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智能座舱监测系统(IMS)之DMS和OMS

原创 汽车电子与软件 2024-03-11 22:30

作者 | 北湾南巷

出品 | 汽车电子与软件



座舱监测系统主要分为输入端(感知端)、控制端(规划端)、输出端(执行端),输入端主要由车内摄像头和雷达作为信息源,然后进行判断,最后输出信息显示终端。参考《汽车智能座舱分级与综合评价白皮书》,智能座舱定义为:座舱域控制器由一颗或者多颗主控座舱芯片以及 外围电路,集成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液晶仪表、HUD等功能,接收传感器信号、计算并决策、发送指令给执行端。智能座舱具体功能依据市场主流销售车型功能列表分类如下:

智能座舱功能列表


其中DMS,即Driver Monitoring System,驾驶员监测系统,监测对象为Driver(驾驶员),DMS可以监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危险驾驶行为。


OMS,即Occupancy Monitoring System,乘客监测系统,监测对象为乘客,OMS能够监测乘客年龄、状态、情绪等。


相对于DMS和OMS而言,IMS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In-cabin monitoring System即汽车座舱的智能视觉监控系统。通俗来讲,IMS既包括DMS、OMS,也包括FACE ID、手势识别、体征监测、远程监控等。

 

IMS系统工作原理


座舱检测系统的形成链条主要涉及三个环节,摄像头/传感器进行图像的捕捉与输入;芯片板进行解码与演算;信息娱乐系统(IVI)的人机交互进行监测提示与反馈,最终使驾驶员得到相应的安全预警反馈。


小结:                                    

在智能座舱中,除了显示和交互技术外,座舱监测技术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监测系统主要包含了驾驶员监测(DMS)和乘员监测(OMS)。当前的座舱监测方案主要包括了DMS和OMS,前者主要对驾驶员的监测,主要利用2D/3D摄像头方案,后者主要针对车内乘客的监测,会增加毫米波雷达作为补充。



#01    

驾驶员监控系统(DMS)系统介绍


根据“欧盟通用安全法规”,从2024年中期开始,所有划归M类和N类的新制造车辆都必须配备先进的驾驶员分心警告系统(ADDW)。ADDW系统主要监控驾驶员的眼睛运动,并在检测到分心迹象时发出警告。早在2019年,宝马X5车型就已经配备了驾驶员注意力摄像头,用于观察驾驶员的睁眼情况和头部位置,从而评估驾驶员的专注程度。



拓展:


按用途以符号分类 按GB/T 15089--2001《机动车辆和挂车分类》标准将机动车辆和挂车分为M类、N类、G类、O类、L类。1、M类:M类车辆是至少有四个车轮并且用于载客的机动车辆。2、N类:N类车辆时至少有四个车轮且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3、G类:G类可概括为越野车,包括在M类N类之中。4、O类:O类挂车【包括半挂车】。


M类:至少有4个车轮并且用于载客的机动车辆;


M1类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9座的载客车;


M2类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9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000kg的载客车;


M3类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9座,且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5000kg的载客车;


N类至少有4个车轮并且用于载货的机动车辆;


N1类: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载货车辆;


N2类: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3500kg,但不超过12000kg的载货车辆;


N3类:最大设计总质量超过12000kg的载货车辆;




DMS并不是一个完全新颖的概念,不过,传统DMS通常依赖于从车辆收集信息的被动技术,例如车道保持、驾驶持续时间,以及转向传感器等。然而,这些被动技术已经被证明不够准确,容易导致很高的误报率。因此,ADDW法规转向主动监测驾驶员的眼球运动,标志着DMS从被动技术向基于视觉的主动监测技术转变。




一、DMS分类














DMS可分为两类:直接/主动监控和被动/间接监控。

被动监控依靠驾驶持续时间和车道保持等车辆信息来评估驾驶员的疲劳程度,但这种方案有可能产生误报。另一方面,根据ADDW的要求,主动监控利用近红外(NIR)相机,这对于眼球运动检测特别有效,且不会影响驾驶员。近红外相机通常包含一颗或两颗LED/VCSEL照明器,以及一颗图像传感器,它们通常被安装在车辆A柱或转向柱等位置。然后,通过软件提取驾驶员眼睑闭合以及打哈欠等特征,在识别驾驶员瞌睡或疲劳迹象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MS方案




