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课题组在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组件领域取得新突破,经国际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测试,其稳态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4.5%,刷新了全钙钛矿叠层组件的世界纪录效率,为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的量产和商业化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2月23日以《Homogeneous crystallization and buried interface passivation for perovskite tandem solar modules》为题,发表于《Science》期刊。
目前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PCE)可达28%,但其可扩展串联模块的最高PCE仅为21.7%。大面积窄带隙Pb-Sn钙钛矿在刮涂过程中会产生快速不可控的不均匀结晶,这是造成单个电池和模块之间巨大效率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开发大面积高质量的全钙钛矿串联太阳能电池模块极具挑战性。现有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开发均聚焦于常规带隙钙钛矿薄膜,而含锡钙钛矿薄膜的结晶速度快,大面积量产制备的时间窗口短,易出现成膜不均匀的问题。此外,刮涂制备窄带隙钙钛矿时,气吹辅助过程造成了缓慢的至上而下结晶,这种不同步的结晶过程,使得铅锡钙钛矿的底部界面出现大量的缺陷,严重限制了电池的光电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关键问题,谭海仁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向前驱体溶液中加入一种多功能的两性离子缓冲液-甘氨酰胺盐酸盐,实现了铅锡钙钛矿的结晶调控和埋底界面钝化。甘氨酰胺盐酸盐可与钙钛矿有机阳离子和溶剂之间形成氢键作用,并与钙钛矿前驱体中的金属卤化物形成配合物,抑制钙钛矿结晶过程中的溶剂挥发并延缓钙钛矿的结晶速率,大幅延长了钙钛矿薄膜大面积成膜的制备窗口时间,实现了铅锡钙钛矿薄膜的大面积、均匀化制备(如图1所示)。
图1. 大面积窄带隙钙钛矿薄膜的均匀制备。(A)甘氨酰胺盐酸盐与钙钛矿的相互作用示意图;(B)甘氨酰胺盐酸盐对钙钛矿薄膜均匀性的提升。
进一步,甘氨酰胺盐酸盐在前驱体溶液中的高溶解度可以诱导其自发聚集在钙钛矿薄膜的底部界面处,减少底部界面处的缺陷密度,大幅提升钙钛矿薄膜的载流子寿命,将可量产技术制备的铅锡窄带隙单结钙钛矿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从18.9%提升至21.4%(如图2所示),这是目前报道涂布技术制备的最高效率,为高效率全钙钛矿叠层组件的制备奠定了技术基础。
图2. 甘氨酰胺盐酸盐的埋底界面钝化作用。(A-C)甘氨酰胺盐酸盐优化埋底界面的表征;(D-E)甘氨酰胺盐酸盐对窄带隙单结电池的光伏性能提升。
结合上述优化思路,研究团队将甘氨酰胺盐酸盐制备的窄带隙子电池与宽带隙子电池结合构筑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如图3A)。为实现大面积组件中各个子电池的有效串联,优化了P1、P2、P3等激光划刻,获得了更大的光电响应活性区域,基于此,研究团队构筑了高效率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组件(如图3F所示)。
图3. 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组件的光伏性能。(A)全钙钛矿叠层器件的截面电子显微镜照片;(B-C)小面积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D-F)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的性能。
经国际权威机构JET第三方认证,谭海仁课题组研制的全钙钛矿叠层组件的稳态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4.5%,为目前大面积钙钛矿电池组件的最高转换效率。相关结果已被收录到国际权威的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效率表《Solar cell efficiency tables》中,为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的产业化提供了解决方案。
来源 :南大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