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长城汽车品牌公司内部出现了一股离职潮。涉及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包括至少三位副总级别高层员工和超过十位科长、部长(总监、高级总监)级干部。
这场人事变动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呢?
近期,长城汽车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员工离职潮,这场变动不仅涉及了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也牵动了公司的核心运营。春节前后,长城汽车品牌公司(旗下包括哈弗、魏、坦克、欧拉等品牌)的多位员工选择离开,其中包括至少三位副总级别的高层以及超过十位科长、部长级干部。离职的员工中,有的仅仅入职了2个月甚至7天,也有的在长城汽车工作了超过10年、20年。这场离职潮不仅对公司的人力资源构成打击,也可能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力产生影响。长城汽车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一员,此次离职潮无疑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 员工离职原因多样
对于这次离职潮,长城汽车内部的声音并不一致。一些员工认为,长期高压的工作环境是导致离职的主要原因。长城汽车的管理体系被描述为“一言堂”,员工需要层层汇报,且经常面临挨骂的情况,这种高压和严苛的管理风格使得员工感到极大的压力。而另一些员工则认为这只是正常的人员流动,尤其是在春节前后,员工离职并不罕见。尽管长城汽车整车相关业务中有超过700位部长和科长级别员工,但关键岗位的离职仍然对公司运营造成了影响。这些不同的声音反映了长城汽车内部对于当前状况的不同理解和对未来的不同预期。
| 高层职位变动传言四起
长城汽车内部流传着关于高层领导职位变动的消息,但具体细节尚不明确。CGO李瑞峰的职责变动和国际业务负责人史青科的新汇报线,反映了公司内部的变动。这种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加剧了员工的不安情绪,导致更多的员工选择离开。在企业运营中,高层的稳定性对于员工的信心和公司的长期战略执行至关重要。长城汽车的这一系列变动可能预示着公司即将进行更深层次的组织架构调整,或者是对现有管理团队的重新评估。
| 反腐行动引发人事调整
去年10月的反腐行动可能是引发人事风波的导火索。这场行动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对整车业务的市场营销工作产生了质疑,并在随后的几个月内迅速展开了组织架构和人员的调整。去年11月,长城汽车宣布了一系列新的人事任命,包括刘艳钊兼任魏品牌和坦克品牌总经理,赵永坡出任哈弗品牌总经理等。这些调整显示出魏建军希望通过人事变动来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然而,这样的快速变动也可能带来短期的不确定性和混乱,对员工的士气和公司的稳定运营构成挑战。
| 组织架构调整与战略转变
长城汽车的组织架构调整并非首次尝试,但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困难。2020年,公司宣布了“一车一品牌一公司”的3.0版本组织架构理念,希望通过互联网公司的策略来助力公司的转型。然而,实际执行过程中,大中台和小前台的协同模式并没有成功实施,反而导致了部门权力的扩大和集中,以及组织架构的不合理。这种组织架构的问题可能影响了公司的决策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进而影响了公司的竞争力。长城汽车的战略方向在近五年内发生了明显转变,从追求市场份额到强调长期主义和价值主义。这种转变反映了公司对于市场变化的适应和对于未来发展的重新定位。
| 魏建军的管理风格与技术执念
魏建军作为长城汽车的掌门人,以其对技术的执着和铁腕管理风格而知名。他对公司的每一个决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员工的压力。魏建军的管理风格被认为是长城汽车内部高压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对技术的追求和对产品质量的高标准,使得长城汽车在技术上有着不俗的表现,但在产品规划和市场营销方面却面临着挑战。这种对技术的过度执念可能导致公司在市场策略和产品规划上的短视,从而影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
| 销量目标与市场竞争
长城汽车未能完成销量目标,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正在拉大。魏建军在内部年会上重申,公司将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不会以牺牲利润来换取市场份额。然而,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和营销策略的转变,魏建军可能会重返社交平台,亲自参与营销活动,这表明长城汽车在营销方面可能将迎来新的变革。销量目标的未达成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对长城汽车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利润的同时提升销量,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品牌的竞争力,是长城汽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