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碳基半导体进展如何?是否像预期的一样完美?盘点2020-2024年,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半导体里程碑事件

原创 DT半导体材料 2024-04-11 21:02

CarbonSemi

论坛时间:2024年4月25-26日

论坛地点:浙江·宁波 宁波香格里拉酒店(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豫源街88号)

论坛规模:500人

论坛主席:江 南,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扫描二维码,立即报名

 01    碳基半导体进展如何是否如期进入市场?

自2020年5月22日,Science发布一则研究成果,碳基半导体热度迅速席卷全国,乃至世界。至今4年过去,碳基半导体的进展如何,是否像预期的一样完美?

不可否认,碳基半导体这一概念曾经确实很“新”!

话题前沿,这一概念类似网红,迅速被业界频繁追捧,甚至掀起投资热。但到底什么算碳基半导体材料?

这是相对硅基半导体而言的。目前普遍认为碳基半导体是一种在碳基纳米材料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以碳纳米管(CNT)、石墨烯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ITRS研究报告曾明确指出,未来半导体行业的研究重点应聚焦于碳基电子学。

另外,被誉为终极半导体的金刚石作为纯碳物质,从元素划分,同样属于碳基半导体范畴。同样,还有碳化硅半导体,近年来,行业呼声很高。

最近几年碳基半导体究竟进展如何?目前,世界上有没有一家公司能够造出商用的碳基芯片?“碳基芯片”有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如期地进入市场?科研进展如何?

这要从两个体系去看。

宽禁带半导体方向,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碳化硅半导体。目前在碳化硅领域,国际方面8英寸SiC晶圆制造已迈向量产前夕,国产厂商方面则有更多厂家具备量产能力,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善成熟。国际方面,海外大厂Wolfspeed、英飞凌、博世、onsemi等公司8英寸晶圆量产时间集中于2024年下半年至2026年期间。Wolfspeed目前8英寸器件已公布,预计2024年第二季产能利用率达20%以上;onsemi在2024年韩国厂正式运行,该公司预计今年产能为去年的1.7倍;2026年产能规划约为80万片;ST预计今年碳化硅营收在20亿以上;英飞凌则表示今年居林厂开始量产8英寸碳化硅和氮化镓器件,预计到2027年产能约为80万片,为2023年初的10倍...。

国内厂商在量产时间上与国际大厂仍然存在一定时间差,但是目前天岳先进、天科合达两家大厂已经成功打入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材料市场前十榜单。天域半导体则在碳化硅外延片处于领先地位。

对比已经入商业化的碳化硅半导体,作为纯碳元素的半导体,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商业发展较为缓慢,甚至碳基纳米材料器件方向,商业进展基本为0,但研发从未停止。国际团队也在积极布局,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中国等国家。

2024年3月,总部位于格勒诺布尔的金刚石半导体初创企业Diamfab宣布获得首轮融资870万欧元。在此之前,该公司也为电动汽车的全金刚石电容器申请了四项专利,其核心点在于薄金刚石层的生长和掺杂,以及金刚石电子元件的设计。Diamfab 公司也正在与该领域的领先企业合作目前已经实现超过 1000A/cm2 的高电流密度以及大于7.7MV/cm的击穿电场,明显优于SiC等现有材料为电力电子器件所提供的数据。Diamfab董事长Chicot表示“我们有一个明确的路线图,到2025年实现4英寸晶圆,作为大规模生产的关键推动因素。”

2024年,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BGI)与清华大学某课题组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BGI将为该课题组提供高品质的单晶石墨烯晶圆和定制化石墨烯薄膜转移服务,该产品后续可用于传感器以及芯片等高端元器件制造领域。BGI的创新转移方法实现了高质量石墨烯单晶晶圆(4、6英寸)向刚性衬底上的无损转移。

