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懂芯片金属化互连工艺

滤波器 2024-02-28 15:15


芯片的电子信号的传递需要金属的参与,因此金属化是芯片制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在芯片制程中,互连代表了金属化中的连接方式。

金属化
金属化(Metallization):指在晶圆上形成图形化的金属导电薄膜。

(1)属化的作

1、互连作用

主要用于互连不同的电子组件,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IC是由数亿甚至数十亿的晶体管组成,这些晶体管在硅片上并行工作。但是,这些晶体管若不能相互导通,它们就不能实现指定功能。而这些互连金属电路像是IC的血管,确保电子信号在不同组件之间的顺利传输。


2、充当阻挡层
阻挡层的作用是防止不同金属层间的电子迁移,将不同金属层之间相互隔离,避免物质之间的扩散或渗透等。另外,阻挡层有时也被用作其他材料层之间的粘附层,确保新沉积的材料可以牢固地附着在基底上。

典型的阻挡层材料包括钛、钛氮化物、钛钨化物,钽、钽氮化物等。例如,铝容易与硅发生反应。当铝需要在硅上布线时,需要在两者之间放置阻挡金属(TiN、TiW)作为屏障。

3、保护作用
金属化层可以作为一个保护层,紧紧地包裹在活泼金属的表面,防止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水分或氧气渗入芯片内部,达到防腐的作用。例如,暴露在空气中的铜会逐渐形成氧化铜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可以在铜导线上覆盖一层防腐金属,如钯、金或镍。

(2)属化的方式
1、化学镀

化学镀是通过在含有一定量的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在还原剂的作用下,使金属离子在晶圆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金属离子附着沉积在表面,形成致密的金属镀层。这 种方法可以使整个工艺流程在低于100℃的温度下获得具有相当良好导电性的金属导电图案,催化剂使金属离子选择性沉积在有催化剂吸附的表面上。化学镀铜一般选用能够连续进行化学沉积的金属作为催化剂,如 Pt、Pd、Au、Ag以及Cu等元素,甲醛作为还原剂,其总反应式如下:

2、真空沉积镀膜

沉积技术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薄膜和涂层制备技术,主要为原子层沉积 (ALD)、物 理 气 相 沉 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这类技术可以快速高效的在基体表面制备高密度、强结合力的薄膜。由于其工作环境为高真空状态,可有效防止空气或其他气体对工件表面或镀层产生如氧化、腐蚀等不良影响,提高样品表面的光洁度。真空镀膜技术是一种整体性镀膜技术,不会根据区域而选择性镀膜。

1)PVD

物理气相沉积最早出现于20世 纪60年 代,是将原材料(靶材)通过热蒸发、溅射或通过等离子体转化为气相以磁场、电场等方式沉积并沉积在基体上,形成一层致密且均匀的薄膜或涂层

PVD工艺分为蒸发法和溅射法。溅射沉积:使用高能离子轰击靶材料,使靶材料的原子或分子溅射并沉积到基片上;电子束蒸发:利用高能电子束加热金属,使其蒸发并沉积到基片上。


2)CVD

化学气相沉积是通过将原子或分子形式的反应性气体带到基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所需的涂层。与PVD不同,CVD 形成的薄膜或涂层相对较薄但质地非常均匀且可以非常紧固的粘附在基体表面。

3)ALD

原子层沉积本质上是CVD的一种扩展,是一种连续进行表面反应的化学气相沉积,即通过脉冲的方式将多种气体前驱体依次进入反应室并发生化学反应,该过程按照顺序不断反复进行,薄膜厚度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最终形成厚度均匀、超薄且致密的薄膜。

3、电镀
利用电化学原理,通电,在晶圆表面沉积金属,一般电镀的渡种为Cu,Ni,Au,Sn等单质及其合金。比如Cu是互联的是互连的主要金属,由于铜无法被干法刻蚀,只能通过双大马士革工艺来进行互连金属的填充。


