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索尼预计将推出 Xperia 系列多款新机,包括暂定名为“Xperia 1 VI”和“Xperia 10 VI”的两款机型。
不过,据日媒 Sumahodigest 报道,索尼最新的 Xperia 手机未来可能不会在中国大陆发布上市,且这并非“计划中”,而是“正在进行中”或“已经实施”。
这被视作索尼手机将从中国大陆市场完全撤离的信号。
此前便有消息称索尼 Xperia 1 VI 的发售国家和地区数量将减少,其中就包含中国大陆。
另外,知名索尼爆料博主 Zackbuks 也发布了一段意味深长的文字:“其实,索尼不做手机也蛮好,Xperia 1 V & 5 V最后留个恋。”似乎契合了索尼手机退出中国大陆市场的爆料。但随后不久该博主回应称“没说索尼不再做手机了,我只是说如果就停在这里也可以”。
这使得索尼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走向成谜。不过,目前在电商平台上仍正常销售索尼手机产品。
在国内社交平台上,也有一众网友仍对索尼产品保持着积极的态度。
回顾索尼 Xperia 系列的发展,其是前索尼爱立信推出的第一款安卓智能手机系列,作为日系手机代表,索尼 Xperia 手机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优良的硬件配置和精湛的工艺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而索尼 Xperia 手机在中国的发展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 2013 年,当时 Xperia Z1 就开始在中国大陆销售,距今已有 11 年的历史。
去年 5 月份,索尼 Xperia 1 V 发布,搭载高通骁龙 8 Gen2 旗舰平台,如果传言属实,该机可能成为索尼在中国大陆发售的最后一款机型。
索尼手机在华市场的表现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以中国本土品牌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企业瓜分掉了原本索尼、三星等海外智能手机品牌的市场份额,索尼在中国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但索尼的“败局”主要还是自身,索尼手机虽然有出色的硬件配置,但其系统本土化一直被国内用户诟病,类原生的操作系统只有具备一定手机基础知识的用户才会去选择 Xperia 的手机。且索尼手机尤其是旗舰售价一直比较高昂,面对中国大陆手机市场曾经的一众“价格屠夫”,索尼的自身优势并不明显。
比如索尼于 2021 年发布的 Xperia PRO-I 5G 手机,主打摄影功能的高端旗舰,起售价就要 10999 元。对于将手机作为常规工具的人而言价格实在昂贵。
需要提醒的是,移动通讯业务仅是索尼集团一块小的业务,与游戏、半导体、相机部门等都是独立的。由于个中原因,技术不能实现共享等,这也成为索尼手机业务失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业内人士则分析,索尼手机退出中国大陆市场可能是公司战略调整的一部分,以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当然,目前这一消息尚未得到索尼官方的确认,具体情况仍需进一步观察。
实际上,近年来索尼并未公布智能手机的销量或是出货量,因此尚不清楚索尼手机的销量如何。
据公开资料,自 2017 年以来,索尼的手机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至 2021 年才首次实现了 277 亿日元的盈利。但索尼手机业务盈利并不是得以于某款机型畅销,而是依靠削减成本开支。
直至 2023 年,索尼公布了 7 月至 9 月的财务业绩,在此期间索尼移动通信部门的销售额约为 73 亿日元,与 2022 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超过 20亿 日元,即同比下降约 22%,而这数据仅代表销售额。
对比索尼在 2021 年的利润和 2023 年的销售额可见,索尼手机的颓势明显。
尽管索尼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受阻,但其在全球其他地区仍然拥有稳定的用户基础。并且,对于索尼来说,手机业务营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很小,索尼的影像传感器仍是业内的佼佼者,销量持续增长。2023年智能手机图像传感器市场,索尼独占55%。
但智能手机作为消费电子的重要部分,索尼想必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只是目前这样“摆烂”的态度实在难以令业界看见复苏的希望。
1. 上市新机数量趋势分析
2.5G新机数量趋势分析
3. 各品牌新机占比趋势分析
1. 显示技术趋势分析
2. 价格区间趋势分析
3. 屏幕分辨率趋势分析
4. 尺寸区间趋势分析
5. 屏幕比例趋势分析
6. 屏幕刷新率趋势分析
1. 华为
2. 荣耀
3. 苹果
4. OPPO
5. vivo
6.小米
1. 华为
2. 荣耀
3. 苹果
4. OPPO
5. vivo
6. 小米
联系我们
CINNO 公众号矩阵
更多商务合作,欢迎与小编联络!
扫码请备注:姓名+公司+职位
我是CINNO最强小编, 恭候您多时啦!
CINNO于2012年底创立于上海,是致力于推动国内电子信息与科技产业发展的国内独立第三方专业产业咨询服务平台。公司创办十二年来,始终围绕泛半导体产业链,在多维度为企业、政府、投资者提供权威而专业的咨询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产业资讯、市场咨询、尽职调查、项目可研、管理咨询、投融资等方面,覆盖企业成长周期各阶段核心利益诉求点,在显示、半导体、消费电子、智能制造及关键零组件等细分领域,积累了数百家大陆、台湾、日本、韩国、欧美等高科技核心优质企业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