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首创分布式广度光计算架构,并研制出了大规模干涉-衍射异构集成芯片“太极”(Taichi),实现了160 TOPS/W的通用智能计算。
该科研成果摒弃了传统电子深度计算范式,以光子之道,为高性能算力探索新灵感、新架构、新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智能光计算作为新兴计算模态,在后摩尔时代展现出远超硅基电子计算的性能与潜力。
但最大的痛点是,光的计算优势被困在不适合的电架构中,计算规模受到了限制,无法支撑急需高算力与高能效的复杂大模型智能计算。
而“太极”光芯片的计算能效,直接超越了现有智能芯片2-3个数量级,可以为百亿像素大场景光速智能分析、百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推理、毫瓦级低功耗自主智能无人系统提供算力支撑。
光电智能技术交叉创新团队部分成员合影(左三为戴琼海院士、右二为方璐副教授)
据悉,在“太极”光芯片架构开发的过程中,清华交叉团队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典籍《周易》,团队成员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为启发,建立了全新的计算模型,实现了光计算强悍性能的释放。关于该架构的具体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