资约5.07亿美元。
极氪方面表示,其计划将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其中约45%用于开发更先进的纯电动汽车技术以及扩大产品组合;约45%用于销售和营销以及扩展企业的服务和充电网络;约10%用于一般企业用途,包括营运资金需求。
合作定制车型即将进入美国出行市场
从时间线来看,极氪只用了三年时间,便实现了上市。此前,“蔚小理”从创立到上市,分别用了4年、7年和5年。
对于和吉利汽车分开上市的原因,极氪曾在招股书中解释称,这是因为公司的品牌定位不同,以及寻求运营、管理和财务独立性。比如,极氪主打25万元以上的市场,吉利银河主打15万~25元以内的市场。
有观点认为,此次赴美IPO之后,极氪可以进一步巩固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独立地位。“美国市场对于公司的创新能力、技术实力等方面较为看重,这也有利于极氪展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的关注。”在郑磊看来,比起融资,极氪IPO的意义更在于展示自己。
“作为吉利旗下的豪华纯电品牌,极氪生而全球。”在IPO现场,安聪慧特别强调了极氪在吉利控股集团中的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
实际上,对于正在布局全球化的极氪而言,其已经对瑞典斯德哥尔摩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市场有所布局。今年,极氪计划再进入欧洲8国豪华市场,同时进入东南亚、中东、南美、澳洲等50个国家地区市场。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极氪ZEEKR)
有观点认为,极氪选择在美国上市,也将会增加其在美国市场中的影响力,为未来布局欧美更多市场增加宣传效果。
安聪慧也透露称,基于浩瀚-M架构,极氪与Waymo合作定制的车型即将进入美国出行市场,它的家用产品也即将在中国等市场进行投放。“凭借全球化的投资结构,全球化的发展路径,极氪将成为当今最具成长性的全球化汽车科技公司之一。”安聪慧认为。
来源:蓝鲸新闻、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