2024年,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团队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n沟道金刚石MOSFET该团队基于步进流成核模式制造了具有原子级平坦表面的电子级磷掺杂n型金刚石外延层,展示了n沟道金刚石 MOSFET。n型金刚石MOSFET在573 K时表现出约150 cm2 V-1 s-1的高场效应迁移率,这是所有基于宽带隙半导体的n沟道MOSFET中最高的。这项工作为开发节能且高可靠性的 CMOS 集成电路,用于恶劣环境下的高功率电子器件、集成自旋电子学和极端传感器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4年1月,石墨烯半导体,再次发顶刊。一篇Science使碳基电子技术曙光微露。天津大学教授马雷团队联合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Walter de Heer团队,首次研制出可扩展的半导体石墨烯,这可能为开发一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新型计算机铺平道路。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在石墨烯中引入带隙,展示了一种可以控制电流开关的晶体管,这种开关可以阻止或允许电流通过。由于该技术与制造硅芯片的技术没有什么不同,因此这种工艺或更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2024年,Graphenea 宣布,可在 8 英寸(200 毫米)晶圆上提供石墨烯薄膜。石墨烯薄膜将在该公司的标准基板 90nm SiO2/Si 上提供,并且可以选择向客户自己的基板提供定制转移服务。这一里程碑使得能够集成到大规模半导体生产线中。大面积的晶圆还可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与之前最大尺寸(6英寸)相比,成本降低了17%(每单位面积)。

2023年10月,Diamond Foundry(简称DF)的公司,采用异质外延法创造出了世界上首个单晶钻石晶圆(Diamond Wafer),直径100毫米、重110克拉。按照DF公司的说法,他们可以实现将钻石直接以原子方式与集成电路晶圆粘合,晶圆厚度可以达到埃级精度,这不仅凸显了其粘合精度之高,而且为半导体产业未来向纳米甚至埃米级别进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23年,日本北海道的OOKUMA DIAMOND DEVICE公司宣布拟投资约50亿日元,力争于2026年度末在福岛县大熊町量产半导体金刚石器件,预计初步每年可量产数万颗金刚石半导体芯片。该公司将与东京电力控股(HD)的子公司合作,在福岛第一核电站用于废堆的机器上配备金刚石半导体。

配备了OOKUMA DIAMOND DEVICE开发的金刚石半导体的器件

2022年7月,美国一家新创的芯片企业SkyWater获得了美国国防部2700万美元资助,研发碳基芯片技术,用90nm工艺制造芯片,借助碳纳米管等先进材料的优良特性,可以大幅提升芯片性能,甚至比台积电生产的7nm硅基芯片还要强50倍。

2022年,日本安达满纳米奇精密宝石有限公司(2023年1月1日起,变更为Orbray株式会社)联合日本佐贺大学成功开发了超高纯度2英寸金刚石晶圆的量产方法。双方也利用2英寸晶圆,研发出了输出功率为875MW/cm2(为全球最高)、高压达2568V的半导。另外,该公司计划将被称为“终极半导体”的金刚石半导体推向实用化,最早将在2026年度投产。

2022年8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宣布已经成功研发出8英寸石墨烯单晶圆。目前,可以做到了小规模生产。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宣布已经成功研发出8英寸石墨烯单晶圆

2022年8月,诞生了一家以“实现金刚石半导体实用化”为业务目标的初创型企业,即日本早稻田大学下属的Power Diamond Systems(简称为:“PDS”)。该公司的目标是把金刚石半导体行业的先驱一一川原田洋教授的研发成果推向实用化。

华为在芯片领域布局多元化,碳基芯片技术也是其重点布局。2022年发布“碳材及其应用”的专利包括多层堆叠的碳原子层的碳材,通过特定工艺控制其碳原子层的层间旋转堆叠占比≥20%,促使碳材产生较高的面内热扩散系数,可以充分满足高热通量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2023年发布了一项关于石墨烯晶体管芯片技术的专利,这项技术可以把芯片的运算速度提高1000倍;同年11月,发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专利,“一种基于硅和金刚石的三维集成芯片的混合键合方法”。这项专利涉及芯片制造技术领域,主要是实现了以Cu/SiO2混合键合为基础的硅/金刚石三维异质集成。2024年,公开一项“挡板、芯片、SiC晶体、晶体生长炉和生长方法”专利。

华为在芯片领域布局多元化,碳基芯片技术也是其重点布局

2020年8月,清华大学化工系魏飞教授和张如范副教授联合团队,在碳纳米管的耐疲劳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以实验形式,测试出厘米级长度单根碳纳米管的超耐疲劳性能。相关成果以《超耐久性的超长碳纳米管》(Super-durable Ultralong Carbon Nanotubes)为题,发表于《Science》上。

