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14日揭幕的2024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上,上海摩仑工业有限公司暨长三院智能传感研究所展出了其自主研发、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温测量传感器。该款高端智能传感器,可广泛运用于井下钻探、航空电子、石油化工、高温环境和医疗卫生等行业中的快速温度测量。
上海摩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客户价值为驱动,聚焦智能传感领域的技术研发、应用开发、产业化和以知识产权为核心资产的科技公司,志在将国际工业科技公司研发管理经验和产业化体系本土化,形成独有的“摩仑模式”,帮助提升中国工业底层技术水平。
2022年上半年,一群从跨国公司出来、有着丰富研发管理和产业化经验的高管,试着向工业界证明,“摩仑模式”可助力高校、研究所和工业界加速技术成果产品化和产业化,让实验室发明在市场中开花结果。
2022年底,摩仑工业暨长三院智能传感研究所成立,这是一家由专业团队运营的新型创新研发机构,主要从事高端传感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三家股东中的另两家是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嘉定工业区集团。
经过一年试水,业界渐渐认可了“摩仑模式”。在年底业绩报告会上,长三院智能传感研究所的另两方股东对摩仑工业投了满意票。而温度传感器等自主研发也进入产品化阶段,有望在今年形成一定的销售规模。
“摩仑模式”为何能让长三院智能传感研究所变得与众不同?
传统研究所专注基础研究,做的是产品研发0-1阶段,从技术突破到进入市场,一般需5-10时间;新型研究所侧重市场需求,做的是产品研发1-10阶段,从技术转化到市场销售,只要2-3年时间。
新型研究所与传统研究所的区别在于,后者研发过程是技术开发-产品定义-寻找市场,前者的研发过程是市场需求-产品定义-技术开发。
研究所要上项目,技术评估只是其中一道关,另一头是连接企业需求,让技术与市场“直接对话”,反过来指导研发改进,以严格投入产出原则管理研发项目进度,真正把用户需求实现到整个研发、样品、生产过程,。
去年7月,摩仑工业与一家材料领域的上市企业携手成立了MEMS器件联合研发中心,由企业出资金,研究所出技术、建专业团队,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一部分技术产品将为上市公司所应用,另一部分研发成果将向传感行业开放。
让工业企业直接参与研究所项目,让市场需求与研发团队“无缝契合”,产业化过程大大加速,也提高了技术成果转化成功率。
去年9月,摩仑工业与嘉定区科委合作开办的首期技术成果转化特训营上,5个代表性学员企业经历了为期三个月的超前孵化,也对“摩仑模式”有了切身体会。
据摩仑工业创新发展部总经理王霖介绍,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大多会碰到产品化和产业化两个“死亡之谷”。特训营期间,会对学员技术项目进行了前后两次“大会诊”,帮助他们跨越生死关。
学员企业中有一家是从事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等高端光学器件研发生产,主要客户是高校实验室,年销售额达数千万元。公司总部在上海,工厂在太仓,销售在广东,创始人长期东奔西走,事必躬亲。
大会诊中,与会外聘专家提出,虽然有稳定的高校订单,但也导致企业规模做不大。创始人要想清楚,到底是做“高瘦型”的研发创新企业,还是发展成“矮胖型”的技术工业企业,这是一个战略选择。此外,还要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造管理层团队。
可见,“摩仑模式”先要筛选技术项目,然后为研发团队赋能,然后是精益管理整个产品化和产业过程。
“科学家+企业家”的共创过程很复杂,需要步步为营。首先是筛选项目,技术是否领先,工艺可否过关,市场有否竞品,客户能否接受,从技术、产品、市场、人才四个维度进行概念验证。研发、样品、投产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要以客户需求为尺子来衡量。
找投资也是“摩仑模式”的题中之义,“摩仑模式”的核心是不断消除研发风险与不确定性,能够让风险投资愿意更早介入。
摩仑工业首席战略官&首席知识产权运营官连莲说,“摩仑模式”另一要点是知识产权“资产化”运营理念和管理方式,通过前瞻性IP布局让技术形成高质IP资产,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使得核心技术和外围技术资产实现最大价值化。而国内很多企业往往缺乏这方面意识。
顶尖人才+精益管理+产业资源,加速了技术成果产品化与产业化进程。以MEMS技术研发、工艺设计与优化升级为共性技术,目前摩仑工业研发设计中的项目有全硅高温传感器、高温压电式压力传感器以及MEMS谐振器,其中全硅高温传感器已进入流片阶段。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的是资金,更是智力。摩仑工业董事长张宇峰说,“摩仑模式”最终目的,是帮助中国工业企业打造“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