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
4000
字
阅读时间
10
分钟
制造是一门精湛的艺术,而能够描述出这种“精湛”的好,就是精密测量。测量不仅是实用主义的需要,也是一种美学价值的表达。牛顿将一切宇宙秩序都解释为冰冷的机器,而测量则将个人的情感掺入其中。在机器确定的工厂力量里,测量代表一种人们对于洞察力的向往。它满足了一切关于不确定性的好奇心,信任的边界就由测量的数字所确定。在所有关于机器的行为准则中,精确性是第一法则。测量的目的并非释放机器无穷的力量,而是在无休止的模糊歧义中,划分出一道清晰的界线。
三坐标测量机,就代表了这种高级的精度,是精密制造的量度尺。无论是汽车车身,还是发动机叶片,这些要求在微米级的测量,都离不开三坐标测量机。然而在中国,一家近乎垄断的企业通过巧妙的品牌与技术战略,封堵了中国仪器所有向上的可能性。
这家就是总部位于瑞典的海克斯康集团Hexagon,是一个并购狂人。本来是一家投资公司,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突然对测量无比着迷。自从在2001年收购一家美国三坐标测量机Brown&Sharpe,似乎彻底改变了自身的性格。在一路高效、粗放的收购过程中,仅用二十年的时间,就成为三坐标测量机和软件的领导者。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它收购的公司接近200家。在2003年收购全球第一个三坐标测量机的意大利DEA,使得它在行业的位置具有了先驱的正统含义。而在2005年收购的百年老店徕卡测量机,则使它轻松拥有许多有着漫长历史记忆的品牌。
如果仅仅把它看成三坐标测量机,也是极不全面的。它对全球仿真巨头MSC、工程空间软件(AEC)的鹰图Intergraph等诸多软件大手笔的收购,使它成为全球工业软件的一支雄兵。即使如此,依然无法描述它繁多的业务范畴,它在地理空间信息软件、质量软件和机床加工软件CAM上的投入,都让人瞠目结舌。
这类公司并不少见。行业更为知名的美国仪表巨头丹纳赫,也是通过大量并购而不断完成脱胎换骨。这种资本实业化风格的企业,对于并购与生长、资本与品牌、技术与市场的布局,超越了任何一家制造企业的构思。
海克斯康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中国设置独特的垄断迷宫战略,让整个中国的三坐标测量行业都不过是这个迷宫的游客。
在中国,海克斯康也同样展开了让人毫无抵抗的收购。它收购靖江量具、武汉中观等许多公司。在2008年收购的国产三坐标测量机品牌思瑞,则展示了这类公司在市场布局的老到。思瑞是中国三坐标的先锋行者,也曾经承担国家863的攻关计划。然而只有在多年以后,人们才会理解这一并购招法的奥妙。在中国市场竞争的时候,用户如果采用高端或者海外品牌的三坐标机,一般就选择海克斯康;如果采用中低端国产货,一般就选思瑞。
收购之后,思瑞能否挣很多钱,有时候甚至已经不重要。加强低端三坐标的防守,才是根本。它能有效地遏制中国国产品牌向上的通道。这种巧妙的品牌区隔战略,使得海克斯康在中国开创“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
如果只有价格和口碑的区隔,将是一场浅薄而不牢靠的品牌战略。然而海克斯康吃透了三坐标测量机的供应链奥妙,可以轻易发动一场这样的区隔战略。
从某种意义而言,三坐标测量机是一个高度模块化的产业。最核心的零部件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测头和控制器,另一个是软件。一个三坐标测量机可以通过购买测头和控制器,配上山东济南发达的花岗岩大理石作为底座,再加上软件,基本就可以完成组装。