2020年5月,北京大学张志勇教授-彭练矛教授课题组发展全新的提纯和自组装方法,制备高密度高纯半导体阵列碳纳米管材料,并在此基础上首次实现了性能超越同等栅长硅基CMOS技术的晶体管和电路,展现出碳管电子学的优势。相关研究成果以《用于高性能电子学的高密度半导体碳纳米管平行阵列》(“Aligned, high-density semiconducting carbon nanotube array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nics”)为题,发表于《Science》上。

2020年1月,香港城市大学陆洋教授、Alice Hu团队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朱嘉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李巨教授合作,首次通过纳米力学方法,展示了微晶金刚石阵列均匀的深弹性应变。超大的、高度可控的弹性应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金刚石的能带结构,通过计算带隙减少多达2eV。这项发现表明通过精细加工钻石结构的深度弹性应变工程,使得可拉伸金刚石有望用于下一代微电子学、光子学和量子信息技术。该工作以“Achieving large uniform tensile elasticity in microfabricated diamond”发表在《Science》上。

 02    世界各国为何如此执着于研究碳基半导体?

弄清楚定义,验收过成果,我们再回头看,提出这一方向的初衷,目前是否偏离?

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会提出碳基半导体这一新体系?

初衷是为摩尔定律续命!使用新结构或新材料来解决短沟道效应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器件能量利用率,是半导体界两大尝试。

2005 年,由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组成的联盟发布国际半导体技术线路图(ITRS),明确指出在 2020 年前后,硅基 CMOS技术将达到其性能极限。多年来,为解决硅基半导体面临的瓶颈,业界从“结构和材料”入手,持续推动集成电路发展。

业界一致认为,“启用新材料是解决芯片性能问题的根本出路”。

其中,碳基电子、二维半导体、自旋电子学、量子器件与技术、碳化硅、氮化镓、金刚石、氧化镓、氮化硼等宽禁带半导体体系,都被认为目前比较有前景的材料体系。

碳基芯片研发难度如此大,为什么被定义为下一个芯片时代的主流?

在2021年IMEC(欧洲微电子研究中心)的公开会议上,与会者提出了四种延续摩尔定律、打破2纳米硅基芯片物理极限的方法。在这四种方法中,碳基芯片的发展方案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认可。专家们一致认为,碳基芯片将是硅基芯片后,新一代主流芯片技术。

根本原因在于摩尔定律“失效”。

在集成电路产业近60年的发展中,摩尔定律一直被奉为“金科玉律”,硅基引领世界范围的信息化浪潮,摩尔定律成为行业领先技术的衡量指标,保持摩尔定律企业就能生存,不能保持摩尔定律企业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从技术角度,随着器件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特别是在进入到纳米尺度范围后,半导体技术发展面临一系列物理限制条件,既有来自于基本物理规律的限制,也有来自于材料、技术、器件和系统方面的限制。

另外,从经济角度,目前,全球半导体行业不再基于每两年实现性能翻倍的概念来制定硅芯片研发计划,芯片企业都面临着芯片研发速度减缓的问题,无法再像原来那样大幅度缩小硅晶体管,无力承担跟上性能提升步伐所需购买的超复杂制造工具和工艺成本。硅基芯片的研发已进入瓶颈期。从经济角度,摩尔定律失效的根本原因在于打破了“投资发展制程——芯片生产成本降低——用部分利润继续投资发展制程”的逻辑。

那么,碳基半导体究竟解决什么问题?