互连

集成电路金属互连工艺是通过光刻将淀积的金属薄膜形成布线,将内部相互隔离的器件按照一定要求连接成电路,确保芯片电信号传输。

根据最小的金属线节距, 集成电路金属互连可以分为局部互连、 中间互连和全局互连。局部互连是指在器件层进行的互连,包括栅极多晶硅和底层金属互连,通常采用最小的金属线节距以减小线条的尺寸效应;中间互连金属层的拥挤程度相对较低, 因此允许放宽金属线节距并增加金属层厚度;全局互连是集成电路芯片的顶部布线层, 主要用于电源接入和信号输入/ 输出, 通常具有较大的金属膜厚和线节距, 但需要满足与芯片外部 (即封装) 连接有关的额外要求。

1997年,IBM实现了Cu大马士革工艺,由于铜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抗电迁移特性,制作金属互连的主要材料由早期的铝换成了铜。因此,目前铜互连成为芯片互连的主流工艺。与铝互连相比,铜互连具有更好的电阻性和可靠性。然而,随着技术节点的进一步发展,电阻的尺寸效应越发明显。根据Matthiessen定律,线路电阻率由体电阻率、 表面散射和晶界散射等因素决定, 其简化的表达式为:

式中:ρtotal是总电阻率;ρ0是体电阻率;λ 是电子平均自由程;d是薄膜平均厚度;p 是表面散射因子;D 是平均晶粒尺寸;R 是晶界散射因子。在7nm节点之前,互连导体的体电阻率通常是确定线路电阻的主要因素。然而, 从7nm技术开始,表面散射和晶界散射变得更加重要。随着互连线宽度的减小, 铜电阻的尺寸效应导致线电阻急剧增加, 严重影响了芯片的互连性能。

金属互连新工艺
在 14nm 制程以后, 由于Cu线的尺寸变小,为了改善抗电迁移性能, 在 Cu线顶部引入了金属顶覆盖层。金属顶覆盖层可以促进金属与电介质的黏附, 保护Cu线不被氧化。阻挡层/衬垫层可以防止Cu与周围介质材料发生混合, 改善Cu的界面以利于 Cu籽晶层的生长和电镀, 抑制电迁移效应等。然而,当互连线的宽度减小时,阻挡层/衬垫层所占的体积比例增大,会显著增加有效电阻率。因此人们提出减小阻挡层/衬垫层的厚度, 以增加Cu线所占的体积比例。此外, 发展无阻挡层导体材料和替代Cu的金属材料也是一种有效途径。

典型的Cu线结构


(1)TaN阻挡层/衬垫层微缩

为了增加Cu的体积分数, 大量的研究致力于减小TaN阻挡层的厚度。随着晶体管尺寸的减小, 由于PVD 存在台阶覆盖率较低和顶部悬突的问题, 原子层沉积 (ALD)/CVD开始被引入, 以提高填孔性能和减小阻挡层厚度。经过研究发现,因此,将热ALDPVD 相结合成为保持阻挡性并减小TaN 厚度的有效方法。

对于衬垫层的尺寸微缩, 人们也进行了广泛研究。尽管ALD/CVD方法可以解决台阶覆盖率和顶部悬突问题, 但用于生长Ta薄膜的反应源十分有限。因此, 人们开始考虑其他替代材料。其中,Ru因与ALD/CVD工艺的适用性及可以在没有PVD Cu籽晶层的情况下直接镀Cu,得到了广泛关注。此外,Co也被认为可以替代Ta作为衬垫层。虽然Ru衬垫层比Co衬垫层更适合于Cu电镀填充, 但由于表面和晶界散射的原因,Ru的电阻比Co的高约10%。此外,在抗电迁移方面,也已证明Co衬垫层优于Ru衬垫层。

