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余诗琪
日前,据中国政府网消息,为规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提高引导资金使用效益,推进科技创新,财政部、科技部对外发布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下称为“新《办法》”),2021年末发布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新《办法》所称引导资金,是指中央财政用于支持和引导地方政府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改革发展政策、优化区域科技创新环境、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
与此前文件相比,新《办法》首次提到了在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资金上,鼓励地方综合采用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引导等财政投入方式。
“投早投小投科技”早已成为创投圈主流共识,越来越多的创投基金开始聚焦科研成果转化。这次《办法》“出炉”,更是起到风向标式的作用。
《科创板日报》记者注意到,重庆、广州、成都、武汉等多地的地方引导基金,已经设立了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
▌重庆、成都、广州、武汉已启动
在新《办法》发布的同一天,重庆市科技局、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联合印发了《重庆市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若干措施》(下称“21条“),探索“权益让渡”、“先使用后付费”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允许高校所属资产公司或平台企业,以科技成果作价出资新办企业,力争全市50%以上的高校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等。
重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21条》从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进高校科技成果汇集对接、推进高校科技成果快速熟化孵化、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属地转化、大力支持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保障6个方面着手,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等难题,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具体到资金方面,该《21条》提到要做大重庆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规模,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落地,鼓励高校积极参与,力争基金规模达到20亿元以上。
隔壁的成都则已初有成果。2023年年初,成都发布了《成都市进一步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按规定组建成都天使投资母子基金,按照“投新、投早、投小、投硬”原则,专注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等。鼓励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等区(市)县联合创投机构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群,重点投向具有市场前景的实验室成果、中试研发、颠覆性技术等项目。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已累计签约19支、总规模超110亿元的天使子基金,与18家全国前20强早期创投机构开展合作。目前,天使子基金已累计投资11个区内优质项目,投资金额近4亿元,估值超25亿元;依托子基金开展基金招商,招引13个优质产业化项目。
同一时间,广州产投集团牵头成立了500亿元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其下特别设立的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主要合作对象,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专项基金最高出资比例可达50%,重点投向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中部的武汉也在行动,2023年年中成立的武汉产业发展基金(简称“武汉基金”), 联合中科院母基金、武创院,谋划设立30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主要投资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孵化项目,重点支持处于研发阶段的初创期企业。
长三角地区也出现了首支由九城市政府共同出资的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据悉,该支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由上海松江区、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地共同出资。
就全国来说,仅去年一年,各地新设立或启动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就至少有10余支,总规模近千亿元。它们大都围绕着科研院所、高校布局,主要用于早期科技项目的孵化。
从东到西,各个经济强市都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快马加鞭”,而中央资金也早早布局。2014年,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正式启动,截至2022年底,转化基金共批复设立36支子基金,总规模达624.30亿元。子基金累计投资了359.55亿元,带动社会同步投资1097.04亿元,投资616家企业,转化科技成果974项。
▌穿越“死亡之谷”
北京一家国资引导基金的负责人表示,近两年的地方引导基金基本都会配置一部分天使基金用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这部分基金一般都会放宽返投、出资的要求,常规子基金可能出资比例在20%-30%,科技成果转化的子基金则能放宽到50%。
除了返投、出资,有中部地区引导基金负责人则提到了“让利”。对投资于偏早期的基金,在退出时,政府出资可以投资收益为限,对社会出资方和基金管理机构给予适当让利。建立基于业绩表现的激励机制,给予核心团队超额收益分享。
但亦有市场化机构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表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仍然是个难题,在技术端和人才端都有隐形的“坑点”。从最开始实验室研发,到概念验证、组建团队、小试、中试,再到建厂工业化大生产,投放市场,营销宣传,产品更新迭代等,走好每一步都不是易事。且高校团队在市场化运营时也需要补上诸多人才短板,一般都需要专业的经营和财务人才来补位。
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的中间阶段,常被称为“死亡之谷”。有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前沿科技成果只有10%-30%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能够真正形成产业的科技成果仅为其中的20%。而发达国家这一指标为60%至70%。
中科院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乐斌表示,从一个专利或实验室的成果到批量定型生产,这中间有着超高的死亡率。要打通知识和资本之间的层层阻碍,需要从智本(PI、IP)的海洋到资本(IPO)的海洋之间修通一条运河,构建“运河生态体系”。
他认为,从智本海洋到资本海洋,这条“运河”至少需要九大平台。具体为投资平台、科技保险、科技银行、直接融资平台、两链嫁接联盟、双创平台、人才创业和成长的平台、产业智库以及知识产权平台。
在他看来,前四大平台属于科技金融范畴,后五大平台属于科创服务范畴。基于这一判断,吴乐斌提出:“对政府而言,要建立好科创生态体系;对投资机构而言,要选择具有九大平台的资本高地;对创业者而言,要用好具备上述条件的科创生态体系。”
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强调鼓励地方综合采用创投引导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后,或许会有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加速向科研成果转化聚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