一句话,换赛道——突破摩尔定律,解决电子迁移率和能耗问题。能效比是半导体行业一直以来的追求。

按照科学家的预计,硅基芯片的物理极限在1nm。而按照晶圆厂们的工艺演进,3nm后的工艺是2nm,再之后的工艺是1.4nm。因为硅基材料所限,硅基芯片性能的缺陷会变得愈发明显,无法再往1nm以下推进。比如:

在工艺方面,硅基芯片出现了量子隧穿效应、原子掺杂涨落、功耗墙等现象。在架构方面,出现了冯诺依曼架构的内存墙现象。在晶体管原理方面,也出现了亚阈值摆幅的玻尔兹曼极限与工作电压的缩减极限。
因此,寻找能够替代硅基芯片的材料成为热门话题,碳基芯片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成为闪亮的新星。
由于石墨烯和纳米碳管特殊的几何结构,电子在这些材料中的传输速度大大超出了目前的硅基材料。同时,纳米碳结构中没有金属中那种可以导致原子运动的低能缺陷或位错,使得其能够承受的电流强度远远高出目前集成电路中铜互连能承受的电流上限。
另外,碳基芯片对于光刻机的制程工艺要求并不高。采用90nm工艺的碳基芯片有望制备出性能和集成度相当于28nm技术节点的硅基芯片,采用28nm工艺的碳基芯片则可以实现等同于7nm技术节点的硅基芯片。也就是说采用28nm的光刻机,就能获得全球最先进EUV光刻机的效果。

 03    硅基vs 碳基?半导体的定位?

芯片的制造成本很低,而且有全球庞大的制造基础设施作为后盾,目前硅基仍然是最适合的体系!其他新型半导体只能在优势领域,对硅基进行补充替换。
尤其是尚未成熟的碳基芯片,在工艺技术高度成熟前,碳基芯片可以作为硅基芯片的补充,增强硅基芯片的性能,应用于一些特殊场景。
刘忠范,在两会期间也表示,当前石墨烯距离产业化还存在许多挑战,今天的石墨烯材料从质量上还无法支撑起石墨烯产业的大厦。首先是要把材料培育好。第二步是要找到该材料杀手级的应用场景。墨烯会有助于光通信提高带宽和传输效率。石墨烯是一种零带隙的半导体材料,电子在其中的移动速度相较于硅基快10倍以上。因此,基于石墨烯材料的光通信技术,理论上带宽高10倍。

此外,刘忠范还介绍了石墨烯可能给集成电路行业带来的影响:大规模替代硅基是不现实的,但在个别场景中应用,用以提升集成电路性能,将有可能实现。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万青教授在过去的采访中提到,目前,虽然单个碳基器件已经做的很好了,但和硅集成电路相比,碳基半导体在纳米尺度超大规模集成和产业化良率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常规集成电路应用方面,目前碳管电路可能还无法和硅基电路竞争,所以碳基半导体也许更需要差异化发展,未来有望在传感、柔性系统等新领域寻找到出路。

另外,作为另一宽禁带典型代表,金刚石,自身作为半导体材料,目前仍处于基础研究尚待突破阶段,在材料、器件等方面都有大量科学问题尚需攻克,例如金刚石材料的高成本和小尺寸是制约金刚石功率电子学发展的主要障碍,其中,大尺寸拼接单晶、异质外延、掺杂、器件可靠性、减薄抛光等都是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但将其作为功能材料,与现有半导体体系结合,例如与作为GaN功率器件衬底、作为高功率激光器热沉、微波窗口等金刚石功能应用,已经开始逐步迈向实用化

针对金刚石半导体,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教授李成明曾经表示,相对于硅材料、氮化镓、碳化硅等,金刚石除了禁带宽度以来,最大优势在于更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空穴:3800 cm2·V-1·s-1,电子:4500 cm 2·V-1·s-1) 、更高的击穿电场(>10 MV·cm-1 )、更大的热导率( 22 W·K-1·cm-1),其本征材料优势是具有自然界最高的热导率以及最高的体材料迁移率,优异的电学特性承载了人类将金刚石称为终极半导体的巨大期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张金风也指出,金刚石属于新兴的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禁带宽度大、耐击穿、载流子迁移率高、热导率极高、抗辐照等优点。在热沉、大功率、高频器件、光学窗口、量子信息等领域具有极大应用潜力。

所以说,从实验室的“理想值”迈向市场中的规模化应用,碳基半导体的产业化道阻且长。技术实现与性价比的保证是碳基半导体实现产业化的前提。与现有半导体结合,找准杀手锏应用,或将是其现在的产业出路。

 04    Carbonsemi 2024邀您共同加入碳“芯”团队
4月25-26日,DT新材料“助力碳基半导体产业化进程”为主题,联合宁波材料所、甬江实验室、宁波工程学院等团队,在宁波,以“助力碳基半导体产业化进程为主题,共同主办第四届碳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产业发展论坛(CarbonSemi 2024),将针对金刚石、石墨烯、碳纳米管半导体材料如何走出实验室进行详细探讨!
CarbonSemi 2024重点聚焦柔性电子、高功率器件、微纳加工、异质融合等方向,邀您加入碳“芯”团队,共同开拓碳基材料在电子信息领域产业应用具有无限潜力!