为了充分发挥Ru衬垫层的优势,人们开始尝试改善其抗电迁移性能。从14nm技术代开始,Co顶覆盖层已成为一种标准工艺。通过增加Co顶覆盖层的厚度, 可以明显提高Ru 衬垫层的抗电迁移性能力。但当金属的半节距减小到10nm 以下, 阻挡层/ 衬垫层的最小厚度也将达到极限。

(2)通孔
随着集成电路的复杂性增加,只使用一层金属互连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现在的集成电路有多达10层或更多的金属互连层,这些金属层通过介质层进行分隔,然后在介质层上打出一个个小孔,以便于金属填充。
通俗讲,通孔就是用于连接上下两个金属层的小孔。在130nm、90nm技术节点,via的尺寸在几百纳米的范围内。而5nm、28nm、16nm、7nm等,via的尺寸进一步缩小到几十纳米或更小。

(3)自形成阻挡层

自形成Co基阻挡层(tCoSFB)工艺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Cu互连拓展技术。该工艺利用掺杂在Cu籽晶层中的Mn扩散至沟槽和电介质层的界面形成阻挡层。

tCoSFB的结构和工艺流程

tCoSFB工艺的优势为:由于Co衬垫层和Ta阻挡层的厚度共1nm,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布线中Cu的横截面积, 从而获得较低的线电阻

(4)混合金属互连工艺

通孔对于片上系统的信号传输至关重要。当通孔的底部接触面积变小时,通孔电阻会显著增加。在通孔中引入无阻挡层金属尤为重要, 可显著降低通孔电阻。混合金属互连工艺是一种先使用无阻挡层金属Ru预填充通孔, 再用Cu填充剩余面积的方法。

双金属系统中的Cu混合金属互连工艺示意图

无阻挡层金属预填充有许多优势。预填充金属将Cu大马士革阻挡层的位置从孔的底部移到顶部,减小了高深宽比(AR)通孔的填孔难度,提高了台阶覆盖率,因此可以实现更薄的阻挡层。此外, 无阻挡层金属预填充工艺可以降低通孔的电阻, 减小RC延时, 从而显著提高电路的性能。最初, 通孔预填充工艺使用Co然而,由于Co的电迁移问题, 需要使用TiN作为阻挡层, 而Ru无需阻挡层, 通过Ru预填充, 可使通孔电阻减小40%,同时实现与现有工艺方案相匹配的抗电迁移性能。

(5)可替代Cu的金属材料
阻挡层的厚度不能任意减小, 当小于阈值, 它将失去作为 Cu扩散阻挡层的功能。当金属线半节距小于10nm时, 就需要采用无阻挡层的金属互连工艺。人们一直在寻找替代Cu的新金属材料以减小互连电阻。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各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和平均电子自由程,发现其中一些金属材料具有比Cu更高的体电率, 但不需要厚的阻挡层/ 衬垫层。此外它们的平均电子自由程比Cu低,在足够小的尺寸下,可表现出比Cu更低的电阻。被认为可能替代Cu的金属材料包括Ir、Rh、Mo、 Co、Ru等,其中CoRu的替代性已在实验中被证实。根 据 电 阻 温 度系数(TCR)实验, 当沟槽横截面积小于 400nm2(金属线节距为16nm ,AR为2)时,Cu的线电阻高于RuCo 。由于Co具有与大马士革工艺良好的兼容性, 已经开始替代传统的W作为接触孔金属材料和底层的金属互连材料。

