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航天渐进“黄金时代”,追逐盈利拐点或成发展关键?

原创 松果财经 2024-02-22 16:02

航天科技红利兑现商业价值还有多远?

文│松果财经
作者 | 好蓝不灵

商业航天的产业发展逻辑正在得到验证。可以看到,埃隆·马斯克创办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在2023年终于实现盈利。
         

 

与此同时,我国商业航天也走出一条独立的发展路线。2023年,“朱雀二号”成功发射,将搭载的鸿鹄卫星、天仪33卫星及鸿鹄二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一箭三星”商业发射任务圆满完成;2024年初,全球运力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海上首飞成功……
         

 

传统印象中,火箭这样的大国重器,似乎多是由“国家队”来完成,不过随着我国商业航天的产业发展空间逐步打开,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成为加速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力军”,例如自主研制了“引力一号”的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空间”)。
         

 

根据天眼查信息,东方空间成立于2020年,以运载火箭和新型空天运输工具设计制造为核心业务。资本市场对其发展也颇为看好:2021年东方空间完成4亿元的天使轮融资,并在2022年分别完成近3亿元Pre-A轮融资和4亿元A轮融资,今年更是完成了6亿元的B轮融资。    
         

 

不过,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研制模式偏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商业化运作并不成熟。这一背景下,东方空间等民营航天企业又将如何向资本持续释放自身的商业想象力?
         

 

国内商业航天产业 
迈入“黄金时代”?
         

 

与国外相比,国内商业航天产业起步较晚。2008年,SpaceX已完成第一枚火箭“猎鹰1号”成功发射,但国内直到2014年才开启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提供市场化、专业化服务的商业航天新篇章。
         

 

虽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却十分喜人,近年来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据公开数据,2023年我国以67次火箭发射位列全球第二。其中,民营航天企业做出一定贡献。据山西证券统计,2023年全国民营火箭共发射13次,占比已接近20%,成功12次,创下了新纪录。
         

 

这也昭示着,新兴民营航天企业为主角的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黄金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从宏观来看,商业航天技术成果不断涌现,反映了政策体系的完善与指导路径愈发清晰,大幅对冲了资本投入的不确定性与企业的试错成本。    
         

 

一般而言,火箭研发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比如,据了解,东方空间“引力一号”的成功发射花费三年多的时间,投入10亿元左右。对此,东方空间首席财务官、市场开发中心总经理史圣卿曾直言:“我们决定做这件事,就必须要有这么长的时间、这么多的投入。”
         

 

而为了满足高投入需求,无疑需引入民间资本。但航天产业高风险、长周期的属性,其实不具有对民间资本的天然吸引力。
         

 

这种情况下,政策层面的指导和产业集群的促成,对于提振资本信心的意义重大。例如,北京为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出台多项商业航天发射支持政策,已累计支持41个商业化发射项目,支持金额超过1亿元等。
         

 

而东方空间的“发家地”山东烟台也在提升东方航天港发射保障能力,发挥卫星关键部件、航空航天材料、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优势,以建设国际领先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等。
         

 

另外,从微观来看,民营航天企业发展速度持续加快,也离不开其自主性较强的技术路线。这也是改变我国传统航天重研发、重设计、重试验、轻生产模式,形成批量化商业生产交付能力的关键前提。其中最关键的科技创新,便是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的突破。
         

 

正如前文所述,运载火箭研制复杂且制造与发射成本高昂,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商业航天发展。基于此,一个普遍共识是,火箭可重复使用是降低发射成本的最重要手段。SpaceX的核心优势便在于先进的可重复利用技术,最大程度降低成本,维稳收支平衡。    
         

 

因此,近年来,国内相关企业也在不断研发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并实现多项重大突破。
         

 

比如,星际荣耀研制的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验证火箭双曲线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已通过垂直起降与重复使用飞行试验。
         

 

东方空间也在持续推进自研“原力-85发动机”项目,据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昊旻介绍,“原力-85”发动机采用液氧煤油推进剂,具备可靠性高、推力大、可重复使用、无毒环保、经济性好等特点。
         

 

目前,该款发动机已经在2023年底完成半系统热试车,正式投产后产量有望达到每年300台,并将搭载于“引力二号”。
         

 

可以说,可重复性使用等先进技术的突破,让国产商业火箭有了在国际市场上和SpaceX“掰手腕”的底气。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国内商业航天公司与SpaceX在商业层面仍然存在差距。2023年,SpaceX以96次发射位居全球第一,另外,在经历两年的年度亏损后,SpaceX也于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利润5500万美元、营收15亿美元。
         

 

而目前国内民营航天企业还处于探索成熟商业模式的阶段,考虑到商业航天的盈利本质以及资本期待,无疑需加快追赶脚步。    

航天科技红利
兑现商业价值还有多远?
         