对于用于接触表面而产生形状数据的测头而言,全球三坐标测量机都依仗英国雷尼绍。这家年收入约7亿英镑的公司,掌握了测量机上机构件的全部奥妙,无论是测头、控制器,还是光栅尺。
瑞士Pantec拥有出色的控制器,却没有测头。但是,对于三坐标制造商而言,控制器总是要跟测头连接在一起。这使得Pantec在跟雷尼绍的竞争中,自然处于下风。瑞士测量机公司TESA也拥有出色的测头。于是,海克斯康就收购了TESA,使得海克斯康确保自己对零部件的把控。而国内企业如果无法购买昂贵的雷尼绍测头,也可以从海克斯康购买TESA测头。这就掉入了海克斯康设置的第二个迷宫。
至于TESA公司的其他资产,如三坐标测量机本身,则并非海克斯康的主菜。它也在有计划地分拆和卖掉这些产品。在2015年将TESA一部分产品卖给瑞士丹青公司之后,又在去年年底将TESA的制造部门,出售给国内工具公司杭州巨星。
除了测头之外,三坐标测量机的供应链的精髓也在于测量与控制软件。这种软件需要复杂的即时计算,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且精准控制运动电机对测头实现各种加速度运动,无论是急进,还是猛刹。
测量软件的麻烦之处还在于琐碎。对于不同形状如齿轮、叶片的测量,都要有不同的软件来处理。软件投入一向是投入大、见效小,因此少有企业愿意投入。国内只有三坐标主机厂西安爱德华,在同时研发类似的软件。爱德华是行业老将,无论在主机厂、测头,还是软件,都有过昔日的雄心。但是,国内三坐标行业很难有团结的迹象。这些相互竞争的同行,不可能购买对方的零部件来做成自己的主机。因此,购买海外软件和测头,成为行业惯例——海外品牌的零部件似乎是唯一能够证明测量机可靠的信物。由于关键零部件都受制在外,因此没有一个仪器厂家能够很好地实现利润。大家都没有利润,还相互拆台,这是一个行业落后的追赶者的窘境。
海克斯康Hexagon对此的策略是,尽量垄断所有可能的软件。全球最流行的三坐标软件是PC-DMIS软件,为众多制造商提供第三方软件。在它被海克斯康收归囊下之后,大部分三坐标测量机都不得不向海克斯康购买这种软件。如果采用这种外购软件,再跟海克斯康的主机进行对抗,劣势是不言而喻的。少有的漏网之鱼如RationalDMIS,在2018年也被海克斯康收购。这下好了,三坐标测量机的软件,几乎都是海克斯康的天下。这是海克斯康设置的第三个迷宫。
软件的世界,跟芯片一样,有着复杂的生态。技术好坏放一边,用户习惯是第一条。海克斯康非常注意软件的培训,也成立了专门的企业大学培养各种复杂软件的使用。海克斯康收购了大量的仿真软件、质量软件,形成了一个软件王国。它们与硬件的使用相辅相成。企业大学同时提供培训证书,大大提高了受训者的行业资历。大量接受培训的人员,当返回工作岗位的时候,对于所有的软件,都不自觉地向海克斯康靠拢。类似西安爱德华的AC-DMIS,或者新加盟的软件公司,都要向海克斯康的软件界面靠拢。在龙头企业所设立的大迷宫里,再多一道门槛。
这种独特的行业征战术,使得海克斯康在中国赢得三坐标测量机近一半的市场。即使德国顶尖的三坐标公司蔡司,也不得不贴着天花板走高端路线。这也迫使它不得不开始在苏州设立工厂,降低成本,以寻找更大的市场空间。天花板之下,地板之上,几乎都是海克斯康的天下。
而在地板之下,则是零部件、软件都无法自主的贴牌制造,在没有利润空间的土壤里,抠点组装费。这让所有的中国三坐标测量机的制造商,都成为这座迷宫的东张西望者。迷宫看上去没有出口。
三坐标测量机是一个典型的供应链沙漠。在这样一个容量不大,又被龙头企业设置迷宫的市场,很少有企业能够在零部件上站稳脚跟。江苏集萃华科,正试图在测头和软件上有些突破。而更多的雄心企业,则试图自研零部件,实现全供应链的发展。无论是清华教授班底的深圳力合,还是对仪器仪表深注信心的中图仪器,以及在关节臂获得突破的苏州派姆特,都采用了供应链内化的方法。通过对于三坐标测量机的零部件和软件自研,避开同质化的陷阱,从而能在迷宫中进行艰难的跋涉。