二、DMS配置














DMS摄像头安装位置具有灵活性,可以在仪表盘、方向盘柱、左右侧 A 柱或内后视镜等位置,此外,大陆还将DMS集成在显示屏中,实现结构上的小型化。其中正对驾驶人脸角度的转向柱和仪表盘位置,是效果最好的,A柱其次,舱内后视镜也勉强可以。


摄像头推荐安装位置

目前主流是利用2D或3D的摄像头方案(一般带红外功能)实现对驾驶员的身份识别、驾驶员疲劳驾驶以及危险行为的检测功能,是目前流行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


  • 2D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就是用一颗RGB摄像头捕捉人脸的2D平面图像和已经录入的图像库进行对比,算法相对简单,模组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其捕捉的是人脸的2D平面图像,即使辅以“活体”算法,但防伪性还是很差。

 

2D 3D的区别


  • 3D人脸识别技术逐渐运用到智能锁领域。而主流的3D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有3种:


    Ø 双目识别技术:双目识别技术又叫双目测距技术,原理和我们的人眼类似,直接由两个摄像头拍摄,得到两个不同的平面图像,再把两张图像上相同的特征点标注出来,最后再基于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深度信息。


    双目识别原理


     

    Ø3D结构光技术3D结构光需要有点阵投影器和红外摄像头。点阵投影器投影到我们脸上,红外摄像头则找到投影到脸上的光点,然后基于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人脸的深度信息,通过深度判断人脸是否吻合。



    3D结构光原理


    ØTOF技术:TOF又称飞行时间技术,通过传感器发射出红外光,红外光再从物体表面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根据发射光和反射光之间的相位差换算出深度信息,通过深度信息判断人脸是否吻合。


    TOF的原理与3D结构光比较相似,都是通过红外光反射计算深度信息,只是3D结构光技术投射的红外光是点状,而TOF投射的则是一整片红外光,因此TOF的工作距离可以达到5米,但是精度与3D结构光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3D结构和3D-TOF的差异

总结:

1、双目方案。比较大的问题在于实现算法需要很高的计算资源,导致实时性很差,而且基本跟分辨率,检测精度挂钩。也就是说,分辨率越高,要求精度越高,则计算越复杂,同时,纯双目方案受光照,物体纹理性质影响。


2、结构光方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双目中匹配算法的复杂度和鲁棒性问题而提出,该方案解决了大多数环境下双目的上述问题。但是,在强光下,结构光核心技术激光散斑会被淹没,因此,不合适室外。同时,在长时间监控方面,激光发射设备容易坏,重新更换设备后,需要重新标定。


3、TOF方案。传感器技术不是很成熟,因此,分辨率较低,成本高,但由于其原理与另外两种完全不同,实时性高,不需要额外增加计算资源,几乎无算法开发工作量,是未来。


注:RGB色彩模式(也翻译为“红绿蓝”,比较少用)是工业界的一种颜色标准,是通过对红(Red)、绿(Green)、蓝(Blue)三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色的,RGB即是代表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颜色,这个标准几乎包括了人类视力所能感知的所有颜色,是运用最广的颜色系统之一。



#02  

OMS系统介绍


DMS还可以升级为OMS-即车内人员监控系统,摄像头不仅可以对驾驶员的状态进行跟踪,包括驾驶员疲劳的一些提醒,甚至还可以对后排乘客进行跟踪,以满足相关乘车需求。OMS传感方案包括五种,分别是摄像头、毫米波、超声波、压力传感器和生物特征传感器。目前,OMS主流传感方案为1*OMS摄像头(占比高)或1*毫米波雷达。在座舱感知方案中,诸如毫米波雷达等感知方案可以作为视觉方案的补充,能够有效降低隐私侵犯和泄露风险,主要用于座舱OMS系统的生命体征检测,目前国内已有多家车企搭载了该种方案。

座舱生命体检测方案


一、OMS典型方案介绍














1、基于视觉感知技术的DMS驾驶员监控系统与OMS乘客监控系统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实现功能

在配套的舱内摄像头部分,目前,在前装市场,舱内视觉方案的主要摄像头配置有几种类型:


(1)单摄像头方案,大多数集成在驾驶员侧的A柱或方向盘,功能主要是人脸识别(包括发动机启动、车机系统进入以及座椅个性化调节等)和疲劳分心监测。


另一种则是集成在内后视镜位置,除了服务驾驶员,还可以额外提供乘员监控功能(车内行车记录功能),甚至包括儿童/遗留物检测、安全带检测和识别特定乘客等功能。


(2)双/三摄像头方案,分别位于A柱、内后视镜以及车顶位置,负责不同功能的实现。


(3)大部分用于检测驾驶员疲劳的驾驶员监测系统均采用成本较低的传统2D可见光摄像头(配合IR红外LED)。3D—ToF传感器也开始进入前装(比如,首发搭载理想L9),从而增强座舱监控系统鲁棒性,实现恶劣的光照条件下捕捉深度和红外图像。


主机厂车型IMS装配情况


 摄像头安装位置示意图

同时,在整体系统方案方面,主要形态包括基于摄像头和独立控制单元,或摄像头+集成座舱车机/域控制器解决方案。供应商方面,有底层感知算法供应商、软件Tier1以及硬件Tier1等不同角色。


虹软科技通过视觉,可以实现的OMS功能有:


  • 乘客占位和属性检测:实时统计车内人员数量,准确标识乘客入座位置,帮助掌握车辆载客情况。精准识别年龄、性别、情绪等多种人脸属性信息,分析乘客面部表情,有效规避司乘冲突。


  • 遗留物品检测:实时检测舱内后座画面,结合下车信号有效分析乘客随身物品的遗留情况,并根据业务策略给予告警系统。可精准检测手机、钱包、女士手袋等数十种随身物品,且支持一站式自定义物体品类训练。


  • 遗留儿童检测:实时监测舱内后座区域,结合下车信号精准判断后座区域是否存在儿童遗留,并根据业务策略将儿童感知数据传输至告警系统,全面保障乘客的出行安全。


  • 遗留宠物检测:准确分析后座区域是否存在活体宠物遗留,并根据业务策略及时发送预警信息;支持识别多品种宠物猫和宠物狗,能有效抵御毛绒玩具等假体攻击。


2、毫米波雷达OMS方案在一些主机厂中已经得到应用,在某些场景下(如遗留儿童监测),摄像头的监控范围易受安装位置、视线范围等条件影响,较难做到精准无误监测与警报。而雷达传感器(包括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UWB雷达)具有穿透固体物质的能力,可以更精确地检测无人照管的儿童、监测乘员状态、预估驾驶员的生命体征,在舱内监控中的应用有望扩大。其中森思泰克的STA60-4/STA79-4车内成员检测雷达方案较为成熟,STA60-4和STA79-4车内成员检测雷达是由森思泰克自主研发的两款基于60GHz和79GHz毫米波技术的雷达产品。两款雷达工作频率不同,可满足不同国家法规差异化的要求。两雷达功能相同,均可检测车中指定区域内有无活体目标,尤其是后排遗留儿童检测,具有性能高、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

 

森思泰克方案图


STA60-4/STA79-4车内成员检测雷达一般安装在汽车天窗附近,隐藏在顶棚内部。当车辆驻停后,雷达可自动检测车内后排座椅上的目标信息,一旦发现存在滞留儿童,迅速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还可以启动通风系统等辅助救助装置,从而达到保障乘车儿童人身安全的目的。

森思泰克雷达参数指标

楚航科技车规级平台研发生产的60GHz生命体征探测雷达,采用3发4收天线通道,可覆盖车内全区域,体积小,低成本,低功耗,< 1%误报率与0漏报率,可实现ROA第二排占位探测与第三排活体探测, DMS驾驶员心跳呼吸检测。

楚航科技方案参数指标

应用场景:

  • ROA系统


    1. 

    ROA(rear occupant alert)后排占位检测系统毫米波雷达安装在车顶可感知整个座舱区域、探测目标并对其进行高精度分类和生物特征的监测,监测车内人数。

    2. CPD(children present detection)儿童存在探测功能防止儿童以及宠物被遗留在车内而发生意外,一旦有儿童被遗留在车内,系统会输出报警信息给驾驶员。

    3. SOD(seat occupancy detection)占位检测功能可以探测到车内哪个位置被占用,并可输出占用信息给车辆,该信息可作为其他功能的二次开发依据。


  • DMS系统


    1. DMS(driver monitoring system)驾驶员监控系统驾驶员呼吸、心跳监测 驾驶员生命体征异常报警

    2. 安全气囊优化毫米波雷达成像可评估身体大小,识别成人还是儿童,以优化安全气囊的部署。



小结:


1. 舱内监测的主流传感器技术是 (DMS) 2D 红外摄像头。3D TOF传感器应用较少,可实现手势识别、游戏等娱乐和其他功能。

2. 系统OMS功能及整个座舱监控IMS采用毫米波雷达或其他传感器解决方案作为视觉解决方案的补充。



汽车电子与软件 主要介绍汽车电子软件设计相关内容,每天分享一篇技术文章!
评论 (0)
  • 你知道精益管理中的“看板”真正的意思吗?在很多人眼中,它不过是车间墙上的一块卡片、一张单子,甚至只是个用来控制物料的工具。但如果你读过大野耐一的《丰田生产方式》,你就会发现,看板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其实是丰田精益思想的核心之一,是让工厂动起来的“神经系统”。这篇文章,我们就带你一起从这本书出发,重新认识“看板”的深层含义。一、使“看板”和台车结合使用  所谓“看板”就是指纸卡片。“看板”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连接生产现场上道工序和下道工序的信息工具。  “看板”是“准时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它总是要
    优思学院 2025-04-14 15:02 118浏览
  •   高空 SAR 目标智能成像系统软件:多领域应用的前沿利器   高空 SAR(合成孔径雷达)目标智能成像系统软件,专门针对卫星、无人机等高空平台搭载的 SAR传感器数据,融合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技术,打造出的高效目标检测、识别及成像系统。此软件借助智能算法,显著提升 SAR图像分辨率、目标特征提取能力以及实时处理效率,为军事侦察、灾害监测、资源勘探等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应用案例系统软件供应可以来这里,这个首肌开始是幺伍扒,中间是幺幺叁叁,最后一个是泗柒泗泗,按照数字顺序组合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4 16:09 149浏览
  • 一、磁场发生设备‌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组成,通过调节电流大小可产生3T以下的磁场,广泛应用于工业及实验室场景(如电磁起重机)。‌亥姆霍兹线圈‌:由一对平行共轴线圈组成,可在线圈间产生均匀磁场(几高斯至几百高斯),适用于物理实验中的磁场效应研究。‌螺线管‌:通过螺旋线圈产生长圆柱形均匀磁场,电流与磁场呈线性关系,常用于磁性材料研究及电子束聚焦。‌超导磁体‌:采用超导材料线圈,在低温下可产生3-20T的强磁场,用于核磁共振研究等高精度科研领域。‌多极电磁铁‌:支持四极、六极、八极等多极磁场,适用于
    锦正茂科技 2025-04-14 13:29 74浏览
  • 四、芯片封测技术及应用场景1、封装技术的发展历程 (1)DIP封装:早期分立元件封装,体积大、引脚少; (2)QFP封装:引脚密度提升,适用于早期集成电路。 (3)BGA封装:高密度互连,散热与信号传输优化; (4)3D封装:通过TSV(硅通孔)实现垂直堆叠,提升集成度(如HBM内存堆叠); (5)Chiplet封装:异质集成,将不同工艺节点的模块组合(如AMD的Zen3+架构)。 (6)SiP封装:集成多种功能芯片(如iPhone的A系列SoC整合CPU、GPU、射频模块)。2、芯片测试 (1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45 185浏览
  • 一、智能语音播报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TTS(Text-to-Speech)技术在商业场景中的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在零售领域,智能收款机的语音播报功能已成为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关键模块。WT3000T8作为新一代高性能语音合成芯片,凭借其优异的处理能力和灵活的功能配置,正在为收款机智能化升级提供核心技术支持。二、WT3000T8芯片技术特性解析硬件架构优势采用32位高性能处理器(主频240MHz),支持实时语音合成与多任务处理QFN32封装(4x4mm)实现小型化设计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15 08:53 98浏览
  • 一、智能门锁市场痛点与技术革新随着智能家居的快速发展,电子门锁正从“密码解锁”向“无感交互”进化。然而,传统人体感应技术普遍面临三大挑战:功耗高导致续航短、静态人体检测能力弱、环境适应性差。WTL580微波雷达解决方案,以5.8GHz高精度雷达感知技术为核心,突破行业瓶颈,为智能门锁带来“精准感知-高效触发-超低功耗”的全新交互范式。二、WTL580方案核心技术优势1. 5.8GHz毫米波雷达:精准感知的革命全状态人体检测:支持运动、微动(如呼吸)、静态(坐卧)多模态感知,检测灵敏度达0.1m/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15 09:20 84浏览