 

从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需求日渐旺盛和生态加速完善来看,相关企业追逐盈利拐点的条件已然成熟。
         

 

首先是国内日趋增长的卫星发射需求,让火箭发射的盈利拐点尽早到来成为可能。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发射105颗遥感卫星,超越美国的73颗,位居世界第一。就此,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卫星发射需求广阔,火箭市场将迎来高景气阶段。艾媒咨询的数据也有所揭示: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或接近2.4万亿元。

         

 

其次是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不断完善,低成本、批量化生产模式逐步成型。
         

 

据统计,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达600多家,形成了从卫星生产发射、运营管理到后期的数据分发、信息应用的全套产业体系。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潘爱华认为,未来健康的产业体系是由一个国家队和一批充满活力的民营航天企业来共同构成,并各自发挥不同的优势,这样才能把产业做得更加高质量。
         

 

市场条件趋于成熟,也意味着国内民营航天企业的商业运营,已然具备沃土,下一步就是跑通盈利循环。而企业利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即“开源节流”。
         

 

开源是指构筑正向的商业闭环,具体而言,从早期的市场开拓,到明确发射任务之后的签约,以及签约之后与卫星客户方的紧密协同,火箭方需确保整个任务的全链条通畅,进而实现最终交付,形成稳定的现金流来支持企业经营。
         

 

而在市场需求充足的情况下,要获取订单、开拓市场也并非易事,需要民营航天企业具备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显著的技术优势。由此看向东方空间,其“引力一号”达成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首款海上发射的捆绑型运载火箭等多项技术指标,以及不断推进后续产品的研发创新,即是加速市场订单向民营航天企业伸出“橄榄枝”的基础。
         

 

据悉,我国最大民营卫星公司长光卫星已经与东方空间签署发射合同。另外,公开信息显示,中国版星链计划发射1.3万颗卫星,这一过程中,东方空间等民营航天公司将是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
         

 

    
节流则是以规模化生产和技术迭代创新,降低火箭产品成本,实现大规模的制造交付和连续、稳定的发射成功。这方面,SpaceX的成本优化路径值得借鉴。
         

 

SpaceX之所以能够大幅降低发射成本,除了上文提及的推进可重复利用技术创新,还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设计、生产、发射火箭的多个环节垂直整合,发挥集聚效应,进而把控成本和交付周期。
         

 

过去,我国火箭生产、发射等环节分散在多个不同的单位和厂家之间,并未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如今,国内头部企业也意识到这一情况,开始积极求变。
         

 

例如,东方空间与江苏无锡市梁溪区人民政府在无锡签约航天动力总部项目,依托长三角工业基础的强大优势,构建让火箭从“试验品”变成“量产品”的供应链、生产链,通过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总体而言,在航天产业从军事向民用消费级需求扩展的过程中,东方空间等民营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随着商业航天盈利模式的完善,未来也将有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在商业火箭的一次又一次发射中,我国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星空”或会更加璀璨。