对全球而言,三坐标测量市场开始变得收敛起来。德国三坐标公司正在变得越来越小。日本三丰因为二十年前的禁运,已经基本退出中国三坐标测量的市场。美国老牌三坐标公司Perceptron,在2020年被瑞典压缩机与工具公司阿特拉斯·科普柯Atlas Copco所收购。Perceptron一度是美国底特律汽车制造最繁荣时候的新锐公司,早在2014年就收购了意大利的Coord3。意大利三坐标的测量伴随着意大利的机床、汽车制造的衰落而同步退幕。从精密测量仪器的起伏,也可以看到制造能力的兴衰。目前,瑞典市值最高的公司阿特拉斯·科普柯,已经深深地迷恋上了测量。不仅收购了测量仪器,也在机器视觉积极收购,从而打造一个完整的测量方案。或许海克斯康的大蜕变,已经在瑞典形成了示范效应,阿特拉斯·科普柯才会如此激进地利用资金收购的杠杆力量,重新塑形。
整个三坐标测量机行业陷入一个不可自拔的迷宫,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寻求制造有为的国家来说,需要全体行业的思考。实际上,这种现象也并不陌生。这种垄断迷宫,正是瑞士斯沃琪表业集团对追赶者的阻击手段。斯沃琪集团旗下的“Swatch”品牌代表了一个价格断崖线,日本的精工、西铁城和中国的雄心追赶者,都被“斯沃琪品牌”牢牢锁定在这条价格线之下。而在天花板之上,才是斯沃琪集团各种中高端手表挣钱的乐园。无论是中端的天梭,还是奢侈品宝玑等数十种品牌,它们在没有亚洲制造的追赶者的田园里,享受着独一无二的阳光。而在背后,斯沃琪也牢牢地控制顶级机械机芯ETA公司机芯。当年在它收购ETA时,引发整个钟表界的恐慌。至今,机械钟表也难以摆脱这个印记。它并非没有挑战者。国内丹东孔雀表厂,已经在机芯上有了极大的突破,而且在陀飞轮有着精湛的工艺,但是依然无法改变中国制表界的供应链偏见。很多同行手表,宁可购买国外机芯,也不愿意采用同行的机芯。这种选择,似乎与价格无关,而更关乎情绪。三坐标的行业迷宫,在机械手表也同样存在。其实,大量的行业都有这种垄断迷宫战略的存在。
制造与测量是互为镜面的存在,精密测量总是与制造的繁荣连接在一起。大规模生产的背后,依赖大测量的精密。说到本质,海克斯康是一家资本实业化的公司。这些领先的企业早已悟透控制供应链的奥秘,从而抵冲了追赶者缩小差距的努力。它们所展现的独特的竞争战略,至今还没有被落后者掌握玄机。当我们注重技术落后的细节时,对于组织和资本的大协同,还有漫长的心智有待开启。
(全文完)
图书推荐阅读:
《供应链攻防战》读懂中国制造
《质量简史》浓缩百年质量观
《灰度创新:无边界制造》告别微笑曲线
《五菱之光:一部造车史》还原创奇
《工业软件简史》六十载进化风云
《智能制造术语解读》制造强国
《美国制造创新研究院解读》深入剖析
《工业互联网创新之路》实践常州模式
相关阅读:
林雪萍 | 当机器睁开眼睛 猎杀进化时
林雪萍 | 谁在搬走科学仪器的三座大山
林雪萍 | 仪器巨头的成长法则
作者简介
林雪萍:北京联讯动力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兼职教授
往期专辑推荐 | ||
工业互联网 | 智能制造 | 工业4.0 |
全球制造战略 | 美国制造创新 | 工业软件 |
工业新概念 | 企业战略 | 先进制造 |
数字工厂转型 | 纺织 | 灰度创新 |
自动化 | 数字人才教育 | 国际展会 |
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并分享
为方便查看,可应用公众号置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