TCR 实验得到的RuCoCu大马士革互连线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6)Ru半大马士革工艺
Ru具 有 无 需 阻 挡 层 和 可 直 接 金 属 刻 蚀(DEM) 的优势。与Cu大马士革工艺相比,金属Ru的半大马士革工艺有许多优势。首先, 由于Ru薄膜沉积在整个晶圆上, 晶粒大小不受大马士革孔宽度的限制, 这可以显著抑制由于晶界散射造成的电阻增大;第二, 金属层厚度是通过Ru沉积工艺而不是CMP控制的,因此,如有必要可以通过增加Ru薄膜的厚度来减小电阻,而且不存在与AR相关的填孔问题;最后,Ru金属的半大马士革工艺与空气隙的制备具有良好的工艺兼容性,可以有意地在Ru金属线间采用空气隙以降低RC延时。
采用半大马士革工艺实现的Ru互连, 其EM和TDDB性能有希望匹配现有工艺方案,在3nm及以下技术代中,Ru半大马士革工艺是最具竞争力的候选工艺之一。

DME制备的Ru和空气隙半大马士革结

近年来, 由于Cu大马士革结构的诸多限制,Ru的半大马士革工艺因其与空气隙制备良好的工艺兼容性,被作为一种工艺选择得到广泛关注。然而,并不存在一种金属互连工艺能够同时满足BEOL所有的互连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各个金属层的功能,选择不同的金属互连工艺来实现芯片性能。