  • 一、芯片的发展历程总结:1、晶体管的诞生(1)电子管时代 20世纪40年代,电子管体积庞大、功耗高、可靠性差,无法满足计算机小型化需求。(2)晶体管时代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发明点接触晶体管,实现电子信号放大与开关功能,标志着固态电子时代的开端。 1956年,肖克利发明晶体管。(3)硅基晶体管时代 早期晶体管采用锗材料,但硅更耐高温、成本低,成为主流材料。2、集成电路的诞生与发展 1958年,德州仪器工程师基尔比用锗材料制成世界上第一块含多个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同年仙童半导
    碧海长空 2025-04-15 09:30 113浏览
  • 时源芯微 专业EMC解决方案提供商  为EMC创造可能(适用于高频时钟电路,提升EMC性能与信号稳定性)一、设计目标抑制电源噪声:阻断高频干扰(如DC-DC开关噪声)传入晶振电源。降低时钟抖动:确保晶振输出信号纯净,减少相位噪声。通过EMC测试:减少晶振谐波辐射(如30MHz~1GHz频段)。二、滤波电路架构典型拓扑:电源输入 → 磁珠(FB) → 大电容(C1) + 高频电容(C2) → 晶振VDD1. 磁珠(Ferrite Bead)选型阻抗特性:在目标频段(如100MHz~1GH
    时源芯微 2025-04-14 14:53 97浏览
  • 三、芯片的制造1、制造核心流程 (1)晶圆制备:以高纯度硅为基底,通过拉晶、切片、抛光制成晶圆。 (2)光刻:光刻、离子注入、薄膜沉积、化学机械抛光。 (3)刻蚀与沉积:使用干法刻蚀(等离子体)精准切割图形,避免侧壁损伤。 (4)掺杂:注入离子形成PN结特性,实现晶体管开关功能。2、材料与工艺创新 (1)新材料应用: 高迁移率材料(FinFET中的应变硅、GaN在射频芯片中的应用); 新型封装技术(3D IC、TSV硅通孔)提升集成度。 (2)工艺创新: 制程从7nm到3nm,设计架构由F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33 190浏览
  • 展会名称:2025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成都工博会)展会日期:4月23 -25日展会地址:西部国际博览城展位号:15H-E010科士威传动将展示智能制造较新技术及全套解决方案。 2025年4月23-25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将迎来一场工业领域的年度盛会——2025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场以“创链新工业,共碳新未来”为主题的展会上,来自全球的600+ 家参展企业将齐聚一堂,共同展示智能制造产业链中的关键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科士威传动将受邀参展。&n
    科士威传动 2025-04-14 17:55 87浏览
  •   无人装备作战协同仿真系统软件:科技的关键支撑   无人装备作战协同仿真系统软件,作为一款综合性仿真平台,主要用于模拟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等无人装备在复杂作战环境中的协同作战能力、任务规划、指挥控制以及性能评估。该系统通过搭建虚拟战场环境,支持多种无人装备协同作战仿真,为作战指挥、装备研发、战术训练和作战效能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案例   系统软件供应可以来这里,这个首肌开始是幺伍扒,中间是幺幺叁叁,最后一个是泗柒泗泗,按照数字顺序组合就可以找到。   核心功能   虚拟战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14 17:24 89浏览
  • 二、芯片的设计1、芯片设计的基本流程 (1)需求定义: 明确芯片功能(如处理器、存储、通信)、性能指标(速度、功耗、面积)及目标应用场景(消费电子、汽车、工业)。 (2)架构设计: 确定芯片整体框架,包括核心模块(如CPU、GPU、存储单元)的协同方式和数据流路径。 (3)逻辑设计: 通过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VHDL)将架构转化为电路逻辑,生成RTL(寄存器传输级)代码。 (4)物理设计: 将逻辑代码映射到物理布局,涉及布局布线、时序优化、功耗分析等,需借助EDA工具(如Ca
    碧海长空 2025-04-15 11:30 153浏览
  • 在当今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车规级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安全性能。三星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制造商,其车规电容备受青睐。然而,选择一个靠谱的三星车规电容代理商至关重要。本文以行业领军企业北京贞光科技有限公司为例,深入剖析如何选择优质代理商。选择靠谱代理商的关键标准1. 授权资质与行业地位选择三星车规电容代理商首先要验证其授权资质及行业地位。北京贞光科技作为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领军者,长期走在行业前沿,拥有完备的授权资质。公司专注于市场分销和整体布局,在电子元器件领域建立了卓
    贞光科技 2025-04-14 16:18 147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