扫描二维码,了解第四届碳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产业发展论坛

另外本次参加CarbonSemi2024,并带产品展示的企业有:

宁波晶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力冠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
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朗润达科贸有限公司
铂世光(上海)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梦钻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麦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超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飞越机电有限公司
福禄克测试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妫水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明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摩极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海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普莱斯曼金刚石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特思迪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
广州三义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左文科技有限公司
常州英诺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中科晶禾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无锡鑫磊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宁波大艾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精工锐意科技(河南)有限公司
佛山市科猛创易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飞孟金刚石股份有限公司
4月25-26日,宁波见~
CarbonSemi 2024


2024半导体活动推荐


2024(第八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博览会

2024先进半导体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届先进电子材料创新大会

DT半导体材料 聚焦于半导体材料行业的最新动态
评论 (0)
  • ‌一、高斯计的正确选择‌1、‌明确测量需求‌‌磁场类型‌:区分直流或交流磁场,选择对应仪器(如交流高斯计需支持交变磁场测量)。‌量程范围‌:根据被测磁场强度选择覆盖范围,例如地球磁场(0.3–0.5 G)或工业磁体(数百至数千高斯)。‌精度与分辨率‌:高精度场景(如科研)需选择误差低于1%的仪器,分辨率需匹配微小磁场变化检测需求。2、‌仪器类型选择‌‌手持式‌:便携性强,适合现场快速检测;‌台式‌:精度更高,适用于实验室或工业环境。‌探头类型‌:‌横向/轴向探头‌:根据磁场方向选择,轴向探头适合
    锦正茂科技 2025-05-06 11:36 360浏览
  • 想不到短短几年时间,华为就从“技术封锁”的持久战中突围,成功将“被卡脖子”困境扭转为科技主权的主动争夺战。众所周知,前几年技术霸权国家突然对华为发难,导致芯片供应链被强行掐断,海外市场阵地接连失守,恶意舆论如汹涌潮水,让其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最近财报显示,华为已经渡过危险期,甚至开始反击。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862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26亿元人民币;经营活动现金流为884.17亿元,同比增长26.7%。对比来看,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2.42%,2023年为7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5-02 18:40 206浏览
  • 多功能电锅长什么样子,主视图如下图所示。侧视图如下图所示。型号JZ-18A,额定功率600W,额定电压220V,产自潮州市潮安区彩塘镇精致电子配件厂,铭牌如下图所示。有两颗螺丝固定底盖,找到合适的工具,拆开底盖如下图所示。可见和大部分市场的加热锅一样的工作原理,手绘原理图,根据原理图进一步理解和分析。F1为保险,250V/10A,185℃,CPGXLD 250V10A TF185℃ RY 是一款温度保险丝,额定电压是250V,额定电流是10A,动作温度是185℃。CPGXLD是温度保险丝电器元件