本文来源:松果财经(公众号:songguocaijing1)—— 解读财经热点事件,以独特视角带你挖掘新经济时代的商业机会。

关注下面公众号

和我一起探索港股市场的所有秘密

松果财经 解读财经热点事件,以独特的视角带你挖掘新经济时代的商业机会。
评论 (0)
  • 4 月 19 日,“增长无界・智领未来” 第十六届牛商大会暨电子商务十大牛商成果报告会在深圳凤凰大厦盛大举行。河南业之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利强——誉峰变频器强哥凭借在变频器领域的卓越成就,荣膺第十六届电子商务十大牛商,携誉峰变频器品牌惊艳亮相,以十几年如一日的深耕与创新,书写着行业传奇。图 1:誉峰变频器强哥在牛商大会领奖现场,荣耀时刻定格牛商大会现场,誉峰变频器强哥接受了多家媒体的专访。面对镜头,他从容分享了自己在变频器行业二十年的奋斗历程与心路感悟。谈及全域营销战略的成功,誉峰变频器强
    电子与消费 2025-04-22 13:22 100浏览
  • 据国际精益六西格玛研究所(ILSSI)成员大卫·哈钦斯(David Hutchins)的回忆,在“六西格玛”名称出现前,摩托罗拉组建了约100个质量改进团队,接受朱兰博士制作的16盘录像带培训,名为《朱兰论质量改进》(Juran on Quality Improvement),为了推广这种严谨的分析方法(朱兰博士视频中的核心内容),摩托罗拉前首席执行官鲍勃·加尔文创造了“六西格玛”这一标签,用以表彰这种“最顶尖"的方法。大卫·哈钦斯(David Hutchins)是朱兰博士的好友,也为他的工作做
    优思学院 2025-04-22 12:03 73浏览
  • 引言:工业安全与智能化需求的双重驱动在工业安全、环境保护及家庭安防领域,气体泄漏引发的安全事故始终是重大隐患。随着传感器技术、物联网及语音交互的快速发展,气体检测报警器正朝着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的方向演进。WT588F02B-8S语音芯片,以“离在线语音更换+多协议通信”为核心优势,为气体检测报警器提供了一套高效、灵活的低成本语音解决方案,助力开发者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产品功能与市场需求1. 核心功能:从监测到预警的全流程覆盖实时气体监测:支持一氧化碳、臭氧、硫化氢等多种气体浓度检测,精度可达p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2 09:14 68浏览
  •   北京华盛恒辉基于GIS的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软件是将地理空间信息与电磁态势数据相结合,通过图形化手段直观展示电磁环境态势的系统。这类软件在军事、通信、无线电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能够辅助用户进行电磁频谱分析、干扰监测、态势研判和决策支持。以下是关于此类系统的详细介绍: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功能   电磁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1:44 78浏览
  •   电磁兼容(EMC)故障诊断系统软件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软件是攻克电子设备电磁干扰难题的专业利器。在电子设备复杂度攀升、电磁兼容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该软件于研发、测试、生产全流程中占据关键地位。以下为其详细介绍: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软件核心功能   干扰与敏感分析:深度剖析电磁干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4:53 86浏览
  •   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平台全面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平台是衡量卫星通信系统性能、优化资源配置、保障通信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工具。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低轨卫星星座、高通量卫星和软件定义卫星的广泛应用,效能评估系统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下从技术架构、评估指标、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五个维度进行全面解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卫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6:34 75浏览
  •   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一、系统概述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电磁环境愈发复杂的背景下,电磁干扰(EMI)严重影响电子设备性能、稳定性与安全性。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平台作为综合性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多元技术手段,实现对电磁干扰的高效抑制,确保电子设备稳定运行。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干扰抑制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干扰抑制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5:27 89浏览
  •   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兼容(EMC)故障诊断系统平台是解决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性能异常的核心工具。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度提升与电磁环境复杂化,EMC 问题直接影响设备可靠性与安全性。以下从平台架构、核心功能、技术实现、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展开全面剖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4:29 87浏览
  •   北京华盛恒辉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软件深度解析   在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场保障任务愈发复杂,传统人工评估方式已无法满足高效精准的管理需求。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软件作为提升机场运行效率、保障飞行安全的关键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功能模块   数据采集与整合模块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0:28 94浏览
  • 近期,金融界消息称,江西万年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基于预真空腔体注塑的芯片塑封方法及芯片”的专利。此项创新工艺的申请,标志着万年芯在高端芯片封装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半导体产业链提升注入了新动能。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真空腔体注塑的芯片塑封方法,方法包括将待塑封的大尺寸芯片平铺于下模盒腔体内的基板并将大尺寸芯片的背向表面直接放置于基板上以进行基板吸附;将上模盒盖合于下模盒形成塑封腔,根据基板将塑封腔分为上型腔以及下型腔;将下型腔内壁与大尺寸芯片间的空隙进行树脂填充;通过设置于
    万年芯 2025-04-22 13:28 74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