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是有目的的因果联系,有目的,设计便已启动,设计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并不全面,设计其实也是为了达成目的。目的既可以包含解决问题,又可以包含阻止问题得到解决,甚至可以将两种目的合二为一同时满足。
网上抄的
因为平时喜欢看各种修手机的视频,每次看的时候就会很害怕,自己的手机坏了啥的,而且老师傅会讲解一些所谓的机器通病。比如Iphone 15就容易在轻摔的情况下前面屏幕和后面玻璃板爆掉,原因在于以往的机器是后面全面贴胶的,在摔的时候,一些力会被限制住,而现在没有了全面胶粘,这些瞬间的力会反弹回去。所以这个15应该是要戴更软乎的壳子来保护机体的。
可以看到,这个盖板就是使用一圈胶水来固定的
事实上这个设计是为了维修的简单性,以前的设计是必须要开启前面的屏幕才可以把电池打开,但是现在这样的设计就不需要了。
终于找到一张这样的图
不过苹果的设计真的是太好看了
高刷屏幕才有这样的通病
左下角就是断掉的线材
刮开
和头发丝一样的细
把COP排线线路刮开
COP英文全称为Chip On Pi,是一种全新的屏幕封装工艺,则可视为专为柔性OLED屏幕定制的完美封装方案。COP封装工艺是指直接将屏幕的一部分弯折然后封装,在屏幕下方集成屏幕排线与IC芯片,而我们知道传统的LCD屏幕由于液晶的物理特性是无法折叠的,COP封装可以让屏幕达到近乎无边框的效果,但采用该种封装工艺的手机普遍价格昂贵,例如iPhone X 、 iPhone XS 、 iPhone XS Max 、OPPO Find X与三星近两年的旗舰机等。
不知道哪里抄的
看最后一个的压法
最后一个就是就这个封装
然后刮出来
然后这个地方也不可以用锡浆连在一起,要用银浆连接,打胶固定
而14系列是屏幕会常绿和白,是因为屏幕的设计问题。里面的一些线路会因为信号突然电流变大烧断。还有就是在边缘会进去一些水汽,有了水以后就会将线路烧断。这个我没有想出来该怎么办。
全网也没有什么可以说明的图,呸,垃圾互联网。
不只是苹果,任何全面屏的手机都可能有这个毛病。
接下来再看一个操作,飞线FPC。就一些屏幕是因为在拆机的时候不小心撕开的排线,但是又不好压线,怎么办?就下面这样的飞。
这个是飞好的线
先割断一个线口
这里就把下面翘起来,插入一个铁片
然后一层一层的刮,下面的留的多,上面少
仔细刮
5层75根线
然后找个报废品割一段大小相同的线,对齐
用铜线飞起来
显微镜下飞起来
飞一层,粘一层
牛逼
软排线,这个设计就是后面都是铁片来加固,我们自己做东西的时候,也需要这样干!
我们再来看一个设计,是我买Ipad的时候顺手买的一个华强北的平替笔。因为用了一段时间坏掉了,这里就拆了。
让我来看看它的设计
明显是原版的更好
知乎也有一个人在拆这个东西
分别是触摸头,PCB,电池,配重,充电线圈。
这里就是和正版一样的去充电的地方,以及触发通讯
我觉得就是这个地方会在笔这里触发一个中断,告诉芯片工作,蓝牙。然后Ipad也会驱动相关的东西来处理笔的信息。
一代的拆解中是直接的割断,我现在也是这样
这样会一体化很有感觉。
这个是一代的设计,双层叠板,好漂亮
使用了软排线来连接
在这里也是有个小芯片的
可以看到,在上面的接口里面是有细微的电线连接的
我只能说太漂亮了。
这个是充电的部分,用了一个小GH接口
马上就有一组电容,这个芯片周围大量的电感和电容,让我感觉是一个电源芯片,但是又感觉用不了这么多。
这是前面一段的电路
反过来还有一个按键
其实这个6脚的芯片我觉得也是运放,具体我也不知道了。我也没有继续研究。就是感觉应该是4层板。
然后就是PCB上面的原件和这些接口之间的组合是我要学习的地方,我对原理不咋感兴趣了。
这个是wacom的一个原理示意图
我发现了,设计是贯穿于我们的一切中,产品,科研,等等都是设计。但是我又不知道系统性的如何设计,我能想到的就是看我们世俗定义的好设计是什么样的?或者是我认为什么是设计好的。
这个是设计的第一篇,我一直说要做有品位的人,我想我知道了。其实就是想当一个很懂设计的人而已~
小恐龙开会