    liweicheng 2025-05-05 18:36 231浏览
  • UNISOC Miracle Gaming奇迹手游引擎亮点:• 高帧稳帧:支持《王者荣耀》等主流手游90帧高画质模式,连续丢帧率最高降低85%;• 丝滑操控:游戏冷启动速度提升50%,《和平精英》开镜开枪操作延迟降低80%;• 极速网络:专属游戏网络引擎,使《王者荣耀》平均延迟降低80%;• 智感语音:与腾讯GVoice联合,弱网环境仍能保持清晰通话;• 超高画质:游戏画质增强、超级HDR画质、游戏超分技术,优化游戏视效。全球手游市场规模日益壮大,游戏玩家对极致体验的追求愈发苛刻。紫光展锐全新U
    紫光展锐 2025-05-07 17:07 155浏览
  • 随着智能驾驶时代到来,汽车正转变为移动计算平台。车载AI技术对存储器提出新挑战:既要高性能,又需低功耗和车规级可靠性。贞光科技代理的紫光国芯车规级LPDDR4存储器,以其卓越性能成为国产芯片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为智能汽车提供坚实的"记忆力"支持。作为官方授权代理商,贞光科技通过专业技术团队和完善供应链,让这款国产存储器更好地服务国内汽车厂商。本文将探讨车载AI算力需求现状及贞光科技如何通过紫光国芯LPDDR4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车载AI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与挑战智能驾驶推动算力需求爆发式
    贞光科技 2025-05-07 16:54 117浏览
  • 二位半 5线数码管的驱动方法这个2位半的7段数码管只用5个管脚驱动。如果用常规的7段+共阳/阴则需要用10个管脚。如果把每个段看成独立的灯。5个管脚来点亮,任选其中一个作为COM端时,另外4条线可以单独各控制一个灯。所以实际上最多能驱动5*4 = 20个段。但是这里会有一个小问题。如果想点亮B1,可以让第3条线(P3)置高,P4 置低,其它阳极连P3的灯对应阴极P2 P1都应置高,此时会发现C1也会点亮。实际操作时,可以把COM端线P3设置为PP输出,其它线为OD输出。就可以单独控制了。实际的驱
    southcreek 2025-05-07 15:06 166浏览
  • 2024年初,OpenAI公布的Sora AI视频生成模型,震撼了国产大模型行业。随后国产厂商集体发力视频大模型,快手发布视频生成大模型可灵,字节跳动发布豆包视频生成模型,正式打响了国内AI视频生成领域第一枪。众多企业匆忙入局,只为在这片新兴市场中抢占先机,却往往忽视了技术成熟度与应用规范的打磨。以社交平台上泛滥的 AI 伪造视频为例,全红婵家人被恶意仿冒博流量卖货,明星们也纷纷中招,刘晓庆、张馨予等均曾反馈有人在视频号上通过AI生成视频假冒她。这些伪造视频不仅严重侵犯他人权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5-05 23:08 64浏览
  • 文/郭楚妤编辑/cc孙聪颖‍相较于一众措辞谨慎、毫无掌舵者个人风格的上市公司财报,利亚德的财报显得尤为另类。利亚德光电集团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以LED显示、液晶显示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主业的高新技术企业。自2016年年报起,无论业绩优劣,董事长李军每年都会在财报末尾附上一首七言打油诗,抒发其对公司当年业绩的感悟。从“三年翻番顺大势”“智能显示我第一”“披荆斩棘幸从容”等词句中,不难窥见李军的雄心壮志。2012年,利亚德(300296.SZ)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立以来,该公司在细分领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5-07 19:25 85浏览
  • 某国产固态电解的2次和3次谐波失真相当好,值得一试。(仅供参考)现在国产固态电解的性能跟上来了,值得一试。当然不是随便搞低端的那种。电容器对音质的影响_电子基础-面包板社区  https://mbb.eet-china.com/forum/topic/150182_1_1.html (右键复制链接打开)电容器对音质的影响相当大。电容器在音频系统中的角色不可忽视,它们能够调整系统增益、提供合适的偏置、抑制电源噪声并隔离直流成分。然而,在便携式设备中,由于空间、成本的限
    bruce小肥羊 2025-05-04 18:14 210浏览
  • 5小时自学修好BIOS卡住问题  更换硬盘故障现象:f2、f12均失效,只有ESC和开关机键可用。错误页面:经过AI的故障截图询问,确定是机体内灰尘太多,和硬盘损坏造成,开机卡在BIOS。经过亲手拆螺丝和壳体、排线,跟换了新的2.5寸硬盘,故障排除。理论依据:以下是针对“5小时自学修好BIOS卡住问题+更换硬盘”的综合性解决方案,结合硬件操作和BIOS设置调整,分步骤说明:一、判断BIOS卡住的原因1. 初步排查     拔掉多余硬件:断开所有外接设备(如
    丙丁先生 2025-05-04 09:14 111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