© 滤波器 微信公众号

滤波器 欢迎滤波器+微波射频行业人士关注! 掘弃平庸,学习更专业的技术知识!
评论 (0)
  • 在智能语音交互设备开发中,系统响应速度直接影响用户体验。WT588F系列语音芯片凭借其灵活的架构设计,在响应效率方面表现出色。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芯片从接收指令到音频输出的全过程,并揭示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时间性能差异。一、核心处理流程与时序分解1.1 典型指令执行路径指令接收 → 协议解析 → 存储寻址 → 数据读取 → 数模转换 → 音频输出1.2 关键阶段时间分布(典型值)处理阶段PWM模式耗时DAC模式耗时外挂Flash模式耗时指令解析2-3ms2-3ms3-5ms存储寻址1ms1ms5-10m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3-31 09:26 91浏览
  • 在智能家居领域,无线门铃正朝着高集成度、低功耗、强抗干扰的方向发展。 WTN6040F 和 WT588F02B 两款语音芯片,凭借其 内置EV1527编解码协议 和 免MCU设计 的独特优势,为无线门铃开发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两款芯片的技术特性、应用场景及落地价值。一、无线门铃市场痛点与芯片方案优势1.1 行业核心痛点系统复杂:传统方案需MCU+射频模块+语音芯片组合,BOM成本高功耗瓶颈:待机电流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3-31 09:06 58浏览
  • 3月27日,长虹中玖闪光超高剂量率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系统(e-Flash)临床试验项目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正式启动,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不仅是我国医学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更是我国在高端医疗设备研发和应用方面的重要里程碑。e-Flash放射治疗系统适用于哪些病症,治疗周期为多久?会不会产生副作用?治疗费用高不高……随着超高剂量率电子射线放射治疗系统(e-Flash)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社会各界对该项目的实施情况尤为关注。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范国滨,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3-28 20:26 249浏览
  • 真空容器内部并非wan全没有压强,而是压强极低,接近于零。真空状态下的压强与容器内外气体的分子数量、温度以及容器本身的性质有关。一、真空与压强的基本概念真空指的是一个空间内不存在物质或物质极少的状态,通常用于描述容器或系统中气体的稀薄程度。压强则是单位面积上所受正压力的大小,常用于描述气体、液体等流体对容器壁的作用力。二、真空状态下的压强特点在真空状态下,容器内部的气体分子数量极少,因此它们对容器壁的作用力也相应减小。这导致真空容器内部的压强远低于大气压强,甚至接近于零。然而,由于技术限制和物理
    锦正茂科技 2025-03-29 10:16 129浏览
  • 真空容器的材料选择取决于其应用场景(如科研、工业、医疗)、真空等级(低真空、高真空、超高真空)以及环境条件(温度、压力、化学腐蚀等)。以下是常见材料及其优缺点分析:1. 不锈钢(如304、316L)优点:耐腐蚀性强:316L含钼,耐酸碱和高温氧化,适合高真空和腐蚀性环境。高强度:机械性能稳定,可承受高压差和外部冲击。低放气率:经电解抛光或镀镍处理后,表面放气率极低,适合超高真空系统(如粒子加速器、半导体镀膜设备)。易加工:可焊接、铸造,适合复杂结构设计。缺点:重量大:大型容器运输和安装成本高。磁
    锦正茂科技 2025-03-29 10:52 44浏览
  • 本文介绍OpenHarmony5.0 DevEco Studio开发工具安装与配置,鸿蒙北向开发入门必备!鸿蒙北向开发主要侧重于应用层的开发,如APP开发、用户界面设计等,更多地关注用户体验、应用性能优化、上层业务逻辑的实现,需要开发者具备基本的编程知识、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简单理解,以及一定的UI设计感。由触觉智能Purple Pi OH鸿蒙开发板演示。搭载了瑞芯微RK3566四核处理器,支持开源鸿蒙OpenHarmony3.2至5.0系统,适合鸿蒙开发入门学习。下载与安装开发工具点下面链接下载:
    Industio_触觉智能 2025-03-28 18:16 168浏览
  •        随着智能驾驶向L3级及以上迈进,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已逼近极限。例如,自动紧急制动(AEB)需在50毫秒内完成感知、决策到执行的全链路响应,多传感器数据同步误差需小于10微秒。然而,传统基于Linux-RT的方案在混合任务处理中存在天然缺陷——其最大中断延迟高达200微秒,且多任务并发时易引发优先级反转问题。据《2024年智能汽车电子架构白皮书》统计,超60%的车企因实时性不足被迫推迟舱驾一体化项目落地。为旌电子给出的破局之道,是采用R5F(实
    中科领创 2025-03-29 11:55 193浏览
  • Shinco音响拆解 一年一次的面包板社区的拆解活动拉开帷幕了。板友们开始大显身手了,拆解各种闲置的宝贝。把各自的设计原理和拆解的感悟一一向电子爱好者展示。产品使用了什么方案,用了什么芯片,能否有更优的方案等等。不仅让拆解的人员了解和深入探索在其中。还可以让网友们学习电子方面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也向各位拆解一个产品--- Shinco音响(如下图)。 当产品连接上电脑的耳机孔和USB孔时,它会发出“开机,音频输入模式”的语音播报,。告诉用户它已经进入音响外放模式。3.5mm耳机扣接收电脑音频信号。
    zhusx123 2025-03-30 15:42 69浏览
  • 一、真空容器的定义与工作原理真空容器是一种能够创造并保持一定真空度的密闭容器。其工作原理通常涉及抽气系统,该系统能够逐渐抽出容器内部的气体分子,从而降低容器内的气压,形成真空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容器的体积并不会因抽气而改变,但容器内的压力会随着气体的抽出而逐渐降低。二、真空容器并非恒压系统真空容器并非一个恒压系统。恒压系统指的是在外部环境变化时,系统内部压力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然而,在真空容器中,随着气体的不断抽出,内部压力会持续降低,直至达到所需的真空度。因此,真空容器内部的压力是变化的,而非恒
    锦正茂科技 2025-03-29 10:23 123浏览
  • 文/杜杰编辑/cc孙聪颖‍3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将自费8万美元购买的特斯拉Model S,开进了白宫。特朗普此举,绝非偶然随性,而是有着鲜明的主观意图,处处彰显出一种刻意托举的姿态 。特朗普也毫不讳言,希望他的购买能推动特斯拉的发展。作为全球电动车鼻祖,特斯拉曾凭借创新理念与先进技术,开辟电动汽车新时代,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然而当下,这家行业先驱正深陷困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就连“钢铁侠”马斯克自己都在采访时表示“非常困难”,的确是需要美国总统伸手拉一把了。马斯克踏入白宫的那一刻,特斯拉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3-28 20:44 169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